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乙狀結腸鏡檢查

乙狀結腸鏡檢查

【概述】

乙狀結腸鏡檢查是診斷乙狀結腸病變的重要檢查方法,對原因不明的血便、黏液便、里急後重、糞便變細等,均應考慮做乙狀結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由於大腸疾病70%~80%發生於直腸和乙狀結腸,故本鏡檢查有較大價值,除非患者的情況很差,一般均能耐受檢查。目前使用有硬管型乙狀結腸鏡及軟式乙狀結腸鏡。前者一般檢查距肛門30cm以內直腸和遠端乙狀結腸,後者可檢查全部乙狀結腸,甚至降結腸遠端。軟式乙狀結腸鏡操作規範與結腸鏡檢查相同,故可參照本章第四節結腸鏡檢查,本節主要介紹硬管型乙狀結腸鏡檢查。

【適應證】

1.反覆大便帶血(鮮紅或暗紅)、黏液便、黏液血便; 2.下腹部隱痛,腹脹,里急後重; 3.直腸指檢觸及腫塊,指套有血; 4.慢性血吸蟲病患者; 5.癌高危人群普查; 6.其他疑有直腸和乙狀結腸遠端病變者。

【禁忌證】

1.疑有結腸穿孔者; 2.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腦出血、昏迷和嚴重高血壓者; 3.肛門狹窄者; 4.不能配合檢查者。 硬管型乙狀結腸鏡檢查時,患者取胸膝位,如患者不能採取該體位,檢查又不能合作,檢查很難成功,可改用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

術前準備 1.檢查前對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說明檢查的必要性和可能發生的意外,取得患者配合。 2.收集病史,包括大便性質、形態,便血情況,有無家族性直腸癌和息肉病史。 3.術前晚服腸道清洗瀉劑或檢查前清潔灌腸1次。 4.檢查各類器材,光源是否完好,相配。 5.準備好乙狀結腸鏡、冷光源、活檢鉗、細胞刷、潤滑油、干棉花球等。

【操作方法】

1.病人取胸膝位,將所有褲子脫至膝關節,完全暴露臀部,頭可轉向左側。 2.先做肛門指檢,檢查肛門有無肛裂、皮贅、肛瘺、外痔、直腸脫垂,有無腫塊,注意病變範圍、大小、部位,有無壓痛等。 3.肛門口及鏡身塗少許潤滑油,將帶有內芯的乙狀結腸鏡從肛門口緩慢插入3cm左右,然後拔除內芯,打開光源,改變方位找到腸腔,然後循腔緩慢進鏡,直至將鏡身全部插入。如有腸痙攣,或腸腔持續閉鎖,可向腸腔內注氣,使腸腔擴張,再循腔進鏡。觀察黏膜色澤,有無充血、水腫、腫塊和潰瘍,注意質地及出血情況。 4.見有病變,無論是良惡性均應取2塊以上組織,立即放入4%甲醛(10%福爾馬林溶液)固定,並貼上標籤送活檢。 5.有息肉者,要看清楚息肉大小,表面光滑情況,有否帶蒂,如有蒂可做乙狀結腸鏡下息肉圈套術或電灼切除,將完整息肉送病理檢查,並建議患者做全結腸鏡檢查,除外結腸其他部位息肉。 6.若見到直腸或乙狀結腸遠端腫瘤,要看清楚腫瘤大小,至肛門距離和占腸腔的範圍,並應進行活組織檢查。 7.取活檢組織後局部少許滲血,不須處理,如活動性出血較多,可用干棉球壓迫止血3min以上,大量出血者,加用蘸有去甲腎上腺素凡士林紗布填塞,並適當補液,加用止血劑。 8.檢查結束後休息15min左右,即可飲食,一般不影響正常工作。 9.慢性血吸蟲病患者應取活檢並做成印片檢查。 10.必要時可取腸腔內黏液性分泌物送細菌培養及塗片找阿米巴。

【注意事項】

1.檢查結束後,詢問患者有無明顯腹痛、腹脹,硬管型乙狀結腸鏡檢查有少數腸穿孔和出血的併發症,最常見又較嚴重的併發症是腸穿孔,發生率0.1%~0.2%,主要是操作者對解剖部位不熟悉,暴力插入,未按循腔進鏡原則,故操作時禁忌盲目暴力插入,應嚴格按循腔進鏡的原則進行。 2.一旦患者出現腹痛、腹脹,並逐漸加重,應即行腹部透視檢查,如見膈下遊離氣體,應該立即手術修補。 3.注意,結腸癌和潰瘍性結腸炎重度活動期患者,會出現自發性腸穿孔。 4.給患者解釋檢查結果,但對於癌症患者要注意保護性醫療制度。 5.指導患者檢查和治療後的飲食,有活檢者一般1周後取病理報告。

乙狀結腸鏡檢查

【概述】

乙狀結腸鏡檢查是診斷乙狀結腸病變的重要檢查方法,對原因不明的血便、黏液便、里急後重、糞便變細等,均應考慮做乙狀結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由於大腸疾病70%~80%發生於直腸和乙狀結腸,故本鏡檢查有較大價值,除非患者的情況很差,一般均能耐受檢查。目前使用有硬管型乙狀結腸鏡及軟式乙狀結腸鏡。前者一般檢查距肛門30cm以內直腸和遠端乙狀結腸,後者可檢查全部乙狀結腸,甚至降結腸遠端。軟式乙狀結腸鏡操作規範與結腸鏡檢查相同,故可參照本章第四節結腸鏡檢查,本節主要介紹硬管型乙狀結腸鏡檢查。

【適應證】

1.反覆大便帶血(鮮紅或暗紅)、黏液便、黏液血便; 2.下腹部隱痛,腹脹,里急後重; 3.直腸指檢觸及腫塊,指套有血; 4.慢性血吸蟲病患者; 5.癌高危人群普查; 6.其他疑有直腸和乙狀結腸遠端病變者。

【禁忌證】

1.疑有結腸穿孔者; 2.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腦出血、昏迷和嚴重高血壓者; 3.肛門狹窄者; 4.不能配合檢查者。 硬管型乙狀結腸鏡檢查時,患者取胸膝位,如患者不能採取該體位,檢查又不能合作,檢查很難成功,可改用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

術前準備 1.檢查前對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說明檢查的必要性和可能發生的意外,取得患者配合。 2.收集病史,包括大便性質、形態,便血情況,有無家族性直腸癌和息肉病史。 3.術前晚服腸道清洗瀉劑或檢查前清潔灌腸1次。 4.檢查各類器材,光源是否完好,相配。 5.準備好乙狀結腸鏡、冷光源、活檢鉗、細胞刷、潤滑油、干棉花球等。

【操作方法】

1.病人取胸膝位,將所有褲子脫至膝關節,完全暴露臀部,頭可轉向左側。 2.先做肛門指檢,檢查肛門有無肛裂、皮贅、肛瘺、外痔、直腸脫垂,有無腫塊,注意病變範圍、大小、部位,有無壓痛等。 3.肛門口及鏡身塗少許潤滑油,將帶有內芯的乙狀結腸鏡從肛門口緩慢插入3cm左右,然後拔除內芯,打開光源,改變方位找到腸腔,然後循腔緩慢進鏡,直至將鏡身全部插入。如有腸痙攣,或腸腔持續閉鎖,可向腸腔內注氣,使腸腔擴張,再循腔進鏡。觀察黏膜色澤,有無充血、水腫、腫塊和潰瘍,注意質地及出血情況。 4.見有病變,無論是良惡性均應取2塊以上組織,立即放入4%甲醛(10%福爾馬林溶液)固定,並貼上標籤送活檢。 5.有息肉者,要看清楚息肉大小,表面光滑情況,有否帶蒂,如有蒂可做乙狀結腸鏡下息肉圈套術或電灼切除,將完整息肉送病理檢查,並建議患者做全結腸鏡檢查,除外結腸其他部位息肉。 6.若見到直腸或乙狀結腸遠端腫瘤,要看清楚腫瘤大小,至肛門距離和占腸腔的範圍,並應進行活組織檢查。 7.取活檢組織後局部少許滲血,不須處理,如活動性出血較多,可用干棉球壓迫止血3min以上,大量出血者,加用蘸有去甲腎上腺素凡士林紗布填塞,並適當補液,加用止血劑。 8.檢查結束後休息15min左右,即可飲食,一般不影響正常工作。 9.慢性血吸蟲病患者應取活檢並做成印片檢查。 10.必要時可取腸腔內黏液性分泌物送細菌培養及塗片找阿米巴。

【注意事項】

1.檢查結束後,詢問患者有無明顯腹痛、腹脹,硬管型乙狀結腸鏡檢查有少數腸穿孔和出血的併發症,最常見又較嚴重的併發症是腸穿孔,發生率0.1%~0.2%,主要是操作者對解剖部位不熟悉,暴力插入,未按循腔進鏡原則,故操作時禁忌盲目暴力插入,應嚴格按循腔進鏡的原則進行。 2.一旦患者出現腹痛、腹脹,並逐漸加重,應即行腹部透視檢查,如見膈下遊離氣體,應該立即手術修補。 3.注意,結腸癌和潰瘍性結腸炎重度活動期患者,會出現自發性腸穿孔。 4.給患者解釋檢查結果,但對於癌症患者要注意保護性醫療制度。 5.指導患者檢查和治療後的飲食,有活檢者一般1周後取病理報告。

推薦閱讀:

7類衣服讓你穿出一身病 馬上打開衣櫃檢查
何明偉博士講;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檢查診斷
【檢查揭秘】7種血糖值,你必須要牢記!

TAG: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