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國周邊外交戰略的支點

尋找中國周邊外交戰略的支點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阿基米德

  中國也需要一個能使周邊更穩定、更有所作為的支點。這個支點在10月30~31日在南寧舉行的「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15周年紀念峰會」上顯露出來。

  中國被東南亞、東北亞、中亞、南亞包圍著。在周邊環行地帶,大小國交錯,新老矛盾糾結,利益關係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國與周邊打交道,實際上是與一個極端複雜的系統打交道,既要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又要照顧他人的利益。這就像在跳紅綢舞,跳得好了,人與紅綢相得益彰;跳得不好,要麼是人踩綢栽跟頭,要麼就是綢纏人縛手腳。

  所以,中國的周邊外交需要一個能讓舞者站得穩、甩得開、轉得動的支點(字典對支點的解釋:槓桿上起支撐作用,繞著轉動的固定點;指事物的中心或關鍵點)。

  周邊,只有東南亞可以作為中國周邊外交戰略的支點。

  很明顯,東南亞地區的安全穩定性要高於其他幾個地區。相對於東北亞國家正在為朝鮮半島無核化而努力的現狀,東盟早在建立之初就明確了本地區是「無核區」。相對於中亞地區的恐怖主義,東南亞的極端勢力不成大氣候。相對於南亞地區的印巴宿怨,東盟10國之間的關係則要融洽得多。這正是中國需要的穩定的周邊環境。

  現代的東南亞,多樣性的存在和一體化的趨勢同樣明顯。多樣性使每個國家都可以保持自我,一體化的趨勢使這個地區選擇了聯合自強的道路。在此過程中,它們敏感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全球化的脈搏跳動,與時俱進地創造出一些應對各種挑戰的智慧。因此,東南亞的成長看起來更有跡可循,更值得期待,不似其他三個地區具有那麼強的不確定性。一個具有美質良途的人,緣何不交?

  東南亞與區外國家的關係也趨於清晰。東盟近年來建立起了以其為核心的大國平衡框架,並主導東亞合作的進程,主辦各種各樣能讓大國在一起討論戰略、政治、安全和經濟問題的開放式論壇。未來,只要東盟不分裂,本地區很有可能形成大國都願意與東盟交往,但又不能在本地區獨大的穩定局面。而周邊其他地區還不能做到這一步,至少還不能為地區提供公共產品。

  最關鍵的是,通過冷戰後15年的努力,中國與東盟及其成員的關係達到了最好時期,領土爭端問題也在向解決的方向發展。戰略夥伴關係的定位標誌著中國和東南亞整體的關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及其他幾個地區難以達到的高度。

  以東南亞作為支點,中國的周邊外交獲得了建國以來從來沒有的穩定感、踏實感和成就感。中國可以安心地處理朝鮮問題、中日關係問題、台海問題;可以與東盟一起推進東亞合作,甚至是包括中亞和南亞的泛亞合作;這個支點還可以讓中國自然處於東盟大國平衡戰略的軌道之中,降低來自美國和日本等大國的疑慮。反之,東盟也從中得到莫大的戰略利益,比如中國支持其一體化進程,支持其在東亞合作中的主導權;東盟國家通過大國平衡戰略可以降低必須做出非此即彼選擇的風險。進而言之,中國與東盟的這種戰略關係對其他地區的利益也沒有根本損害,11國領導人在峰會後簽署的《中國—東盟紀念峰會聯合聲明——致力於加強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中指出,「這一戰略夥伴關係將對東盟與其他對話夥伴的對話關係起到促進作用,為地區和平與穩定做出巨大貢獻,從而確保我們雙方的人民享有持久的繁榮與進步」。

  也許有人會說,反過來理解,支點莫不成就是中國周邊外交的死穴?按照一般的邏輯,如果將這個支點搞垮或破壞掉,中國的周邊外交豈不成為敗局?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種局面是在全球背景下經過複雜互動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狀態,有極強大的現實合理性和生命力。

  從戰略支點的角度,我們就能理解此次峰會及其發表的聯合聲明的深刻戰略含義:中國和東盟都格外珍惜和重視這種戰略關係。10國領導人能破例齊齊地欣然應邀來華赴宴,來的目的是總結過去15年的經驗,為今後發展制定藍圖。所以峰會的主題是「攜手奮進,共創中國—東盟關係的美好未來」,未來的目標是「深化戰略夥伴關係」,具體而言,就是要「加強戰略協作,豐富合作內涵,維護共同安全,密切人文交流」。

推薦閱讀:

尋找張愛玲——哪種愛不千瘡百孔
不要在不懂愛的人身上尋找愛
75對單身男女在涇水河邊尋找愛的「承諾」
中國人信仰什麼?尋找中國人的信仰
尋找葉酸食物

TAG:中國 | 戰略 | 外交 | 尋找 | 周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