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雜感
讀書雜感
深圳科學高中朱有明
我沒有像陝西師大附中的楊林柯那樣讀很多書,能寫出「教育萬言書」,振聾發聵;我沒有像深圳育才中學的嚴凌君那樣讀很多書,能編出一套《青春讀本》;我沒有像杭州的郭初陽那樣讀很多書,告別體制,創「越讀館」,獨立進行語文教育的探索與實踐;我沒有像紹興的蔡朝陽那樣讀很多書,能寫出《尋找有意義的教育》;我沒有像上海的樊陽那樣讀很多書,20年來堅持公益人文講座,帶領學生走向世界的人文之旅;我沒有像福建師大附中的李華那樣讀很多書,發起成立教師讀書俱樂部,8年來風雨無阻,召集教師讀書交流、寫讀書筆記;我沒有像北京的魏勇、揚州的王雄那樣讀很多書,讓歷史課別具一格。
作為一個高中政治教師,我一直在為自己讀書太少而憂慮,是大學時期《什麼的教育》、《教育的目的》這兩書吸引我、引領我開始我的讀書之旅,參加工作後,在《一個被稱作學校的地方》、《教師作為知識分子》,我在想《我為什麼做教師》,如今《教育在十字路口》,有人問《上學真的有用嗎》,《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我很納悶,《教育為何是無用的》,又再次閱讀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三部曲」:《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和《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它們讓我以更寬廣的視野、國際化的眼光看待教育,認真審視教師在人的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和挑戰。
回過頭來,我覺得自豪的是我從大學到現在讀了商務印書館的一些學術名著,從柏拉圖《理想國》到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盧梭的《愛彌兒》、《一個孤獨散步者的夢》、《社會契約論》、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和《舊制度與大革命》、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洛克的《論政府》、穆勒的《論自由》、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權威與個人》、《法律與宗教》、《宗教與科學》等,雖然它們很難啃,很深澀、雖然它們離我的日常教學有點遠,看似「無助於」教學,但我不那樣認為,正是它們傳承了人類社會演變的文明,讓我的課堂跳出了課本。
讓我感到受益匪淺還有福建教育出版社的《二十世紀中國教育名著叢編)》,我很欣慰讀完了該叢書所有教育學、教育哲學和教育社會學的著作,印象最深的是吳俊升和范守康的《教育哲學大綱》,讀完,你發現,時代在變,教育現實在變,可他們的思想從未過時。有一次我和該出版社的編輯孫閩漢先生見面交流,我說我是你們出版社的鐵杆書迷,他就很好奇,問我都讀了他們出版社的哪些書?當我說出這一套書時,他笑著說,「朱老師,你讀過的這些書,我們都是虧本在做」。難道老師真的都不讀書嗎?
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推薦一些書目,其中一定有社會學方面的,那麼這幾本是經典中的經典,如費孝通實地調查和考察總結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的《鄉土中國》、本尼迪克特沒有去過日本,通過採訪在美國的日本人寫出的《菊與刀》、兩種不同的方法,卻成就了社會學的典範,勒龐的《烏合之眾》、讓我對司空見慣的群體心理和行為有著社會學理論的解釋,也能讓學生去觀察社會,孔飛力《叫魂》,我佩服作者細緻入微的描寫令人顫慄,他生動地描寫了一個巫術事件是如何演變成一場全國性的除妖運動。還有《謠言》。
歷類的書籍當然不會缺席,我經常在想歷史究竟有沒有真相,蔣廷黻的小冊《中國近代史》,我學到了高中到大學的歷史教材中沒有的東西,《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作者以「新陳代謝」做書名,很形象表達了中國近代是一個受外力衝擊通過自我機制更新實現社會變革的過程,社會有機體在遺傳和變異中迂迴曲折爬行。而《萬曆十五年》讀起來很輕鬆,史家研究歷史真是眼光獨特,黃仁宇以萬曆十五年發生的事情來展開中國歷史的橫切面。,錢穆也有讀,似乎都不記得什麼了,只知道新亞書院是他創建的。湯因比的大部頭讀讀停停。
每個時代都有值得我們追隨的人,現在該輪到傳記文學類出場了,三大《懺悔錄》,我喜歡讀同名或相似的書,看看他們都在為什麼而懺悔,讀後你會嘲笑自己那種幼稚的想法。茨威格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昨日的世界》非常優美,原來歷史也可以這麼文學味。唐德剛的胡適系列,《胡適文存》讀一冊,歇一年,又有《捨我其誰》(二部),真是讀不完的書。還有一個人的傳記我不得不說,就是司徒雷登《在華五十年》,讀完覺得一個好好的民族被政治熏得差點窒息,內戰值得嗎?我一直在問,歷史無法回答。讓我覺得有點像是在讀我自己的自傳是卡夫卡《致父親——一個天才的怕與愛》,我和小卡夫卡一樣有個嚴森的父親,太多的條框和禁律。
最後壓軸的是套叢書系列。任繼愈的《中國哲學史》,他還在任國家圖書館館長時買的,到現在他去世這麼多年,還沒有讀完,因為文言文部分太多,讀的很累。所以馮友蘭,胡適的《中國哲學簡史》也不敢讀。
書架里有套絕版的寶貝《大學人文讀本》(分別是《人與自我》、《人與世界》、《人與國家》),裡面每一篇都是經典必讀,編者博覽群書,縱橫古今中外。
還有《教師人文讀本-(二冊)》則更是為教師私人定製。嚴凌君的《青春讀本》絕版了又有再版了,對大部分老師來說是必需的。李澤厚的《思想史》系列跨度大,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我也是讀的很慢。
朱有明老師帶在身邊的幾本書,據說更多藏書正在路上。
林賢治是我讀的一個作者書比較多的之一,我比較喜歡他的《午夜的幽光》,《曠代的憂傷》,《紙上的聲音》,《五四之魂》和花城出版社推出的《一個人的選本》(6冊),我記得第一次讀他的書,其中夏多布里昂說,「出版自由並非來自憲法,而是憲法來自出版自由。」這簡直顛覆了我的世界觀,我作為一個政治教師,之前從未這麼想。
其他套書如林達系列,讓我了解異域的風土人情,政治和文化。《南渡北歸》是近兩年來很熱門的,同樣還有《夢想與路徑》,我讀它是因為它是商務印書館的,我買書很注重品牌,出版社的品牌,而且之前讀過關於美國《光榮與夢想》。
我最後的最後,有一本書一定要推薦,我也是看到斯偉江的推薦才買來讀的,之前孤陋寡聞。這本書叫《人的本性與命運》,特適合政治教師閱讀,這個世界不是就一家之言的世界,你和你的學生不一定理解」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但你和他一樣有惻隱之心和敬畏感,他也會想人的本性究竟是善是惡,而尼布爾就是從基督教的角度來談的。
作者簡介:
朱有明江西上饒人,2001年畢業於廣州師範學院(今廣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現為深圳科學高中政治教師,致力於學生的閱讀和公民素養的培育。
本文選自《當代教育家》雜誌微信「讀書人」欄目
推薦閱讀:
※努力讀書的N條理由
※世界讀書日,孩子們都在讀什麼?
※做個美麗的讀書女人
※最有啟發的讀書名言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