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唐楷很死板?不妨這樣試試……
晚清民國以來,練習楷書的弊病,一是喜用羊毫生宣;二是過度講解單個筆畫的寫法;三是過度強調楷書的基礎作用,片面地把楷書學習當作練功,致使機械理解筆法,不講點畫之間的關係。
日常學書則以一種簡單的用筆形式臨寫歷代名作,或認為楷書筆法就是斷開的,不能稍有行書筆意,以致楷書用筆與行書用筆脫節。
寫楷書者一輩子只寫楷書,基本不涉獵行草,而寫行草者也只將楷書作為打基礎的工具,練過幾個月就不練了。這在書法學習中是極不正常的,或者說只有現當代才有的現象。
楷書,特別是唐楷,為書法確立了一整套規範,也可以說是遊戲規則,掌握了這套規則才談得上進入傳統。
書法不是無節制的情緒宣洩,而是情緒的有節制有節律地表達,她是有邊界的,沒邊界也就無所謂書法。
歷代人的書寫只有其中極少數能作為學習範本,能稱其為書法或法書,而現當代書法的邊界已大大拓寬了,但寬並不代表深度,有深度與廣度的作品依然是經典法書,這是必須明確的。
歐陽詢《九成宮碑》,為唐楷極則,是他對魏晉筆法總結整理的結果,歐楷不是石頭裡蹦出來的。
很多人認為唐楷過於完美難於創造,轉而學魏晉碑刻,然而歐陽詢此作正是他學習魏晉筆法整理的一整套易於學習的規範,今人盲目學魏晉碑刻極易流於膚淺,只會更加粗糙機械。
學習唐楷是書法學習的捷徑,而不是所謂的束縛個性或成為書奴,宋四家都學顏而各具面目,你能說他們是書奴嗎?
目前,楷書學習的最大誤區在於只重點畫而不重筆勢,只重點畫則形成描頭畫尾的惡習,而重筆勢則會注意點畫之間的關係、用筆的順逆轉化及以此形成的節奏。
描寫點畫對學書者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其結果只能是如柴棍之相疊加,了無生氣。
而重筆勢,則會關注筆的彈性的有效生髮以此形成節奏,而此種節奏又能合於古人的生命節律,這才是書法學習真正的意義所在。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就需要對歷代毛筆的性能、用筆的特點、前後的傳承都要作細緻的考查,做精準的臨摹,用行書筆意寫楷書,用楷書筆意寫行書,如此循環往複,才有效果!
不同書體間的筆法是相互支撐的,如果一個書家只會寫楷書,那他的楷書就沒必要看了,最多是美術字,同樣一個書家只會寫行草書,那也不用看了,無非是簡單用筆節奏的簡單重複,如此而已。
學歐的人大多不涉獵歐的行書,這也是很奇怪的!
總之,道理很簡單,個人的想法很複雜,要學好書法,首先正心誠意而已!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原來厲害的人聽到客套話,都會這樣回應,難怪他們混的那麼好!
※你經歷過的「鬼壓床」,真相竟然是這樣……
※老師當成你這樣算極品了吧?
※每日一笑:奧特曼,你們這樣還能打小怪獸嗎?
※這樣批評讓孩子更加叛逆, 你會「正確批評」嗎?
TAG: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