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陸宗騏:讀「黑格爾的哲學成就」

陸宗騏:讀「黑格爾的哲學成就」發布時間:2012-10-06 14:14 作者:陸宗騏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點擊:223次

  ——讀馬克斯.比爾《馬克思傳》之二

  年輕時正值社會上提倡「學哲學、用哲學」,因此也跟著讀了一些哲學史方面的書籍。其中有著名哲學家賀麟寫的通俗讀物《黑格爾》,時間一長,書中的內容基本上都忘光了,就那句招牌式的警句——「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不會忘。這次在馬克斯.比爾的《馬克思傳》中又看到對黑格爾哲學概況的介紹非常高興,馬克斯.比爾在書的導言部分用了十幾頁篇幅(第4--21頁,約佔全書的十分之一)專門作了比較全面的概括。除了我們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中學到的三大規律之外,還提到了一些被人們遺忘的東西。對我來說,印象較深的有這麼三點,即「哲學思想的普適性」、「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以及「辯證法與辯論術的關係」。

  哈貝馬斯在《現代性的哲學話語》第三章「三種視角:黑格爾左派、黑格爾右派和尼采」中有這樣一席話:

  「對馬克思而言,現代世界的中心在西方(在法國、特別是在英國),這是一個歷史事實,馬克思始終關注著這一點。馬克思對非共時條件的共時性有著清楚的認識。他認為,按照法國的時間計算,1843年的德國狀況還不如1789年的法國狀況。德國狀況處於『歷史水平之下』,其政治現實被認為是『現代國家歷史當中一塊布滿灰塵的角落』。」

  原來這裡依據的是黑格爾的「哲學思想的普適性」。

  其次,很受啟發的是,馬克斯.比爾將黑格爾邏輯學(辯證邏輯)與傳統的邏輯學(形式邏輯)相提並論,認為它們都是關於思維規律的科學,這一點沒有錯。然而,他沒有提及前者只是思維規律,而後者則是從古老的幾何學開始到目前為止一直在學術界行之有效的學術規範。說得具體一點就是:用形式邏輯推導出來的東西,其正確性沒有疑問,學術界都承認;而用辯證邏輯推導出來的東西,則只是「點子」,學術界並未普遍承認,還需用其他證據旁證;通常,誰認為它對,誰可以拿去用,後果自負,不是嗎?

  第三,馬克斯.比爾又點出了辯證法與辯論術之間的親緣關係,這也提醒我們注意辯證法被濫用的可能性。辯論以勝負為目的,辯論的勝方未必就是真理的持有者。辯證法很容易淪落為詭辯,切記!

  下面對該書導言中第二節「黑格爾的哲學成就」作一個較為詳細的摘錄,以便讀者全面了解馬克斯.比爾在這方面的觀點。摘錄作了歸併,故沒有完全按順序排列,中間還添加了若干小標題以便於閱讀。

  馬克斯.比爾是位學者,該書的作者簡介中說「其著作對『二戰』前的歐洲有重大影響」也許不假,從作者行文的「牛氣」即可略見一斑。本文不妨再發掘若干段落放在前面以供參考。

  (引文以段為單位,所摘段落後面的數字是其所在頁的頁號)

  馬克斯.比爾的「牛氣」

  對自學者的不屑

  自學的經歷使得蒲魯東缺乏思維上的系統性與規範性,而這一點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它能夠使我們有序及有效地處理信息,通過不斷地自我批評與反思將工作推向深入。系統教育的主要作用並不在於獲得知識,而是培養學習者的智力,例如理解與質詢能力、系統思維與合理判斷能力,以便我們在各種紛繁複雜的現象、經驗及思想中更容易找到方向。一個自學成材的人在知識水平上是不存在問題的,但第一次獨立面對創造性工作的人最需要的是嚴密規範的思維過程,而這一點恰恰是蒲魯東所缺乏的。 [M48]

  對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微詞

  恩格斯是一位博學而且極具實踐精神的人,只是他性格中缺少一種能夠在思想領域突破瓶頸、打開新局面的開創精神。要不是與馬克思合作,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很可能仍舊停留在和莫澤斯.赫斯相差無幾的階段。 [M43]

  愛德華.伯恩斯坦後來編輯整理了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草稿(《共產主義宣言》,《前進報》,1914),通過將這份草稿與最後發表的《共產黨宣言》進行對比,我們能夠明顯看到恩格斯在思想理論上與馬克思之間的差距。 [M64]

  1843-1844年,馬克思形成了一種新的歷史觀,或者說是研究方法,來分析問題。為了與黑格爾唯心主義歷史觀區分,我們稱為唯物主義歷史觀,其本質是辯證法,即以鬥爭和運動的觀點來研究社會的發展,這一點與當時的黑格爾辯證法相似。這一時期,馬克思並未對其進行專門系統的闡釋,這種思想分散在他的多部著作中,尤其是《共產黨宣言》和《哲學的貧困》。只是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中用兩頁篇幅簡要介紹了他的歷史觀,但是措辭略顯含混,而且缺乏連續性和目的性。馬克思的想法是以邏輯學觀點進行寫作,他原本可以清晰明確地闡述唯物主義辯證法。不過這部著作已經體現了他的基本思想,我們完全能夠從中提煉出它的本質。 [M85]

  「黑格爾的哲學成就」摘錄

  黑格爾哲學對於馬克思的重要影響

  黑格爾的哲學體系對馬克思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是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思想基礎。只有理解了黑格爾哲學,才能真正讀懂馬克思主義著作。 [M6]

  哲學思想的普適性

  黑格爾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批判某個哲學體系通常意味著徹底否定其理論基礎,而這種做法會導致被駁倒的哲學體系不再有任何現實意義,而被徹底摒棄。但如果這樣做,哲學發展史就完全可以被看成不同理論體系間的簡單更替過程,因為每種哲學體系都興起於特定歷史時期,且必將被新的體系取代。但這就相當於承認每種哲學體系都被駁倒了,然而,與此同時我們又必須承認沒有任何一種哲學體系已被徹底否定,而且也不可能被徹底否定。我們可以將某種哲學體系看成是特定歷史時期哲學思想的總結與升華。而哲學史絕不是人類發展史上的錯誤陳列室,它更像一座供奉著各個時期人類思想精華的神聖殿堂。」(黑格爾:《哲學全書》,第1卷,第2節) [M4]

  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同樣適用於當時的社會學及藝術領域。這種哲學思想在同時期不同體系間的普適性現象反映了不同社會歷史發展時期的先後次序。 [M4]

  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

  在18世紀末,… 人們普遍認為物質世界無論曾被創造抑或亘古不變,其主宰和本源都是客觀精神(上帝、理念、絕對精神),正如一部按照預先設定的永恆法則而精確運轉的機器。…《聖經.舊約》中的兩句箴言「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和「歷史往往重演」便恰如其分地闡述了這種觀點。 [M6]

  與上述哲學體系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便是邏輯學(亦稱關於思維規律的科學)。 [M6]

  同一律、矛盾律及排中律共同構建起了邏輯學的理論基礎。 [M8]

  邏輯學是思維的思維,其突出特點是不僅嚴謹、抽象,而且具有極強的理論性及概念性,與幾何學有頗多神似之處。這就是這門古老的世界性哲學學科的基本原理。 [M8]

  到了19世紀初期,一種全新的哲學觀點在世界範圍內開始逐漸盛行起來。… 「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這便是黑格爾哲學所要闡述的觀點。每個個體都帶有特定時代的烙印,每種哲學思想亦是如此,這是世間萬物無法逾越的歷史規律。顯然,黑格爾並不是一位脫離現實的思想家,他的一切觀點都來源於對現實的總結、抽象與提煉,在他看來,觀念與現實之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黑格爾邏輯學不僅關注思維的規律,同時意在揭示宇宙萬物運動和發展的規律性。 [M9]

  黑格爾邏輯學的核心是辯證法。 [M9]

  概念的辯證發展

  在古希臘哲學中,辯證法是人們在談話或辯論時相互駁斥對方的論點及論據、揭露和克服議論中的矛盾以取得勝利的藝術,這是一項非常有益的智力活動,他通過對立意見的爭論引導人們逐步發現真理並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黑格爾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發展並提出了一種新的邏輯方法——黑格爾辯證法,一種在承認宇宙萬物間的普遍聯繫和永恆變化的性質的基礎上,按照其「辯證過程」的思路,對頭腦中的概念進行「辯證」的思維方式。 [M9]

  不過黑格爾在哲學史上的地位 … 在於創立了辯證法。黑格爾辯證法提出了概念的辯證發展,極大地拓寬了人類的認知範疇,成為科學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的思想基礎。 [M19]

  黑格爾認為哲學體系是對既成現實的反思,是關於整個世界的普遍規律的正確認識,因此,他反對任何烏托邦式的空想。 [M20]

  矛盾、對立及衝突

  黑格爾及之後的馬克思提出的哲學理論都完全可以解決客觀條件發展變化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對立及衝突。 [M10]

  黑格爾的哲學對於我們理解馬克思主義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它是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學說,甚至是整個馬克思主義體系的理論之源。有人可能會認為馬克思始終關注的是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因為根據馬克思和黑格爾的觀點,矛盾(階級鬥爭)產生之時,既是社會發展進步之始。 [M12]

  辯證過程

  整個過程經歷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三個階段,這就是著名的「正題-反題-合題」的辨證發展思想。 [M12]

  黑格爾將上述人類思維及歷史自然發展模式稱為辯證法,亦稱辯證過程。與此同時,辯證法顯然也是科學研究和哲學方法。黑格爾將其辨證思想概括如下: [M13]

  「為了爭取科學的進展,為了在基本上努力於對這件事有十分單純的明見,唯一的事就是要認識以下的邏輯命題,即:否定的東西也同樣是肯定的;或者說自相矛盾的東西並不消解為零。消解為抽象的無,而是基本上僅僅消解為它的特殊內容的否定;或說,這樣一個否定並非全盤否定,而是自行消解的被規定的事情的否定,因而是規定了的否定;於是,在結果中本質上就包含著結果所從出的東西;這原是一個同語反覆,因為否則它就會是一個直接的東西,而不是一個結果。由於這個產生結果的東西,這個否定是一個規定了的否定,它就有了一個內容。它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比先行的概念更高、更豐富;因為它由於成了先行概念的否定或對立面而變得更豐富了,所以它包含著先行的概念,但又比先行概念更多一些,並且是它和它的對立物的統一。概念的系統一般就是按照這條途徑構成的,並且是在一個不可遏止的、純粹的、無求於外的過程中完成的。」(黑格爾:《邏輯學》,德文版,第1卷,序言)[M13]

  量變與質變

  辯證過程可以通過漸進和跳躍兩條途徑來實現。黑格爾認為: [M13]

  「通常人們認為突變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增長或降低的漸變過程。但突然從量變轉化為質變的現象確實是存在的。例如,水在逐漸冷卻的過程中只有在變為冰時硬度才會突然發生變化。只有當將溫度降低到某種程度時,水才會發生突然轉化為冰,此時溫度上的量變轉化成了水物理狀態上的質變。」 (黑格爾:《邏輯學》,德文版,第1卷,第1節) [M13、14]

  馬克思與辯證法

  馬克思所發現的在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基本矛盾(「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經濟學說概要」——「經濟矛盾」——「社會的腐朽與改造」)。 [M12]

  馬克思在深入研究黑格爾辯證法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規律。在其早期著作《神聖家族》(1844)和《哲學的貧困》(1847),以及後來享譽世界的科學巨著《資本論》中都明確闡述了唯物主義歷史觀。 [M14]

  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這兩大矛盾對立的階級共同構成了整個資本主義社會。…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是對立雙方中的肯定因素,而無產階級則被認為是否定因素,因為他們是導致社會不穩定的根源。因此,在對立雙方中,資產階級是保守派,而無產階級是革命派,前者希望維持現有社會制度,而後者則試圖將其打破。從社會形態和經濟學角度來看,私有制必將逐步走向滅亡,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無產階級無疑承擔著這一歷史使命,他們深切感受著物質上和精神上的貧困,因此其革命性也最徹底。 [M14]

  《資本論》德文版第3卷第420 ~ 421頁的幾句內容再次涉及了辯證法:「至於勞動過程可以理解為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這一觀點適用於任何一種社會發展形態。但是任何一種生產方式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都需要與相適應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形態。當生產力水平達到某種程度時,現存社會形態必然被更高級的社會形態所取代。一方面,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方式與分配方式之間的矛盾必然會越來越尖銳,這就要求現有的生產資料分配方式與其相適應;另一方面,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了生產關係和社會形態。而這兩者就是在不斷相互矛盾與適應的過程中實現發展的。」 [M15]

  《資本論》德文版第1卷24章第7節中明確提到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在這裡,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所有發展階段直至社會主義革命的爆發進行了概括性闡述:「資本主義分配關係源於其生產方式,其生產方式是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之上的,這是對其以生產資料個人所有為基礎的私有制生產關係的否定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公有制生產關係才能與生產方式相適應,這便是否定之否定階段。」這一過程共經歷了三個階段:資本主義私有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分配關係出現矛盾、公有制生產關係。 [M15]

  沒有任何一位青年黑格爾派學者運用辯證法將這位哲學大師的理論推向更高的階段,然而卡爾.馬克思,這位最年輕的黑格爾派哲學家卻做到了。 [M21]

  普魯士國家哲學

  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對德意志精神和基督新教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並被普魯士政府欽定為國家哲學。尤其是在1848年3月之前,黑格爾對任何形式的社會改革和自由主義思潮的批判在強化普魯士政府統治中起到了突出作用。 [M16]

  黑格爾對普魯士王國政府的堅定支持很大程度上是源於愛國情緒,其政治觀點也表現出了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 [M17]

  黑格爾反對任何削弱普魯士政府統治的行為,這位偉大的哲學家沒能逾越民族情緒的左右。 [M19]

  高深、神秘的黑格爾

  古代邏輯學家,尤其是中世紀的學者們,常常習慣於將注意力僅僅用於關注思維的規律,在黑格爾看來,這種做法是片面而無益的,在前人的基礎上,他創立了全新的揭示思維與運動發展規律的黑格爾邏輯學,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種高深且晦澀的理論是很難為大眾所理解的。 [M9]

  黑格爾臨終之時,眾多信徒和追隨者們簇擁在他周圍,這位哲學大師面容憔悴並神情憂傷,人們試圖通過幫他回顧其一生留下的無數偉大成就來給予他最後的慰藉。黑格爾長嘆一聲,用虛弱的聲音答道:「沒有人能夠理解我,除了米希勒,甚至連他也誤解了我。」 [M21]

  [M] 馬克斯.比爾(奧):《馬克思傳(替時代背書的人)》

  王錚譯 2011年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來源: 共識網 | 責任編輯:凌絕嶺

推薦閱讀:

土登翁修堪布:一腚老繭一定贏
大成就者之歌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圓滿成就第九)
《教言寶藏》第三十八課(十一)成就自在嘎繞多吉尊直至傳承根本上師等(四)
八十四大成就者傳(32-84)

TAG:哲學 | 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