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可能快頂不住了,而這4個「盟友」只敢在東南亞聲援

如今的美印關係,似乎可以這樣形容:

印度憑藉地緣優勢,如今是掌握南亞方向盤的司機,而且是從1947年就拿了駕照的老司機,經常向計程車上的乘客吹牛:「干這行(當南亞霸主)就是自在,即使我乾爹(英國)也不能命令我。」

美國:「前面往左拐。」

印度:「好!」

俗話說,要想賺錢,搞定腦殘。印度拒絕撤軍,離不開美國的挑唆與吹捧。美方在8月7日盛讚印度的艦艇製造能力「極富競爭力」,提到印度國產6000噸核動力潛艇已經完成海上試航,要在2017年服役,美方還讚賞印度再建造9艘核潛艇(3艘彈道導彈型和3艘攻擊型)的計劃,並對印度首艘國產航母也給予好評。

印方的自信心相當足,聲稱在5個領域都遙遙領先北方強國:GDP增長率、65%的人口在35歲以下、航天科技、核技術、山地戰鬥能力。印度媒體還聲稱在裝甲車(6704輛)和牽引火炮(7414門)這2種重裝備上,本國佔有優勢。

為了表示強硬,印度方面還準備向軍隊撥款至少210億人民幣,用於戰爭準備。鑒於首都新德里距離最近的邊境線只有不到500公里,印方在8月9日宣布部署2套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還聲稱這套利用以色列技術打造的系統能夠攔截2000公里外的目標。

總而言之,就是不怕打。「海外探客」認為,印度不是不知道越界理虧,也不是不懂事,事實上,目前的局勢就是莫迪的一個重大戰略部署,也似乎是一著「妙棋」。似乎是有備而來,而且設好了陷阱。

1、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極力策應印度

早在2011年,印度方面就提到:美國在南-#海的軍事存在越多,分散某大國對印度的注意力也就越多,美國在澳大利亞駐軍也能夠策應印度。從中可以看出,東南亞地區已經成為各個大國爭奪的焦點。

東南亞作為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樞紐,已經成為亞太地區的中心區域。提出了「陸心說」和「世界島」理論的麥金德認為:中亞作為地球上最大的自然碉堡,同時也是世界的心臟地帶。時移世易,而今誰控制了東南亞,誰才能掌握「心臟地帶」。東南亞地區錯綜複雜的爭端,為美國插手提供了天然條件。

在8月6日發表的東盟外長聯合聲明中,東盟各國外長對「南-#海行為準則」框架表示「熱烈歡迎」,因為這將為地區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注入活力。只有越南非常不合時宜的提出異議。

同一天,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這3個國家卻發表聲明譴責,理由就是反對某大國的島礁建設,渲染軍事威脅等。加上越南,這4個國家都有是印度的「盟友」,明顯帶有「煽風點火」和「砸場子」的意味,可也僅限於聲援。為了獎賞越南,美方在8月8日宣布,將在2018年派遣一艘航母訪問越南,這將是自越戰結束40多年來的頭一遭。抵消大國影響力的伎倆已經不需要掩飾。

這其實正是印度希望看到的局面。儘管在綜合國力和總體軍力上處於劣勢,但印度在亞東對面部署第33軍,下轄3個山地師,在局部佔據兵力優勢,並不懼怕閃電戰。而且印度深知東亞大國軍力的主要部署方向是東南,主要對手也是美軍,長時期忽視了西南部的壓力。加上印度擁有航母,可以威脅到印度洋航線,因此印方在此時突然耍無賴,頗有「趁你病,要你命」的架勢。

2、一旦爆發戰爭,美國將成為贏家?

如今,美國就扮演了一個投資人,正在印度身上投入賭注。不過這些賭注並非實打實的硬通貨,而是慫恿與挑唆,以及必要的一點支持。喜歡發戰爭財的美國人,正在引導印度成為「招財童子」。

投資界有3個法則:一是安全第一;二是成為專家;三是看傻瓜冒險。印度對於美國而言,是個理想的投資對象。只要開戰,美國就能成為大贏家。精明的美國人,如今走的每一步棋都符合這3個法則:

如果印度與鄰國開戰,美國是安全的,畢竟在戰場上廝殺的又不是美國大兵。如果沒有美國人傷亡,特朗普政府是希望戰爭規模越大越好;

如果印度與鄰國開戰,作為戰爭專家的美方,也會仔細觀察和評估雙方的武器裝備、人員素養以及戰法戰術,從中汲取免費的經驗,用於自身的備戰;

如果印度與鄰國開戰,美國自然會坐山觀虎鬥,看著印度這個傻瓜遭到恥辱的失敗,然後再下場扶一把鼻青臉腫的阿三,順便把它兜里好不容易攢下的錢都摸走。

當然,美國能夠獲得的最大好處恐怕就是打破東亞大國「和平崛起」的進程。用拳頭說話,是如今美國最喜歡的方式。美國的霸權建立在美元之上。而眾所周知的是,由於經濟空洞化,美國自身的工業與服務業早已不能支撐美元。美元的地基實際上建立在東亞-西太平洋的工業能力和中東的石油結算權上。這也是奧巴馬極力要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大背景。

美國不怕別國從軍事上挑戰,最怕的就是以經濟手段動搖其建立的秩序。而無論是「帶路倡議」還是亞投行,都直接衝擊了這個早就過時的秩序。俄羅斯在敘利亞支持阿薩德政權打擊美國的代理人,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東亞大國對南-#海的控制越來越強,這些都可能危及美國在中東和東亞建立的安全框架。一旦這個框架崩塌,美元也將失去原有的地位,美國的衰落則不可避免。

恰恰在這個時候,印度突然出頭,讓美國人喜出望外。印度反對「帶路倡議」,反對東亞大國在印度洋擴大影響力,讓美國與印度之間形成了共同利益。美日印澳在事實上已經構成了「亞太小北約」的雛形,其目的就是遏制大國崛起。問題是,日本與澳大利亞都是東亞大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平時嚷嚷罵罵還行,真挑頭動手,都要算計一下得失。而印度自從55年前戰敗,一直要雪恥,另外印方也對其非法佔有的9萬多平方公里別國領土感到不安,深知不是自己的東西,遲早要被別人拿回去。趁著美國的軍力還能在東南亞和東亞形成牽制,不如鋌而走險。

印度的背後站著美日澳等西方國家。戰爭爆發後,能不能給印度提供足夠的援助?這是個未知數。但以美國人的精明,坐收漁利是肯定的,而引誘印度上套也是必須的。

在西方國家眼裡,沒有是非對錯與正義,只有利益。

3、如果戰爭不可避免,要確保戰果落入自己兜里

印度如今是想打,但又不敢打,擔心現在不動手,等到東亞大國完成統一,軍事力量可以向西部轉移,就再也沒有機會了。這次借著美國的支持,投石問路,派幾個兵入侵,看看東亞大國的反應。在美國的暗中支持下,一些周邊國家經常用「領土爭端」來騷擾和敲打東亞大國。不撤不打,對於印度有好處,這等於是鼓舞了那些敢於挑事的國家,譬如越南。而已經老實的菲律賓和新加坡等國,恐怕也會蠢蠢欲動。

不過,印度與美國實際上也是相互利用的關係。與日澳相比,印度並非是美國的鐵杆盟友。美國對印度甚至也有提防。畢竟,印度洋航線在美軍的掌控之下,是維持美元地位的生命線,而印度有能力威脅到這條生命線。但在雙方都有一個共同對手的前提下,這個矛盾被掩蓋了。莫迪要意識到,一旦美國在東亞的威脅消失,下一個要收拾的就是印度。

另一方面,印度如今這麼挑事,也影響到普京。探客在原創文章《印度下出致命的臭棋:向7個西方國家求援,卻羞辱俄羅斯》里提到:印度的挑釁也損害了俄羅斯的利益。在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裡,印度都是正式成員。印美結成「准同盟」,必然會讓這2個組織陷入內耗,形象了「抗美統一戰線」。更何況,在軍火採購方面,印度也逐漸偏向美國。莫迪見到特朗普時是熊抱,而與普京只是客氣的握手。這就是差別。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的所作所為也讓南亞周邊國家不滿。根據媒體報道,不丹方面透過相關管道表示:對峙發生地不屬於不丹領土。不丹方面很奇怪為什麼印軍會進入中國領土。而尼泊爾則明確表示「中立」。考慮到尼泊爾的經濟命脈掌握在印度手中,表示中立其實就是對印度不滿。

從目前看來,儘管印度方面口中標榜「和平」,實際上已經點燃了火藥桶的引信。對東亞大國來說,現階段的確不是開戰的最好時機,甚至印度方面也在等待衝突的發生。可探客認為,對於主權和尊嚴的維護,重於一時之得失。在翻雲覆雨、爾虞我詐的國際社會裡,需要有血性的國家站出來維護最基本的正義。印度背叛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要受到懲罰。這一次的忍氣吞聲,換來的是下次的得寸進尺。說到國際形勢險惡,再差能比得上1941年之前獨自抗戰10年?十萬青年十萬軍,這個魂依然在!只要每個國民都做好迎接困難的準備,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現階段對印度最大的打擊就是:用精確制導武器瞄準新德里,在擊潰邊境印軍之後,立即與不丹建交,幫助錫金復國,收復領土,直接將印度的「霸主夢」踢到印度洋里。即使不列印度,印度也把東亞大國視作敵人,與其如此,不如先下手為強。印度叫囂使用核武?那就扔一個試試,看看莫迪有沒有這個膽!習慣被征服的印度,要把這個基因代代相傳。

有些偉大的民族,是阿三永遠也惹不起的!


推薦閱讀:

聽說,印尼和馬來西亞的燕窩還有區別?
【軍事風雲】 俄稱美國拉攏東南亞打造反華同盟 陰謀難得逞
冷眼 | 德媒:日本欲軍售東南亞抗衡中國 日企卻不願當「死亡商人」
記馬來@509/5858
「突圍」東南亞:中國準備好了嗎? | 香港南華早報

TAG:印度 | 東南亞 | 南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