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陶淵明辭官之後如何維持生計?

五柳先生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向來為人稱道。我們都知道陶淵明辭官之後就歸隱田園了,而歸隱田園之後的陶淵明怎麼維持生計呢?

務農肯定是維持生計的一大手段。陶淵明詩文中有不少是與務農生活相關的。

陶淵明於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十一月辭官歸隱,從寫於義熙二年(406)所作《歸園田居》詩五首的一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窺見他的生活: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

時復墟里人,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看來陶淵明親力親為在南野開荒,早出晚歸,辛勤勞作,有時也與其他農民談論農事。在義熙四年(408)所作《和郭主簿》二首中,陶淵明寫到:「園蔬有餘滋,舊谷猶儲今。 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菜園裡有蔬菜,去年種的稻穀也還好好儲存著,用舂秫釀成的美酒亦可以享用了,陶淵明還是很享受耕作生活的。

除耕作之外,歸隱之初的陶淵明還寫了許多飲酒、讀書、登高、閑談的詩作。其中有很多都是與《和郭主簿》相類似的與友人相和的作品,如《答龐參軍一首並序》、《示龐主薄鄧治中》、《歲暮和張常侍》等。從這些作品的題名不難看出,辭官之後陶淵明仍然保持著與官員的交往。這些朋友極有可能幫助了陶淵明,且不論物資上的資助,邀請陶淵明宴飲應當是常事。

實際上,歸隱之初陶淵明自身的條件也是不錯的。陶淵明確實已經辭官,但這並不代表他沒有積蓄。著名的《歸去來兮辭》大約寫於在辭官之初到義熙二年(406)這段時間內,其中有「僮僕歡迎」一句,普通農民家中哪裡有錢請僕人。「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同樣表明陶淵明還是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的。當然了,這和當官的人是比不了的,但是比一般的農民肯定是要強的。務農加原有的積蓄,陶淵明的生活應該不成問題。

但到了歸隱的第三年,一把火燒了陶淵明的住宅,陶淵明不得不先住到了船上,之後搬遷到了南村。此後,陶淵明的生活應該不太好過。 從義熙十八年(418)的《怨詩楚調示郭主薄鄧治中》中「夏日長報飢,寒夜無被眠。」中就可以看出來。而元嘉三年(426)的《乞食》有「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詩句。陶淵明究竟有沒有乞討渡日仍是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在這也不做探討,但這首詩亦反映出生活的艱難。

安貧樂道是難得也是難以堅持的生活方式,生活的殘酷往往逼迫人們低頭,這恰恰顯示出堅持不再入仕的陶淵明的可貴。

參考資料:

文師華:《論陶淵明歸隱田園的原因、生存方式和思想境界》

曹慧琳:《陶淵明隱逸研究》

推薦閱讀:

經絡按摩養生計,6個部位別放過
沉鍾:杜甫亦為生計而忙
父親拋棄妻女,母親早死,曾靠100塊維持生計,窮困潦倒也不問父親拿錢,如今30歲有事業,還覓得如意郎...
你定好了你的25年人生計划了嗎?
永生計劃: 2045年一個「永生人」誕生

TAG:陶淵明 | 生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