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儒家思想研究在當下的意義
《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
儒家思想研究在當下的意義
《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書主編楊朝明昨日接受早報專訪,詳解兩本著述內容、《孔子家語》和《論語》的關係,以及孔子和儒家思想研究在當下的意義等。
《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主編楊朝明:
《論語》是語錄,《孔子家語》是全集。
東方早報:《孔子家語》和《論語》有何關聯?
楊朝明:《孔子家語》和《論語》性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孔子當年教學的時候弟子各有所記,記錄孔子言語和孔子當時與弟子等有關人物進行對話的記錄。但是《論語》是選出來的,如果說《論語》相當於孔子的語錄的話,那麼《孔子家語》相當於全集。從規模上講,包括標點在內,《論語》只有兩萬多字,而《孔子家語》卻多出近四倍,相對來說材料比較完整。
東方早報:《孔子家語》對全面理解孔子思想有何突破?
楊朝明:正因為《論語》都是語錄,而《孔子家語》提供了一個通篇的語言背景和環境,更加系統。比如關於《論語》成書問題,以往覺得篇章之間是隨意堆砌,但如果看了《孔子家語》,可以發現其中的內在關聯,它是按照對於孔子思想的內在認識和系統看法排列的。二十篇《論語》都服從於整部《論語》的中心思想,而一篇內的各章《論語》是對該篇的中心思想的闡述與發揮。《論語》是結構嚴謹、邏輯嚴密、體系完整的大論著。
東方早報:這一中心思想是什麼?
楊朝明:我們在《論語詮解》中就提到,《論語》首篇首章很多人就理解錯了,傳統解讀人們把三句話割裂開來理解,認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的是學習,「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說的是朋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的是胸襟。其實這三句話是有內在關聯的,「學」是名詞而非動詞,是孔子的學說、信念、主張。「假如學說被社會採用,不是很高興嗎?退一步說,假如社會沒有採用,但是贊同我的人從遠方來和我一起討論,不是也很高興嗎?再退一步,如果全世界都不理解我,我也不惱怒,不也有君子的胸懷嗎?」這是孔子人生的三個境界。《論語》的首篇圍繞做人這個中心問題展開,後面分別談為政以德、守禮明禮等層層剝離展開,因此首篇是最重要的。
東方早報:《論語詮解》對於孔子思想有何勘誤和新的見解?
楊朝明:有很多。《孔子家語通解》對《孔子家語》整本書的成書、內在結構、原文進行了釋讀和翻譯。而在此基礎上,《論語詮解》對《論語》的很多言論進行了重新詮釋和解讀,對一些爭議和誤讀提出了我們自己的看法。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傳統上理解這句話強調君臣父子各行其道,覺得是統治階級的符咒,但我們認為他強調的是「正己」,就是每個人在不同位置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個人行為符合自己身份。《論語》對話缺少具體語言環境,《史記》中有更詳細的記載,孔子也一貫強調修身、修己。
再比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傳統理解是瞧不起婦女,但實際上「小人」是地位低下的人的意思,不僅不是輕視,反而是重視。周初有「敬德保民」的傳統,孔子思想與文武周公一脈相承。《孔子家語》中有「君子蒞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達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習其情,然後民乃從其命矣。故世舉則民親之,政均則民無怨」就是這個意思。
東方早報:習近平主席剛剛到曲阜孔府考察,你認為孔子和儒家思想研究在當下有何意義?
楊朝明:今天(26日)我給習主席彙報時就提到了儒家思想的當代價值,共有五個方面。
第一個是世界意義,孔子是和蘇格拉底、柏拉圖齊名的世界級的哲學家,他的思想是最基本的人類文明,中華文化走出的根本標誌就是孔子文明走出去。
第二個,孔子思想是整個中國和華夏文明的共同紐帶,是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孔子提出家國同構、以天下為己任,都是全球華夏兒女共同的追求,哺育了一代一代的華夏子孫。
第三,孔子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是以孔子思想為豐厚的土壤。
第四,他對於我們現在社會的治理,黨風廉政建設具有很大意義,孔子提出的為政以德、為國以禮、富而後教、修己以敬、義利觀、中和,都對治國有影響。
第五,孔子思想還有提高個人修養的作用,以及對青少年思維觀培養的價值。
《孔子家語通解》
定價:¥89.00
作者:楊朝明,宋立林著
出版社:山東出版集團,齊魯書社
出版時間:2009-04-01
ISBN:9787533321635
所屬分類:圖書>哲學/宗教>中國哲學
版次:1
裝幀:平裝
頁數:586正文
語種:中文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孔子家語通解》以「通解」為名,首先有通盤解說全書的意思。其次,《孔子家語》中不少篇的「解」出於後人,而「解」《家語》自然不會是有意「作偽」,而應該是讓人們更容易了解該書。本書的《代前言》是對《家語》成書、流傳及真偽等問題的梳理;每篇正文之前以「序說」通說全篇,幫助讀者理解全文,而後按段落分為「原文」、「注釋」、「通解」三部分;本書立足學術前沿、展示研究成果,在深入研究《家語》全書及各篇的基礎上,本書的序說認真、細緻、準確、條理,注釋與通解則網羅、綜合各家,充分吸收現有註解成果,既做到擇善而從,不標新立異,又爬梳剔抉,陶冶渾成。
前言
曲阜師範大學楊朝明教授主編的這部《孔子家語通解》的出版,正好順應了當前學術界要求深入研究《家語》的趨勢。大家了解,《孔子家語》一書曾為《漢書·藝文志》著錄,在其《六藝略》中排次《論語》之後,且有二十七卷之多。然而到唐代,顏師古為《漢書》撰注,提出志文里的《家語》「非今所有《家語》」,於是《家語》的真偽問題成為學術史上一大公案。
顏師古說的「今所有《家語》」,即通行至今的傳世本,有曹魏時王肅的注,不過顏氏所說含義有些模糊。漢代的《家語》「非」後來傳世的《家語》,究竟是如何「非」法?傳世本是不是全偽,與漢代的本子有怎樣的關係?並沒有交代清楚。
同出於唐世的孔穎達《禮記正義》有一種比較明確的說法。《禮記·樂記》云:「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鄭玄注稱「其辭未聞」。王肅作《聖證論》批評鄭玄,引用了《屍子》和《家語》的《南風》歌辭。孔疏則引馬昭的話,說:「《家語》王肅所增加,非鄭所見。」這是認為傳世本《家語》有王肅竄入的部分,與宋以下多數學者主張《家語》全偽尚有不同。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引宋王柏《家語考》,以傳世本《家語》系王肅自取《左傳》、《國語》、《孟》、《苟》、二戴記割裂織成,「反覆考證,其出於肅手無疑。特其流傳既久,且遺文軼事往往多見於其中,故自唐以來知其偽而不能廢也」。全偽之說於是成為定讞。直到上世紀30年代,世界書局編印《諸子集成》,在其「刊行旨趣」中仍說《家語》「屬後人偽撰」,擯棄不錄。
精彩書摘
本篇以「相魯」為篇題。「相」有輔助、幫助之意,也有主持禮儀的意思。本篇依次記錄了孔子在中都宰、司空、大司寇等不同職位上的經歷。本篇記述了孔子執政於魯國期間的政績,顯示了孔子卓越的政治才能。
孔子初仕,秉政中都,在那裡大力推行教化,一年之後達到理想的效果,使各地諸侯紛紛效仿。改任司空後,「別五土之性,物各得其所生之宜」,還趁機勸導季桓子,把別葬的昭公同諸先公的墳墓溝合為一處,既維護了禮制,又掩蓋季桓子的父親季平子的「不臣」,從而也維護了君權禮制。
孔子最輝煌的政績是夾谷之會和隳三都。孔子洞察毫末,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顯示了他已具備政治家的才幹。兩國會盟時,孔子更有出色表現,面對強橫的齊國,孔子既智且勇,不卑不亢,堅持以禮制行事,維護了魯國的尊嚴和國家利益,迫使齊景公返還長期侵佔的魯國土地。隳三都之舉更在於推行政化,以強公室,弱私家,尊君卑臣。孔子的這一舉動,體現了他一貫的「君君臣臣」的政治思想。
實際上,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孔子處在魯國三桓當政時期,「無道」的魯國卻使孔子無從進一步施展自己的執政才能。
楊朝明
楊朝明,1962年出生,當代著名學者、儒學家、史學家。先後在曲阜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任山東孔子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山東周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和《孔子研究》編委。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中國詩經學會常務理事、山東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常務理事。十屆山東省政協委員。
個人簡介
楊朝明教授,1962年7月出生,當代著名學者、史學家、儒學家。現任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對傳統文化廣泛涉獵並有不凡造詣,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文獻學、中國思想文化等,側重於儒學文獻與儒家學術史研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多次應邀赴香港、台灣、韓國、歐洲等諸多國家和地區講學。楊朝明教授主要從事孔子、儒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研究重點在於中國早期文明和儒家文獻。先後主持承擔三項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參加三項國家社科規劃研究課題等。
授業恩師師從學術泰斗、歷史學家、古文字家李學勤先生學習歷史文獻學。
學術任職現為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政協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山東省委委員。曾任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教授、專門史專業博士生導師、專門史與歷史文獻學兩專業碩士生導師,曲阜師範大學學術委員、學位委員,山東省儒學研究基地主任、首席專家、學術帶頭人,山東省高校學術帶頭人,《孔子文化研究》主編、《孔子文化》編委會主任。山東省政協委員。
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中國詩經學會理事、山東省孔子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歷史學會魯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山東省周易研究會副會長、曲阜魯班文化研究促進會副會長。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孔子研究》執行編委,武漢大學《儒家文化研究》編委,四川大學儒藏工程學術委員,韓國成均館大學國際版《儒教文化研究》編委。
學術活動曾為多家企業高管傳播儒學管理之道,先後舉行數十場學術報告,並接待大批海外參訪團、學者,進行孔子、儒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等方面的學術講座和對話交流。1998年以來,多次應邀到澳門、日本、韓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講學或參加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傳播儒學思想,具有廣泛影響。
2000年6月18日—26日,曾赴日本福島縣磐城市東日本國際大學參加儒學國際學術會議,並發表學術論文;
2001年10月16日—10月26日,作為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交流團成員赴香港、台灣訪問,與許多高校、團體進行學術交流;
2001年12月16-23日,赴日本岩手大學從事兩校協作研究課題的結題活動,並作專題學術演講;
2003年3月18日至6月28日,作為邀請教授赴韓國成均館大學進行教學科研,為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進行儒家學術課程講授。
2011年,應邀撰寫辛卯年《祭祀孔聖文》。此祭文是在繼許嘉璐、范曾、金庸等國內知名學者撰寫的祭文後,楊教授的又一力作。
5學術項目先後主持承擔三項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山東省社科規劃重大課題《出土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山東省楊教授著作《孔子家語通解》
古籍整理與研究項目《孔子家語綜合研究》;參加三項國家社科規劃研究課題,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六經之教與孔子遺說」、山東省社科規劃重大項目「出土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山東社科基金項目「孔子智慧與文化中國」、山東省古籍整理規劃項目「《孔子家語》綜合研究」等多項,同時合作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多項,先後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史學月刊》、《史學集刊》、《中國文化研究》、《孔子研究》、《中國哲學史》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6學術榮譽個人科研成果獨立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四項。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山東省社科規劃楊教授著作《孔子文化十五講》
項目、山東省古籍整理與研究規劃項目10餘項。學術研究成果多次獲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勵。
1992年9月,個人著作《九家舊晉書輯本》獲「全國古籍優秀圖書獎」三等獎;
1996年12月,個人論文《魯國禮樂傳統研究》獲得「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二等獎;合作的《魯國史》獲得「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專著二等獎;
2002年12月,獨立完成的《魯文化史》獲得「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專著二等獎;2004年3月,獨立完成的《周公事迹研究》獲得「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專著二等獎。
7主要著作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先後出版的著作有《九家舊晉書輯本》(校補)、《齊魯楊教授著作《魯文化史》
文化》、《魯國史》(合著)、《儒教名流》、《儒家文化面面觀》(主編)、《周公事迹研究》、《魯文化史》、《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等。在《歷史研究》、《文史》、《中國史研究》、《孔子研究》、《中國文化研究》、《史學月刊》、《史學集刊》、《歷史教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
1、《九家舊晉書輯本》(點校·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2、《魯國史》(合著·人民出版社,1994)
3、《儒教名流》(獨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4、《齊魯文化》(合作·群眾出版社,1998)
5、《儒家文化面面觀》(主編·齊魯書社,2000)
6、《魯文化史》(獨著·齊魯書社,2001)
7、《周公事迹研究》(獨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8、《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獨著·齊魯書社,2002)
9、《中國傳統文化要論》(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東方文化的聖地》(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1、《周公》(獨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
12、《孔子的智慧》(主編·人民日報出版社,2004)
13、《孔子家語通解》(主編·台灣萬卷樓,2005)
14、《出土文獻與儒家學術研究》(獨著·台灣古籍,2007)
15、《魯國歷史與文化探秘》(合作·文物出版社,2008)
16、《新出簡帛文獻注釋論說》(主編·台灣書房,2008)
17、《荀子注說》(主編·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18、《孔子家語注說》(主編·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19、《論語詮解》(主編·廣陵書社,2008)
20、《孔子家語通解》(修訂版·主編·齊魯書社,2009)
8辛卯年祭祀孔聖文每年的祭孔大典都會吸引著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注,而在大典中誦讀的祭文更是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在繼許嘉璐、范曾、金庸等國內知名學者撰寫的祭文後,2011年孔子文化節祭孔大典上將要誦讀的《祭祀孔聖文》,由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教授執筆撰寫,全文800餘字。
(按:本祭文分為通行版和原稿兩種版本,原稿言辭深奧,字數較多。通行版按要求進行了刪削。在祭祀大典上正式恭讀的祭文通行版,有重要改進)。
通行版
維公元2011年9月28日,歲在辛卯,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62周年,山東各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內外賓朋,謹備蔬果鮮花,獻以樂舞,敬告夫子之聖靈。
煌煌中華,鬱郁文明,唐虞稽古,夏商乂寧。文武周公,天下景從。嗟我夫子,降誕昌平。少賤鄙事,博學多能。通天之德,旁徹物情,金聲玉振,愛集大成。乾坤並立,日月代明,陰陽合和,萬物蒸蒸。首出庶物,人為秀靈。禮自外作,樂由心生。好惡有節,敬德懷刑。言則忠信,行則篤敬。和而不流,與時偕行!為政以德,仁愛百姓。舉直措枉,尚賢使能。知民之欲,察民之情,富而後教,德化流行。遠來近悅,萬邦咸寧。大哉夫子,既聖且明,出類拔萃,卓乎獨盛。垂儀立極,百代同宗。三千弟子,惟道是弘。章句漢唐,義理宋明。遠播歐美,澤及亞東,夫子精華,代代相承。
秋高氣爽,玉宇澄清,社會祥和,物阜民豐。巍巍神州,蕩蕩德風,仁愛誠信,中華魂靈。濟濟多士,眾志成城;融古鑄今,中西會通。而今而後,乃昌乃隆。炎黃子孫,祈祥鞠躬;四海一家,天下大同!伏惟尚饗!
原稿
維公元2011年9月28日,歲在辛卯,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62周年,山東各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內外賓朋,謹備蔬果鮮花,獻以樂舞,敬告夫子之聖靈。
煌煌中華,鬱郁文明,綿綿相延,斑斑可征。穴居野處,易以室宮;結繩而治,書契彝銘。唐虞稽古,夏商乂寧。文武周公,萬邦景從。欽崇天道,體恤人情。制禮作樂,地緯天經。
降至東遷,霸者迭興。任以權智,譎而非正。君臣相弒,父子有爭。戰伐不已,民不聊生。嗟我夫子,誕於昌平。少賤鄙事,天縱多能。通天之德,類物之情。博學無已,爰集大成。
百物何長?四時何行?人從何來?禮由何生?惟天為父,惟地為母。陰陽相輔,人最秀靈。禮自外作,樂由心生。節心和聲,四達以通。庶物有體,人而無誠!人而無誠,何止何行?
五帝用說,三王有度。天敘有典,五禮有庸。人生而靜,感物而動。好惡有節,以懷德型。擇鄉就士,防邪近正。仁義在身,思慮通明。出入由戶,惟道是從。言則忠信,行則篤敬。
春秋錯行,日月代明。政猶蒲盧,待化以成。知民之欲,察民之情。庶政惟和,四方咸寧。日月西移,江河東流,人道惟中,與時偕行。趨時以變,變而遂通,通則恆久,如崗如陵。
嗟我夫子,既聖且明,述而識文,作而知情。垂儀立極,山海麟鳳,生民以來,卓乎獨盛。弟子拱衛,後學述宗。章句漢唐,義理宋明。千秋榮辱,百代廢興。搖撼摧夷,沐雨櫛風。
秋高氣爽,玉宇澄清。國家業安,民人心定。知止能定,福善盈盈。靜安能得,利用厚生。誠正修齊,物阜民豐。胞與骨肉,戮力同躬。操危慮患,自強莊敬。眾志成城,神州永寧。
巍巍中華,蕩蕩德風,穆穆文廟,熠熠儒行。輪奐之美,文化之盛;仁愛誠信,吾族魂靈。濟濟多士,惟道是弘。古今會通,以昌以隆。華夏兒女,祈祥鞠躬;明德新民,庶幾期成。
嗚呼,夫子!魂兮不昧,克鑒斯誠!伏惟尚饗!
【孔子研究院楊朝明恭撰】
《論語詮解》
對《論語》的很多言論進行了重新詮釋和解讀,對一些爭議和誤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楊朝明主編,2008年由廣陵書社出版。
《論語全解》從仁者愛人、為人知禮、學以致道、仁義之交、孝悌齊家、處世之道、君子境界七個方面闡述了《論語》的思想精髓及其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朝聞道,夕死可矣。」「德不孤,必有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拋開套在《論語》上的神秘光環,可以發現,其實《論語》本就是來源於生活,是孔子及其弟子生活實踐體驗和理性思考的結晶,從中我們可以吸吮到鮮活的、豐富的人生營養。
圖書目錄與章解:
學而篇第一
本篇中心問題有兩個:一是治學:二是做人。關於治學。孔子所講的內容極其豐富。他把學習與人生緊緊聯係在一起。把學習作為人生的有機部分。關於做人,孔子主要談及了孝悌忠信等行為規范和做人原則。在學習與做人的關係問題上,孔子強調做人是第一性的,這在今天依然是可取的態度。
學以致用才是真學問。
人應以孝悌為本。
朋友相交,以誠為先。
為政篇第二
本篇主要在於闡釋治國禦民的政治準則和施政方針。同時還涉及人生修養、治學方法及有關文化現象。關於治國禦民。孔子強調應該以德為本,以禮為法,重在人格教育和思想感化。在本篇中孔子還強調了。應該把學習和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少受蒙蔽,免除迷惑。
千萬別不懂裝懂。
講求用人之道。
為官者要以民為本。
八佾篇第三
本篇集中闡明了禮的內涵和價值,突出表現了孔子對殷商禮樂制度的欣賞和追求。關於孔子對古禮的認識、讚美和維護。歷來評價不一。孔子嚮往和維護的古禮。雖然有其懷念的所在,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禮崩樂壞恐怕是無法避免的,要知道。發展才是進步的唯一根本。
寧儉勿奢,尚儉戒侈。
不爭是君子的態度。
待人以禮才能得人以忠。
裏仁篇第四
本篇以論述道德修養為主。其中最主要的是談論「仁」的概念,「仁」是孔子思想體係中的核心概念,孔子將它作為人生道德中的最高境界。另外。孔子還談到了對「道」的關係、事親的原則等等。
氣節是一個人的基本品格。
朋友莫以功利相交。
要善於克制自己。
公冶長篇第五
本篇集中體現了孔子的人才觀。篇中所評既有孔子門徒,也有其他歷史人物。從這些文字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孔子關於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諸多見解。另外。篇中一些內容還反映了孔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即主張勤奮不懈。
「好學」也是孔子評價人物的一條重要標準。
私慾少了,才可剛正。
明哲保身,當知進退。
學會寬容,不念舊惡。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精彩書摘:
【原文】
子張問日:「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日:「忠矣。」日:「仁矣乎?」日:「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日: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日: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日:「清矣。」日:「仁矣乎?」日:「未知。焉得仁?」
【注釋】
1.令尹:楚國的官名,相當於宰相。子文:姓鬥,名谷於菟(mian),是楚國的著名宰相。
2.三已:三,指多次。已,罷免。
3.崔子:齊國大夫崔杼(zn)。弒:古代臣子殺死君主或子女殺死父母稱弒。齊君:齊莊公。
4.陳文子:陳國的大夫,名須無。乘:一車四馬的總稱。又泛指車和馬。
【解析】
子張請教道:「楚國的子文,多次擔任宰相的官職,都不喜形於色,多次被罷免,也沒有怨恨的臉色,並且每次離任,都將他以前所行政事,一定告訴新接任的人。這個人品質怎麼樣?」孔子回答說:「他只知道有國,全不以做官為職業,可以算是盡心為國的忠臣了。」子張又疑惑地問:「算得上沒有私心的仁嗎?」
推薦閱讀:
※【NO.130】【原創】可交換債研究
※研究稱橄欖油能預防糖尿病
※占星十二宮位研究
※西媒:研究稱當女性稀缺時 男性會變得忠誠專一
※【中東研究】唐志超:進與退-美俄在中東的博弈及演變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