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第四十五集(國語) 視頻、文字

第四十五集a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四十五集)  2009/4/27  中國江蘇無錫  檔名:52-213-0045尊敬的諸位菩薩、諸位大德,大家好!我們今天在無錫參加世界佛教論壇第二屆的會議,師父上人讓茂森盡量的習講不斷,所以我們今天就沒有在攝影棚裡面習講,我們今天的「修行與生活座談會」就在我們酒店裡面舉行,也是做個試驗,看看遊走式的攝影習講效果怎麼樣。我們今天也收到了很多大德同修的問題,大概我們「修行與生活座談會」中斷了一段時間,所以問題很多,我們進行簡要的討論和答覆。問:首先這位同修他有四個問題。他第一個問題是說,我是一名公務人員,薪水來自人民納稅血汗錢。如果上班摸魚打混、找關係、任閒職、拿錢不幹活,來世是否要披毛戴角還?答:您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為國家服務的公務員,那是拿國家的薪水,像古人講的「受人俸祿,替人消災」。既然是國家支付我們薪水,就應該認認真真為國家做貢獻,這是古人所說的忠。如果是拿人的俸祿,卻不能夠認真的來服務,這當然會有因果。這個因果就看我們所欠的債多少,如果我們為這個國家服務,這國家有十億人口,那麼十億人民都是我們的債主,將來要還債,那就要為十億人來還,真的叫做披毛戴角還。因果故事裡面也有那些做官的不能夠認真的為民服務,來世墮到畜生道做牛做馬來還的。所以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不可以錯犯了因果,總要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有這樣一顆公心為民,你就能夠成就很大的功德,這是古人所講的「公門裡面好修行」,你要做善事容易,做惡事也容易,就要看自己了。問:第二個問題是,有些政府公費留學生,在外國拿到博士學位,卻違反約定,未返國服務,有何因果責任?答:這個責任我們稍微想一想也就明瞭,這就是欠國家的債,國家花錢培養他,希望他回國服務,但是如果他不能回來,那當然就要負這個因果。我記得我在留學的時候,在留學之前,我是辦自費留學,那是一九九五年我大學畢業的時候,自費留學之前,都要到高等教育局去辦個手續,就是退還學費的手續,因為我們當時學習的時候是由政府來補助的,這一筆培養費,如果不能夠在畢業之後五年服務,需要把它退還,當時我們就要退還這個培養費。如果是國家送我們出去留學,不是自費留學,這筆費用也應該退還,才可以留在外國服務。這個需要按照政府的規定來去辦理,履行有關的責任,學佛弟子處處都要守法、守規矩,這就叫持戒,絕對沒有佔便宜的念頭。問:第三個問題。有些明星很富有,但是經常要幫助家人償還巨額債務,這一家人是否前世債務糾葛未了結,這一世不是冤家不聚頭?答:您這樣說也是非常有道理。佛法裡面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實在講就是四種,所謂討債、還債、報恩、報怨,特別是一家裡的人。這些家人過去生中,我們的因緣是什麼不曉得,但是從果上來看可以推測得到。學了佛之後,要存什麼樣的心態,這個心態一定要豁達,欠了債的我們要趕緊還,絕對沒有吝嗇的念頭。如果是前生跟人有怨,他來報怨,我們要逆來順受,絕對不要起報復、衝突的念頭,要把這個怨恨化解。我們要常常施恩於人,人家欠我們的,我們不要別人還,我們欠別人的,我們歡歡喜喜去還,這就是覺悟之人。問:第四個問題。媒體經常刊登一些女明星的清涼照片,這些拍攝清涼照片的女明星來世是否要受雀鴿鴛鴦報?媒體有何因果責任?若將這些淫書、裸照、光碟加以銷毀,有何善報?答:這個問題確實在社會上非常嚴重,尤其是在網路上面,這些不健康的資訊太多,把這些不健康的資訊放到網路上的人必定有深重的罪報。為什麼?因為這些資訊嚴重的毒害人們的心靈,它讓人迷惑顛倒,讓人起貪瞋痴,那你想想他來世會是什麼果報?讓人起邪念,他自己肯定也是會遇到很多這種家門不清不純的、使得自己和妻兒蒙羞的事情常常會發生。所以這些淫書、裸照,自古以來,凡是出現這些資料就要立即銷毀。現在沒有辦法去銷毀,那我們做家長的要懂得幫助子女、幫助家裡人不要受到污染,這叫明哲保身。如果能夠大力的提倡,杜絕這一類不健康資訊的,這是不可思議的功德。這些必須是有膽有識之士大聲呼籲,希望國家政府出面來杜絕這種不健康的毒害。這個問題確實是影響了青少年,整一個時代的青少年都受到這個污染。我們希望能夠大力的去推動戒淫這方面的聖賢教育,能夠大力的去流通、翻印戒淫的書籍,這是功德無量,所以希望有識之士能夠發大慈悲幫助這個社會。問:下來我們看另外一位同修的提問,他的信比較長,我們先把它念一下。他說尊敬的鍾老師您好!學生想向鍾博士請教,「幸福人生講座」中說「居家戒爭訟」,那是不是學佛弟子就一定不可以通過法律手段、法院訴訟來解決生活中的事情?是否是學生對此說法有誤解,這個說法可不可以變通?學生四年前由於家庭經營不善,沒有處理好與妻子的關係,但學生沒有做絲毫對不起家庭、妻子、女兒的事情,在妻子家庭強烈要求下被起訴離婚。當時妻子一方極力爭取孩子的撫養權,學生母親考慮學生妻子與岳母的心情,就讓學生將孩子交給對方撫養。女兒當時兩歲多一點,可是幾年來,女兒的母親既不能工作掙錢養活女兒,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好像有冤親債主纏身一樣,生活日夜顛倒,無法教導撫養女兒。學生的岳母既要照顧學生的前妻,又要照顧學生的女兒,每週六、日還要看管自己的孫女,另外還要照顧做生意的岳父,生活全部重擔就落在岳父一個人身上,岳母脾氣也比較暴躁。他們全家人分外疼愛學生的女兒,在學生看來完全是嬌慣與溺愛,也許這是學生做為孩子父親內心的偏見。學生面對這樣的情形應該抱什麼樣的心態?女兒今年就要上學了,在女兒現在的生活情形下,學生的前妻,包括她的父母,不懂得如何教導女兒,再過二、三年就錯過最佳的教導階段了,將來是無法彌補的。由於女兒長相還好,再看看當今社會淪落的程度,不難想像出女兒會變成什麼樣子。學生現下獨身一人,與父母一同生活,有經濟能力,希望能將孩子接回來自己帶,而且學生已經做好後半生自己獨立帶女兒的決心與打算。可岳父岳母將學生女兒看作掌上明珠,前妻將女兒看作自己的私有財產,絕對不肯將女兒交給學生帶,連學生現在與女兒接觸的時間都非常有限,女兒這一年根本沒有見爺爺奶奶。年前一句話不小心觸怒岳母,惹得岳母雷霆萬鈞,恐怕以後再看女兒都是更加艱難。如果不通過法律手段,學生基本上等於喪失做父親的權利與義務。用女兒一生的理智生活,換取老人家十幾年對女兒的憐愛,在岳父母百年之後,女兒習氣養成很難改變了,將來誰來為女兒負責?她母親是沒有能力的。這樣會給學生將來的學習、修學生活帶來更多的障礙嗎?如果是這樣,學生想通過法律手段取得女兒的撫養權,這樣做如法嗎?學生現下將女兒的事情放下,專心修學佛法,是學生成就的正道嗎?答:遇到這一類的情況,學佛人要存什麼樣的心態?一定要懂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家人確實都是跟自己過去生中有緣分的,可是這個緣分我們要看清楚,你想要幫助自己的女兒,要看看現在時機、因緣是不是成熟?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先要自己懺悔改過,然後才能夠轉變外面的境界。這個情況的發生,到底自己有沒有責任?成家確實是一樁大事,不可以掉以輕心。成了家之後養了兒女,「養不教,父之過」,父母要承擔起這個責任。我們現在學佛,懂得這個道理了,要把這些道理不斷的向家裡人去傳達,爭取他們的共識,共同把兒女教導好,這是做父母的責任。現在這個情況,如果通過努力沒有辦法取得共識,你已經離異了,那就要懂得隨緣,你已經沒有女兒的撫養權了。現在女兒跟隨她母親,自己沒有辦法去教養,那我們該怎麼辦?與其說求人,不如求佛,用自己用功辦道的功德來迴向自己的女兒,得以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誤入歧途。自己現在有這個時間,要深入經藏,加功用行,早日成就,將來有這個因緣就能度自己的家人。如果現在攀緣,把時間精力都浪費在心外求法之上,錯過了自己修行的良機,將來真正有緣度化自己家人的時候,自己又沒有這樣的成就。因此我們要看清楚,修行人絕不攀緣,一切要懂得隨緣。隨緣不是隨便,而是抓緊當下的機緣努力的用功辦道。對於度眾生來講,有緣就去度,沒有緣我們絕對不攀緣。用這樣的心態對待家人、對待一切的眾生,我們自己心裡就沒有煩惱。絕對不能夠打官司,打官司去爭取,那就是攀緣。我們的內心對眾生要生起平等的愛心,不僅是對自己的女兒要慈悲,對一切眾生都要慈悲。如果你有宿命通,你仔細看一看,周圍跟你相識的人,肯定過去生中都是你的父母、兒女、妻子,那為什麼你偏偏只度自己現在的女兒,放下其他的眾生不管?所以度眾生的心要平等,跟哪一個眾生有緣就先度哪一個眾生。可是我們絕對是以先自利而後利他為原則,自己得度才能夠度人。問:下面一位同修的來函,他說,末學自二00七年五月開始接觸佛法以來,看了大量的上淨下空老法師的視頻、講記,譬如《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了凡四訓講記》、《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太上感應篇》、《淨空法師法語精華錄》等等,以及各種訪談節目,近期的就是《和諧拯救危機》。並遵照老法師五年學戒的開示,從念一部經開始,因為念經是戒定慧三學齊修,開始專修一部經,即《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於二00七年底開始讀誦,每天三遍,並發願讀誦一萬遍,希望通過讀誦這部經打掉大部分的妄念。期間在走路、清閒時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然後再看老法師關於《無量壽經》的講記。因為末學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自從接觸佛法之後,知道只要心清淨,身體就健康,如果照這樣修行下去,我想有一天我的心會愈來愈清淨,身體會愈來愈健康。但是末學還未成家,這個乙肝病毒是有傳染性的,如果沒有把病治好,怎麼可以傷害另一個人?於是上網找了不少的佛學論壇,看有沒有法子可以通過佛法快速根治。在二00八年九月份,有個論壇上看到一篇文章,裡面介紹了怎樣通過念佛禪來治病,並通過這篇文章留下的郵箱,認識了幾位論壇上的師兄。論壇是共修《僧伽陀經》、《仁王經》、《金剛經》等經的,他們也向我介紹了這幾部經書不可思議的地方,還告訴我說我誤解了老法師的話,還說般若為諸佛之母,如果不修般若非修佛乘,希望我在持誦《無量壽經》的同時,可以持誦《仁王經》和抄寫《僧伽陀經》。也因為各種因緣,我加入了這個論壇的錄寫組,和參加了這個論壇其他的一些關於心靈養生的網路課程培訓。現在末學有幾個問題:一、什麼是真正的一門深入?末學在每天讀三遍《無量壽經》的同時,再每年抄寫七遍《僧伽陀經》,讀誦少量《仁王經》等,是否雜修?或者說我每天讀誦三遍《無量壽經》的同時,每年抄寫七遍《僧伽陀經》,並每天打坐觀呼吸念佛兩小時,是否雜修?這是第一個問題。答:老法師常常告訴我們,修學要快速成就要遵依八個字的原則,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深入非常要緊,這就是佛法六度裡面講的精進,專精才能進步,專到什麼?能夠專到一句佛號不間斷,這是最專的,像《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所講的,能夠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是最專的,淨念相繼就是念佛不斷,就一句佛號念到底,不用假借其他的方便法門,也不必去讀其他的經典,只要能夠專注在一句佛號上,一直念下去,自得心開。這心開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我們根機要是不夠,不能夠守住這一句佛號,只好開一下方便了,老法師勸我們用一部經、一句佛號,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這一部經、一句佛號也算是一門深入。淨土經勸導我們信願持名,《無量壽經》幫助我們增長信願,但是一定要去念佛,這信願行三資糧要齊修,這樣尚可。如果覺得一部經、一句佛號還不夠,怎麼辦?只好再開方便,那我們的根機就更差了。佛教淨土宗有五經一論,這五經一論還算都是一門深入,因為講的理都是相通的,淨土宗的理都是勸導我們信願持名。如果覺得這五經一論再不夠,還得再加,那我們老法師曾經講經裡講過,這個往生要打個問號了,為什麼?夾雜了!總要懂得專精的妙用。當然你讀其他的經,我怎麼可能說不對?不能夠反對你讀其他的經典,因為其他的經典都是佛說的。可是你要懂得,佛講這麼多經,好像醫生開的藥方,治不同眾生的病。那我們自己得的什麼病,醫生這個藥方對我管不管用?我們得要辨別清楚。如果不能辨別,沒有這個智慧擇法,那麼釋迦牟尼佛早在三千年前給我們已經選擇好了法門,這就是佛講的,末法時代靠淨土成就,我們專修淨土這就沒錯,專依五經一論修行,這就最好。如果能夠有這個興趣,你想要涉獵其他的經典,這也不能說不可以,要看自己的根性,自己的喜好,但是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要專精,這樣才能夠進步。問:第二個問題。末學在每天讀誦三遍《無量壽經》的同時,這個論壇所共修的經書我都不參與,只參加這個論壇的抄寫組,幫助把音頻講記記錄成文字檔案,每年參加幾次他們舉行的共修法會,以及論壇裡面其他的一些關於心靈養生方面的培訓,是否雜修?答:這個論壇我並不是了解,對它也不能夠有任何的評論。對於我們自己而言,剛才講的,把握「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原則,在跟隨老師學習這一方面,要懂得跟一個老師學。我們師父上人常講,我們初學的人不能夠跟很多老師學,跟一個老師就是一條路,你心裡踏實;跟兩個老師就兩條路,你心裡就有疑慮、有彷徨,就有疑問了;跟三個老師就三叉路了;跟四個老師你就在十字街頭,你不曉得往哪走。所以專聽一位老師,這是非常重要!我自己很慶幸,我能夠一開始學佛就碰到師父上人的經教,基本沒有走什麼彎路,十多年來都是專門聽師父上人一個人講。所以至少是在佛法的理念上比較的純正,這個我們很有信心,能夠真正明瞭該怎麼樣修行。雖然自己修行功夫很差,但是對於佛法的理解應該來講是比較正確的,方向不會模糊,心裡比較踏實,這就是跟一個老師學的好處。不夾雜,所以就沒有那麼多的疑問,這個我們自己要懂得去把握。問:第三個問題。根據末學的情況,我到底要怎樣修行?我從二00九年一月開始,每週堅持放生一次。對於放生儀軌一定需要做的是哪些?受限於各種條件,不可能做得很完整。答:關於如何修學,我們師父上人在講經裡面已經講得非常的詳細和完整。您既然每天能夠讀三遍《無量壽經》,最好在《無量壽經》上面用功夫,專聽《無量壽經》,專看老法師的講記,一門深入,你這個如何修行的問題,你就自己能夠得到答案。至於說放生,放生的儀軌要簡潔,不可以繁雜,特別是如果是在戶外,路程比較遠,我們對於放生的儀軌一定要簡約,才能夠真正把這生命能夠放掉。否則你這個儀規念得很長,可能這些眾生都已經憋死了。所以我們要重視實質,不要太形式化,內心真正真誠慈悲,這就是最好的放生條件。要懂得因地制宜,能夠善巧方便,達到真正放生的效果。問:下來我們來看另外一位同修的提問。末學在影視台收看您除夕在香港佛陀教育協會主持的除夕團拜活動,內容有「恩師頌」、「跪羊圖」、「祝福」等歌曲。末學一邊上網一邊流眼淚,太感人了,尤其是您唱到「佛陀在心中,何懼艱難與困苦」,最後與華嚴講堂全體學員跪著求師父長住度有情,末學一直流眼淚。感恩您與華嚴講堂全體學員,更感恩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胡總幹事及全體同仁的辛勞付出,末學在此致上最高的謝意與敬意。末學懇求能夠將除夕團拜活動製成光碟流通全世界。答:這個是可以的,也謝謝您對我們大家的鼓勵。問:另外您週日「修行與生活座談會」及《文昌帝君陰騭文》講課內容,是否能製作光碟及經書流通?因為一些中年以上的老菩薩少用電腦,無法於網路上聽您開示,若能製作光碟,會有更多眾生受益。些許淺見,供您參考。答:很感恩您的建議。如果大家覺得有必要,確實可以把這些光碟流通,或者做成講記來流通,但是這個需要有人手、有義工來幫忙。因為我自己專心在經教上面,師父教導我學習經教要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財,我們只管深入經藏,把自己的這些修學的心得體會與網路的同修大德分享。至於說流通的事情,希望有菩薩們來共同付出,利益更多的眾生。如果真有這樣的發心,也不妨可以跟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去聯繫,他們網上有電郵的地址,也有電話,由他們來協助安排,看看能不能有這些人手來互相協調合作。問:下面這位同修提問。弟子請教,如果每日課誦《無量壽經》,聽老法師講解的《三時繫念》,可以嗎?還是應該聽《無量壽經》講解?答:這個都可以,只要是聽一家之言,這就沒有錯。為什麼我們要強調聽一家之言?剛才已經講到,跟一位老師學,心是踏實的,方向目標很明確,你的成就快速。所以跟哪一位老師,這是看自己的緣分,總要你最敬佩的這個老師,你跟他學才能真正得到利益。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所以必須要你最敬佩的老師,你才能死心塌地跟他學。跟著他那就要長期薰修,不能夠半途而廢,這樣才能夠達到目標。《無量壽經》和《三時繫念》都是淨土的經教,《三時繫念》裡面很長的篇幅都是《阿彌陀經》,我們師父講解《三時繫念》是依據蕅益大師《彌陀要解》來講解的,這個也非常好。你最好是專聽、專學《無量壽經》。聽《無量壽經》也很好,兩個一起聽也很好,一部是大經,一部是小經,大經小經是一部經。問:下面一位同修的提問,他有四個問題。第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後每天都是修行嗎?能不能像現在一樣可以聊天?答:大概你是很喜歡聊天的人。喜歡聊天也沒關係,你只要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你想聊天也可以,但是聊天你肯定只想聊佛法,絕對不想聊那些世間五欲六塵的事情。為什麼?因為那些事情在極樂世界沒人喜歡。在極樂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黃金為地,七寶為屋,宮殿隨身,你要那些五欲六塵做什麼?你還談那些,那不成了很低俗、很無聊了嗎?你所喜歡的肯定就是聽經辦道。你看《無量壽經》上有這麼一段經文,說極樂世界的菩薩「有在地講經、誦經者,有在地受經、聽經者,有在地經行者、思道及坐禪者,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經行、思道及坐禪者」,又說到,「各自念道、說道、行道,莫不歡喜」,這就是極樂世界菩薩們的生活。你想在地上自己邊走邊聽經,或者邊走邊講經,或者讀誦經典也可以;你要跟菩薩們聊聊天、聊聊佛法,很好,可以;你不喜歡在地上講經、聽經或者坐禪,你在虛空上、你在空中也可以,無不自在,都在念道、說道、無不歡喜。這個歡喜叫法喜,不是外界五欲六塵刺激的那個感受,那個不是法喜,法喜是從內心驗證了佛所說的道理,而感覺到認識宇宙人生真相之後的那種歡喜心,是體證佛法的歡喜。所以你要到極樂世界,我可以跟你保證,你絕對不會寂寞,絕對不會無聊,你肯定每天生活在歡喜當中。問:第二個問題。每個人都是一個樣子,那怎麼區分?答:這是講極樂世界,確實經中所說的「身無差別」相,大家長得都是一模一樣,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全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僅是身相平等,乃至神通道力智慧也跟阿彌陀佛相差不大,人人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那怎麼區分?你不用顧慮,因為極樂世界每個眾生各自都有宿命通、他心通,五眼六通具足,他知道每一個眾生的來龍去脈,你在過去做過什麼事情,生生世世的情況他們都非常了解、非常清楚,所以他不是通過外面的相貌來認識人,他能一下看到你的過去無量劫的事情,這個絕對不會弄錯,而且你起心動念他都能夠了解,所以他怎麼可能不能區分?只有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眾生(人)能力這麼低,非得看到外相的區別才能夠認識人,極樂世界的菩薩不需要。問:第三個問題。念佛的時候老想著求快點往生,算夾雜嗎?答:這個算夾雜。為什麼?淨土經教告訴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必須有信願行三資糧,行是念佛,信、願是怎麼解釋?真信淨土,真願意往生淨土。這個信心和願心發出來之後,就老實念佛,念佛的時候不要再夾雜著其他念頭,包括想著趕緊往生的這個念頭都是不老實。所以立了願之後要老實念,你老實念,信願就在其中。過去我們師父上人講經裡面舉了個例子,說有位老太太跟師父講,說她念佛念了很多年,現在也都能放得下,就是有一樁事情放不下,什麼事?自己孫子放不下,其他都能放下了,就是孫子放不下。師父就告訴她,妳現在把念孫子轉換一下,轉成念阿彌陀佛這就可以了。我們來看看這個老太太她怎麼念孫子,有沒有口裡一直在念叨著孫子、孫子、孫子…有沒有這樣念叨?沒有,可是她心裡真有孫子,她放不下的就是這個孫子,她心裡真有,口裡雖然沒念,心裡真有,這是信、願。我們如果心裡真有阿彌陀佛,心裡真願意求生淨土,那我們口裡、心裡光念阿彌陀佛就好了,佛號一句一句念下去,這就心裡真有。懂得這個道理,我們真正的修行,每天最好都要有定課,這定課可以分為念佛和發願兩個方面,互不夾雜。我發願的時候可以依經典裡面的發願文,淨土發願文,發願之後念佛。念佛要老老實實不打妄想,一句接一句這麼念下去,這樣的定課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妄念。不要擔心,真正老實念你就決定能往生,你不用夾雜要往生的念頭,你一定往生。問:第四個問題。因為我才二十七歲,所以老是退轉,主要是貪玩,有時很精進,不過我真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也願往生,不知如何才能精進念佛?雖然已知道要好好念佛,提問題就是有懷疑,可是不提,我心裡又老想著。煩請鍾老師幫弟子解惑。答:有問題確實應該提出來,破疑生信。真正能夠把我們的疑慮破掉的,那就是要常常聽經,用經教來幫助我們明理。理明則信深,願切則行專,這是夏蓮居老居士的話,道理明白了,你的信心才堅定、才深,你的願懇切,你念佛自然就精進。這個可以倒過來講,假如我們信心不深,還有疑慮,這說明我們的道理還沒明瞭,那就要多聽經,尤其是淨土經典。如果我們念佛不能夠精進,還常常夾雜,甚至境界現前還不能控制煩惱,還會常常起貪瞋痴,這說明我們的願不切,這就是檢驗。所以理明信深,願切行專,這就是檢驗自己修行的功夫、境界。所以真正往生的把握想要早日拿到,必須要精進念佛,要發懇切的願望,對於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貪著要放下。這需要有個過程,真正了解這一生遇到淨土法門得之不易,我們那種殷重的心就能發出來,知道淨土法門的可貴,我們才能夠生起精進心。這是我們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遇到了因緣我們才能夠視之如珍寶,自己多加的用功,相信您會有長足的進步。
推薦閱讀:

【移民二代】哭訴在華裔家庭悲催生活
苦難教育中的苦難是必要嗎?
《低俗小說》講的什麼?
我的團長我的團好看嗎?
民間有什麼降血糖偏方 生活中降血糖偏方的方法

TAG:生活 | 視頻 | 修行 | 文字 | 國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