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服務「困惑」不少
07-21
□本報記者 王瀟雨□ 近日,國務院轉發由國家衛生計生委、民政部等10部門聯合制定的《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年~2020年)》,將常見精神障礙防治確定為我國精神衛生工作下一個五年目標之一。 現實中,在常見精神障礙防治領域,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協作欠佳,服務價格標準不一,從業人員來源多樣、管理多頭,心理健康服務在管理方面「困惑」不少。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如何才能攜起手來,更好地服務公眾呢? 心理服務還是難找 「一大清早,一位博士在讀生在父親的看護下,坐在諮詢中心門口等待幫助。」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徐凱文副教授詢問後得知,男生已在醫院精神科接受了3周治療,因床位有限,癥狀減輕後就立即出院了。但是,該男生有明顯的自殺傾向,家人只能求助於學校的諮詢中心。 「2015年2月開學至6月初,到中心諮詢的學生約1830人次,諮詢量比上學期增加了49%。這些學生中有20%符合精神障礙診斷標準,需要學校、心理諮詢機構和醫院相互銜接才能得到及時救治。」徐凱文告訴記者,「2400餘萬名高校在讀大學生是國人中最易獲得心理健康服務的群體,但也僅有3萬名心理諮詢師為這個龐大群體提供心理諮詢服務。」 同濟大學醫學院人文醫學與行為醫學教研室主任趙旭東對記者說,近年來,我國心理治療和諮詢服務需求逐步向三四線城市、縣城、鄉鎮擴展,服務人群也向普通人群、輕型精神障礙患者擴展。而我國心理學專業於1978年恢復,家底尚薄,培養的專業人員現階段還滿足不了社會需求。 《柳葉刀》2009年發表的一組數據能為這個結論提供註腳:中國精神疾病患病率為17.5%,其中尋求過專業人士幫助的佔8%,得到過專業治療的僅5%。 醫生難得做心理治療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指出,對抑鬱、焦慮、藥物成癮導致的精神障礙患者,心理治療比藥物治療效果更好,八成精神疾病患者不需要藥物治療。遺憾的是,目前我國的精神科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臨床上很少提供心理治療服務。 趙旭東介紹,我國《精神衛生法》規定,心理治療只能在醫療機構中實施。但現實工作中,僅有極少綜合醫院提供心理治療服務,只有很少一部分精神科醫師能夠或願意做心理治療。「一方面原因是人手少,我國平均每10萬人口才擁有1.6名精神科醫生。而這一數字在英國為10名,美國約為20名。精神科醫生要治療大量重性精神病患者,很難騰出手來做心理治療。另一方面,心理治療耗時久、收費低,醫院和醫生未必有開展心理治療的積極性。」 心理服務收費太低 「現在,我們醫院的腫瘤患者住院之後,除了量體溫、血壓、呼吸、心率外,還要做疼痛和心理評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張嵐教授說,「評估數據納入電子病歷,心理評估中心可以實時監護。患者在得到軀體治療的同時,會得到更多心理關懷。但是心理關懷的相關服務沒有收費標準,只有心理量表評估項目可以收費。」 武漢市心理醫院副院長童俊則告訴記者,按照現行收費標準,醫院的心理諮詢和治療中心個體諮詢每50分鐘收費120元,相同時間的團體治療每人僅收費80元。在當地的社會心理諮詢機構中,心理諮詢師的服務價格已經達到每小時500元了。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研究與培訓中心鍾傑副教授說,合格的心理治療師或諮詢師一般要經過3000個小時以上的專業訓練,諮詢服務的收費標準維持在每小時300元,才能收回一名心理治療師的培養成本。事實上,武漢市的定價還算高的,全國多數省份的心理治療定價僅為每次幾十元。 上海東方醫院黨委書記、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孟馥建議,醫院的心理治療可以放在特需門診,靈活劃定收費標準,方可體現心理治療的專業內涵與實際價值。 首都醫科大學心理學教研室主任楊鳳池則建議,根據人力資源成本,核算、制定心理治療收費價格;對於精神科醫師、心理學人員提供的心理治療,也應該考慮納入醫療保險支付範圍,這樣才能保證這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返回健康報首頁>>
推薦閱讀:
※已工作的兒子提到我以前對他實施家庭暴力,我該怎麼辦?
※除了藥物,你們都如何緩解疼痛?
※心理健康教育現狀2
※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五)- 設立目標,應對焦慮
※經常吸貓會影響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