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和郭廣昌的太極經
馬雲愛武俠,眾人皆知。
1988年馬雲大學畢業之初,他在西湖邊上學會了楊氏太極拳,此後跟過的太極拳老師不下8位,至今已近30年。
「馬雲的一個願望是,有朝一日大家評價他,會認為他首先是個太極拳大師,也曾創辦過企業,像阿里巴巴、淘寶網。」馬雲的助手陳偉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時曾稱。
2009年初,陳偉接到馬雲指示「一定幫我找到全中國最好的太極拳老師」,見過無數人後,河南體育局的人向他們推薦了王戰軍。
王戰軍出生於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父親王西安是陳氏太極拳第十九代傳人,也是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式太極拳傳承人,名列陳式太極拳「四大金剛」之一。
王戰軍稱,當時自己嚮往自由無拘的生活,所以認為父親王西安更適合做馬雲的師父。
2009年4月,陳偉把王西安請到馬雲在三亞的度假別墅,教馬雲練了四天太極拳,傳授了太極26式和許多不外傳的練拳訣竅和實戰技巧。同年10月,王西安第三次教馬雲練拳後,馬雲決定正式拜師。
馬雲和王西安師徒二人平時都非常忙,授課時間很難固定,不過,只要二人對上時間,基本上是四五天都在一起,每天上下午各練兩個小時拳。有時候,王戰軍也會教授馬雲一些拳法。
馬雲經常會問「王老師,你和你兒子誰武藝更高一些?」「我年輕時有些東西老師不教,下的功夫多,有時候練到吐血。」
三年一小成,六年一中成,九年一大成。實際上,傳統的太極拳極為複雜,王西安認為這是個漫長過程,「太極拳講究的是外形和內氣的結合,需要用時間來悟道。」
在王西安眼中,「馬雲人很聰明,悟性也好,但工作比較忙,應該處在第二階段,在形和氣的結合階段。」
而王戰軍創出的太極三、六、九、十三式,打一遍三式僅需三五分鐘,能鍛煉身體協調性,長久練習還能防摔,這讓企業家們易學易上手。
拜師第二年,馬雲便約同李連杰、王中軍、沈國軍等一幫好友到訪陳家溝。同時,拜在「王家」門下的弟子還有地產界的任志強、劉曉光,以及為了拍攝電視劇《太極宗師》而學拳的明星吳京。
這可以歸為以馬云為代表的太極禪,而另一邊,還有以郭廣昌為代表的易太極。
易太極是黃忠達於2006年創辦的一個以精英人士為目標客戶的太極養生館。如其名,意思就是「簡單變通的太極」。
當時黃忠達還曾因為一段與學員練習太極推手的視頻而備受「造假」的質疑,惹惱了多位太極拳傳人和一大批太極愛好者,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也就是那段時期,郭廣昌開始接觸易太極。
網上流傳得最多的一個說法是馬雲介紹郭廣昌和黃忠達認識,他和這次被徐曉冬約戰的師兄王占海了解易太極的標準化教學模式後,認同其對太極拳推廣的價值。
另一個說法是郭廣昌因為均瑤集團董事長的早逝而自己練起了太極,最後帶領全公司的人練習和比賽。
而比起馬雲的繁忙,郭廣昌的太極顯得更為頻繁。
在郭廣昌的一篇自述里,他稱自己在2012年做了兩件「不務正業」的事,一是在上海世博會上組建了一個民企聯合館,另一個是每天花一個多小時練太極。
那時候,郭廣昌幾乎每天都練太極,後來再忙也會一周去兩三次太極館。工作間隙,郭廣昌叫上司機去打上一套拳,如果出差沒有場館,他就會在酒店的空地上打一套,甚至通過打坐來練習,他認為「筆直地坐在椅子邊緣上,氣是很流暢的。」
在郭廣昌看來,打太極不像高爾夫那麼局限,不佔用很大的地方,也不需要很多裝備,更低碳,對鍛煉身體也非常好。
2011年,郭廣昌在華爾街搞了一場名為「中國動力-復星之夜」的品牌溝通會,在那次會議上,郭廣昌向中美企業家推廣太極。那年起,復星集團每年都會在紐約舉辦一場晚宴,作為保留節目之一,郭廣昌會換上絲質太極服,表演一段太極。
郭廣昌對推廣太極不遺餘力,在他的號召下,政商界人士開始加入。
他和馬雲一樣,有自己門下的「拳友」,比如大華集團總經理金惠明、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盧灣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周永平、友邦保險總經理張希凡等,易太極在全國也有了幾百位企業家會員。
管理經
對這些企業家來說,太極「武」在強健身體,「文」則利於交際和管理。
馬雲曾講述了他喜歡太極拳的理由:太極的陰和陽,物極必反,什麼時候該收,什麼時候該放,什麼時候該化,什麼時候該聚,這些東西跟企業管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從道家悟出了領導力,從儒家明白了什麼叫管理,從佛家學到了人怎麼回到平凡。這些思想融會貫通,剛柔相濟,就是太極。」馬雲把它融入到企業管理中,也就是他認為的企業管理的文化根基。
在馬雲認識王西安半年後,阿里巴巴開始開設太極拳班。 第一期報名的有400多人,第二期開課時,彭蕾等一眾高管均成了學員。後來,馬雲乾脆把太極拳固定為阿里巴巴的內訓項目。
他認為通過太極文化消除同事們內心的焦躁,運用太極拳的快慢張弛化解互聯網公司的高速運轉節奏。
2011年,馬雲請來陳家溝5位拿過全國比賽冠軍的陳氏太極拳高手王翠花、王帥等,將他們編入阿里巴巴體系,每周定期給員工培訓。
王西安助手閆女士曾向河南商報記者介紹,「定期培訓雷打不動,凡因公務缺席的,都要在周六定期補課。甚至,新員工入職時會被要求打一段太極拳,依拳法看意境定去留。」
時至今日,阿里的社團「太極派」每天都會組織太極拳練習,這已經成為一種文化。
後來,馬雲稱自己越學太極越發現,做企業無論是企業內部管理,跟員工的管理,跟客戶,跟競爭對手的關係幾乎完全按照太極的宗旨。
比起阿里「全員式」的推廣太極,復星顯得個人化很多,更像是一種員工福利。
復星集團人力資源總監戎翔介紹,復星多元化福利體系的一個最大特色是利用復星自有的產業資源,例如健身方面可以選擇星之健身和易太極鍛煉。
而郭廣昌自身已經將太極拳打到第83式,在年會上表演太極,是他的保留節目。他認為練習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是要把太極的理念融入到企業管理中,避實就虛、通匯圓融。
郭廣昌如此描述太極理念,「中國有句古話,叫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作為在市場經濟中打拚出來的民營企業,我們不僅重視追求利潤,亦推崇一種和諧共存、生生不息的境界。」
在復星,每年會經歷很多收購兼并案,復星集團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孫靜曾談到太極文化對此的影響。「在復星我們有一個更高階的詞語叫做協同,只要是以後能轉化為業務發展的動力的所有行為方式,都是鼓勵並且提倡的,所以內部允許短期灰色地帶和模糊狀態的存在,這和復星提倡的太極文化也有關係。」
因此,曾有媒體將郭廣昌的投資思路與太極以柔克剛、以靜制動理念契合在一起。
在進行艱難的併購交易談判時,會議間隙郭廣昌不由自主地打起太極。「太極講究的不是先發制人,而是後發制人,在體會某種變化之後反應要比別人快。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一個人不可能總是比市場快很多,因為人的智力和眼界都是有限的。但是,你可以在看到這種變化的時候,感受比別人快一點,敢於在變化時作決定。」
更到細節上,郭廣昌覺得自己很容易煩燥,包括他的創業團隊也一樣,忍不住就會罵人。這很不好。「我們身體內的火氣很旺,我們需要修身養性、需要修鍊自己。 」
「我覺得太極不僅是一種文化、一種哲學,也是一種修養。」郭廣昌說。
清華大學國學中國管理研究室副主任許文勝則將此理論化。許文勝教授了10年太極管理的課,有十五萬學生,大都是企業的一把手,他專門有一門課就是如何用太極的原理管理企業。
許文勝認為,太極是一個制服競爭對手和平衡內部管理上的思維方式,紮根於中國的文化土壤,是屬於並適合中國企業的管理方式。
太極青城派掌門人劉綏濱則更直接,「太極講平衡,你心情不平衡了,身體一定出亂子;企業內部管理不平衡了,那企業一定出亂子。」
從2008年起,劉綏濱就忽然發現自己給企業講太極課的次數變多了。之前他一年出去給企業講太極的次數大約是三四次,2008年那年有三四十次了,現在,他一年出去講課的次數大約有三百次。
生意經嚴格說起來,黃忠達發現企業家對太極的需求的時間,比馬雲和郭廣昌都早。
和王西安不同,黃忠達不是太極拳正宗門派傳人,他原是一名散打運動員。2000年,黃忠達開始接觸太極拳,靠拜師和自學有所成。在讀高級管理諮詢師培訓課程期間,他發現太極拳有市場需求。
在企業家圈子裡普遍存在一種「亞健康」的狀況,黃忠達認為太極拳能起到按摩五臟六腑,疏通奇經八脈、平衡氣血的功效,從而預防疾病,強身健體,但企業老總們不願意在公園裡跟著老頭老太練,他們需要一個更高檔次的場所。
於是黃忠達將陳式太極拳編創了由易到難的套路組合,從5式到8式再到13式,層層遞進形成一整套標準的教學方案。
2006年,得到陳式太極拳掌門人陳小旺的授權後,黃忠達成立了以後者名字命名的上海陳式太極拳陳小旺拳術研究會,並在上海體育場開辦了全國首家太極養生館「易太極養生館」,目標客戶定位是精英人士。
2010年,郭廣昌在學習易太極不久後,便投資了易太極,成立上海易星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復星集團占股51%,黃忠達占股20%,主打集太極養生和文化智慧交流平台於一體的高端品牌。
這號稱復星眾多投資項目中唯一一個沒有經過商業論證、不求商業回報的項目,但事實上,郭廣昌已經是它的深度用戶。
之後,易太極開啟連鎖化經營,養生館、精粹館已經分布在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南京等一線城市,未來還會向更多的城市擴展。
並且,易太極的收費不菲。一張易太極課程收費單的顯示,一個月的課程包括14000元的培訓費、8000元住宿費、4000元餐費,以及9000元的報名費、教材費、考試費、取證費,共計35000元。
另外,易太極北京和上海的會所有5萬/年和10萬/年兩檔,其他拳館的大班教學收費在幾千塊錢。
比起郭廣昌,馬雲的太極版圖顯得更加多元化。
同樣在2010年,馬雲約上李連杰、王中軍、沈國軍等一幫企業家好友,到陳家溝考察,說服了王戰海一起合夥創辦「太極禪院」。
當時,王戰海在為推廣太極而苦惱,馬雲對他說:「我是個企業家,不是太極高手,但我又是愛好者;你是太極高手,不是企業家,你辦武術院影響的也只是部分人,我們可以聯手成立公司,通過市場運作方式推動太極文化影響更多人。」
王戰海覺得馬雲是真想推動太極文化,便答應了,「你的頭腦比較活,也想推動太極文化,那我們就一起做吧。」
隨後,王戰海跟馬雲去了杭州,這段時間,馬雲將他引入了政商圈,收了雲鋒基金髮起人虞峰、泰山會會長林榮強、哈爾濱紅太陽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馮玉良等弟子。
另一邊,原本馬雲找到李連杰是想拍一部太極電影,馬雲連演員都計划了,讓華誼兄弟拍,李連杰演楊露禪,吉利汽車李書福演街頭拉車的,史玉柱演算卦的,朱新禮賣水果,沈國軍演王爺,范冰冰、李冰冰演左右丫鬟,自己當賬房先生。
但電影還沒開始投拍,馬雲卻先將太極進行了產業化運營。
李連杰曾公開表示,「美國有橄欖球,印度有瑜伽,瑜伽流行了許多年,中國卻沒有一個標誌性的體育項目。中國幾千年前就有了太極,它可以平衡時間、速度與生命,但現在太極被看成老年人的運動,這是一種誤解和浪費,我們要把太極變得時尚起來,太極也能製造和瑜伽一樣的商業價值。」
2011年,馬雲、王戰海和李連杰一起註冊了太極禪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太極禪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最大的股東是在海外註冊的國際太極禪集團有限公司,馬雲任董事,李連杰是CEO,王戰海負責太極文化產品和服務開發。
業務範圍包括太極禪文化研究院、太極課程研發及培訓、生活美學課程培訓、禪修課程培訓、太極禪生活館加盟、衍生品開發及授權、青少年公益教學等。
最主要的培訓課程體系中有太極禪學堂、日常課程和萬企健康行,日常課程有太極雲手、太極FIT、傳統太極、禪修、茶道、香道、花道、書法、古琴等禪意生活美學。
按照三人最初的計劃,太極禪是一種生活方式,拳法套路以簡單易學、時尚、標準化、可複製為特色,目標消費者是年輕白領。
李連杰在太極禪啟動的這五年里,花大量時間考察了現代健身體系是如何形成,特別是瑜伽、跆拳道這類全球流行健身方式是如何發展壯大,試圖複製到太極禪上,再利用自身資源將其產業化範圍擴大。
2012年,太極禪和《英才》雜誌社共同創辦《太極禪》雜誌,主打面向社會精英階層的太極文化生活類讀本;2014年,太極禪啟動了青少年公益教學活動,2015年,太極禪參加了加拿大規模最大的年度健身交流大會,第一次在國際舞台登陸。
而馬雲和李連杰一直沒有投拍的太極電影,也轉由馬雲參投的華誼完成。2012年,華誼2.2億拍攝了電影《太極》,王中磊任製片人,陳國富監製,馮德倫執導,彙集了梁家輝、彭于晏、舒淇等當紅明星。
2016年,太極禪又成立了太極禪文化研究院,推出了專門面向企業家的《太極悟道》課程。這些課程同樣價值不菲,全年六次課程,每次三天,報名學費達到99800元每年每人。
這已經不僅是在將太極商業化運營,更是成為他們的高級社交圈子。
當然,馬雲和李連杰對太極的包裝和商業化運作也遭到過質疑。
最初,李連杰曾找到廣東武術套路隊太極拳教練、「太極王子」王二平探討太極的推廣思路。他們都曾是競技武術套路運動員,李連杰專長是長拳,王二平是太極拳。
後來,王二平在廣州日報的採訪中透露了一些他們當時的想法,「太極禪推廣的那套東西不叫太極拳,也不叫太極禪,動作方面的內容叫雲手。雲手是太極拳的一個基本動作,就是繼承傳統太極拳的東西,同時添加一些時尚健身的內容。」
而在廣州做陳式太極拳培訓20多年的張曉武則直指,「馬雲式太極拳」在本質上就是時尚健身館,只是打著太極拳的旗號玩玩新意思罷了,硬體不錯,軟體不行,很難請到高水平的太極拳人才去教學,到頭來也就成了不倫不類的東西,與太極拳並無真正關係,更談不上推廣太極。
王二平也側面證實了這點,因為太極禪公司沒有叫太極拳,而是叫「雲手」,王二平才幫他們做(推廣思路),「因為不叫太極拳,才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加上一些新的東西。」
但顯然,對企業家而言,「太極」早已不再是運動本身,而是一個能不斷開發的「集大成」IP。
(編註:部分信息來自中國企業家、華西都市報、廣州日報等媒體報道)
推薦閱讀:
※美國又挑起貿易糾紛!特朗普應重讀來自馬雲的忠告 | 冰川話題
※不要光是艷羨 | 馬雲也曾闖過27個「生死關口」
※智商與情商哪個重要?馬雲這句話,一句頂一萬句!
※李嘉誠請馬雲吃飯
※阿里巴巴開啟路演 馬雲身家218億美元成國內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