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文化|漢代的琴學思想

從心契入 回歸本真

◆幾千年來「琴棋書畫」眾雅之首的古琴離我們不再遙遠,「他」一直在我們嘴邊,在我們的意念之間,讓我們走近神秘高雅的古琴,學習之餘並傳播出去,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做些貢獻。

◆古琴涵蓋了中國優秀的哲學思想,古琴是儒家道家兩大中國哲學支柱在琴樂中體現的集大成者,古琴不僅是一種樂器,更是修身正行的載體,是傳統文化的化身。

◆古琴的音色深沉、渾厚、古樸、淡雅,是一個以靜制動的樂器,古琴被稱為正音。

◆古琴的意境是「清微淡遠,中正平和」八個字。燥者感之以靜,靜者感之以和,習琴的同時也在修心。

漢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中國2000餘年的儒學正統之先聲。隨著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的社會地位上升,琴也受到了社會的極大尊崇。琴學的正統地位,一方面使得先秦各種活躍的琴學思想逐漸凝固為儒學教條,另一方面,也使兩漢時期古琴藝術在理論的總結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比如東漢琴家桓譚所著《新論》中《琴道篇》,蔡邕所著《琴操》等。

漢代琴論中關於禮樂關係,《新論·琴道》記載有「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八音廣博,琴德最優,古者聖賢玩琴以養心」,《風俗通義·聲音·琴》中有「雅琴者,樂之統也,與八音並行。然君子雖在窮 閭陋巷、深山幽谷猶不失琴。」《琴操·序首》有「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等。

漢代的琴論繼承發展了《左傳》中樂論的觀點,提高了古琴在八音中的地位。明確說明音樂的使用要合於禮,強調作為文人修身養性的琴樂,其目的就在於端正人心,禁止「淫邪」等不合禮的觀念和行為。 漢代琴論中的禮樂思想影響了以後的兩千餘年。音樂和政治的關係,是漢代琴論突出強調的問題之一,在這一時期的文獻有不少記載。

《史記》、《新論》、《淮南子》有大量篇幅加以論述,說明音樂對治國的重要性。這一時期的琴論中還涉及到音樂和自然的關係,比如《新論·琴道》記載,「昔神農氏繼宓羲而王天下,上觀法於天,下取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說明古琴的產生取之天地,和自然有著緊密的聯繫,把古琴形制附會於自然天象,視其為效法天地而作。蔡邕《琴操》也持相同觀點:「琴長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廣六寸,象六合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這些琴論反映了作者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淮南子·泰族訓》所載「神農之初作琴也,以歸神杜淫,反其天心」;蔡邕《琴操·序首》記載「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兩段琴論中提到的「反其天心」、「反其天真」,借用了道家的觀點闡明音樂要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本性的觀點。這在當時獨尊儒術的環境下,與「琴者,禁也」的主流言論相比,對古琴音樂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最深的塵世有你、有我,因為熱愛,總是讓我們與喜歡的事物不期而遇,做著一場野鶴之夢,身邊走著清風,走著竹林和楊柳,在最深的塵世,在季節和山水之間,醉了風雨,醉了歲月......


—— 攝影/青桐 文章/網路 ——


推薦閱讀:

有哪些主角顏值低、窮、能力弱,配角顏值高、富、能力強的影視或遊戲作品?
《妖貓傳》:一部含有懸疑色彩的偽文藝片
釋悟澹:龍文化到底和佛教有多少淵源
張若昀參演過那些作品?
為什麼劍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有重要地位?

TAG:文化 | 思想 | 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