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八卦」,就沒有人類語言

  

羅賓·鄧巴(Robin Dunbar),人類學家、演化心理學家,牛津大學認知及演化人類學學院前院長。著有《我們到底需要幾個朋友》和《梳理、八卦及語言的進化》等。

「鄧巴數」的發明者,牛津大學教授、莫德林學院研究員羅賓·鄧巴20年前的一本進化心理學專著《梳毛、八卦及語言的進化》(以下簡稱《梳毛》),於今年7月被現代出版社正式引進中國。有了此前創業圈大佬的加持,想必這本書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鄧巴寫作該書的目的在於探討人類語言的進化,他認為語言的進化是為了節省時間,提高交流的效率。不過,在推導出這一結論之前,他看到了人類、猴子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熟人」社交規模都存在一個上限。決定這個上限的要素在於靈長類動物的大腦新皮層面積,而在這個上限值內,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的區別在於,人類進化出了溝通更為高效的語言,而猴子則維持梳毛的社交方式。

撰文 | 尼德羅

150人定律

靠八卦維繫的朋友圈

  

某個周末,當你打算跟朋友談談人生規劃時,實際情況卻是,你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聊八卦。大學餐廳里,教授們交流討論項目申報,或者是咖啡館中,藝術工作者互相評價作品,但八卦佔據的時間比例很可能超過了2/3。不過,你能夠在一個時段內維持熟人關係,或者說可以輕鬆八卦的人數大概是150人,你可以與之親密交流的人數則在10-15人。鄧巴認為,維繫密友圈需要的是情感共鳴,但維持150人這樣的外層熟人圈則更多依靠社會知識。

  

鄧巴的團隊提取24種動物的梳毛數據,並把這些數據和它們大腦新皮層面積、群體規模關係做了研究,發現在用於「思考」的新皮層面積方面,人類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是一般哺乳動物的兩倍,也比其他靈長類動物多10%-60%不等。對於靈長類動物智力更高級的命題,英國的心理學家迪克·伯恩和安德魯·懷特,在1988年提出了「馬基雅維利智力假說」。

  

伯恩和懷特認為,靈長類動物能夠在彼此交往中運用複雜的社會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建立某種關係。作為一種群居動物,靈長類動物需要了解成員彼此之間的關係,所以,一旦群體成員數量增加,個體需要承擔的理解社會關係的任務也越來越重。為了處理這些社交任務,進化過程會不斷刺激大腦袋和超高智商的出現。

  

即便如此,150人卻還是成為人類熟人社交的天花板。鄧巴在《梳毛》中指出,在原始部落,150人恰好是氏族的規模;在狩獵採集社會和農業社會,一對夫婦在四代以後所有在世子孫後代加起來差不多也是150人;在各國軍隊中,最小的獨立軍事單位都是連,規模也在150人左右;而在企業中,一旦規模超過150人,就需要更多管理組織人員,員間溝通效率就會開始下降。

  

為了維持150人「知根知底」的關係圈,人類需要花費的社交時間最大限值是非睡眠時間的40%,但顯然,過大比例的社交導致生產生活效率的低下,為了緩解這種狀況,語言的進步提升了社交的效率。自此,人類可以和猴子、黑猩猩等親戚類似,每天花10%-20%的時間進行社交,只不過猴子用的是梳毛,我們用的是八卦。

《梳毛、八卦及語言的進化》作者:羅賓·鄧巴譯者:張傑 區沛儀版本:譯言·現代出版社2017年7月

在鄧巴看來,語言進化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閑聊八卦。

  

語言的效能

人類社交效率是黑猩猩的3倍

  

在靈長類動物中,黑猩猩是最接近人類的物種,二者基因的相似程度高達98.26%。在略高於1%的不同之處中,FOXP2基因的不同是人類擁有語言能力的重要原因。黑猩猩的大腦皮層面積,決定了它的平均群居規模為55人,大概是人類的1/3。鄧巴教授認為,投入同等的社交精力,人類的效率是黑猩猩的3倍。

  

有趣的是,這是語言所嚴重依賴的聽覺能力限制所致。在一個小群體中,如果參與會話的成員達到5位,情況就會不妙。一般而言,4位成員,1位講3位聽,就已經達到語言社交的極限。同一時間,梳毛只能給1個人,而說話要達到類似效果,最多可以面對3個人。1比3的比例,也解釋了人類和黑猩猩群居規模的差異。

  

有關語言的起源,鄧巴並沒有推翻主流學界所持有的語言起源於手勢動作、猴子叫聲和歌謠三種假說的任何一種,而是指出依靠情感紐帶維繫密友圈僅僅只能維持10到15人。因此,要維持更大範圍的社交圈,必須進化出更有效率的社交工具。

  

《人類的演化》作者:羅賓·鄧巴譯者:余彬版本:上海文藝出版社2016年8月

人類何以成為人類?又如何發展出語言、思維和文化?為什麼我們存活下來,而其他的人科物種卻滅絕了?人類何以走到今天?這些問題書中都給出了答案。

語言學家認為,人類歷史上的數千種語言同宗同源,分化源於人類從非洲向外的遷徙。在遷徙、定居、融合的過程中,語言起初發展成各種方言,並最終演化成互不理解的語言。其原因非常簡單,即不同族群為了區別對方是否屬於「自己人」,防止有外族人搭便車。

  

但我們並不應該就此誇大語言的功效。在面對面交流時,高達2/3的語意來自於非言語信號所傳達的。例如肢體語言、眼神交流以及難以言表的那種心靈默契,都發揮著語言難以承擔的能效。關於語言發明之後的負面後果,對此,鄧巴教授還專門辟了一節,討論基於語言而出現的社會騙局,並將之命名為「宣傳的妖術」。

  

此外,研究發現,男性在談話中更容易談到自己,女性則更傾向於談論他人。鄧巴認為,自我宣傳可能是語言進化的重要原因,而在進化過程中,男性更容易把語言社交變成自我廣告推銷,女性則更願意編織一個社交網路。

  

女性崛起

女性是人類進化的主力

  

人類的大腦容量在200萬年前開始增加,原先素食的南方古猿轉變成肉食的智人。肉食為人類大腦的進化提供了更多營養支持,而因為捕獵的需要,我們的祖先需要組成更大規模的群體。高熱量食物的攝入,更大群體社交的需要,使得人類的大腦儘管只佔據身體體重的2%,但卻消耗掉了人體20%的能量。

  

在哺乳動物界,幾乎所有動物的妊娠周期都與腦容量相關。換一種更明確的說法,嬰兒的腦容量決定了妊娠時間,所有物種都在大腦發育大致完成時才分娩,智人卻是一個例外。人類嬰兒的大腦發育至不到1/3時便出生,剩餘部分在出生後的一年時間裡繼續發育。人類的腦容量與大象一致,大象妊娠時間為21個月,人類為9個月,但如果加上出生後的12個月,則正好為21個月。

  

進化帶來了嬰兒的早產,一個直接的後果便是女性必須在孩子誕生後擔負起照料的職責。並且,由於母親一人無法兼顧照顧嬰兒和為兩人覓食的工作,所以父親的角色就變得非常重要。有關人類形成一夫一妻制度的討論有很多,如雄性睾丸重量決定論、雄性能夠擔負的照料能力決定論。鄧巴教授顯然更加同意第二種假說,他認為在遠古時期,單個雄性難以供養一個以上的雌性及其生育的孩子。

  

照料嬰兒的責任重大,使得女性不得不依賴男性。位列從屬地位的女性,在社交時進化出了更多的同理心,以便能夠締結更良好的社交網路。鄧巴在書中推斷,女性對八卦和閑聊的需求和擅長,客觀上促進了人類語言的進化。所以,《家族畫廊》的作者馬利克·科恩也評議道:女性對人類進化過程至關重要,她們是推進進化過程的主力。

《思想本質:語言是洞察人類天性之窗》

作者:史蒂芬·平克譯者:張旭紅 梅德明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


推薦閱讀:

你可以愛一個人到塵埃里,但不會有人愛在塵埃里的你
溫州炒房團的17年:有人一年把110萬投資翻成1000萬
不管有沒有人欠你錢不還,都把這個放到圈子裡!
警惕!有人因為玩這個「小網遊」傾家蕩產!
沒有人生來就能懂得另一個人

TAG:人類 | 語言 | 沒有 | 有人 | 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