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情緒自測表,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so easy!

文/史蒂夫·比達爾夫 莎羅·比達爾夫,他們的書被翻譯成了23種語言,其中《養育男孩》和《養育女孩》是備受家長認可的暢銷書。

本文摘自《快樂童年的秘密:讓孩子和父母更幸福的15堂課》

在成人的世界裡,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快樂的,也沒有人想要這樣。對於我們的孩子,設定這樣的目標也是不合理的。如果我們想要孩子一直快樂,我們實際上會讓自己和孩子都變得痛苦!我們真正想要孩子獲得的是有能力應對生活帶來的各種感覺……快樂是目標,但是如果能夠體驗各種情緒,並與各種情緒和諧相處,這樣才能經常保持快樂。

一、教孩子了解憤怒

你可以分別教孩子了解和處理這三種負面情緒。我們就先從憤怒開始。

當孩子憤怒的時候,他們就會產生攻擊性的衝動。這是一種自然的反應,但是如果要和社會中的其他人相處,就必須調整這種衝動行為。

我們干預孩子的目的就是要幫助他們學習如何以成熟的方式來處理問題。想像一下成年人是如何恰當地處理憤怒呢?關鍵是要找到平衡點。當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需要能夠大聲說出來,而且越早越好(在憤怒爆發或者暴力行為發生之前)。憤怒和暴力並不相同。暴力是憤怒失控的表現。

成年人會調節他們的憤怒,憤怒的表達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不會造成傷害或者被濫用。如果孩子很少表達憤怒,他們就會被看成膽小鬼,會被其他孩子欺負。但是過多的憤怒會讓他們不受歡迎,甚至欺負別的孩子。孩子要學習的就是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這需要從學步期就開始,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才能獲得。

孩子"情緒表達能力"測評

1. 表達憤怒的能力

0 :一點也不能表達

1 :只會發脾氣,暴力,攻擊

2 :能夠選擇安全的方式,用語言表達憤怒

2. 表達哀傷的能力

0 :一點也不能表達

1 :只會憤怒或者生悶氣

2 :能夠說出他們的哀傷,哭泣,尋求擁抱

3. 表達恐懼的能力

0 :一點也不能表達

1 :只會攻擊或者退縮

2 :能夠把恐懼講出來,好好談論

4. 表達快樂的能力

0: 一點也不能表達

2 :只會裝傻、行為輕率或者過於激動

3 :能夠說出快樂,通過跳舞、唱歌、擁抱、歡笑來表達

你可以把這些分數加起來得到一個情緒表達能力的總分。如果總分小於6分,就需要強化情緒表達能力。

如果你發現孩子在某個方面能力有缺陷,你可以鼓勵並幫助他們講出他們的真實感受以及背後的原因。如果他們還很小,可以使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學步期的兒童就可以通過指出表情圖案來告訴你他們的感受如何。這些都需要家長的細心和關心。家長也可以給孩子做個榜樣,通過練習表達自己的情緒來向孩子示範如何真實又安全地表達情緒。

幫助孩子坦然面對憤怒

①堅持讓孩子用語言而不是行動來表達憤怒。他們可以大聲說出他們很生氣以及生氣的原因。

②幫助他們分析情緒背後的原因。和他們談一談並找出讓他們情緒爆發的原因。年齡較小的孩子有時候需要大人的幫助才能夠回想起到底哪裡不對勁了。

"你生氣是因為喬希拿走了你的玩具車么?"

"你是不是覺得我很啰唆,所以很煩?"

他們很快就能夠告訴你究竟哪裡不對勁以及原因,而不是採取衝動的行為。

③讓孩子知道你了解並接納他們的感受(但是這點並不總是能夠起作用)。"你有權利生我的氣。因為我剛才沒有聽。現在我在聽你講話了。"

或者"我知道你不想在這裡等,我也是,但是我們不得不這麼做。除了欺負你的弟弟,你能不能想點別的事情來打發無聊的時間?"

④直接告訴孩子攻擊行為不是解決憤怒的方式。當孩子用攻擊性的行為解決憤怒時,要給他一些懲罰,並堅持讓孩子做出正確的第一選擇——使用語言來表達!

⑤幫孩子說出他們的需求。通常孩子會跟你抱怨他們不想要什麼。他們需要你的幫助,才能夠更加積極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他打了我。"

"大聲告訴他不能這麼做。"

"麥拉拿走了我的玩具自行車。"

"去問她可不可以還給你。告訴她自行車是你的,你想要玩。"

⑥以身作則。孩子更容易模仿家長的行為,而不是按照家長說的去做。所以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當你生氣的時候,大聲說出來。在你真正爆發之前就把憤怒說出來。情緒發泄完了,事情就過去了,讓孩子知道憤怒是可以表達的,之後就沒事了。只需要簡單說出:

"我生氣了!"

"你惹惱我了!"

"別吵了!"

"我很生氣你不遵守諾言。發生什麼事了?"

比起總是平易近人、脾氣很好的父母,那些能夠適當表達憤怒的父母會讓孩子學到更多應對憤怒的方法。孩子也能夠了解父母也是凡人,也有脾氣。

即使你對孩子很生氣,也可以避免使用辱罵或者貶低的方式。可以選擇直接表達出你的情緒和意願。對於小孩來說,適當地表達憤怒需要一段時間。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出一些克制憤怒情緒的跡象時,你應該感到高興。比如他們會忍著不去打小朋友,或者嘗試大聲說出"我很生氣"。很多成年人還沒有學會這些,所以你的孩子能做到這些已經是在進步了。

二、教孩子了解哀傷

大家對哀傷總有一種普遍的看法,認為不開心的時候哭出來就沒事了。這種觀點和一種古板的維多利亞時期的觀點正好相反,後者認為哀傷時需要"像個男人一樣","要堅強"。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太愛哭,就會被別人笑話為"膽小鬼"。

哭泣有時候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忍住不哭並不會讓你變得強壯,事實上還會讓你更加緊繃,會讓你陷在過去里無法自拔,不能活在當下,而且對別人的情緒或者任何與死亡、喪失相關的事情都感到恐懼。如果你明白了如何哭泣以及如何釋放哀傷,你就能夠很好地應對一切。

科學家發現當一個人哭泣的時候,他的身體會釋放腦內啡之類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會阻礙疼痛感受器接收信號,而且會對痛苦產生麻醉效果。甚至我們的眼淚里也會有這種物質。它和嗎啡一樣有效。

幫助孩子坦然面對哀傷

只要我們能夠給孩子提供支持和理解,哀傷就會慢慢平復。當孩子哭泣時,我們要做的就是關注當下,讓我們自己平靜下來,站著或者坐在孩子的身邊。有時候他們會想要靠近我們或者擁抱,有時候他們想要離我們遠一些。

如果你覺得可以,就允許他們表達哀傷:"哭出來,沒關係的","爺爺的事真的很讓人傷心","我也很傷心"。如果孩子看起來有些困惑或者不知道如何是好,你可以說:"托尼(Tony)是你的好朋友,你為他感到難過是應該的。"

有一次我們在一個朋友的家裡看一部很棒的電影《面紗》(Mask)。電影結束後,每個人都很傷心,女主人也在抽泣。她三歲的兒子穿著睡衣站在門口,走到媽媽身邊,伸出小手說:"沒關係,哭出來吧!"

三、幫助孩子應對恐懼

每個人都需要恐懼,恐懼對於孩子學習遠離危險非常重要。如果有一輛汽車或者自行車快速開過來,恐懼可以讓孩子趕快躲開。在城市裡,恐懼可以讓我們對那些過於熱情的陌生人或者行為舉止怪異的人提高警惕。

另一方面,孩子也不能過於膽小,孩子需要敢和成年人交流,在學校里表達自己,爭取滿足自己的需要,參加社交活動。他們需要把這個世界看成一個基本安全的地方。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勇敢地嘗試新鮮事物,比如運動、交朋友、具有創造性的活動,等等。

恐懼有兩個目的。它讓你更加集中注意力在自己所做的事上。比如一條蛇出現在你前面的樹叢中,你會立刻被嚇醒,不敢再心不在焉。恐懼也會使你充滿能量。你會想像不到自己可以跑得有多快,跳得有多高。

孩子們需要學習應對恐懼的方法就是:思考。通過思考可以分析清楚我們的恐懼對象,然後規劃應該怎麼辦。我的工作常常需要在各地飛來飛去,我發現自己坐飛機越來越不開心。看到飛機飛得很高,穿過雲層,機翼彎曲,就讓人感到不安全。我必須不斷地跟自己說,澳大利亞的飛機從來沒有撞毀過,比其他飛機更安全,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的飛機現在都在空中飛行。我發現這個方法很有效。這就是我想教給孩子的。

應對恐懼的四個基本步驟:

①結合實際。三四歲的小孩常常會對這個世界充滿想像力,也會產生很多擔憂,在有的書中,把這個階段稱為"充滿恐懼感的四歲"。和孩子好好談談,對他們多些耐心,但是不要刻意去表現。相信他們的直覺,有時候他們對一些人或者一些地方的擔心是有原因的。恐懼就像雷達一樣,可以使人類規避危險。

②把恐懼說出來。如果孩子對一些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感到恐懼時,就向他們解釋為什麼不可能發生,幫他們指出一個切實的行動方案,指出要怎樣做才能使他們感到安全。

③如果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恐懼,就跟他們說清楚。不要在他們的床下去找怪獸,除非你住在科莫多(Komodo)島上(科莫多島屬印度尼西亞,島上有一些奇特的生物)。

④隱藏的恐懼。如果他們一直感到害怕,使用傾聽的技巧找出孩子難以啟齒的原因。有時候一種恐懼只是為了掩飾另一種難以表達的事情。

如今的孩子面臨各種不同的危險,尤其是在大城市,人們彼此生疏,很多學校都為學生開展了"自我保護行為訓練"(Protective Behaviours Training)。自我保護行為訓練可以幫助孩子在不同情況下尋求保護。但是讓人感到悲哀的是,現在的孩子面臨一個最普遍的危險就是來自熟人的性虐待。

保護性的行為訓練有兩條原則:"沒有什麼是不能告訴別人的"以及"你有隨時獲得安全感的權利"(要是這兩句話在全世界都適用多好)。這種訓練會巧妙地避免提到性侵犯的細節,因為有過創傷經歷的人都很清楚,沒有過創傷經歷的人也不需要了解細節。這個項目並不是要每個孩子都完成測驗,而是會教給每個孩子一些尋求幫助的策略,讓正處於危險(或者有可能遇到危險)的孩子很清楚地知道如何去尋求幫助。這個項目啟動後,據報道,幾個月內性虐待的案例有明顯增加。但是當這個項目得到普遍推廣後,虐待兒童的發生率下降了,也許是因為那些施虐的成年人覺得事情敗露的概率增大了。

這個項目的優點就是,它能應對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危險,比如到家後發現門鎖著,沒人在家怎麼辦,或者搭錯車了怎麼辦。這個課程不是用簡單的嚇唬孩子的方法,也不是放任他們處於一種無知無助的狀態,而是教給他們有效的信息。從保護性行為課程中,我們可以教孩子面對危險時如何思考。這樣的課程急需在學校里展開。

總之,孩子們的生活中需要一些恐懼感才能讓他們保護自己。他們不需要過分承擔成年人的恐懼,那是大人的職責。他們需要學習在危險的情境中如何思考,一個好辦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做出規劃,當他們提出問題,或者你想讓他們學會危機預防時,就可以問他們"如果遇到……你該怎麼辦"。


推薦閱讀:

教會寶寶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小心你的情緒,成為孩子一生的災難
別被快樂情緒蒙蔽
失眠多夢、心神不寧、高興不起來,都是情緒在作怪 | 不生氣 不生病(一)
兒童情緒管理(專題介紹)

TAG:孩子 | 情緒 | 管理 | 情緒管理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