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是嫌我長得高?!」
01
▼
前段時間,我外出辦事,曾在高鐵上撞見這樣一樁事:
乘務員在列車廂里查票的時候,我座位的斜前方,坐著一對母女。
乘務員對這位媽媽說:「你這孩子這麼大了,高於一米五就得購買全票,請你補下票。」
這位媽媽一聽就炸了:「我女兒才上小學三年級!怎麼要買全票呢?再說她也就看著高,其實沒到一米五!」
這位乘務員繼續說:「那請你帶著女兒到車廂那頭,測一下身高。」
這位媽媽坐在那兒,不言不語,還翹起了二郎腿,沒有要動的意思。
於是乘務員只得繼續說:「不管你的孩子是多大,按規定,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如果身高超過1.5米,就必須購買全票,不再享受兒童票優惠。」
這媽媽一聽更來氣:「有這個必要嗎?!不就是個半大點的孩子嗎?何必抓著個孩子死纏不放呢,那麼多成年人,查他們的去啊!」
「請帶孩子去測一下身高!」乘務員厲聲重複。
「不去!我自己帶女兒來的,這麼多行李,丟了啥誰負責?」那位媽媽繼續僵持。
然而這位媽媽大概沒注意到,就在她怒火中燒的時候,此刻她的女兒,卻坐在靠窗口的那一角,整個人戰戰兢兢,頭低聳著,唯獨眼睛向上瞟,不安的打量著兩個大人,關於她的爭吵。
尤其還有一個肢體動作,我記憶猶新。小女孩不自覺的蜷縮起身子,一直向下縮、向下縮,好像真恨不得自己「矮小」一點。
而在不久前,小姑娘剛上車後,我還記得她歡快的像個百靈鳥。她穿一條白色連衣裙、烏黑的長髮上系著一個紅色蝴蝶結,隨著她雀躍的身子上下搖擺,一臉的單純美好,又不諳世事的樣子。
這事僵持了好一會,直到連旁邊的乘客都勸:「就讓孩子自己去測一下唄,過了就不補票、沒過就回來,多大點事。」
這媽媽似乎也沒別的辦法,就很不耐煩地對女兒說:「去去去!你跟著她一起去,把身高測一下!」
小姑娘自己跟著乘務員走到了車廂口。
大概所有坐在不遠處、側目此事的人,都不難發現:小姑娘在身高線前,略遲疑了幾秒。然後她走過去,雙膝微曲,將小秘密隱藏在自己的裙擺里,而且腦袋還稍稍偏了一點。這樣一番小動作後,小女孩的身高剛好就卡在了一米五的那個點上。
乘務員顯然也發現了這些,她背對著我們,可能正要說話,可能一臉慍色,總之,她還沒來得及開口,小女孩就先行一步,站在那根身高線旁,嗚嗚嗚大哭起來。
委屈、羞澀、不安、畏懼……這個過程,她的媽媽始終都沒走過來一步。
最後乘務員搖了搖頭,「算了算了,你回去吧」。說完轉身走了。
後來我特意關注了一下,小女孩和她媽媽的吃穿用度,兩人從服裝到行李,都收拾的整整齊齊、利利索索,看起來都是挺有講究的樣子。
真不像是,會為了一百多元票價而犯愁的家庭。
倒也實在讓人費解。
02
▼
恰巧那天,和我一同出行的一朋友,對這事也很有感觸。
下車後,她跟我聊:現在有些家長真不知咋想的。其實他們大多家裡不差錢,但就是不願給孩子正經買個票!都是能逃就逃。
她跟我說了一件事,更加誇張!
她有個開診所的朋友,家裡有三套房,外加一套臨街門面。
女兒也是一米五的樣子,都快和她媽媽一般高了。而每次她媽媽帶她乘地鐵的時候,竟然會為了省一張幾塊錢的票,把她女兒給抱起來,兩人並做一人,共同穿過電子檢票口。
我朋友說:那個媽媽瘦瘦小小的,又喜歡穿裙子、穿高跟鞋,抱著那麼大的一個娃,真不知是什麼感受?
而我說:那麼大的女兒,早就懂事了吧!這樣被媽媽強行抱在懷裡,屢屢遭人側目,更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感受?!
我想起我表弟曾跟我聊過一段經歷:小時候他家裡窮,媽媽為了供他們姐弟倆讀書,就獨自去了省城打工,而他和他親姐就和爸爸住在農村的老家裡。
他每年最盼的就是寒暑兩假,因為可以去省城裡找媽媽,在媽媽身邊住幾天,又可以在大城市裡一飽眼福。
可是每次最讓他發怵的,就是來回做大巴車。
那時他剛剛超過免票線,每次爸爸會說:「等會買票的時候,你脖子縮一點、腳曲一點,能低就低一點。」怕他心裡彆扭,爸爸還會說:「沒事的,萬一要是叫咱補票,咱就大大方方的補。但也可能就這樣通過了呢。」
我表弟非常非常理解,家裡本就經濟不容易。爸媽為了兩個孩子讀書,已是傾盡所有、全力付出。所以他明知這事本身並不光彩,但還是會照爸爸的話去做。
我表弟一向成績拔尖,人也長得高大俊朗,可他說:
那個時候覺得個子長得高,真的太不爭氣了!是一種恥辱!
他還說:以後要是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給他堂堂正正的買票。那種遭人白眼、被人反覆打量,受人懷疑和瞧不起的感覺,實在太糟糕了!
大人不會明白,這點事在一個孩子的心裡,壯如夢魘。
03
▼
其實仔細一想,什麼情況最容易讓家長做出為孩子逃票的選擇?
大多就是孩子剛越過標準線一點,父母心裡活動大多如下:
一是覺得能逃就逃,不行再補(結果卻容易因語言衝突而情緒失控導致事件升級,這樣的悲劇一搜一把);
二則覺得自己家孩子無非長得高,其實年紀不大,同齡的孩子大都不買票,自己家挺吃虧;
三是以往出門都不需買票,孩子瞬間越過邊界線了,心裡一時難以接受。
歸根結底無非:占點便宜、僥倖心理、省點小錢。
可真的省了嗎?
我一向認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影響著其肢體語言,而肢體語言反過來也會影響心理狀態。長此以往、潛移默化,形成了一個人傳遞給這個世界的性格、特質、氣場等等。
而這個世界也會傳遞與他相應的磁場給他,即赫赫有名的「神奇吸引力法則」。
沒有什麼比教給孩子堂堂正正、挺胸抬頭、自信朗朗的站在陽光下,更為重要的了。
不是嗎?
還有一點特別想說:
當今教育學有一種觀點:一個孩子的自律性往往來自於他的自尊水平。
一個自尊自愛的孩子,才會在未來群體生活中,更渴求享有一定地位、擁有一定聲譽、得到良好的社會評價、希望得到更好的社會認同,以此來對自己進行更好的管理、認知和自我約束。
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自尊感,並使其自尊感不向畸形的方向發展,一直也被視為教育的基礎和重中之重。
如同丁尼生曾說:自尊、自律、自製,只有這三者才能把自己引向最尊貴的王國。
所以,你給孩子強行省下的那點錢,其實也是教育最基礎的一部分。
大打折扣的,更是一個孩子的自尊、自愛、自律,以及言傳身教和規則引導。
最後,借用一句大俗話收尾:
自尊是個好東西,願你我和孩子都有!
推薦閱讀:
※成語里的媽媽,你認識幾個?
※3個現實問題,將媽媽們都逼入了絕境
※准媽媽大談產房的尷尬事:生著孩子時拉便便也是很正常的!
※【淚奔】當離家出走的女兒吃到路邊的蛋炒飯時,才想起媽媽溫暖的一切
※3歲不分床誤終身?!媽媽們別把「害」當成了愛......
TAG: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