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治療與預防
頸椎病的治療與預防提要: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症,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已趨向年輕化,頸椎病是由於頸部外傷,勞損、風寒濕等因素,引起頸椎間盤及其附體組織產生退行性變,而致脊柱內外平衡失調,刺激和壓迫頸神經根,脊髓和頸部的交感神經、椎動脈而出現的一系列的綜合症侯群。是一種骨骼及其附屬組織(包括椎間盤、韌帶、肌肉等)的退行性病理改變。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多,50歲左右的人群中有25%的人患過或正患此病,從臨床觀察,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被頸椎病所困擾。一、頸椎病的治療:中醫康復中心最新引進的JOY-ⅡB型多功能頸椎牽引治療儀是針對頸椎病發病原因及頸椎結構特點而研製開發的新型醫療器械,運用了牽引、按摩、捶擊、震動等治療手段作用於患者頸椎部位和背部,可達到「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調節神經、治療相關疾病、緩解疲勞」的目的,通過臨床驗證,治療頸椎病周期短,見效快,療效顯著。應用太白草藥系列、中藥離子導入、子午流注新針灸法、水火神針、經絡導通法、整脊通督法、推拿等多種治療方法,療效十分顯著。二、頸椎病的預防:頸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尤其是40-60歲以上者為多見。頸椎共有七節,主要功能支持 頭顱的作用,具有很大的活動範圍,可以前曲、後仰、左右側曲等活動。頸椎及其棘間韌帶肌腱、關節囊、椎間盤等可發生退行性變化或損傷,僵。 壓迫和刺激頸部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和脊髓等而出 現一系列臨床癥狀。可因累及部位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癥狀,絕大部份早期癥狀是頸部發現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疼痛常有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 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也就是說不同的病變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現不同的癥狀,晚期可導致癱 瘓。頸椎病根據臨床表現和X線片或CT即可明確診斷。三、秋冬季節對頸椎病預防非常重要:(1)要注意頭頸部的正確姿勢,每天堅持作前傾,後仰、左右旋轉 1-2次,堅持10分鐘。(2)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最好採用質地柔軟的元寶型枕頭,以維持頸椎棘突 向前的生理弧度。(3)枕頭的高度應以10厘米左右為宜。(4)平時工作的體位,做到既不抬頭又不低 頭的舒適姿勢。長時間工作時1小時要活動一下頭頸部,使頸韌帶肌肉得到適當休息。(5)仰頭看電視 時勿使頸部疲勞,最好與眼睛保持同一水平。這些措施不僅可以預防頸椎病,還可防頸椎病的複發和病情加重。四、治療頸椎病的偏方:1、全蠍10克,娛蚣2條,鹿銜草、川芎、當歸、自然銅、烏梢蛇各15克。將葯加水煎者2次,取葯汁混合,每日飲服2次。本方出自《江西中醫藥》1990.21期,適用於頸椎病。2、白芍30克,木瓜13克,雞血藤15克,葛根、甘草各10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本方出自《當代中國名醫高效驗方1000首》,對頸椎病有效。3、蒼朮、炒白芍、茯苓各20克,川芎15克,橘梗、乾薑、厚朴、甘草各10克。製成合劑,每次30毫升,日3次,2周為1療程。本方出自《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6.9期,適用於頸椎病。4、葛根25克,靈仙、雞血藤各15克,白芍15-30克,甘草6克,炙蜈蚣2條(研水沖服)或全蠍8克。本方每日1劑,水煎服,可隨症加減。本方出自《陝西中醫》1987.8期,適用於頸椎病。5、白芍30克,甘草15克,酸棗仁、牡蠣各10克,威靈仙、元胡各12克。將葯加水煎煮2次,取葯汁混合,每日分2次飲服。本方出自{中醫骨傷科雜誌》1987.3期,對頸椎病有效。老中醫提示:以上偏方經臨床使用,安全有效。但是最好是中醫辨證施治。五、頸椎病中醫辨證施治: (癥狀辯證專題論述)中醫方劑(一)【辨證】風寒血滯。【治法】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方名】芍葛湯。【組成】白芍30克,葛根20克,靈仙20克,白芷12克,秦艽12克,當歸12克,川芎9克,細辛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出處】吳福財方。中醫方劑(二)【辨證】風陽上擾,濕熱內蘊。【治法】平肝熄風,清熱祛濕。【方名】疏風養血湯加減。【組成】天麻10克,珍珠母30克,生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葛根12克,丹參20克,鉤藤15克,銀花藤20克,桑枝10克,秦艽12克,僵蠶10克,片薑黃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出處】張海水方。中醫方劑(三)【辨證】寒濕兼血滯。【治法】散寒祛濕,活血通絡。【方名】芍葛湯加味。【組成】白芍30克,葛根20克,靈仙20克,丹參15克,米仁15克,秦艽12克,白芷12克,當歸尾12克,桂枝9克,細辛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出處】吳福財方。中醫方劑(四)【辨證】經絡阻滯,血脈不通,髓海失充,肝風內動,風火上擾。【治法】平肝定眩,舒頸醒腦。【方名】定眩湯。【組成】天麻9克,半夏9克,全蠍9克,僵蠶9克,白芍24克,夜交藤24克,鉤藤24克(另包後下),茯苓15克,丹參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3次。15天為1療程。【出處】楊篤權方。中醫方劑(五)【辨證】風邪阻絡。【治法】搜風通絡。【方名】搜風通絡湯。【組成】葛根20-30克,全蠍10-12克,蜈蚣2條,烏蛇13-15克,赤芍13-15克,川芎13-15克,自然銅13-15克,穿山龍13-15克,木瓜13-15克,鹿含草30克,黑木耳10-12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出處】《實用中醫效驗新方大全》。中醫方劑(六)【辨證】氣滯血瘀,痰濕阻絡。【治法】活血化瘀,地氣通絡,除濕滌痰。【方名】除痹逐瘀湯。【組成】當歸15克,川芎12克,紅花9克,劉寄奴15克,薑黃12克,路通30克,羌活9克,白芷12克,靈仙12克,桑枝30克,膽星9克,白芥子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出處】呂同傑方後記:人生總是從出生到生長發育-衰老-死亡的階段變化著。退行性變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生理變化。一般說人體生長過程的結束,也就意味著"退變"過程的開始。在"退變"過程中,有的人無明顯臨床癥狀,有的卻癥狀顯露,這與病變的程度、椎管發育情況有關。"退變"是一條鐵的規律,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只是臨床癥狀顯露中遲早的問題。有人調查表明:50歲左右的人群有25%的人患過或正患頸椎病,60歲左右則達50%,70歲的人頸椎病患病率幾乎已是100%。這說明頸椎病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男多於女。近年來,由於臨床對該症的病理機制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先進的診斷手段,特別是影像學的發展,使該症的發現(診斷)率不斷提高,而且罹患該病的年齡也漸年輕化,已不單屬中老年常見疾病。由於病理改變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被累及的組織也不同,故其所產生的臨床癥狀也不盡相同。據此,臨床又將頸椎病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性及混合型六種類型。 以上類型的頸椎病,中醫學有它獨特的認識和診斷、治療方法,只是未見頸椎病這一術語而已。一般來說,與頸型和頸神經根型頸椎病類似的內容歸於"眩暈"、"耳鳴"、"頭痛"等範疇;與脊髓型頸椎病有關的內容歸於"萎證"的範疇。
羅靜歡迎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