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 古代佛像精品展

首都博物館 古代佛像精品展

首博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

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位於首博方形展廳四層E1廳,該展覽全面、系統地展示了我國漢藏佛像藝術的歷史風貌及北京地區佛教文化的豐厚底蘊。

「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主要展出漢藏佛像精品。展覽的主題是:全面、系統地展示我國漢藏佛像藝術的歷史風貌,同時展示北京地區佛教文化的豐厚底蘊和地域文化特色。

通過這個展覽,讓觀眾親眼目睹佛像藝術在我國漢族、藏族地區發展、演變的脈絡和形成的不同的文化藝術風貌;欣賞佛像藝術表現的中華文化特有的品格和藝術神韻;了解佛像藝術蘊藏的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與我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及人們審美觀念的密切關係。

展覽分為漢傳佛像藝術和藏傳佛像藝術,共展出佛像262尊,種類齊全,造型各異,風格多樣,其中大部分佛像是首次向公眾展示的館藏珍品。

(明永樂)大成就者毗瓦巴像,銅鍍金,高33厘米。毗瓦巴是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藏傳佛教薩迦派尊奉的重要上師。此像頭戴花冠,面形豐圓,雙目圓鼓,形象威猛。面頰及下頜有螺卷鬍鬚,兩耳垂大圓環,一副印度人面孔。上身戴項圈,胸前飾瓔珞,下身圍獸皮,手腕、臂和足部有釧鐲裝飾。遊戲坐姿,身體運轉自然,軀體、四肢粗壯有力。右手當胸捧骷髏碗,左手高舉,食指指天,表現毗瓦巴曾與賣酒女打賭時以手定住太陽的故事情景。底座上順刻「大明永樂年施」銘文。整軀體量高大,藝術水平極高,是明朝宮廷造像中罕見的佳作。

(明)銅觀音菩薩像

  (遼)石雕釋迦牟尼佛涅槃像。這尊像側身卧於石床上,頭飾螺發,頭頂肉髻微隆;面相生動,神態安詳;身著袒右肩袈裟,胸前露出蝴蝶結,衣紋寫實自然。風格粗獷,形象地表現了釋迦牟尼佛涅槃時情景。

(明)銅普賢菩薩像

(遼)石經幢,北京門頭溝雙林寺。這是經幢一部分,為四面柱狀體。四面各刻一尊佛像,為四方佛,即東方香積世界不動佛、南方歡喜世界寶相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微妙聲佛。四佛像皆頭飾螺發,身著袒右肩袈裟,頭頂肉髻平緩,胸部肌肉寫實,體現了遼代佛像的鮮明特點。

(元)增長天王像,銅,高45.5厘米。增長天王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主要掌管南瞻部洲。此像站姿,頭戴戰盔,身著甲胄,足登高靴,身披倒「U」字形帔帛,一副武士裝束。頭部高昂,面部雙目圓鼓,上牙咬住下唇,下頦長髯垂胸,氣勢凜然。右手當胸,手中緊握長劍,為其身份重要標誌。整體形象威猛,衣紋剛勁有力,造型完美大方,是元代佛像精品。

(北魏)石雕釋迦牟尼佛與二脅侍菩薩像,這尊佛像是北京地區現存最大的早期佛教雕塑。主尊為釋迦牟尼佛,跣足站立,頭部高昂,身著袒右肩袈裟和僧裙,軀體健壯、氣勢雄闊,具有北魏太和時期造像鮮明特點。主尊兩側為合掌恭立的二脅侍菩薩,身後為圓形大背光。背光後上半部有十二排小佛像,下半部有造像題記及捐資人名。

此像年代歷來爭論頗多,從主體風格看為魏太和時期雕造無疑。但主尊的頭飾、衣紋、兩側的脅侍菩薩造型、背光前後的裝飾雕刻等,與當時風格明顯不符,應為北魏太和之後重修。此像原在海淀區車耳營村,1998年失竊追回後由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收藏。

  (遼)石雕舍利函,北京朝陽出土。這件石函呈長方形,中央凹槽奉置佛舍利。四側面分別刻有釋加牟尼佛涅槃(正面)、纏裹世尊(右側)、升棺說法(左側)、荼毗舍利(背面)。畫面人物眾多,內容豐富,雕刻精美,形象生動,對研究遼代佛像藝術的風格與題材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東魏)趙俊興造一佛二菩薩造像碑,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收藏。這件造像碑呈圭形,正面開龕,浮雕一佛二菩薩像。主尊跏跌坐姿,左右手分別結施與印、施無畏印。面形長圓,脖頸細長,頭部有蓮瓣裝飾的頭光。身著雙領下垂式袈裟,袈裟下擺懸於左肘。衣紋呈階梯式分布,頗具裝飾性。二菩薩立於仰蓮座上,頭戴花冠,身著長裙,胸前飾交叉式瓔絡。體現了東魏佛像承前啟後的鮮明特點。

(遼)彩繪釋迦牟尼佛像,北京門頭溝區博物館收藏。這尊像跏跌端坐,頭飾螺發,頭頂現高肉髻,大耳垂肩。面相豐滿,眉間有白亳,雙目俯視,神態寧靜。身著袒右肩袈裟,袈裟上塗有朱彩。左手當胸,右臂殘斷,兩手似結印,對研究遼代佛像藝術及北京地區陶瓷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吐蕃分治時期 9-13世紀)銅鍍金釋迦牟尼佛像。這尊像全跏趺坐於方形台座上,頭飾螺發,面容俊美。身著袒右肩袈裟,衣質輕薄貼體。左右手分別結禪定印、觸地印。台座正面中央刻金剛杵。左右各雕一神像:右地神,現半身為釋迦佛成道作證;左女魔王,是詰難佛陀證道的外道。身後飾火焰紋頭光、背光。比例合度,風格古雅,是一尊難得的藏傳早期造像珍品。

明代是藏傳佛像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其中漢藏藝術雙向交流,成為當時佛像藝術發展的主流趨勢。

左為(明)銅鍍金四供養天女像、右為(明)銅鍍金東方四供養天女像。

東方四供養天女為藏傳佛教所奉十六位供養天女中的東方四位,自左至右依次為腰鼓天女、遍鼓天女、橫笛天女和琵琶天女。四天女皆菩薩裝束,右腿站立,左腿彎曲,身體呈三折枝式,軀體豐腴柔軟,胸部雙乳高隆,女性特徵明顯。各有四手,各手或結印或持物,而腰鼓、遍鼓、橫笛、琵琶分別為四天女形象重要標識。

  (明)銅鍍金上樂金剛像。雙身本尊像是藏傳佛教中特有的一類神像,俗稱「歡喜佛」。其中,主尊父體稱本尊,主尊擁抱的母體稱明妃。這種形式的造像表示的不是世俗男女的交媾形式,而是一種宗教思想和哲理,父體代表方便,母體代表智慧,方便與智慧合一代表佛教的最高諦理和修行境界。

中為(明早期)十一面觀音菩薩像。十一面觀音是觀音菩薩在佛教中的眾多形象之一。十一面顏色、容貌不同,表示不同的宗教寓意。中二手合掌,其餘右邊三手依次持佛珠,結施無畏印,持法輪,左邊三手依次持蓮花、寶瓶和弓箭。

(明)銅鍍金廣目天王像。廣目天王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是佛教宣傳的四大部洲中西牛賀洲的保護神。這尊像頭戴花冠,耳側繒帶飛揚,耳下垂圓環,面相豐圓,呲牙鼓目。身穿鎧甲,足蹬高靴,肩披帔帛,衣紋剛勁有力,下身衣褶密集垂布,尾端外侈,尤為突出。全身衣飾上嵌滿松石,右手執蛇,左手擎塔,形象威猛,做工精細,是明初西藏地區造像佳作。

(明)銅鍍金持國天王像

(清)四世班禪喇嘛像,銅鍍金,高40.5厘米。四世班禪(公元1567-1662年),法名洛桑卻吉堅贊,是西藏政教史上最有影響的高僧之一。此像跏趺坐於仰蓮座上,頭無冠,後腦勺奇大,額部鼓起一個小包;雙目睜視,鼻樑挺直,雙唇抿起,下頜尖凸,顴骨高隆;內著僧坎、僧裙,外披袒右肩袈裟和僧氅,衣紋流暢有力;右手置右腿上結觸地印,左手置臍下結禪定印,整體形象奇特而寫實,生動表現了四世班禪不同凡俗的形象特徵,是一尊藝術水平極高的人物肖像。仰蓮座上滿刻藏文銘文,內容是說此像的內膛奉有四世班禪的生身舍利,功德無比殊勝。

推薦閱讀:

中國歷代首都列表
阿爾巴尼亞首都爆發反政府示威 3人被槍殺130多人傷
北歐美麗圖憶之二 挪威峽灣與首都奧斯陸
李克強抵衣索比亞首都 夫人程虹同機抵達
2016/06/01智利(首都聖地亞哥)

TAG:博物館 | 古代 | 首都 | 佛像 | 精品 | 首都博物館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