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重症蕁麻疹伴高熱的中醫治療思路+匯聚蕁麻疹療法+治療蕁麻疹的特效方+過敏煎

一例重症蕁麻疹伴高熱的中醫治療思路+匯聚蕁麻疹療法+治療蕁麻疹的特效方+過敏煎----治療頑固性蕁麻疹2013-09-06 18:33:14|分類:默認分類 |舉報 |字型大小本文轉載自中醫杏林中的守望者《一例重症蕁麻疹伴高熱的中醫治療思路》一例重症蕁麻疹伴高熱的中醫治療思路在門診會遇到以高熱為主要表現的疑難病例——肯定多是經西醫久治無效者,既有急性外感高熱也有長期發熱原因待查的患者,採用中醫復法組方治療,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近期的一個病例是一位朋友電話讓我推薦省中皮膚科的專家,問明情況後得知原來是其小孩被軍總醫院診斷為「蕁麻疹」伴有高熱,已用抗過敏藥物治療一周無效,很是著急,我說這不難,讓我來治療看看吧!,結果果然顯示中醫的療效優勢所在——西醫診斷不清或治不好的病證不代表中醫也沒效。在此寫出來只是希望能夠為中醫學子提供一些「正能量」。1、病例介紹及治療經過戴某某,男,11歲。主訴:蕁麻疹反覆發作7年,加重1周,伴高熱2天。2013-7-30中午初診:患兒七年來每年夏秋季節必發蕁麻疹,平時不重。在多家醫院就診均診斷為「蕁麻疹」,每次口服抗過敏葯,持續1~2月方能消退,平時發作不重。一周前食用海鮮後,再次出現周身上下大片紅斑風團,色紅或或暗紅或紫紅,觸之有熱感,略微高出皮膚,狀如雞蛋或巴掌大小,此起彼伏,家長據往年經驗字元抗過敏葯「西替利嗪片」5天未見效果,且2天前開始發熱,夜間體溫最高39.8℃,昨日在解放軍南京軍區總院門治求治,檢查血尿常規均為正常,給予「復方甘草酸苷片」(甘草提取物,有抗過敏作用)、「爐甘石洗劑」(外用止癢)和「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新一代抗過敏葯),並用「美林」(即「布洛芬」,常用退熱葯)退熱。刻下:患兒仍然發熱,昨夜體溫40.1℃,現在服退熱葯後體溫為38.6℃,周身紅斑風團如前所述,皮損無滲液,瘙癢明顯,微惡寒,納谷減少,口乾,大便偏干,2日未行,尿黃,舌苔白膩罩黃,舌質偏紅尖有紅刺,脈浮滑數。病機分析:素體濕濁鬱熱在里,飲食不節,濕熱夾風蘊蒸肌表,病在衛氣兩端為主,治以祛風、清熱、化濕、涼血、解毒。藥用:藿蘇葉各10g,荊防風各6g,炙麻黃3g,生石膏24g,知母6g,銀花15g,連翹10g,桑白皮10g,蟬衣10g,白鮮皮12g,地膚子12g,浮萍6g,苦參6g,熟大黃6g,赤小豆30g,生槐花12g,蒼耳草10g,生甘草6g。因患兒父母原定8月2日要帶患兒去西安旅遊——車票已買好,故開方7付,每日一付。2013-7-31上午患兒父母電話諮詢,述昨夜仍然發熱,體溫最高39.2℃,余症同前。囑其到藥店購買青蒿20g,生石膏30g,鴨跖草20g,一併加入前方繼服。考慮既然服用西藥一周余絲毫未見效果,不妨徑直停用全部西藥抗過敏、退熱等藥物。2013-8-1上午二診:昨日葯後,夜晚體溫最高38.5℃,新發紅斑明顯減少,無惡寒,汗少,大便轉為溏便,皮膚瘙癢,口乾口渴,苔黃膩質紅起刺,脈弦滑。病機分析當屬氣血兩燔為要,急予清氣涼營。透熱轉氣治療,藥用:水牛角片25g,丹皮10g,赤芍12g,生地20g,生石膏40g,知母10g,梔子10g,大豆黃卷15g,銀花15g,連翹12g,青蒿20g,黃芩10g,鴨跖草30g,牛蒡子15g,蟬衣10g,僵蠶10g,炙枇杷葉10g,白鮮皮15g,地膚子15g,六一散25g,淡竹葉6g,蘆根30g。開方3付。2013-8-2上午患兒父母電話告知昨天起未再發熱,我建議其可以按原計劃外出旅遊,但要求其繼續服用上方1天,然後繼續把首診剩下的藥物繼續服完——因為是醫院代煎好了的所以方便隨旅遊攜帶。2013-8-12三診:患兒外出旅遊歸來,訴十天來一直未再發熱,皮膚紅斑日漸減少。刻下:可見面部、腰腹部皮膚散見斑團痕迹隱隱,微微發癢,飲食不香,大便仍然偏干,2~3日一行,太白膩舌尖微紅,脈弦滑。病機分析濕熱遏郁肌膚未盡,仍當鞏固。處方:水牛角片15g,生地15g,丹皮10g,赤芍10g,地骨皮15g,生槐花15g,紫草10g,蒼耳草10g,蟬衣10g,僵蠶10g,連翹12g,冬葵子10g,青蒿20g,黃芩10g,桑白皮10g,苦參5g,白鮮皮10g,地膚子10g,白蒺藜12g,銀花藤15g,雞內金10g,生甘草6g。2013-8-19,蕁麻疹完全消失,一直未再發熱,飲食良好,口有異味,大便仍然偏干,日行一次,苔白膩微黃舌尖紅。繼續予上方去水牛角、黃芩、白鮮皮、地膚子、白蒺藜、銀花,加菝葜12g、蒼白朮各6g,陳皮10g、淡豆豉12g、厚朴花10g、佩蘭6g、桃仁10g、熟大黃9g,七付,以資鞏固。2、治療思路回顧性分析蕁麻疹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其特點是皮膚突然出現紅色或白色風團,劇癢難忍,時起時消,消退後不留痕迹。屬中醫學「癮疹」、「風疹」範疇。因其過敏源難以明確,常反覆發作,頑固難治。目前西醫主要以抗組胺、激素等藥物可暫時控制癥狀,但停葯則易於複發,多常年不愈。本例即是如此,患兒有七年的病史,每於夏秋季加重,食用海鮮易發,此前用西藥抗過敏藥物有效但療程長達1~2月或更長,停葯即複發的情況很多。患兒本次發病,除了蕁麻疹明顯較前嚴重外,更以伴有高熱為特點,但血常規正常提示並未伴有細菌感染。所以西醫(軍總醫院)專家告知其只能如此對症治療別無良法。家長因親人中間有服用中藥解決問題的經驗,所以試著讓我推薦省中醫院的皮膚科中醫專家。初診時,考慮到急性起病、惡寒發熱、皮膚瘙癢,治療重在「以宣透,清熱為主,佐以涼血」,如藿蘇葉、荊防風各、炙麻黃、蟬衣、浮萍、蒼耳草等風葯祛風透邪,用白虎湯清氣分之熱,但當天退熱並不滿意。第二天加重石膏用量,並增青蒿和鴨跖草,後者與黃芩共成「和解化濁」之意,當晚熱勢明顯開始減退。二診(第三天)改用「犀角地黃湯+白虎湯+梔子豉湯+升降散+銀翹蒿芩」等方意化裁,當晚果然未再發熱。這張處方是我常用的針對以不明原因高熱為主要表現的驗方的變通方。藥味雖然多達22味,藥量也明顯偏重了一些,但療效卻是客觀的,不僅高熱當天退凈、周身紅斑也與日減少,迅速終止病勢,實現了之前能夠讓其順利按計劃外出旅遊的小小「承諾」。根據文獻綜述報告蕁麻疹的常見證型包括:風寒證、風熱證、風熱血熱證、衛外不固證、氣血兩虛證、氣滯血瘀證六種,古今醫家都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案顯然與這些證型皆不能等同。可見中醫辨證分型論治的局限多多,作為中醫,腦海中如只記住常見病的幾個證型、每個證型分別用某張處方驗方,顯然難以應對臨床全部問題。關於本案用藥何以味多量大?事實上,外感熱病不同於內傷雜病,祛邪始終為第一要務,其次是顧及正氣(如陰液耗傷等)。不足的是首診以透發為主要目的——重點抓住風熱、氣分熱盛為重點,仿前人用荊防、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透疹,用白虎、小柴胡退熱,採用合方治療,但未能實現一付葯即令發熱退凈的目的。第二天加用生石膏用量,併合青蒿、鴨跖草,果然療效得到顯示。二診時(初診本來因故開七服藥,實際只服用2付)徑直以涼血散瘀清氣分熱邪為主,佐加化濕濁之品,終才實現最佳療效。那是否初診就直接用二診的處方呢?不得而知。此案仍然顯示出本人中醫功底薄弱之不足。或許,有高手會問本案收功階段何以仍然沒有改從以補虛為主的治療?只是兼顧到脾胃,其道理在於我關注到此時患者依然大便偏干、舌尖偏紅之鬱熱徵象,舌苔白膩罩黃,當是濕熱邪氣未盡之故。深知患者家庭條件良好,經常食用海鮮厚味之品,這也是初診我用蘇葉的原因所在。至於今後在平時調理階段,的確可以從調治臟腑氣血方面為主,爭取使今後尤其是明年的夏秋季節不再複發。本人並非皮膚科的專科醫生,之前看到我師周仲瑛老的門診常常對內外婦兒各科疑難病人往往都會往往有效,深知中醫是否取效,關鍵看辨證,學會辨證論治,中醫其實不用過細分科,反觀象省級中醫院這樣的高級中醫院的許多專科醫生也總是見病人就開西藥,中藥最多是幾張協定方,如此而已,這與古代的中醫已經相去太遠了!這位家長朋友很心細,初診時拍了照片,如下:

匯聚蕁麻疹療法1、蕁麻疹偏方蕁麻疹,俗稱風疹塊,它的癥狀初起時,像蠶豆或巴掌那麽大,患處奇癢,心情懊惱,一經搔抓,即逞紅腫,剎那間,大小疹塊相連,如蕁麻葉狀,眼皮、嘴唇、皮膚柔軟的部位,腫得厲害,時醫以發病的久暫區別之,將六星期以內治好的,謂之為「急性」的;超過六星期,有的遷延數年不愈的,胃之為「慢性」的,孩子、大人、婦女都會發生,分析其原因,多了,有食物過敏的,有藥物過敏的,有呼吸道停留過敏的(如花粉、真菌、噴霧劑等),有心理因素的,治療起來,費時、費事、不易湊效,遷延病人痛苦,今提一方,不論何種因素,不管急性慢性,只要是風疹塊,統一方繩治之,運用得法,三十分鐘,其症若失,方以∶麩皮一斤(即小麥皮,飼料店有售)。上一味,使病人在靜室內寬衣、避風,手抓大把麩皮,遍擦患處(磨擦)三二下(可算易知易行的了)然後穿上衣服,一盞茶功夫,疹塊不見了,神驗,疹塊消失後,即可洗澡,生活照常,並無禁忌。此方為河南省西部之民方,家傳戶曉,人人皆知,筆者少年時期,多患之,皆以此方治癒,鄉裡間,並言其效,來台後,每遇此症,皆屬其如法自療,百不一爽。中國醫學,有以皮治皮之說,(近年來西醫亦有組織治療之議。如∶五皮飲,可以治皮膚之水腫,即用五加皮、地骨皮、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為治,效如桴鼓,又如皮膚病之癬葯,多用川槿皮、土槿皮之類即是,由本草綱目不言麩皮對蕁麻疹之治,此方是不是在本草綱目書成以後之發現?不得而知,但,中華文化是「仰之彌高」的,一部本草綱目,豈能盡收中華之精萃?2、一個方劑:消風散,裡面的成份有防風,蟬蛻,羌活,人蔘,僵蠶等,其主治:皮膚頑麻,瘙癢,風團等病症,看其方劑組成也是一般,但是我也就用筆記了下來,以備後用.就在前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就碰到了兩個皮膚有問題的病人,經多方治療也不見效,病情也是反反覆復的,很是痛苦,最嚴重的是晚上癢起來睡覺也成了大問題,於是我想到這個方劑,對病人說,我有個方劑,按上面所說的可以治療這樣的病,但是我沒有用過,如果想治療的話,可以一試,病人因其瘙癢難忍,當即表示可以用用,我就按上面的量為其配好,囑咐不要抽煙,喝酒,不吃辛辣,香菜,魚等,先用7天的葯,以觀後效,不料5天以後,病人就打電話說,病情大有好轉,我也很是高興,囑咐繼續用藥,兩個病人在用了三個療程以後,病情徹底治癒,在以後我也碰到了好多這樣的情況,都給與治療,沒有一例失誤的,大都在用藥後是4到5天的時間裡病情就可以得到控制,,三個療程都可以治癒.在此我沒有把方劑的數量和成分公布出來,免的有些無醫德之人,用它賺昧良心的錢,因為這些葯都是很普通的葯。3、放血療法治蕁麻疹放血療法是祖國醫學中針刺的一種,在臨床上,根據傳統醫學「氣行則血行,血行風自滅」的理論,採用放血療法治療蕁麻疹,療效明顯。 放血療法一般採用在雙耳輪、雙中指尖、雙足趾尖,經消毒後用三棱針刺之放血,3天1次,5次為1療程,補充一個穴位,大椎。在這個穴位放血效果也不錯。通常需要點刺後再拔罐。針刺放血治療後一般患者立即感到風團減退,灼熱刺癢感消失,無其他不適;有的患者伴有全身無力,頭暈等現象,可適當給予高營養食品,休息睡眠好,三四天後即可恢復。放血治療的時間對新病實熱證的病人可以連續放血兩次,脾虛、血虛等慢性虛證患者間隔一到二周放血一次。經針刺放血治療一至三次後,均有明顯效果,也有的病人需刺血治療6至8次皮膚才能恢復正常。放血療法治療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方法簡單易行,便於操作,一般勿需用其它抗過敏藥物。4、治療蕁麻疹時,把火罐扣在肚臍(神闕)上,每次10分鐘左右,每天1次,一般3次就效果很好了,可以一直使用至痊癒為止。5、[方葯]生艾葉10克  白酒100克[用法]將艾葉與白酒同煎至50克左右,每天服一次,連續服三天。經晒乾或陰乾後的艾葉入葯稱為生艾葉,不是炒黑後的艾炭。6、烏梅10克 生地10克 泡水代茶。7、自製玉屏風散:玉屏風散在藥店內有成藥出售,可按說明書服用。不過,齊文生主任醫師說,在家也可自制散劑,非常方便。a、直接服用:黃芪、白朮、防風的用藥比例為2:2:1,10克黃芪,10克白朮,5克防風,3味藥物共碾為細末(藥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務)為1劑,混合均勻,早晚各1次,溫開水送服,1天服完。b、煎服:上述藥物放入藥罐,煎湯劑當茶飲,每日煎1劑,分2—3次服用。本方合桂枝湯加減治療26例慢性蕁麻疹,每日1劑,總有效率為84.7%。8、留下淘米的第一遍水(大約1000毫升左右),加三大匙鹽,置於鐵鍋中燒沸,燒沸後不要急於倒出,再繼續置火上沸騰一刻鐘,取出待其溫度適合皮膚時,用來沐浴擦洗全身。女兒照此吩咐用過兩天後,就徹底止住了蕁麻疹。這麼多年過去,從來沒再複發過。9、用桂枝湯或者麻桂各半湯、柴胡桂枝幹薑湯和當歸芍藥散為主加減也能治癒.10、以麻桂各半湯藥浴以止癢治標【使用麻黃桂枝葯浴一次效果昨天買葯時一付才幾角錢,於是買了6付的量,分為兩付使用。回家自已加上姜棗後,開煮。我家小子一直是用大的置物箱洗澡的,所以這次我用三付的量煮了四大鍋水。每煮一鍋就倒入箱內待涼,小兒就坐在箱子邊用個小玩具撈我放入水裡的小彈子。這樣他就吸到葯氣了,他說香極啦!這樣煮好四鍋也用了快二小時,因為我是等沸了再小火十分鐘這樣來的。藥液不是很濃,因為這個葯的量真的是不多。待溫了,小兒高興地洗了,果然從臉到腳全出現了小白點,不過他自己沒覺得癢,也沒去抓。洗完後,過一陣子這些點就隱去了。昨晚,孩子終於睡了一個好覺,整夜沒抓了。身上還是出了一些小點,不過都是兩三粒一塊的,孩子也不覺得癢。效果出奇地好,我想著今天再給洗一次就可以了。因為白天時臉上還是有幾個點,好在不是那麼癢,孩子基本上都不知道。第二次葯浴反饋昨天一整天孩子不再抓癢了,大腿上起了幾個他也不覺得癢了。下午給洗了葯浴,仍是先讓孩子邊玩邊聞。這次洗時白點只在頭面部出了少量,身上沒出了。孩子一點不知道。晚上一夜好眠。至此,我認為這次痒痒事件已結束了。】丘疹性蕁麻疹(糊塗王子案例)陳愛飛,女,39歲,2007.09.18就診。患丘疹性蕁麻疹,病已十餘日,打針輸液無效,近日加重,某醫繼以消炎之類藥液輸之,其疾更劇,反致疹上起泡而潰,乃求治於余。診其脈浮緩小緊,按之無力,尺細而寸部略浮大,詢之知其冬季怕冷,斷之陽虛營衛不和,治宜溫陽以調其營衛:桂枝30g 赤白芍各30g 附子30g(先煎1小時) 乾薑30g 肉桂15g(後下) 地膚子10g 蟬蛻10g 防風15g 炙甘草15g 生薑30g 大棗8枚擘 3劑治療蕁麻疹的特效方1隻要是病人按方抓藥 一般3付就好.再3付痊癒.以後忌辛辣發物1個月就好了..百試百效.防風20g 荊芥20g 透骨草20g  艾葉15g雙花15g 白蘚皮15g 苦參15g 蛇床子15g地膚子15g 當歸25g 黃芪30g 甘草10g註:有過敏者,可加,地龍8克、羌蠶6克、蟬衣10克皮膚突然大量出現風團、紅疹,數小時後又迅速消退掉,經常反覆發作,瘙癢難耐,有時候還有腹痛噁心、胸悶、呼吸困難的癥狀……如果您出現這些癥狀,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蕁麻疹。鄭州華膚皮膚病研究所專家介紹:蕁麻疹的癥狀以皮膚、黏膜的局限性、暫時性、瘙癢性潮紅斑和風團為特徵,一般在一個月內的病程為急性蕁麻疹,不及時治療可轉為慢性,慢性蕁麻疹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給患者造成極大危害。本文我們來結合蕁麻疹癥狀圖片詳細了解一下蕁麻疹的癥狀及類型。廣西百色蕁麻疹驗方2

蕁麻疹又名風疹、風疙瘩、扁疙瘩症。何首烏、石菖蒲、威靈仙、胡麻仁、苦參、荊芥各9克,水煎服。趁熱服下,一般服一劑可愈,如若不痊癒者,按原方再服一劑.蕁麻疹的類型及癥狀一、急慢性蕁麻疹的癥狀:

急性蕁麻疹癥狀圖片急性蕁麻疹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的局限性水腫反應。在蕁麻疹中,整個皮膚炎症系統被激活。因此,在急性蕁麻疹的發病機制中,除了已明確的組胺外,其他遞質也起到協同作用。常是急性發作,全身瘙癢風團皮疹,可伴高燒,嚴重者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應積極治療。

慢性蕁麻疹癥狀圖片慢性蕁麻疹是不斷發生風團皮損,持續多個月或數年之久,病情輕重與發病情況也可因人而異,有很大差異。主要的癥狀是皮膚劇癢,出現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風團。風團可為圓形、橢圓、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風團大時,可呈蒼白,表面毛孔顯著,似桔皮樣。風團此伏彼起,病重者可有心慌、煩躁、噁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樣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腹痛、腹瀉、甚至窒息,慢性蕁麻疹病程可達數月,甚至數年、數十年不等。慢性蕁麻疹中包括:蛋白性蕁麻疹(食物型)、壓迫性蕁麻疹(壓力型)、血管炎性蕁麻疹(風團型)、色素性蕁麻疹(色素型)、水腫性蕁麻疹(水腫型)、日光性蕁麻疹(日光型)、藥物性蕁麻疹(藥物型)。

丘疹性蕁麻疹癥狀圖片二、丘疹性蕁麻疹的癥狀(蟲咬感染型):是一種好發於嬰兒及兒童的瘙癢性皮膚病。皮損常為圓形或梭形之風疹塊樣損害,頂端可有針頭到豆大之水皰,散在或成簇分布。好發於四肢伸側,軀幹及臀部。一般經過數天到1周余皮損可自行消退,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斑。皮損常亦可陸續分批出現,持續一段時間。本病瘙癢劇烈,可因反覆搔抓而引起膿皮病等。丘疹性蕁麻疹的病因比較複雜,多數認為與昆蟲叮咬有關,如跳蚤、虱、蟎、蠓、臭蟲及蚊等。專家提醒:2-6歲的小兒缺乏自治能力,到室外、野外、樹叢及傍晚的路燈下,往往易被蟲咬,或與花粉、粉塵、蟎及寵物如貓和狗的皮毛等接觸,它們均易成為過敏的原因。如果不及早脫敏徹底改變過敏體質,容易並發過敏性濕疹,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其他過敏癥狀,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過敏煎----治療頑固性蕁麻疹

蕁麻疹是較為普通的皮膚血管反應性疾病,又稱「癮疹」,其突然發生,迅速消退。有的遷延數月、數年,經久不愈。我在民間驗方基礎上,根據個人經驗總結出一特效方劑----過敏煎,適合於頑固性蕁麻疹,及各種皮膚瘙癢。組方如下:夜交藤60克 浮萍30克 地膚子30克 烏梢蛇15克 水煎服,癢甚加生蒺藜15克,徐長卿30克;遇冷重者加桂枝15克,麻黃10克;血虛加當歸30克,白芍15克;便干加大黃10克後下;濕重加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經久不愈加黃芪30克。按:由於人們居住環境的污染,患頑固性蕁麻疹的人越來越多,中醫認為是由於「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造成。由於人體正氣相對虛弱,且患者體質各異,或內有食滯、邪熱,復感風寒、風熱之邪;或平素體弱,陰血不足,皮疹反覆發作,經久不愈,氣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致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於皮膚腠理之間,邪正交爭而發病。在臨床常規辨證治療不佳的情況下,建議服用本方,將會取得奇效。半積堂記於2013.5.12
推薦閱讀:

中醫治「不寐」
中醫臨床用藥之基本原理(四)六淫主治
醫學源流論序——徐靈胎
省名中醫沈其霖主任醫師解惑:冬病夏治為啥可療慢病?
減肥為毛辣么難?吃飽飯才有動力減肥原來是真的!

TAG:中醫 | 過敏 | 中醫治療 | 治療 | 蕁麻疹 | 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