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與孩子用語言好好溝通

如何和孩子用語言好好溝通?

特別懂得跟孩子說話的人,誠懇是最重要的關鍵

有些成人很懂得跟孩子溝通,有些人對孩子說話則很僵硬。如果仔細分析特別懂得跟孩子說話的人,都不難察覺誠懇是最重要的關鍵。只有真正想要聽懂與說動的時候,我們才會設身處地、主動去推想對方是否正確接收到我們所傳遞的訊息。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聽話」,我認為父母天生有愛,絕沒有要欺負自己孩子的意思,只是因為不懂得好好傳達,就把希望「你聽懂我話中道理」的本意,逼成了「我說了算」的口氣。再加上操弄教育的人以此大做文章,硬把經驗傳承與施加威權緊緊相連,把肯聽從長輩指導的孩子說成屈從於命令、沒有主見,這種種影響使得更多父母師長不只不敢希望孩子好好聽他們說話,連最根本的紀律與做人道理都不敢開口教導了。

我心目中有個很會對孩子說話的父親,他是一百多年前的梁啟超先生。我曾在一篇推薦序中分析他給孩子寫的家書有三種打動我的角度,在這裡節錄其中關於「語言」的角度:

我很喜歡梁啟超先生對孩子說話的語言與口氣,有親昵有嚴厲,有大方向有小細節。我認為他之所以能在教育孩子上如此自如,是因為把教育放在一致的價值觀上思考細節,因此,期待與「不舍」不自相矛盾。什麼時候鼓勵孩子為堅持信念而吃苦,什麼時候又不捨得他們白吃苦,他都可以在或重或輕的說話中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我只能說,父母表達自己如果能達到梁啟超先生的境界,「愛」對於我們的滋潤就真正寬廣了。

父母對孩子說話,不需要擔心自己口才好不好。我們跟孩子之間有誤會,並不是因為話說得不夠好,而是因為眼睛看得不夠仔細:心不夠體貼所造成的錯誤。要與孩子順利溝通,不要對方法有迷思,只要用心了解孩子有限的經驗與他所身處的狀況,也要想辦法讓他了解我們的要求與期待。

我們在問題中使用的語言,孩子真的了解嗎?

有位年輕朋友跟我說,她四歲的侄女很偏食,課後的點心只吃菠蘿麵包和鹽酥雞,我聽了之後問了她一些細節,比如說,媽媽去接她下課時,是以哪一種方式得知孩子想吃的點心。果然,孩子的答案確實是從母親所給的選項中擇一而出。起先母親並沒有注意到自己答案的局限性,多次之後,發現即使不給孩子選項,這兩樣東西也成了她最常回復的答案。

與孩子問答的時候,我通常關注兩件事:

首先,我在問題中使用的語言,孩子真的了解嗎?

如果在第一次提問後發現他們面露疑惑的表情,我就絕不再重說同樣的話,而是改由另一種說法。在轉換用語時,我也隨即會確認語句中是否有任何信息,是對我來說理所當然,但對孩子來說可能陌生難懂的。

記得三十年前,我的姐姐和我坐在家中陪伴她一歲多的女兒玩。孩子當時很愛走路,但還不會說話,我們姐妹倆一邊聊天、一邊陪她玩遊戲,差遣她去屋裡的一個角落拿個東西給我們,再去另一個房間找她的玩具出來。孩子很聰明,都一一拿對了!後來,姐姐對孩子說:「時時,去冰箱拿橘子給媽媽和阿姨吃」。我看到小外甥女聽完話之後,快步地跑到冰箱旁,舉高手、搭著扶手拉開冰箱看了看,接著卻關上冰箱無功而返。我們以為她沒聽懂,又交代一次,孩子聽完又興奮地咚咚咚走去開冰箱,再往裡面看了看,關門又走了回來。

大姐疑惑了一下,喃喃自語說:難道我沒有把橘子放進冰箱嗎?當姐姐確認東西是在冰箱之後,突然想起這是今年第一次買橘子,對女兒來說,也是指事認物後第一次看到和聽說橘子!但因為橘子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熟悉,所以我們都沒有在第一時間想到,孩子空手而回其實是最正常的反應。

我舉的例子雖是發生在年齡很小的孩子身上,但無論哪一個階段,跟孩子相處總有類似的問題存在,「你怎麼會連這種事都不知道」成了大人經常動怒的原因。我想聽聽洪蘭老師的意見,您認為父母該如何調整這種因為經驗不同而產生的誤會?您是否也覺得人有責任先就聽話對象的經驗來確認他們理解事物的能力,這樣才能慢慢增進親子之間溝通的質量?

問而不答,是沒有能力回答還是不肯反應?

以上說的是「問」的部分,另外,我也會注意:孩子有沒有能力回答?

通常,一個孩子如果在回答問題時有困難,會出現幾種態度:

一、尷尬地顧左右而書他或胡言亂語。

二、當作沒聽到、不回答。

不過,這些情況都還可以確定他們有聽到,所以我希望自己能主動幫助完成溝通,讓孩子學習更正確地提問、更精準地回答。

最頭痛的是,現在有很多孩子習慣問而不答,甚至無法從表情上判斷他們的感受。據我了解,雖然親師兩方對此都深有同感,卻沒有作為。在教學上,問而不答已經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本來可以一次解決的問題,卻因為受教者不回應而停在原點,得花時間幾次確認後才能再往前;其次,互動不良的情況也會影響教學氣氛和學習的熱忱。

因為感覺到這種狀況太嚴重,我開始更仔細地觀察社會上親子與師生的相處,其實有很多父母或師長,自己並沒有做到在第一時間好好答覆的榜樣。所以,我能不能以此推論,孩子的問而不答是一種身教的影響?洪蘭老師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一個人為什麼會對外界沒有了反應?他的大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親師又應該如何注意這方面的教導?

指導、拒絕或禁止,都要用更具體的解釋來傳達

所有孩子都不喜歡被責難或受訓誨,但多數人卻在聽訓中長大。成人因為有照料與管教的責任,所以日常生活中,總需要拒絕、糾正或指導孩子,到底該怎麼說話才能讓孩子輕易聽懂,應該是許多父母老師的願望與功課。

我曾看過一部以蒙古為背景的電影,覺得故事中大人對孩子說話的方式真好,說服與解釋原來可以這麼進行,很值得參考。電影中的小女孩替母親去放羊時,撿到了一隻走失的小黃狗,她好喜歡,很想養,但她知道父親絕不允許,所以偷偷把小狗藏在羊群中,等父親出門才帶出來。小女孩的母親看見孩子的心思,也知道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條件不允許他們養只狗,有一天,她趁著與孩子一起做乳酪時,跟孩子談起小狗的事,要女兒把狗送回洞中。

孩子抱怨說,小狗這麼可愛,你們卻不要它,好壞!媽媽說,不是可不可愛的問題,她放下正與孩子一起切割的乳酪塊,對女兒挽:「放下東西,把你的手往後,用嘴巴咬,看妳能不能咬到手掌心?」

孩子咬了好幾次,總是咬不到,她笑了起來,媽媽鼓勵她說:「再試試!」幾次之後,孩子知道真的咬不到,母親這才轉入自己想教導的正題,她說:「你看,連近在眼前的東西你都有得不到的時候,所以,我們不能看得到的東西都想要。」之後,女孩還是每天帶著狗去放羊,但她在水邊獨自一人的時候,會彎起手掌試著咬,一邊想著母親的話。

這故事讓我想起類似的一件事。我曾在超市看到一個孩子要母親買樣東西,只聽到媽媽怒聲對孩子喝斥:「你以為我們是有錢人嗎?你以為我們買得起嗎?」在旁邊聽到這些話時,我覺得很難受,要孩子放棄一個想望並不殘忍,但這樣的說法就很粗暴。在結果無可商量的局限下,父母仍然可以選擇較好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堅持。

執行照料與管教之責,必須心平氣和但直話直說

電影中還有一段對話也很好。小女孩走失了,被另一個蒙古包的老奶奶收留,老奶奶講了一個小狗的故事給孩子聽,孩子聽得津津有味之後,問了一個很深奧的問題:「下一輩子要轉世當人很難嗎?」一老奶奶並沒有直接回答孩子「難」或「不難」,她拿起一隻針、抓起一把米,把米從空中往針尖上撒。接著她要孩子也學著這麼做,並交代說:「如果有米粒站在針尖上,就告訴我!」孩子高興地來來回回試了又試,總不見一粒米能被針尖扎住。就在她輕聲嘆道「好難喔!根本不可能」時,老奶奶說:「要轉世為人就是這麼難,所以我們的生命才這麼寶貴。」

看到這一段,我覺得很有感觸,「難」這個字要解釋真是不容易,但透過一件真正顯示困難的事情,「難」就變成「可以被了解」的觀念。也許,我們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無論是指導、解釋、拒絕或禁止,都應該想辦法讓他們從更具體的事物或現象,來了解我們所要傳達的意思。

成人帶著情緒、語焉不詳地與孩子對話最不好。有一次,我在公共廁所聽到一個母親高聲問道:「你在裡面做什麼?」「尿尿。」孩子回答。那母親說:「你最好是!」我一直想不通這樣的語氣與用詞到底代表什麼意思,但如果我是那孩子,應該會感覺自己受到某種懷疑或威脅,而類似的曖昧溝通,生活中十分常見。不適當的用辭也是孩子學習溝通的阻礙,我曾在一所小學的廁所看到校方張貼的紙條上寫著:「上廁所後不沖水,天理不容。」學校是教導表達的場合,應該更注意適當的遺詞用字,因為孩子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

如果父母要孩子相信執行照料與管教有應守的原則,我們得心平氣和但直話直說,語意若是不明確,很容易引發孩子想要探索他們的行為被容忍的極限。我最常聽到在公共場所里,父母親想制止孩子,卻沒有真正的作為,他們總是先低聲對孩子說:「下來!」或「不準摸!」一次、兩次之後,聲音越提越高,直到最後化為一聲足以影響環境的怒吼或一記巴掌才有效。但環境已被踐踏、貨品已被撥亂,父母又被投以異樣的眼光,徒增尷尬。所以,父母的用詞與語氣如果不能與行動相輔相成,教養的工作一定事倍功半。

故事朗讀

為了讓孩子更方便的學習播音主持,我們陸續推出了「每日發聲練習」和「天天為你讀詩」「天天兒歌」「詩歌朗誦」「故事朗讀」「課本劇朗讀」欄目,朗讀了所有的聲母、韻母、部分古詩詞和播音主持一、二級教程中的部分兒歌、詩歌、故事內容。從今天起,我們每天為大家錄製播音主持四級教材中的課本劇故事內容(由專委會專業播音教師錄製)。歡迎大家打開「播音主持考級」微信公眾賬號「BYZCKJ」,點擊自定義菜單中的「我要提升」一欄,找到「故事朗讀」今天是課本劇朗讀《小河與沙漠的對話》,配音者:專委會高級測評師周美玲。

播音主持微電台

我們每天與大家分享一段讀書語音,歡迎大家打開「播音主持考級」微信公眾賬號「BYZCKJ」,點擊自定義菜單中的「精彩活動」一欄,找到「播音主持微電台」點擊即可收聽。今天的主持人是網友劉曉陽,她為大家帶來拼音技巧。

參與方式:打開「播音主持考級」微信公眾賬號「BYZCKJ」,按下「按住說話」鍵發送語音,錄下你讀書的音頻(不超過1分鐘),語音開頭請加上「今天,我是播音主持微電台主持人某某某」,並用文字附上自己的姓名和所屬機構,以免播播弄錯哦!

之囧圖

想到是周末,我的心情...


推薦閱讀:

父母不急躁孩子情商高 發生矛盾應理性討論
你越這樣提問,孩子越有出息!看過的爸媽都收藏了
有了這7大妙招,孩子感冒不用慌
【家庭教育】母親的智慧:孩子需要一個「無知」的媽媽
給奶奶過生日,孩子嫌奶奶臟不吃飯,媽媽說的話讓親戚豎起大拇指

TAG:孩子 | 語言 | 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