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病疫苗,離投入臨床應用還遠嗎?
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這些複雜難治疾病的疫苗研究已不再是夢,那麼它離臨床治療究竟還有多遠?
作者:光啊啊
來源:醫學界風濕免疫頻道
2016年中國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分會於7月8-10日在廣州召開。本次的採訪嘉賓第三軍醫大學免疫學教研室主任、全軍免疫學研究所所長吳玉章教授便是此次會議的主要講者。吳教授就國內目前自身免疫疾病研究的最新進展向《醫學界》記者作了詳細介紹。
現在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處於哪個階段?您目前的研究將有哪方面突破?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世界性的醫學難題,現在還沒有特別好的藥物,一線治療仍然是以激素為代表的非特異性免疫抑製藥物。臨床已經有比較明確療效的是針對效應階段的藥物,如TNF-α抗體,它能中和免疫異常引發的效應反應,有一定效果,但也造成其他組織損傷。
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在早診斷早干預,否則治標不治本。早期干預是指在疾病信號通路放大前,進行特異性阻斷。
第三軍醫大學全軍免疫學研究所在自身免疫病包括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系統性紅斑狼瘡、衰老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第一是針對糖尿病的負調疫苗,即對已經啟動免疫反應的個體,重塑機體對細胞抗原的免疫耐受,目前已進入臨床前評價階段。這類疫苗屬於抗原暴露後疫苗,也是治療性疫苗的一種。
第二是針對多發性硬化症的,通過抗體使自身反應性T淋巴細胞克隆滅活而不導致全面性免疫抑制,停止機體對自身組織的傷害,稱之為耐受原疫苗。目前研究處於動物實驗階段,模型小鼠可恢復運動能力,效果很好。
另外,我們找到了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治療的新通路。我們發現在患SLE的機體有明顯的凋亡細胞處理障礙,這會導致凋亡細胞的二次壞死,這種二次壞死會導致、加重SLE。我們在動物實驗發現紅細胞生成素(EPO)通路是調控這一過程的關鍵,目前已經解析了其作用機制,完成臨床前藥效學評價。
在風濕免疫病轉化醫學研究中,為什麼會選擇多發性硬化症、糖尿病和SLE?
要進行疾病早期、特異性干預,必須確定抗原。多發性硬化症、糖尿病和SLE發病的自身抗原比較明確,且疾病研究的動物模型很成熟,可直接支撐進入臨床轉化階段。
當然,除了科學的可能性,還有一個因素是臨床需求。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硬化症等自身免疫病在國內較多見,且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出現明顯上升趨勢,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如果針對它們的疫苗獲得成功,可為其他疾病治療的突破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對於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疫苗預期達到什麼狀態?
治療性疫苗的理想境界是免疫學治癒、疾病不再活動。臨床中所稱的緩解只是臨床的判斷標準,從科學的角度講,疾病依然是進展的。治療性疫苗試圖從自身免疫反應的源頭切斷疾病進展,實現真正意義的緩解。
當然,疫苗研發是長期工程,不光有對技術的要求,進入臨床後還需要做評價,如治療方案、療程等。目前這類研究被寄予厚望,如真能實現,對風濕免疫病的確可稱為革命性的進步。
您怎樣看待中國的科研原創?
我國的科學研究研究近十多年才剛剛進入軌道,整個投入產出都需要周期。要實現原創,首先國家還得加大戰略投入;較此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原創文化和機制,要有相應的法律保護體系,這樣才能有持續不斷的原創成果產出,而不再是為短期利益。
長久以來,我們缺少原創氛圍,很多東西跟風國外,即使有原創研發,市場支撐不足也不利於產業化。企業在原創中也缺乏原動力,逐一時之利者很多。因此,我國要引領這一領域的發展,必須在「官銀、服、產、學、研、用」形成國際水準的聯動鏈條。現在國家出台鼓勵創新創業系列政策措施,我們還是有所期待的。
專家介紹:
吳玉章教授
現任第三軍醫大學免疫學教研室主任,全軍免疫學研究所所長。是我國、我軍免疫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免疫識別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長期從事免疫識別、分子設計與抗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負責國家新葯創製、傳染病防治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主持973和863計劃、以及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等演講項目。在Nature Immunology, Immunity,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Cell Biology等權威雜誌上發表系列研究成果,SCI雜誌發表190餘篇。
推薦閱讀:
※自身免疫病的根源是什麼?
※使用維生素D3治療自身免疫病
※潰瘍性結腸炎能治好 - AIP食療法的康復故事(4)
※自身免疫病:為什麼要少吃糖和甜食?
※誘導性調節性T細胞在自身免疫病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