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是個良性的世界嗎?抱怨是否真的沒有價值、不具有建設性?
「不抱怨的世界」內心修鍊等是不是一種不敢正視問題的鴕鳥態度。沒有人不抱怨,人人都是老好人,社會怎麼進步?用小崔的話說:你見過自焚的人抱怨么,你見過跳樓的人抱怨么?
【張丁傑的回答(7票)】: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詩人馬雅·安潔羅
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我們想要的東西上,而不是不要的東西。
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頭,所談論的是負面的、出錯的事情;而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什麼上頭,那個東西就會擴大。
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生活,而我們的話語又表明了我們的想法。
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可是只有成功者會這樣承認。
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
宇宙即變化,我們的人生由我們的想法所創造。
改變想法就能改變世界。
我們會成為自己想像、思考的東西。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愛抱怨的人,如今我卻發現其實不然。
有兩件事,大多數人應該會同意:1.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怨言。2.世界的現狀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模樣。
養成能力的四個階段是:1.無意識的無能;2.有意識的無能;3.有意識的有能;4.無意識的有能。
很多人都是習慣去注意傷害而喊「痛」。你如果大聲喊「痛」,傷害就會出現;如果抱怨,就會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這是行動上的「吸引力法則」。當你歷經這些階段,當你揚棄抱怨,當你不再去注意傷害而喊「痛」時,你的人生就會像美麗的春花般綻放。
如果你一星期抱怨十次以上,那你可能已陷入慣性的抱怨狀態,這樣對你並沒有好處,因為你就是在注意傷害而喊「痛」。
要做一個快樂的人,能掌控自己的思想、開始按照自己的規划過生活,你就需要非常高的門檻,才能容許自己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下次你要抱怨時,就先問問自己,那件事有沒有像幾年前我所發生的事一樣嚴重。
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
可以這樣輕易地傷害一個家庭所珍愛的寵物,一定不像我們一樣了解同伴動物的愛。可以在年幼的孩子淚眼汪汪時驅車離開,就不可能知道小朋友的愛。不能為刺傷一家人的心而道歉,他自己的心一定也被刺傷過很多很多次。這個人才是這個事件中真正的受害者。沒有錯,他表現的跟壞蛋一樣,但這是源自於他內心的深切苦痛。
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
關鍵在於不要放棄,「容易」通常和成功者沾不上邊。
當一個人嘗試新的東西,無論是滑雪、雜耍、吹長笛、冥想、寫書、騎馬、繪畫或任何事,人性中都有一部分會認為精通這項技藝很簡單,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達克效應」。
無知要比知識更容易造就自信。換句話說,你沒有意識到做某件事會很難,所以就會試試看。你心想:「這會很簡單。」所以就開始了,而開始行動就是最難的部分。
改變自己說的話。不要再抱怨。改變你的言語,改變你的思維,你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當你抱怨時,你就是用不可思議的念力在尋找自己說不要、卻仍然吸引過來的東西。然後你抱怨這些新事物,又引來更多不要的東西。
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話語又表明了我們的想法。當我們用消弭抱怨來控制言語時,我們就能主動創造生活,引來我們渴望的結果。
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
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
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抱怨疾病,是在消滅健康的力量。
當你抱怨健康問題時,就是丟出負面的說辭,讓你的身體聽見。這種負面的說辭會烙下印記,而你的想法(心)也會將這股能量導入體內(身),引發更多的健康挑戰。
即使面對像致命的疾病這般艱難的處境,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找到快樂。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把焦點放在一切美好的事物上,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
相似的人,無論是同樣在抱怨、或是同樣感恩的人,都會彼此相吸。不相似的人,則會互相排斥。我們都是能量的生物,而振動頻率不同的能量,則是無法協調、交融的。
思想也是能量。你會吸引那些符合自己思想模式的事物,並同時排斥不協調的事物。而你的言語將表明、強化、鞏固自己的想法。所以當你抱怨時,其實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東西;你的抱怨會推開、驅逐你說你想要的東西。
健康的溝通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製造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
如果你說不出什麼好聽話,就乾脆閉上嘴巴。你不需要讓這種能量散發出來,進入你的世界。
我們說閑話或是抱怨的主因之一,就是要讓自己在相較之下,顯得更為優秀。「至少我不像某某某那麼糟。」當我指出你的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你優秀。
抱怨就是自誇,沒有人會喜歡愛吹牛的人。
你會注意到另一人有這些缺點,是因為你自己也有。
如果你想指出某人的負面特質,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傾向,然後要心懷感恩,慶幸自己有機會,能察覺這個缺點、並進行治癒。
你會在別人身上看到這些優點,是因為你自己也有,這也是你的特質。
你不只是通過思想和言語創造了自己的現實世界,同時也在影響著周遭的人。
「氣惱我自己的殘障,是在浪費時間。人生必須不斷往前走,而我到目前為止表現的還不錯。如果你一直在生氣或者抱怨,別人也不會有空理你。」——史蒂芬·霍金
想要別人改變,你得先一身作則。
改變就是這樣複雜而矛盾。你不能讓另一個人改變。人們改變是因為他們自己想改變,而想要設法改變一個人,只會讓他更緊守住現有的行為,不肯放棄。
美國南方的諺語:不要試圖教豬唱歌,那只是浪費時間,還會惹豬很生氣。
我們尋求的改變從來無需「外求」——它是發生於我們的內在。我們的行為的確會影響世界,因為它會影響我們周遭的人們,而且這種影響力會擴散開來。
當較勁的態勢出現,抱怨就會變成一場競技運動。討論的語調會變成:「這還不算什麼,我告訴你……」
當你和其他人在一起,而你們的對話開始轉換到負面內容時,只要往後一坐,好好觀察就行。不要躍躍欲試或想去改變他人。
長年抱怨的人最後可能被周圍的人們放逐,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能量都被這個抱怨者榨乾了。
人類的天性是曳引、是同步,會調整成與周遭相同的模式。當你呆在其他抱怨者身邊時,就會發現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
給自己時間,別害怕重新開始。
當你說出的怨言越來越少,心裡製造的怨言也會同樣減少。
成功就是從失敗到失敗,也依然不改熱情。
如果你覺得不妥,那八成就是抱怨了。
如果你希望某人或當前的情勢有所改變,這就是抱怨。如果你希望一切有別於現狀,這就是抱怨,而不只是陳述事實。
沒有自信的人,想靠抱怨來逃避。
自尊自重的人,認同自己長處、接受自己弱點的人,悠然自得、不必透過他人目光來肯定自己的人——這些人都不會吹牛。他們的自我感覺良好,不需要告訴別人自己有多棒。同樣的,他們也不需要抱怨,以藉此來取得神經質的益處。
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
他們會抱怨,其實是因為自覺不配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缺乏自我肯定,於是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
你要知道:凡是你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不要再找借口,快朝夢想前進吧!
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
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
「有安全感」就代表接受事物的原貌,而不是試圖去改變它。
我們恐懼上天的報應,於是擔心自己如果說一切進展順利,最後可能就會變得很糟糕。其實,恐懼的字眼和話語,才會招來我們不想要的東西。
不要為了讓自己變得特別而抱怨,你要對事實有所覺醒:你已經很特別了。你獨一無二,現在還有了不起的東西要帶個這個世界,而且是只有你才能給予的。
-------------------------------------------------------------------------------------------------------
抱怨從某個角度來說其實是可以促進人們去做出一些改變的,但是,不抱怨的世界,教給我們的是在困難,挫折來臨的時候我們需要坦然的面對,而不是去抱怨,只有坦然的面對了,不去抱怨,努力的積極的做出改變,那麼才能真正有效的解決問題,不是嗎?
【負二的回答(5票)】:
抱怨是好的,有意義的。
抱怨並得到正向反饋是舒解壓力的重要方式。
【keelii的回答(1票)】:
抱不報怨不重要,重要的是個人和環境對待抱怨的態度。
【ccyoyo的回答(1票)】:
誰都在抱怨,可是抱怨以後呢?
我最討厭的就是,有人說我你做的東西不好不好不好。好,我虛心聽取,可是你要告訴我哪裡不好,以及你所希望的「好」是什麼個定義?
像對這個世界,沒有人不抱怨,可是抱怨以後呢?繼續抱怨?
那只是浪費時間精力和心情去做無用功。
【薛輝揚的回答(1票)】:
「是不是一種不敢正視問題的鴕鳥態度。沒有人不抱怨,人人都是老好人,社會怎麼進步?扯淡吧」
樓主的問題似乎把抱怨認為是一種有利社會發展的積極態度,而不抱怨就是相反的,其實不然。
正因面對並且真正明瞭了問題,才不抱怨。而通過積極完善自身,進而影響社會。
當然在需要的時候,決策者、參與者和監督者等等角色皆可提出建議,從客觀理性的角度。這里才有產生進步的「價值」和「建設性」。放下了個人情緒,才能擺脫自私心。與抱怨相比,建議是爲了大眾利益而提出的,而抱怨可能只是個人情感發洩。
原文地址:知乎
推薦閱讀:
※6種特別耐陰的植物,沒有陽光都能瘋長!
※沒有永遠的友誼,只有永遠的利益
※沒有逼格,但卻是最酷的大奔
※你都20多歲了 ,竟然連個對象都沒有?
※只要你過得一切都好,沒有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