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醒】關於魏效榮一把抓
07-21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骨傷科臨床的常見病與多發病。臨床中絕大部分病人經保守治療有效,但多存在功能恢復差,複發率高的缺點。經實踐證明,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法複位可有效地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腰腿痛癥狀並提高其生活質量,且併發症少,安全性高,使患者免除對手術的心理恐懼與軀體痛苦,便於在基層醫院應用。我曾學習過三種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複位手法。 1、馮天有教授的坐位定點旋轉複位。2、側卧位定點斜搬複位法。3、俯卧位腰椎牽彈複位法 。在門診治療中應用前兩種方法較為方便,但部分病人療效不太理想。腰椎牽彈複位法治療腰間盤突出症療效較好但費時費力不太適合門診應用。 我曾見一同行使用陝西省人民醫院疼痛科魏效榮主任的複位手法治療一急性突出病人效果奇佳(對方對此手法秘而不傳)。我把看到的具體操作方法介紹出來請大家討論一下!病人俯卧於床上,患肢稍外展,醫者站在病人患側,一手拇指按在患椎旁壓痛點處,另手拇指放在患肢大腿後方餘四指卡在大腿根內側股內收肌處。在用力拿捏股內收肌時病人產生劇烈疼痛,同時另手拇指在患椎旁用力按壓,雙手發力配合同步,病人的腰腿痛感霍然減輕,囑其下床活動,手法結束。我一直困惑不解的是此手法令疼痛緩解的機理。單一拇指在患椎旁用力按壓能讓棘突複位或關節突產生鬆動達到脊柱恢復動態平衡嗎?還是拿捏股內收肌產生了莫種作用?我親自在數個病人身上操作,可能是沒有掌握好其中要點,沒有成功。發此帖請大家討論一下!如有精通此法的同道還請多多指導!是否叫陝西神抓我不知道,我在外進修時大家都說這是一把抓,我所在城市的一個頸腰痛專科診所也在應用這種手法。我們都知道這種抓法有效,特別是對急性突出疼痛較重的病人,抓完後疼痛立即減輕。凡是我們不理解的事物,勸大家不要馬上去否定他。就像脊柱旋轉複位手法,有的同行到現在還是不相信,認為複位是騙人的。其實腰椎間盤突出以後用手法很難令其回歸原位,手法只不過是讓椎體關節突產生鬆動,突出物與神經根發生微動移位,解除壓迫從而緩解疼痛。經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手法複位可有效地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腰腿痛癥狀。因從影像解剖學方面難以拿出讓人信服的對比,所以好多醫生包括部分搞針推的同行對手法複位一直持懷疑的看法。李義凱博士是從事脊柱推拿手法臨床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研究的,他的《脊柱推拿的基礎與臨床》《中國脊柱推拿手法全書》這兩本書值得咱們看看。(說跑題了!)我現在要和大家討論的是魏效榮的手法究竟是那方面產生的作用,和手法操作的要點。拿捏股內收肌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20例趙 焰(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武昌430061) 筆者在臨床上採用拿捏股內收肌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取得了很好療效。現將120例治療情況報告如下。臨床資料120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齡30~40歲82例,41~50歲25例,51歲以上13例;全部患者均經CT檢查確診。其中後外側突出103例,中央型突出17例;L3~4椎間盤突出5例,L4~5突出65例,L5~S1突出50例。120例患者均未做過手術療法和髓核化學溶解療法。治療方法1患者俯卧。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腰骶部在與突出部位相對應的椎間隙患側表面,大多都有一個明顯的凹陷,該凹陷與健側對比能清楚地看到。在患者腰骶部尋找該凹陷,確定其位置;2讓患者翻身仰卧,放鬆,患側膝關節屈曲。醫者站於患側,一手插進患者腰骶部與床面之間,手指按在前面尋找的凹陷處,另一手在患者屈曲腿大腿根部尋找股薄肌和大收肌,然後沿大腿內側窩將股薄肌和大收肌捏住提起,反覆數次。此時腰部的手指可以感到患者腰部凹陷向外鼓出,變得較平坦;3讓患者下床,做大幅度的扭腰臀動作(就象跳迪斯科舞一樣)5min,再儘力向上做投藍跳躍動作2次,再上下一層樓梯數遍;4患者俯卧,再尋找腰骶部凹陷,大多可見凹陷變平坦或消失,觸按腰骶部肌肉,可感覺比治療前放鬆;5逐一按壓腰臀部及下肢痛點,力量適中,再提捏大腿後面肌肉,從上至下反覆數次,最後抓住患者雙髁關節,輕輕交替牽拉雙下肢,如有雙下肢不等長的癥狀,這種方法可以給以牽正。以上治療,每日1次,一般治療1~20次。治療後囑患者必須睡硬板床,腰及下肢要保暖,不可負重。治療結果120例患者中,1~5次治癒者(癥狀基本消失,生活正常)38例,佔31.7%;6~10次治癒者25例,佔20.8%;11~15次治癒者15例,佔12.5%;16~20次治癒者18例,佔15%,治療20次以上好轉者(腰腿痛等癥狀減輕,但未完全消失)17例,佔14.2%;治療20次以上無效者(治療前後癥狀無好轉)7例,佔5.8%。典型病例陳某,男,37歲。1996年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經牽引手法等治療後癥狀消失。1998年複發,腰部劇烈疼痛,活動明顯受限,不能彎腰下蹲,伴左下肢放射痛,不能行走,經治療無效而來診。用上述方法治療1次後疼痛基本消失,行走正常,僅感下肢酸軟無力。回家調養半月而愈。體會由於股內收肌直接受股神經和閉孔神經支配,所以拿捏該肌可以直接通過股神經和閉孔神經影響腰骶神經根,促進神經根周圍無菌炎症的吸收。此外,通過提捏大腿根部的肌肉,使內收肌得以放鬆,從而使腰深部肌肉亦可放鬆,有利於突出物周圍水腫和炎症的吸收,減輕疼痛。加之治療後的一系列活動,使腰骶部肌肉迅速得到調整,也使腰椎的解剖位置得以糾正。故能收到較快的治療效果。電針足少陰經筋治療下段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觀察邵志剛(溫縣中醫院,河南 溫縣 454850) 下段腰椎間盤突出症以根性坐骨神經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為探索療效高、療程短、損傷小的非手術治療方法,我們在民間治療經驗的基礎上,採用電針足少陰經筋在股上段的穴點(暫取名:「股內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報道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全部病例共66例,均為我院疼痛科門診病人,按患者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3例中,男19例,女14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60歲,平均40.85歲;病程最短0.5月,最長20月,平均6.27月。對照組33例中,男18例,女15例;年齡最小29歲,最大65歲,平均47.36歲;病程最短0.25月,最長36月,平均6.52月。1.2 診斷標準①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經痛,咳嗽、排便可加劇疼痛;②相應腰椎關節突按壓或深部顫壓可誘發放射性疼痛;③直腿抬高試驗、加強試驗、屈頸試驗均呈陽性;④腰椎CT示L4~5或 和L5~S1間盤突出並與臨床癥狀、體征相吻合;⑤排除腰椎管狹窄症、腫瘤、結核及盆腔感染等其他病變。2 治療方法2.1 治療組取穴:股內筋、腰下段夾脊穴。每次僅取患側或癥狀較重一側,股內筋穴位表進針點位於股內收肌上段腱性隆起後的凹陷處。治療時取患側在下的斜俯卧位,患側下肢伸直,腱側下肢屈曲。以左側為例,取穴時醫者從患者後方將右手拇指端置於承扶穴,其餘四指與拇指呈90°放於內收肌腱處,4 討論民間有彈撥經筋結聚法治療類似腰椎間盤突出症所致腰痛的經驗,我們觀察,彈撥的部位在大腿內側收肌群的腱性部分。足三陰經筋在此會合,共同結聚於陰器,而足少陰經筋則「循膂內挾脊」,其病包括:所過而結者皆痛及轉筋,此描述與根性坐骨神經痛近似。十二經筋的分布,主體部分與十二經脈大致相同,通過經筋調整經氣,於理相通。通過實踐證實,對屬於腰部筋傷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療效較好。只是,經穴分布大多是避開肌肉的腱性部分,只有少部分奇穴位於肢體末端指趾部的肌腱上。從彈撥經筋結聚處取得良好療效,提示在大的腱性結構上應分布有療效較好的穴位,只是受古代針具的限制,少有人在剪切力較大的肌腱上針刺,其道理如同古人限於局部消毒不便而不在神闕穴上針刺一樣。經查,足少陰經筋位於股內側的後部,足少陰腎經在此處無穴位分布;我們選定的穴點當屬經外奇穴,此處皮膚與深部的腱性結構間存在較厚的脂肪等組織,從而避免了在肌腱隆起處垂直進針時組織對針身的剪切應力。我們在操作中也未見到針身嚴格折彎現象。在此處獲得的針感與通常針灸臨床中的得氣無明顯區別,可知,此穴點符合體穴的一般特性,可視作新穴。人的生活和工作,本療法則鼓勵病人針後即可行走甚至彈跳,不主張佩帶腰圍,方便了病人的日常生活,並對以往闡述的致病機理提出了值得研究的課題。隨著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產生機制的深入研究和以往治療方法的再認識,認為無菌性炎症是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病理基礎,清除炎症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治療目標這一觀點,使以機械性壓迫是引起神經根性疼痛的主要原因而主張手術治療的傳統觀點退居次要地位,需要手術治療的比例逐年下降,代之以各種保守治療方法,包括近年出現的各種神經根周圍的病灶注射治療方法[1]。但縱觀這些療法,仍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局部解剖關係和各類致痛性物質的刺激上,治療重點就是迅速將藥物準確送到炎症病灶區,清除炎症,獲得療效,而對產生這些炎性物質的調控機制研究較少。電針股內筋能快速起效,既未改變神經根局部解剖位置關係,更不能清除已經產生的炎性化學物質,那麼效從何來?新近研究,經絡是生命期間呈液晶態的液體,液晶態的體液對外界微弱的刺激反應靈敏,它是針刺治療的物質基礎,針刺足以引起體液液晶體敏銳的重排序活動[2],激發出多米諾骨牌式的「循經感傳」(包括顯性感傳和隱性感傳),使「氣至病所」,這種作用可深及循經體細胞中特定的基因組合。儘管各種細胞內均含有生命活動必需的完整基因組,但具體到某個體細胞或體細胞群時,卻因其所在身體的位置和疾病狀態,只能是特定的基因組合被激活,以完成對相應體細胞組成的器官或組織的生理調控。這種調控有可能迅速終止炎性物質的產生或關閉對炎性物的靶效應。在「股內筋」電針,相對於其他穴位而言,是激發這種調控效應的較理想的啟動點,也是效應疊加點[3]。雖然針刺的作用對液相環境中實現納米精度的分子鏈空間構型調控的機制有待深入研究,但不妨將這種針刺和療效的中間機制暫作為控制論中的「黑箱」,其作用的發生肯定是在神經根周圍炎性物質或其靶效應產生之前,按照這一思路,根據「針葯同源」的原理,尋找合適的中藥組方甚至由復方產生的藥物單體治癒腰椎間盤突出症就成為可能。那麼,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的發展軌跡就可能是:服藥———手術或手法———注射———服藥。這方面,我們積累了初步的經驗,擬在另文表述。從樓主的描述來看,可能是股內收肌群的彈撥手法。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該肌群的痙攣是常見的(4字試驗陽性),特別是L5/S1的患者。解除肌肉痙攣可以通過恢復腰椎骨盆生物力學平衡而起到效果,這種手法是傳統的按摩手法,不用這麼神秘。 |
推薦閱讀:
※期末考試臨近,家長要提醒孩子9種考試錯誤行為
※【新提醒】陳慧嫻
※醫生提醒:你的腳出現這3種情況,當心糖尿病找上門!
※【新提醒】UG NX11.0幫助文檔安裝教程(通用)
※「好心人」提醒你掉錢了?撿了幾毛錢卻丟了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