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16位皇帝,為什麼十三陵里只葬了13位?

明朝從朱元璋開國到最後一個上吊而死的崇禎皇帝算起,一共傳了16個皇帝,皇帝死了都得葬入陵園,而且按明朝的傳統,爸爸兒子孫子孫孫子都得葬在一處,搞大團結嘛,死了咱一家人也要其樂融融的。

而這一處「已死明皇帝」們的家就是現如今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的明十三陵,可問題來了:

「不是有16位皇帝嗎?怎麼十三陵里就葬了13位呢,另外3個皇帝去哪兒了?」

首先,請各位來看看十三陵里各家皇帝的位置圖:

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唯獨少了哪三位呢?

一、「我愛南京,只葬南京」

當然啦,少的第一位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眾所周知,老朱當時開國後是在南京定的都,那會兒北京是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的封地,試想,老爹死了,怎麼可能去葬在兒子的封地上呢。

因此,老朱當年喊出了:「我愛南京,只葬南京!」的口號,死時葬在南京鐘山的「明孝陵」。

二、「叔叔你好狠,奪了我的位,我化成灰也不讓你找到!」

老朱死了,把皇位傳給了小小朱,即他的孫子朱允炆,是為「建文帝」,開啟了大明的第二代王朝。可是這時候,小小朱的叔叔們坐不住了,你這小毛孩憑什麼啊,而且剛當上皇帝就搞削藩,把我們這些叔叔弄得很慘,於是乎,四叔坐不住了,一個「靖難之役」把侄子打下台,自己做皇帝,並遷都北京,從此,北京開始了他的首都時代(也是房價高漲的時代!)

而被打下台的建文帝在掩護下成功逃脫,從此之後不知所終,作為叔叔的朱棣出於關(sha)心(ta),自當上皇帝就開始一直尋找侄子的下落,其實是為了斬草除根,但都無果,於是,這第二位皇帝一直行蹤成迷,至死也不知道他葬在哪兒!

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前兩位皇帝,估計大家都會很容易的想到他們不葬北京,但這第三位,相信就鮮有人知道了,他是誰呢?

就是他朱祁鈺!

前段時間一部熱播的《女醫明妃傳》就深刻的YY了他和他哥哥以及一位女御醫的故事。

朱祁鈺是誰呢?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鎮弟弟,眾所周知,當年本來是他哥哥朱祁鎮做皇帝的,是為「明英宗」,結果這皇帝年輕時昏庸無能,寵信宦官,當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在首領也先的率領下已經打到國境時,他聽信太監王振的建議御駕親征,本來皇帝御駕親征沒啥,還能鼓舞士氣,但英宗這次的親征卻在太監王振的錯誤指揮下,成了一次「鬧劇」,而英宗本人也被瓦剌部落俘獲,成了「俘虜皇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當時朝野振動,皇帝都被抓了,國家咋辦啊!不過咱中國古代歷來是最不缺皇帝的,一堆人等著呢,眼紅著呢。於是,經過商議,由英宗弟弟朱祁鈺繼位,改元景泰,並遙尊英宗為太上皇。

後來,在朱祁鈺的帶領下,打破了瓦剌的進攻,英宗也被放了回來,再之後,通過「奪門之變」,朱祁鎮又從當時已病重的弟弟手中奪回了皇位。

哎!奪就奪了唄,可英宗要奪的「徹底」,咋徹底啊?就是把朱祁鈺當皇帝後開始在十三陵里修建的陵寢也給「奪」了,搬走了,「你以後都不是皇帝了,不準葬在十三陵!」

(景泰陵)

於是,本來可以入主十三陵的景泰皇帝朱祁鈺就被哥哥朱祁鎮給搬到了北京西郊玉泉山金山口,以王爺規格下葬。

所以,明朝雖有16位皇帝,但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都沒有被葬在十三陵里。


推薦閱讀:

給明朝致命一槍的,不是李自成,也不是吳三桂,而是這個亂臣賊子
明朝的后妃--神宗鄭貴妃
如果鄭成功和李定國通力合作,明朝有可能恢復半壁江山么?
明朝科舉考試製度
明朝16個皇帝列表

TAG:明朝 | 皇帝 | 十三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