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理解印度

12月3日,中國氣候變化代表團團長、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巴黎氣候大會談判進展

王玲 |文

六年前,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未達成一項強有力的應對氣候變化協議,各種指責中不乏針對中國的,彼時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六年後,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被指責更多的國家,或許換成了印度。

  

印度是中國和美國之後全球第三個溫室氣體排放國。巴黎氣候大會前,中美已就氣候變化發表兩個聯合聲明,許下各自減排承諾,被認為給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動力,得到普遍肯定。

  

12月3日,中國氣候變化代表團團長、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談判進展。被記者問及印度,他表示,中國非常理解印度現在的立場,因為中國經過了工業化過程,中國現在人均GDP已接近7000美元,印度才1600美元,3億多人沒有用上電,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中印之間在氣候變化議題上,合作一直非常好,中印、基礎四國的立場都是一致的,發展中國家『G77國+中國』集團總體上意見一致,具體解決辦法上可能有些分歧」,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如堅持共同有區別的責任、視資金為達成氣候變化協議的重要條件,解振華表示中國很理解,比如印度已採取了很多積極行動,但國內有實際的困難和問題,而中國已經走過了這個階段,「核心問題是一定要保證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有一定發展空間,否則就固化了貧富差距,窮的越窮,富的越富」。

  

在觀察者看來,印度要求平等、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有力度的協議,執行協議的強力手段,2020年之前的評估。在平等方面,印度希望巴黎協議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被認可,且在所有要素上(比如減緩、適應、資金等)得以體現;印度希望發達國家提高目標,包括減緩(即減排)。在資金方面,印度也希望發達國家增加承諾。

  

NGO行動援助的辛格(Harjeet Singh)介紹,有些人視印度為談判阻礙者,但談印度得先理解其處境:儘管印度是第三大污染排放國,但其能源需求巨大,且將不斷增長,同時印度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較大,大部分行業對氣候都很敏感,南部近年洪水常發,打破了百年來紀錄,前所未有。

  

對於談判進程,解振華直言談判已有三四天,但進展緩慢,不容樂觀,主要分歧包括:法律約束力、如何保證協議有力度、資金,以及新協議與公約的關係。

  

具體而言,解振華表示,法律約束力方面的分歧是,有些國家認為所有會上的決定,都應該寫入協議,協議應有約束力;另外有些國家出於國內政治考慮,覺得有些問題可以有約束力,「有些問題如果有約束力,國內政治不能通過,只能被迫不參加」。美國向來不堅持整個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尤其減排目標。

  

「如何融合兩種立場?習近平主席在和各國元首會談時候,提出建議,希望大家來做兩種極端立場的工作,讓大家都相向而行,往中間靠,找到一個可能都不滿意但都能接受的結果,這樣可能解決這個問題,」解振華表示,近兩天,中國代表團和其他主要代表團的團長在交換意見,商討能否以「協議+決定」形式來解決協議的法律約束力問題,即把2020之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制性安排、規則作為協議主要內容,通過後將有法律約束力;但各國可能有自己的特殊性,特別有些國家有實際困難,INDC目標將放到決定中,「決定就是個政治決定,不需要各國議會批准,各國政府只要參加就應該認真落實。」

  

在共和黨反對下,美國國會被認為幾乎沒有可能批准全面有約束力的協議。但目前這一方案並未獲得所有發展中國家支持。

  

減排力度方面,儘管目前INDC目標囊括了95%的排放,但仍不足以將溫度升高控制在2度以內。解振華介紹,一種意見提出在INDC基礎上進行審評,最後出現差距時,要求各國更新INDC,另外一種意見要求INDC自主決定,然後進行盤點(註:評估之意);還有一種意見根本反對定期審核,認為應對發達國家提此要求,發展中國家沒有資金、技術來實行。

  

「中方支持整體盤點,這個詞沒有侵入性」,解振華稱,盤點後知道差距,且盤點過程就是各國交流、學習過程;同時盤點中要建立激勵機制,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等支持,這個基礎上各國自主決定是否提高力度,「中方希望是INDC+評估+激勵機制,最後各國再(提高)INDC」。

  

資金問題上,解振華介紹,2020年之前發達國家應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註:指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目前分歧不大,也有些國家很積極,現在問題在是以公共資金為主還是新增額外資金,還是包裝過去的援外資金,「資金來源、成分,需要進一步談判來解決」。他表示,一些發達國家提出現在經濟困難,拿不出這麼多錢,發展國家要求一定要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比如2017、2018、2019、2020每年能拿出多少。而2020年之後應該在1000億美金基礎上有所增加,但歡迎不同渠道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在同日舉行的77國集團和中國的新聞發布會上,面對中外記者,南非發言代表直言,資金是談判成敗的決定因素(break or make)。

  

另一個較抽象的問題是巴黎協議與公約的關係。上世紀80年代,氣候變化議題逐漸得到重視,1992年5月9日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目前全球200多個國家都是締約國,核心內容包括: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最終目標、確立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和可持續發展原則等)、明確發達國家應承擔率先減排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的義務、承認發展中國家有消除貧困、發展經濟的優先需要。

  

解振華介紹,目前沒有一個國家反對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問題是如何在實施中體現出來,另外,有些國家主張情況發生變化,不支持按照發達、發展國家區分,另外一些國家堅持還得區分。

  

「中方觀點,我們承認情況有變化,但是發展中國家在歷史責任、能力、發展階段上沒有本質變化,還是要堅持原則和區分,堅持區分並沒有影響發展中在減緩和適應方面做得更好,中國就是個例子。」兩組數據讓解振華特別自信中國成就:中國最近20年節能減排效果明顯,節能量佔全球總節能量52%;可再生能源,最近十年內發展飛快,水電增長了2.57倍,風電增長了90倍,光伏發電裝機增長了400倍,新能源總裝機容量佔全球24%。

  

他表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是積極、有成效的,應該理直氣壯講,「但困難問題還很多,霧霾這麼嚴重,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霧霾問題在解振華看來和氣候變化同根同源。

 

巴黎氣候大會的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方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十一次締約方大會,兩年前定於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舉行。

旁觀中國由財新傳媒出品,其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新傳媒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推薦閱讀:

聶隱娘,三個耳隱藏一個姑娘,她在樹上閉著眼睛用耳朵聽,聽聲音的變化
澳大利亞為何屢屢挑釁中國?安全格局變化或為主因
略論兩宋「官琴」、「野斫」的變化特點———鄭珉中
攝影距離變化 決定畫面景別
普洱生茶貯藏過程中都會發生哪些物質變化?

TAG:中國 | 印度 | 氣候 | 氣候變化 | 變化 | 理解 | 代表 | 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