1型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
1型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β細胞遭到破壞而導致胰島素缺乏,具有酮症傾向,患者需要終身依賴胰島素控制血糖。相比於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而且心理問題具有一定的特點。
一、一般心理行為問題
1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從疾病診斷開始,會經歷一個從否認到接受的過程,即經歷悲傷、應對壓力與困難以及適應的過程。由於糖尿病治療給患者帶來了生活方式及飲食行為的改變,患者會表現出各種不適應的行為反應,如對整體的自我價值感發生變化,出現恐懼、低自尊、人際敏感、迴避社交、自我評價低等行為反應。
由於1型糖尿病患者中兒童青少年較多,家庭因素尤其是家庭成員的心理狀態更顯重要,如父母的情緒與行為會影響兒童青少年患者的情緒與行為。《中國1型糖尿病指南》指出,有24%的母親和22%的父親在孩子被診斷為1型糖尿病的6周內表現出了創傷後應激障礙癥狀。而家庭環境與糖代謝控制之間有著明顯的關係,尤其是生活在不開放家庭以及與家庭成員溝通較少的患者,更易出現血糖控制不良。
二、焦慮與抑鬱
焦慮與抑鬱集軀體、認知、情感等癥狀於一體,焦慮常見於疾病早期,隨著病程的延長抑鬱的發生率增加,但常被忽略。1型糖尿病的診斷對於患者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應激事件,且該病所要求的日常管理和照顧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的巨大壓力,易導致患者抑鬱與焦慮的出現。《中國1型糖尿病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的抑鬱、焦慮發生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3倍。有大樣本研究結果顯示,三分之一的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焦慮,三分之一伴有抑鬱。
抑鬱與糖尿病發生的性別、年齡及病程有關。女性患者抑鬱的發生率較男性患者更高。此外,各個年齡階段的患者均可伴有抑鬱和焦慮,但兒童青少年時期是該病患者抑鬱的高發年齡階段。
有研究表明,在8~16歲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鬱的比例可達23%~28%;隨著病程的增加,共患抑鬱的可能性也明顯增加。有追蹤隨訪研究報道,研究開始時有自殺觀念的比率是29.5%,隨訪期間達到46%,有自殺觀念的患者對胰島素治療的依從性明顯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與抑鬱有明顯的關係,與無抑鬱癥狀的患者相比,伴有抑鬱癥狀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升高。由此可以看出,不良情緒會影響患者的血糖控制。
總之,兒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易發生焦慮、抑鬱,尤其是病程較長的患者,當他們的自我管理遇到困難的時候更易出現焦慮與抑鬱。而且,焦慮與抑鬱既可能是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也可能是血糖控制不良的結果。因此,當兒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表現出長時間的血糖控制不良時,要高度考慮是否並發了焦慮和抑鬱,並進行抑鬱與焦慮水平的檢測。
三、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神經症性厭食,以過度限制熱量攝入,伴有過度軀體運動為臨床特徵;另一種為神經症性貪食,以過度進食,進食後常以剌激咽喉嘔吐來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有研究結果顯示,神經症性厭食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率並不比一般人群高,但如果伴有神經症性厭食,其死亡率明顯增加。
《中國1型糖尿病指南》指出,在兒童、青少年及成年人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神經症性貪食的發生率明顯高於一般人群,尤其在女性患者中更明顯,且對胰島素治療的依從性差。進食障礙明顯影響糖尿病的治療,可引起1型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和慢性併發症;伴有進食障礙的患者的胰島素遺漏注射或胰島素用量不足的現象明顯增加,從而導致血糖波動增大、控制不良,表現為持續性高血糖、反覆發作的低血糖等,可引起胃輕癱相關癥狀,加速和加重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特別是視網膜病變的發生。
四、認知障礙
1型糖尿病可導致患者的認知功能損害,尤其是兒童青少年患者。表現為智力、記憶力、注意力等認知功能受損。認知功能的損害與1型糖尿病發病的年齡、血糖波動,尤其與有無低血糖發作史有著密切的關係。有研究結果顯示,起病於5歲以前,或者有過低血糖抽搐史的1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神經認知功能失調。糖代謝控制不良的1型糖尿病兒童青少年患者的學業成績明顯降低,低血糖可降低兒童的語音、記憶及注意力集中能力。早期的橫斷面研究結果表明,在7歲之前發病的以及病程在5年以上的兒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智商明顯降低。因此,應意識到發病年齡小,血糖波動大,有過低血糖發作史,尤其是有過低血糖抽搐的兒童青少年更可能出現認知功能受損。
五、行為和品行障礙
品行障礙常表現為對立違抗行為,男性遠多於女性。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行為與品行障礙的最大影響可能表現在對糖尿病管理的依從性上,伴有品行障礙的個體對糖尿病管理的依從性差,從而影響血糖的控制。有調查顯示,約有5%的兒童青少年患者表現出臨床意義上的品行障礙,如注意力分散、挑釁及違紀等行為癥狀,而反覆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兒童青少年住院患者有更多的焦慮、情感和破壞性行為障礙。
六、不依從
糖尿病管理涉及多個方面,如胰島素注射、血糖監測、飲食及生活方式的調整等。1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員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的父母對糖尿病管理的依從性會直接影響糖尿病管理的效果,進而影響血糖的控制。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不依從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表現在血糖的自我監測、飲食管理方面,而對胰島素注射的不依從相對較少。
《中國1型糖尿病指南》指出,患者的依從性受年齡、家庭結構、家庭功能、教育以及人格特徵等因素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的凝聚力、父母及患者的教育水平、對1型糖尿病知識的了解程度與對糖尿病管理的依從性呈正相關,患者的人格特徵如動機、態度、自我效能也是依從性的重要的影響因素。
如何應對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問題
(1)糖尿病患兒的心理問題與家庭成員的心理狀態密切相關,因此,糖尿病患兒的家長需要端正心態,不僅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還要在孩子面前樹立積極樂觀的形象,定期給孩子做心理輔導功課,讓孩子意識到,只要能夠積極控制血糖,就可以享受和大家一樣的生活。
(2)1型糖尿病患者及家屬要意識到不良情緒會對血糖造成不良影響,糾正不良情緒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的表現。
(3)不僅是糖尿病患者,患者的家屬也要積極學習糖尿病知識,家長對患兒心理、血糖控制等多方面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4)患者及家屬的依從性會直接影響血糖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樹立健康正面的個人形象,保持樂觀心態,多與其他糖友溝通,向控糖積極的糖友學習,增加糖尿病治療的依從性。
「推薦閱讀:
※如何指導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藥
※銀屑病患者該如何正確飲食
※男子專偷「救命錢」 病患錢被盜後很快去世
※「世界防治糖尿病日」釋惑:糖尿病患者為何易致盲?
※終末期肝病患者的營養支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