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促使後進生心理健康的「四大絕招」
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和發展並非一日之功,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多方面的教育,特別是後進生他們一些不健康心理受到多方面的影響。
有些已經根深蒂固,要把他們引到正確的方面更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進行努力,這需要多方面相互配合、協調方可在他們身上塑造出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標。
一、完善和加強學校的教育網路體系
近年來,全國的許多省市都把心理健康列為中學生的必修課,他們在教育和實踐中得出了許多寶貴經驗。如上海市虹口區的心理健康教育經驗和建立的心理教育網路體系在全國得到普遍贊同,崔樂美老師的教育、輔導方法得到社會的一致好評。
從以上的成功經驗和範例中,我們可以得知完善和加強學校教育網路體系的重要性。學校在心理教育中要起到主導作用,並加以落實。
首先,學校應真正把素質教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並加以落實。改變過去重智輕德。單純地追求升學率和高分的應試教育觀念,加強對德育教育應有的重視,建立學校心理教育的目標體系,制定一套根據各年級學生心理發展規律與特點及教育要求相適應的所層次、階段性的管理目標。特別是培養後進生的管理目標更要重行動、重落實、嚴管理,使之更有針對性。
其次,逐步提高和培養教師心理健康的教育能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是否明顯,與是否加強教師隊伍的心理素質培訓和認識態度有著直接關係,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各學科教材中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因素,發揮其心理教育的功能,這也是學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途徑和方法。
再次,從校、班、團隊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學校教育應當重視校園文化心理環境建設、班集體、團隊建設。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和交往,發展和發揮集體與個人的關係,加強集體主義的教育導向,使學校、班級、團隊活動成為學生真正的精神樂園,在活動中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教育和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改造。
二、良好心理品質培養的基本方法
由於心理品質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因此,心理品質的培養方法也有所不同,要根據不同對象具體而定。
1.說服教育法。由於各種心理品質的形成都是以道德認識為基礎的,無論積極心理品質的塑造,還是消極心理品質的矯正,都必須以提高學生道德認識、判斷和評價為突破口,抓住他們個人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引導他們正確識別與評價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惡丑現象,形成正確的是非觀、美醜觀和榮譽觀。
為此,在對後進生的心理說服教育中多採用是非比較、錯誤與模糊比較,更應採用身邊的現實事例去分析和說服,使他們明白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需要艱苦奮鬥才能實現。
2.情感交流法。由於後進生的情感極不穩定容易大起大落,又特愛面子。故此,教師在與他們交流時最好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灌入式」的交談,應在特定的場所和環境中,最好採用個別交談生活、學習、工作心得、體會,遇到學生與我們的想法無法溝通的時候,教師要學會理智的控制感情,不急不躁,冷靜處理。
經過多次平心而論的思想交流和個別談話肯定會助到縮小師生間、同學間的情感差距起到一定作用。
3.榜樣示範法。後進生富於模仿,爭強好勝,除了課本知識外,很容易接受來自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人物思想和人格行為的影響,教師可利用其心理特徵進行榜樣教育首先,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榜樣示範意識,力求做到以身示教,有意識地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情操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影響學生,讓他們默默地按照教師的人格式塑造自己的個性。
其次,要以領袖、偉人、科學家和英雄人物為榜樣,用他們光輝事迹激勵和鞭策他們;再次,選擇小說、影視、人物傳記里的典型人物作示範,引導他們懂得這些人物的成敗也是*平時的努力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得來的。
4.意志磨練法。從後進生的心理特點調查中得知大部分較離群,不願與其他人在一起,有自卑自棄的心理作怪。
因此,為了磨練他們的意志,要積極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他們遇到挫折時,教師應積極主動地參與集體活動,從集體活動中鍛煉他們的自製、堅持、剛毅、果斷的意志品質,畢竟學生很多良好的心理品質都是從活動實踐中得來的。
總之,中學生特別是後進生的心理問題更加複雜,其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既有來自生理、心理不成熟的原因;也有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甚至是教育工作者本身工作上的疏忽等。
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問題,去探討和研究這些問題,那麼我們眼中所謂的後進生」肯定會越來越少,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定會帶來無限生機。
推薦閱讀:
※我承認我有些著急
※不好意思,你們可能不是那四成認為人生沒有意義的北大新生之一——但並不說明「空心病」不值得討論
※倖存者內疚
※南京軍休小議老年心理健康
※請問在我表妹這個年齡階段(她16歲)她的狀態是正常的嗎?(請知友們耐心看完我的描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