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掠「大閱圖」海外拍天價 -齊魯晚報數字報刊
http://epaper.qlwb.com.cn/html/2011-04/04/content_106533.htm?div=1 |
|||||||||
【PDF版】 |
|||||||||
|
|||||||||
本報記者張向陽 3月26日在法國的一場拍賣會上,被八國聯軍掠走的《乾隆大閱圖·行陣》以2205萬歐元(約合2億4200萬港幣)的高價被中國買家趙心拍走,刷新了全球明清書畫的成交新紀錄。「大閱圖」有何歷史和藝術價值?本報請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副主任金運昌先生進行詳解。 背景>>乾隆首次大閱兵
金運昌先生介紹,清朝是馬上得天下,前幾任皇帝都重視軍隊武備。清代的大閱制度始於太宗皇太極時,順治時明確規定為三年一次。大閱時,皇帝全副武裝,檢閱八旗軍中的火器營、鳥槍營、前鋒營、待衛營等諸多兵種。各兵種分別在皇帝面前表演火炮、鳥槍、騎射、布陣、雲梯等技藝。 乾隆前期,三年一度的閱兵大典和一年一度的圍獵都在南苑進行,滿、蒙、漢八旗參加人數達數萬人。直到乾隆後期修建了西苑,南苑才逐漸廢棄。1739年,乾隆首次在南苑檢閱八旗部隊,以壯軍威。「大閱之日,八旗營伍既成列,屆時,兵部堂官奏請上御帳殿。武備院先期設黃幄帳殿於涼鷹台。上自行宮具吉服,御萬吉驦……」 7年後,也就是乾隆十一年(1746年),以文治武功自許的乾隆降旨,令金昆、梁詩正、郎世寧等當朝十位宮廷大畫師將自己首次閱兵盛況圖繪下來,以為千秋萬代、永久珍藏。 內容>>記錄2萬多人閱兵場面 據了解,「大閱圖」共繪有四卷,分別為第一卷「幸營」、第二卷「列陣」、第三卷「閱陣」、第四卷「行陣」,以乾隆閱兵的路線作轉換。第一卷下落不明,第二卷「列陣」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從資料中可以看出,第三卷的「閱陣」,寬68厘米、長1550厘米。圖中所繪人物不下一萬六,第四卷「行陣」是一卷長24米、寬69厘米的巨幅絹本設色手卷,圖中所繪人物多達9000個。 「『大閱圖』真實再現了這次動員人數達兩萬多人的閱兵大典。這是對清朝宮廷歷史事件的紀實性繪畫。」金運昌說。其中的人物雖不及半截指長,卻面貌分明、神情宛然;其衣飾儀仗、車馬槍炮、旗鼓等描繪也備極精細,一絲不苟。卷後還有大臣楷書記錄畫中所繪。圖卷並以御制緙絲包首,標籤及龍紋圖案亦一絲不苟、一織而成,功夫細密,足見乾隆極為重視。 價值>>是一部形象的信史 「從這幾卷『大閱圖』來看,特別有歷史研究價值,比如部隊編製、旗號、裝備、服飾。包括畫上列陣軍隊的位置,如驍騎、護軍、前鋒、火器諸隊列於何處,每隊多少人,由何人負責;列陣之時,各位大臣、將校、侍衛等如何進退;乾隆閱陣時的程序;裝備的金、鼓、長槍、鳥槍、子母炮、神威炮等等,都非常詳細地被記錄下來。其中乾隆所穿大閱甲,跟目前故宮所藏的乾隆大閱甲一模一樣,其他人物也是如實描繪,細節上不失真。據說金昆在畫「大閱圖」時把八旗隊列的順序給弄錯了,還試圖掩蓋,最終皇帝罷了他的官,並罰了他三個月的俸祿。可以說這是一幕清代軍事史的縮影,是一部形象的信史。這樣精細的作品描繪了成千上萬的人,而又井然有序,一絲不亂,創作上有很大難度,可以說具有很強的文獻價值。它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可靠、不可替代的歷史形象資料。」金運昌說。 金運昌認為,清朝宮廷繪畫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宮廷畫家描繪同時代人物和事件的紀實性繪畫作品,「大閱圖」卷就屬於此類繪畫中的精品。可以說,在沒有照相機的年代,生動、如實再現當時盛況的繪畫作品,無疑是真實記錄歷史事件的最佳手段。 另據了解,在2001年10月和2004年4月,「大閱圖」第三卷「閱陣」在蘇富比拍賣行分別以1599.5萬港幣和2638.375萬港幣成交。2008年,「閱陣」以6786萬港幣拍賣成交,都是當時的天價。 風格>>中西合璧的藝術肖像 故宮的「大閱圖」除了「列陣」還有一張乾隆皇帝29歲時的戎裝像,畫中的乾隆身穿戎裝,著鎧甲、戴頭盔、佩腰刀、掛弓袋箭囊,極是威風,體現了清朝皇帝的尚武精神。毫無疑問,這是一幅形神畢肖的「御容」肖像畫,也是一幅非常成功的新體肖像畫。 「人物具有很強的肖像特徵,而且描畫人物和坐騎造型準確,比例允當,所用幾乎多是短線,而非綿長的線條,講究質感的表達。」金運昌說。 作品十分寫實,人物相貌凹凸分明,富有立體感,盔甲亦描繪細膩,金屬質感逼真。全圖畫法細膩,色澤華麗,基本上以色塑形,不顯線條痕迹,具有濃厚的歐洲繪畫風格。這類紀實性質的繪畫作品,是清代宮廷繪畫中最富有特色的畫幅。 據介紹,這幅畫顯示了中西合璧的藝術風格,圖中的表現技法基本上是採用中國傳統的繪畫工具和材料而取得了西方細筆油畫的藝術效果。作者減弱了對景物、人馬的素描手法,以平光處理明暗,線條在起到輪廓線的作用後幾乎被色彩隱去,天空中雲彩的畫法全出自西法,近景的草葉近乎西方的靜物寫生,只有遠山的結構保留了清宮寫實山水的一些程序。所以,雖然是集體創作,但乾隆的肖像肯定是由郎世寧畫的。 欽定>>乾隆肖像多由郎世寧畫 據金運昌介紹,郎世寧是最有名的清朝宮廷畫家。他先後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乾隆皇帝跟大部分后妃的肖像,還有一些舉行重要宮廷活動時的場景畫像,大都出自他的手筆。尤其是畫皇帝開臉的畫像,一定要由郎世寧來。「為什麼?因為皇帝覺得他畫的像,郎世寧畫的肖像具有歐洲寫實的風格、用幾何學的透視原理來處理空間問題立體感強,能傳神地刻畫出乾隆的精神風貌:既有雍容的帝王氣質,又有簡淡瀟洒的文人風流。即使他筆下的一些重要大臣的畫像,也是根據本人寫實而成,這與傳統水墨畫在表現上有很大不同。」金運昌說。 往事>>段祺瑞曾保護「大閱圖」 此外,故宮收藏的那幅「大閱圖」還跟段祺瑞有關。著名收藏家朱家溍先生曾回憶,故宮內的這幅畫像,從乾隆四年起,本來一直張貼在南苑新衙門行宮後殿屏上。辛亥革命後,段祺瑞任陸軍總長的時期,南苑駐紮著一部分軍隊,叫作「模範團」。段祺瑞有時到南苑檢閱部隊,曾經到新衙門行宮,看到後殿屏上的這幅畫像。當時行宮已年久失修,他認為畫像有被屋漏雨水污毀的危險,就派裱工揭下,帶回城裡,交給當時根據民國政府優待清皇室條件仍然住在宮中的清廢帝溥儀的「內務府」大臣耆齡。清代帝後的畫像都供奉在景山壽皇殿,這一幅畫像因為是後收進來的,就將其保存在了乾清宮內。 離散>>「行陣」被掠奪至海外 這卷原本收藏於清宮大內的巨作,是如何流散到了歐洲的?據悉,此次被拍賣的「行陣」在乾隆時期懸掛在紫禁城重華宮內,在1900年被闖入的八國聯軍掠走。此外,在壽皇殿內還有一些清宮舊藏的帝後肖像畫,在八國聯軍佔據北京期間,也被當時駐紮於此的法國官兵掠去,當成「戰利品」攜往歐洲。這也是為什麼相當多的此類圖畫,都是從法國首次出現而流向拍賣市場的原因。 聲音>>拍賣將給「贓物」披上合法的外衣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說,這是被掠奪的文物,你參與拍賣等於購買贓物,價格被炒得越高,越說明其中會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這樣的文物對我們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保護好中國現在的文物。 「中國人怎麼可以參與被掠奪的文物呢?真正做的應當是索回,更不應當這麼炒作,就像前年有些人炒作什麼圓明園獸首一樣,其實就是一些集團出於自己的目的與利益在做局而已。」 此前針對法國拍賣行拍賣圓明園流散文物一事,北京圓明園管理處曾發表聲明強調,北京圓明園所有流散文物理應歸還中國。聲明並表示,不贊同以「回購」方式買回被別人「掠走」的北京圓明園流散文物,因為這將給「贓物」披上合法的外衣。 |
推薦閱讀:
※在寂寞恬靜中豐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包頭日報數字報刊平台---包頭新聞網---包頭日報社主...
※頭胎剖宮產 二胎險破「肚」 安徽商報 中安在線多媒體報刊
※《中銀錯片》報刊留痕!
※母后陸氏·周末報數字報刊
※報刊編輯如何拓展和提高策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