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滅千年羅馬帝國[貼圖]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滅千年羅馬帝國[貼圖]

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土耳其語:???? ????? ???????),為土耳其人所創立之國。始王奧斯曼一世,初居中亞,並奉伊斯蘭教為國教,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期奧斯曼帝國勢力橫跨亞非歐三大洲,領有南歐、中東及北非之大部,西達摩洛哥,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奧地利和羅馬尼亞,南及蘇丹。自滅亡東羅馬帝國後,定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意為「伊斯蘭教的城市」,且以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故其國王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羅馬帝國及伊斯蘭文明,東西文明在其手中因而得以統合。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控東西文明之陸上交流達640年之久,對東西文明進程影響深遠。

奧斯曼一世 Sultan I.Osman(1258—1326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兼哈里發(1299—1326年在位)。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伴隨著向外擴張,建立了橫跨亞非歐的大帝國,促進了伊斯蘭教在世界的第三次大傳播。在15~19世紀成為伊斯蘭世界的盟主,並享有哈里發稱號(意為阿拉伯伊斯蘭世界最高統治者)。奧斯曼帝國立伊斯蘭教遜尼派教義為國教,哈乃斐學派教法為官方立法、司法的準則。奧斯曼帝國蘇丹任命一伊斯蘭教大長老擔任宗教助手,奉蘇丹之命發布宗教政令和法特瓦(教令),核審政府法令,主持蘇丹登基儀式。下設「歐萊瑪會議」和「教律裁判委員會」附屬機構,以伊斯蘭教長老為首的歐萊瑪階層享有崇高的社會政治地位和特權。奧斯曼帝國對麥加及分布在各地的聖裔賜封有土地,仍享有宗教特權。奧斯曼土耳其人一旦崛起,就不滿足於建立一個小王國。他們的野心膨脹,他們似乎想要給世人展示他們的能量。他們東征西伐,縱橫世界,最終建立了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一、征服小亞細亞和東南歐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創始人奧斯曼一世(1282~1326年)是一位頭腦清醒的政治家,一位精力充沛的指揮官,是位有超凡組織能力的領袖。他把一個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訓練成一支組織嚴密的武裝力量。這支武裝力量紀律嚴明,行動迅速,機動靈活,所向無敵。他首先率眾攻克了位於瑟於特西南的美朗諾爾城,並把它改名為卡加希沙爾,定為首都。1317年,他進攻東羅馬帝國拜占庭行省比斯尼亞的重鎮布爾薩,但該城防守嚴密,戰爭持續了9年之久,奧斯曼知難而進,毫不退縮。他的德高望重的神秘主義長老埃德巴利向他頒發了「勝利之劍」,並授予他「穆加希得」(聖戰者)稱號;這把寶劍後來成為奧斯曼家族的傳家寶,世代相傳,每一個新蘇丹就職時,都要由伊斯坦布爾的阿尤布大清真寺的伊瑪目為他佩帶這把「勝利之劍」,並念一句這樣的祈禱詞:「願他像奧斯曼那樣完美」。據說,奧斯曼在臨終前對他的兒子奧格汗說道:「不要悲傷,我的孩子。振作起來,因為這是我們大家的命運。但要記住:不要殘忍,因為對一個國王最有害的,莫過於殘暴;要主持正義,因為正義是王國的根本。用一系列美好的勝利,來告慰我的靈魂吧!要珍愛學者,我的孩子。身邊要有懂法律的學者,因為真主的法律是我們惟一的武器。要保護好你的臣民,我的孩子。要公正無私,要仁愛,這樣你就能得到主的佑助。」((巴)馬茂穗著:《奧斯曼帝國伊斯蘭教簡史》第362頁)不難看出,奧斯曼以自己的堅忍和剛強,贏得了族人的敬仰和愛戴,成為這個新伊斯蘭國家的創始人。1326年,正當奧斯曼土耳其人對布爾薩屢屢發起進攻時,奧斯曼這位新國家的創始人病倒了,不久便辭世。他的兒子奧格汗(1326~1359年)繼承他的職位。奧格汗繼承父親的遺志,完成了他的未竟事業,他攻下了布爾薩這座堅固的堡壘,並把他父親安葬在該城的一座教堂旁,把這座教堂改成了清真寺。奧格汗遷都布爾薩,在此興建了許多清真寺和其他建築。1327年,攻克伊茲密爾;1330年,佔領陶里山;1354年,佔領安卡拉;在奧格汗時期,還開闢了一個組建常備軍的兵源:即對那些戰爭中被俘虜的基督教兒童少年進行專門的軍事訓練和伊斯蘭教育,使他們具備較高的軍事素質和堅定的伊斯蘭信仰。這支軍隊被稱為「新軍」,是奧斯曼土耳其軍隊中的一支生力軍,在後來的南征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359年,穆拉德一世繼位時,奧斯曼土耳其人已越過達達尼爾海峽開始向歐洲進軍,他們行動迅速,勢如破竹,1362年,佔領埃迪爾內,並在此定都。接著又相繼征服了馬其頓、索菲亞、薩羅尼加和整個希臘北部。這時,奧斯曼土耳其已成為無可爭辯的巴爾幹強國。因此,熱那亞國於1387年同穆拉德簽訂了一項條約。威尼斯也希望保護它在南部俄國、高加索和黑海諸港的商業利益,也同穆拉德簽訂了一項條約,這為奧斯曼土耳其人帶來了大量歲入。 巴爾幹各基督教國家目睹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步步進逼,深感不安。他們清楚地意識到一向默默無聞的奧斯曼土耳其人不是等閑之輩,以往那種一對一的較量,不能戰勝他們,甚至不能阻止他們,必須聯合起來才能對付他們。於是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匈牙利人、瓦拉吉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在塞爾維亞國王拉扎爾的指揮下,發起了聯合進攻。穆拉德早已估計到了對方聯合進攻的可能性,並為此作了充分準備,他決定親自率領軍隊,迎戰對方。1389年6月20日,兩軍於科索沃遭遇。這一戰打得很殘酷,雙方互有重大傷亡,雙方的統帥穆拉德蘇丹和拉扎爾國王均戰死沙場。但奧斯曼土耳其人在穆拉德之子巴亞濟德的指揮下取得最終勝利。鑒於1999年上半年發生了科索沃危機,為使讀者對科索沃危機的歷史背景有所了解,有必要在此多寫幾句。儘管奧斯曼土耳其人在科索沃戰役中打了勝仗,但由於土耳其軍隊另有任務,便迅速撤出了這一地區,致使土耳其人的勢力直到1423年才在阿爾巴尼亞獲得承認。15~16世紀期間,土耳其人已經將勢力伸入到巴爾幹地區。而阿爾巴尼亞一直是土耳其人對巴爾幹進行統治的基點,強悍的阿爾巴尼亞人成了土耳其軍隊的重要兵源之一。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早在土耳其人到來之前,即阿拔斯時代,阿拉伯穆斯林的商人就來到羅馬、威尼斯以及巴爾幹地區,尤其是阿爾巴尼亞,同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進行貿易活動的同時,把伊斯蘭教也帶入了這些國家和地區,從而使伊斯蘭教在這裡紮下了根。而土耳其人的到來,加速了伊斯蘭教在這一地區的傳播進程。當奧斯曼帝國夕陽西下、日趨衰落時,阿爾巴尼亞,特別是科索沃經歷了重大變化。1912年11月,阿爾巴尼亞宣布獨立,舉世矚目的巴爾幹戰爭的戰火燃燒到這個新獨立的國家,最終分割了阿爾巴尼亞,對它懷有野心的鄰國佔領了它的許多地方。其中,塞爾維亞的地主佔領了科索沃地區;其他一些領土被併入希臘、馬其頓和黑山。奧地利和義大利也瓜分了它的部分領土。然後,義大利、俄國、法國和英國於1915年在倫敦簽署了一項秘密協議,他們一致同意肢解這個阿拉伯穆斯林占絕大多數的國家。一致同意把阿爾巴尼亞北部和南部分給希臘、塞爾維亞和黑山,只給阿爾巴尼亞保留一個擁有一小部分領土的獨立國家。然而,當時位於地拉那的阿爾巴尼亞政府粉碎了這項秘密計劃,盡一切努力,收復了被肢解的領土,只有科索沃仍被塞爾維亞地主管轄。在鐵托時期,科索沃為塞爾維亞的自治省,根據憲法具有高度的自治權。1989年,塞爾維亞取消了1974年憲法中給科索沃的大部分自治權,引起了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一場危機。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了這場危機。現在言歸正傳,讓我們回到正題。1396年,巴亞濟德在尼科堡附近打敗了最後一支「十字軍」。1400年,土耳其人把北部的疆界擴展到多瑙河,並征服了小亞細亞的大部地方,攻克君士坦丁堡似乎指日可待。然而,13世紀下半葉,自稱是成吉思汗後裔的帖木兒崛起,在伊斯蘭世界東方建立起強大的帖木兒帝國。土耳其與這個帝國的衝突不可避免。1402年,巴亞濟德在安卡拉戰役中,為帖木兒所敗,他本人被俘後死亡。他的兒子們陷入了內訌,因而延緩了奧斯曼帝國的形成。在巴亞濟德的幾個兒子爭奪權力中,穆罕默德最終獲勝,當上了蘇丹。他以歐洲部分為根據地,在10年之內基本上控制了全部領土。二、攻克東羅馬帝國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去世後,其子穆拉德二世繼位(1421~1451年在位),他進一步鞏固了領土,使奧斯曼帝國步人強盛時期。穆拉德二世是一位開明的君主,是一位頗有學問的政治家,他大力提倡科學研究,尊敬在每個領域有成就的學者。他去世後,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8年在位)繼位。這時他年僅21歲。他立志要攻克東羅馬帝國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這座城市數百年來一直是反阿拉伯穆斯林的一座堡壘,近數10年又成了反土耳其人的中心。穆罕默德二世深知君士坦丁堡的戰略地位,也懂得攻下這個城市的難度。因此,他制訂了周密的攻城計劃,作了充分的攻城準備。他首先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狹窄的地方建造了「歐洲城堡」,它與土耳其的老「亞洲城堡」遙遙相對,這就確保了土耳其軍隊從安納托利亞進入歐洲的通道。然後,攻城行動就開始了,拜占庭軍隊憑藉堅固的城牆,拚死抵抗,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向這座被圍困的城市提供援助。土耳其軍隊以重炮猛烈轟擊城垣,炸開了許多缺口,但拜占庭士兵又迅速堵住了缺口。穆罕默德二世見此計不成,又來一計:他組織了70艘輕型船艦(因重艦無法駛進君士坦丁堡港)從陸地拖到君士坦丁堡港灣。這些戰艦下水後,從東面進攻該城,致使守軍腹背受敵,難以招架。5月29日,土耳其人終於攻破羅馬門,蜂擁而人,殺死了拜占庭皇帝,長達千年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宣告滅亡。土耳其人完成了自倭馬亞時代的開創者穆阿維葉以來多少代穆斯林想做而未做成的事情。在歐洲歷史上,這件事被看作是一個劃時代的重大事件。因為君士坦丁堡不但是一座古城(君士坦丁堡位於馬爾馬拉海北岸,扼黑海出入門戶,為亞歐交通要衝。由希臘人始建於公元前660年,取名拜占庭。324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從羅馬遷都至此,將其重建,改名為君士坦丁堡。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該城成為東羅馬(即拜占庭)帝國首都),而且還作為歐洲基督教勢力的象徵。

穆罕默德二世及其軍隊進入君士坦丁堡為什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游牧民族能夠戰勝具有上千年歷史的羅馬帝國呢?對此,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分析說:「較為原始的突厥部落民之所以能夠戰勝歷史悠久的拜占庭帝國,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宗教的重要影響。奧斯曼及其後繼者的力量大部分來自源源而來的伊斯蘭教聖戰勇士。他們不斷地從中東各地前來與伊斯蘭教的基督教敵人作戰。而信仰基督教的農民因受到地主和教會官員的殘酷剝削,也大為不滿,他們接受這些土耳其人,甚至向土耳其人歡呼致賀,把他們當作將自己從無法忍受的命運中解救出來的救助者。」((美)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吳象嬰、粱赤民譯:《全球通史》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40)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第七代君主,(蘇丹)兼哈里發(1444年—1481年)。穆罕默德二世對這座千年古都重新作了規劃。首先,他把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改作清真寺(該寺一直存在到凱末爾時代,凱末爾將其改為博物館),把城市名稱改為伊斯坦布爾,意為「伊斯蘭教的城市」,作為首都。與此同時,他在城裡安置了許多基督徒和希臘居民,授予希臘大主教以掌管全土耳其帝國基督徒事務的最高宗教權威;他讓亞美尼亞大主教擔任亞美尼亞教會首領,處理亞美尼亞基督教事務。攻克君士坦丁堡以後,土耳其人又先後征服了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伯羅奔尼撒半島。1521年,蘇萊曼蘇丹(1520~1566年在位)佔領貝爾格萊德;1522年,征服羅得島;1526年,佔領布達佩斯。1529~1683年,土耳其軍隊曾3次進攻維也納,但在波蘭和德國人的防禦下受阻。不過在第一次進攻中,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統治者裴迪南大公答應向當時的土耳其蘇丹蘇萊曼(1520~1566年在位)納貢。1570年,土耳其人又攻佔塞普勒斯島;1669年,奪得克里特島;在此後10年中,又佔領了波蘭的烏克蘭,土耳其人在歐洲的威望和勢力已經完全確立。三、征服埃及和敘利亞在第四章中已經談到,繼薩拉丁建立的艾尤布王朝之後,在埃及、敘利亞等地出現了馬木魯克王朝(1250~1517年)。要實現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統一,馬木魯克王朝是個障礙,因此,土耳其人決定首先要消除這一障礙。1516年,土耳其蘇丹塞里姆一世(1512~1520年在位)率兵在阿勒頗附近打敗了馬木魯克軍隊,緊接著塞里姆一世佔領了阿勒頗、大馬士革及敘利亞全部和巴勒斯坦。1517年1月22日,土耳其軍隊佔領馬木魯克王朝首都開羅,馬木魯克王朝末代蘇丹多曼巴伊被處死。在被俘人員中還有阿拔斯人最後一位哈里發(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達,阿拔斯時代的末代哈里發穆斯台爾綏姆被殺死。從此,阿拔斯時代結束。後來馬木魯克王朝第三代蘇丹拜伯爾斯(1263~1277年在位)將一個阿拔斯王室的一個流亡後代扶上哈里發大位,於是開羅又成為傀儡哈里發首都)穆台瓦基勒,塞里姆將其帶回伊斯坦布爾,穆台瓦基勒將象徵哈里發職位的穆罕默德遺物移交給了塞里姆。從此,土耳其蘇丹成了名正言順的哈里發,直到20世紀初的凱末爾時代。四、統轄希賈茲和葉門1517年,塞里姆一世佔領開羅後,麥加的艾米爾謝里夫感到土耳其人統治阿拉伯伊斯蘭世界乃大勢所趨,與其坐等他人征伐不如爭取主動。於是派兒子率代表團去埃及,並帶去自己的親筆信:宣布麥加艾米爾願意將希賈茲地區置於土耳其人的管轄之下。他們還帶去了克爾白的鑰匙和穆罕默德的部分遺物。塞里姆很重視這些來自聖地的聖物和禮物,專門組織一個40人的武裝護送團將這些聖物和禮物送到伊斯坦布爾。就這樣,土耳其蘇丹不費一兵一卒,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兩聖地護衛者」的稱號,這對提高他在伊斯蘭世界的權威具有重要意義。葉門部分地區的艾米爾以同樣的方式自願歸順土耳其人。接著,土耳其人於1538年佔領亞丁;1549年佔領薩那;1551年佔領馬斯喀特。至1568年,佔領整個葉門,控制阿拉伯半島東南地區。紅海幾乎成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內湖,帝國禁止非伊斯蘭穆斯林船隻經過紅海,使咄咄逼人的葡萄牙人無法將其勢力擴張到紅海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內部。五、征服北非正當奧斯曼土耳其人崛起時,北非地區正處於混亂之中。1518年,塞里姆一世應阿爾及爾穆斯林的請求,擊退西班牙人的進攻,控制了阿爾及利亞。的黎波里的穆斯林一直在頑強地抵抗歐洲「十字軍」和聖騎士團,他們也和阿爾及爾人一樣求助於土耳其人,並願意歸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551年,蘇萊曼蘇丹派兵支援的黎波里的穆斯林,趕走了那裡的「十字軍」和聖騎士團,控制了利比亞沿海。1534年,土耳其人佔領突尼西亞港及南部一些部落地區;1574年,控制整個突尼西亞。至此,除摩洛哥以外的整個北非變成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行省。與此同時,奧斯曼帝國加強在地中海的軍事設施和政治控制,先後佔據羅得島、塞普勒斯島、克里特島、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的部分島嶼,佔領地中海東岸的其他島嶼,控制黑海,限制俄國和其他歐洲各國的勢力在這一地區的擴張。由上可知,從14世紀到16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人通過不斷的征服活動,建立起了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帝國的版圖從多瑙河的布達佩斯至尼羅河的阿斯旺,從幼發拉底河的伊朗(波斯)中部至曼德海峽阿拉伯半島南部,囊括了小亞細亞、東南歐、埃及、敘利亞、伊拉克、阿拉伯半島、北非以及地中海、紅海、黑海地區的部分島嶼。

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之陸上交流達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其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及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之界限日趨模糊,其對東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於十六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頂盛,在十七世紀,其領土達最高峰。其為今天惟一的第三世界國家能於十五至十九世紀期間,挑戰日趨強盛之歐洲霸權。由十七世紀開始逐漸趨於沒落,國土日削,國權日喪。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國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今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因而領導國民起義,擊退西方勢力,據小亞細亞立國,廢哈里發,更國號為土耳其共和國。
推薦閱讀:

《美女貼圖》我的小紫 簡嘉瑩
說說和田玉(轉載)(貼圖)
應答如牛第3期:Rhino 6 材質紋理貼圖調整
風水貼圖如何併合專用羅盤
最經典的中國符號【組圖二】|『精彩貼圖』

TAG:羅馬帝國 | 羅馬 | 奧斯曼帝國 | 貼圖 | 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