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的一場必輸的比賽觀點中國 opinion.china.com.cn 時間:2013-07-19 人物:劉志勤(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孩子的一場必輸的比賽多給孩子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快樂,讓孩子自己去選擇,他們愛什麼,要什麼。將來他們或許會給我們一個驚喜的世界。「起跑線」上沒輸贏之分,只有快樂和痛苦之別。

不知從哪個猴年馬月開始,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標語式廣告詞迅速的傳遍祖國大地,成為全國人民最為耳熟能詳的口號。在這個口號的煽動下,無數的嬰幼兒培訓班,五花八門的學校林林總總,遍地開花,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然而正是這種盲目和無知的跟從,摧殘了無數原本天真可愛的兒童,使他們早早地被送入幼兒園,原本屬於幼兒的快樂生活的權利被怕「輸在起跑線上」的大人們給扼殺了,嗚呼哀哉,中國的幼兒寶貝!

其實,沒有人能夠清楚地解釋,哪個年齡段算是人生的起跑線,怎樣算才是「輸」和「贏「?然而,當人們明白過來時,才發現這一切都是個騙局或可悲的玩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中國人的判斷人生成果的重要標誌;而事實上,現代人當中,卻是把三十四十歲當成創業的新起點,是人生又一條新的起跑線。至於「輸」和「贏」更是滑稽的標註,因為不到生命最後一步,人生難定輸贏,不管你官大官小,錢多錢少,大家的歸宿完全一樣,結果是沒有輸贏。可是為什麼人們還如此瘋狂地追逐這種「水中月」的遊戲呢?

筆者有很多歐洲的同事,許多人家兒女成群,其樂融融。當我向他們問起對嬰幼兒如何教育時,他們的回答幾乎是一致的:讓孩子快樂生活是第一位的。學齡前孩子的快樂、自由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因為一旦踏進學校大門,就意味著被捲入社會的競爭之中。所以,保護幼兒的自由、自主和快樂,是發達國家極為關注的大事。當我把中國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口號告訴他們時,他們顯示出不解和驚愕:讓孩子從兩三歲開始接受「雙語教育」?學習接觸社會的技能?那是地道的摧殘,是犯法的行為。因為兩三歲的孩子連母語都說不流利,怎麼可能接受外語呢。家長把自己的虛榮強加在幼小的孩子身上;那些所謂教育者,為了金錢,不惜把孩子作為自己賺錢的實驗品,實在是最可悲的犯罪。

在德國的憲法中明確規定:對兒童不得進行學齡前教育;而在瑞士,3歲至6歲的孩子在幼兒園唯一的活動就是「玩」。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語言、數字教育。瑞士人口700萬,有4種官方語言文字。如果是德語區的家庭的孩子,在幼兒園絕對不能學習法語或英語,甚至不能教授標準德語,只能學說當地瑞士德語。大街上的語言學校,只是針對外國移民和勞工或留學生所設。

我們應當深思的是,德國和瑞士卻是世界公認的經濟、科技、教育都最發達的國家,然而在所謂「起跑線」教育上卻遠遠「落後」於中國。究竟是何原因,在中國沒有家長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因為誰都知道這是個不得已而為之的尷尬和愚蠢,是教育體制之過。

難道是德國人、瑞士人太笨,不懂得賺錢?還是這些國家的人不懂得樹木育人的道理?其實都不是,因為他們知道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學齡前的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會玩耍,這是個「蓄能」的過程。聰明智慧在孩子的玩耍中得到啟蒙和培養,這是個自覺和順暢的過程,而不是中國式灌輸和填鴨式教育可比的。

從表面看,中國的孩子從小就學到豐富的「知識技能」,卻不知道,由於他們的智力被開發過早而後勁不足;無論後天如何彌補,也無法使中國的孩子在未來競爭中永遠保持旺盛精力。而相比之下的許多西方國家的孩童,儘管幼兒時學識不多,但他們卻從快樂玩耍中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積蓄的學習潛能,使他們在人生最關鍵的頭二十年中能保持足夠的精神氣兒,發揮最重要的創新能力,從事各自喜歡的工作。或許這正是西方發達國家成功的秘訣所在:中國孩子的智力被早早用完,或者由於被錯誤的開發又被早早「封閉」、「誤導」,以致在社會上無法立足競爭。這是中國兒童的悲哀,更是中國社會、中國未來的悲哀。其中最為悲哀的是,人們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卻無力改變,明知前面寫著「此路不通」,卻要硬著頭皮往前行,唯一的理由就是:大家都這麼做,要「死」就一塊「死」的心理和虛榮,使中國式「起跑線」教育如火如荼。

然而最可憐的當屬那些「無民事處事能力」的孩子們,被他們有監管權的家長們「綁架」著,違背自身的願望,被每天強制著送入幼兒園接受教育。筆者曾經如此責問家長:讓孩子從小就被判「無期徒刑」,從小接受那些枯燥、無味、無樂趣的教育,於心何忍?當每天看著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被強行抱入幼兒園時,筆者感到家長們真是在做孽啊。大人們都在為所謂自己的個人快樂而絞盡腦汁,卻不讓孩子有選擇他們快樂的權利,這最終會損害孩子最純樸最善良的心理。這樣狀態下的孩子成長起來,心理是扭曲、變態、壓抑,毫無創造力的,怎麼能夠指望這樣的孩子將來能夠成就大業?全社會應當重視這個問題。

筆者一位瑞士同事說:起跑線的勝負,絕不能決定比賽最終結果,要重視人生整個過程時的狀態,「起跑時領先絕不代表最終的勝利」。這是常識,也可算是至理名言了,可惜,中國人不太信這一點,因為他們只顧起跑,而不惜搶跑,違規、超負,結果可想而知。

中國的孩子「被迫」參加一場必輸的比賽,原因就是輸在「起跑線」教育上。這正應了一句中國的古話:笨鳥先飛。中國之所以讓孩子從小學藝習技,不是因為聰明,而是太笨的緣故,所以才投那麼多錢進行「起跑線」拔苗助長教育。

我們應當清醒,多給孩子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快樂,讓孩子自己去選擇,他們愛什麼,要什麼。將來他們或許會給我們一個驚喜的世界。「起跑線」上沒輸贏之分,只有快樂和痛苦之別。「起跑線上的競賽」是個虛擬的欺世盜名的口號。我們為什麼不能給孩子多些快樂呢,中國的家長們,你們自己辛苦一輩子還不夠,難道也要讓孩子從小和您們一樣「享受」辛苦嗎?中國的未來絕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被透支,被損耗,被誤教的一代身上。

推薦閱讀:

譚晶人緣為什麼這麼好?
【人物春秋】宋氏三姐妹的三個「第一」
鮑照的贍逸
怎麼評價「不知妻美」劉強東?
守護苗鄉的「白衣天使」 李春燕(「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

TAG:中國 | 孩子 | 大學 | 中國人 | 人物 | 觀點 | 時間 | 比賽 | 人民 | 中國人民大學 |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