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需要高境界

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人生短暫,青春稍縱即逝。每個人都希望事業更成功、人生更精彩、生命更輝煌。事實是,人生道路往往是多磨難的。每段人生都是由鮮花坦途和坎坷曲折交錯融合而成。也許你正處在困頓失意之中,也許你正春風得意,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那點事已不算什麼,那點成功也不用沾沾自喜。人生可以更從容,胸懷可以更寬廣。    《莊子》中有個寓言,貓頭鷹在吃死鼠,這時一隻鯤鵬從高空中飛過,貓頭鷹護住自己死鼠,視鯤鵬如大敵。這就不免太小肚雞腸了。同樣道理,人站得高一點,看得就更遠一點,以前牽腸掛肚的事就不值一提了,這樣才能波瀾不驚,舉重若輕,經得起大風大浪。    我們也許聽說過慧能大師和神秀大師寫佛謁的故事。神秀大師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意思是說,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鏡。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不讓它被塵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慧能大師的佛謁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台。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兩者相比,我們不難發現,慧能大師寫的佛偈境界要高於神秀大師的,更能體現其對「空」的理解,佛理也更為高精。慧能大師這種高深的修行,也正是我們永遠努力嚮往的所謂境界。    人生的境界,不在於金錢,因為金錢只是人生中的一個工具;不在於為善,因為不明原因的「為善」是偽善,不出於真心的為善是功利。人生境界其實跟你現在想的都不太一樣。它是一種明了,一種覺知,一種悟性,一種習慣,一種容量……    邱少雲「烈火中永生」的英勇,彭大將軍橫刀立馬的豪情,李白「與爾同消萬古愁」的氣概,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坦然,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適,不都是人生高境界的不同體現嗎?    社會太蕪雜,生活太煩亂,我們要想靈動自如的斡旋於現實之中而不受太大的傷害,唯一的方法——提升自己人生的境界。融於現實而又高於一切,接觸生活而又遺世獨立。用俯視的眼光覽閱人生,用成熟的心智分析世事。願我們能在覺悟中成長,減少傷害獲得快樂,到達人生更高的境界!摘自美文《人生需要高境界》
推薦閱讀:

沒有身心的境界 如何達到涅槃 1.南傳的修法
這才是拍全家福的最高境界
讀書的三重境界
【佛學 - 修習「四種隨喜」得到「四種境界」】
讀「人生三境界」

TAG:人生 | 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