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星巴克、Costa早,5年開店3000家,現在卻四分五裂收場,這家國產咖啡店是如何花樣作死的?
作者 |王暉
來源|品牌觀察報(ID:pinpaigcbao)2016年最具影響力的原創品牌媒體!
說到咖啡,第一反應就是星巴克或COSTA,彷彿他們就是咖啡的代名詞。
但有一家咖啡,比星巴克、COSTA更早進入大陸市場,曾經很多咖啡師都以在他家工作為榮,彷彿那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而且國內早期開咖啡館的老闆基本都是他們家的。
最繁榮時期,國內開店3000家!
然而現在的它卻沒落成,讓顧客覺得進店就是自降身份、low成土鱉……
它就是上島咖啡,台灣人陳文敏於1998年將它帶入大陸。
01
光輝歲月,從1到30001968年,陳文敏在台灣的一個街角開了一家咖啡店,名叫「上島咖啡」。
30年後,1998年,陳文敏來到內地,和7個合伙人(包括自己兩個親兄弟)在海南開了第一家上島門店。
彼時,咖啡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城市小資和商務精英愛的、高大上的玩意,換句話,就是裝逼常備。
開店之初就吸引了很多台商客人,無論品牌還是環境都讓他們感到很熟悉、很親切,就這樣人人口口相傳,生意隨之火爆。
沒有競爭者,一家獨大,上島咖啡讓陳文敏以及合伙人看到了一個很廣大的市場。
之後一家家同樣模式的上島咖啡西餐廳便陸續從海南向全國蔓延。
「在那幾年裡,上島成為『高格調』的象徵,當地政府的人請吃飯都往這裡跑。甚至在很多三四線城市,很多上島都是當地的餐飲地標。」
「他們的服務員送盤子的那一霎那,那幾秒鐘一個動作,連是多少度角的傾斜都規定得很嚴格。這讓你感覺到很不一樣。」
可以想像,當時能夠進出於上島咖啡,是多麼有逼格的一件事。
短短5年時間,上島咖啡在全國開了3000家店,很多城市一開就是幾十家一起,比如成都高峰時期就有40家,天津就有70家。
所以,即便它現在沒落了,但我們依舊無法抹煞當年它創造的奇蹟。
02
沒落時期,從3000到四分五裂然而,伴隨著成功而來的是巨大的危機。
2000年,為了拓展市場時,上島董事會將中國分為了8個片區,原本就是為了發展,可是沒想到的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心其實脆弱得完全無法想像。
有一個股東在自己所管理的片區,偷偷複製上島做了一家自己的品牌,畢竟分管片區只能拿到1/8的收益,而自己做的品牌卻可以拿100%。
比如片區有100萬的收益,他就只能拿12.5萬,但如果是自己的品牌,就能拿100萬了,傻子都會做自己的品牌了。
就這樣,其他的股東紛紛效仿,老樹、富嵐迪、米蘿等就這樣誕生了。迄今為止,上島旗下已有30個子品牌。
有趣的是,8個股東中的其他7個都不會承認這是上島的子品牌。
巨大的利益讓股東看不到潛在的危機:很多消費者開始發現,在上島能享受的服務,在老樹、富嵐迪、米蘿一樣可以享受得到,但消費者並不知道它們其實系出同門。
眾多子品牌開始分散消費者的注意力,這是上島的危機。
股東樹立的子品牌成為上島的競爭者,而真正支撐上島的卻是加盟者。
上島咖啡真的是在用生命印證「No Zuo No Die」……
03
No Zuo No Die有句話叫成功的咖啡,會讓顧客提升逼格。失敗的咖啡,只能自己默默裝逼。
上島咖啡從貴族到平民再到沒落,給品牌敲響了警鐘,也是對很多企業家的一個警示。它沒有成為中國走出國門的「星巴克」,也沒有持續輝煌下去,究其原因有3點:
① 加盟簡單粗暴,但是缺乏後續支持
上島咖啡的開店方式是加盟,然而它的加盟模式簡單到可以用粗暴形容,僅僅收取初次加盟費以及後期續約費。
既沒有前期調研、考察,也沒有技術支持,更沒有最基本的員工服務指導,加盟商除了一塊上島咖啡的招牌,什麼都只能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的。
所以,你會看到在同一個地方的不同上島店內,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
比如,有些創業者在沒有這些支持的情況下,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咖啡店要有「特色」——要有文化主題,要在環境、菜品、音樂、裝修等方面下功夫。舒適的環境可以增加消費者黏度。
但這只是附加項。因為一個咖啡店重要的是咖啡!但是這些加盟商連咖啡豆從哪裡進貨都需要自己去決定,沒有統一的管理,這是加盟的大忌。
再者被其他股東的子品牌所打壓,所以最終導致很多加盟商紛紛退出加盟。
就連劉強東曾經以上島作為失敗案例:「五年之內全國幾千家上島咖啡,加盟不用去選店、培訓,只收加盟費。這種商業模式有違消費者利益。」
② 缺乏統一品牌管理
按理說,作為品牌商,上島有很多的經驗,標準化、統一化也是加盟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上島卻偏偏忽視這些。
看看星巴克,統一制式,統一管理,也怨不得別人遍地開花了。
俗話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而沒有管轄和約束,任由加盟商自由發展的品牌,又會出現多少顆老鼠屎呢?
加盟商自掃門前雪,損害的其實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品牌的整體形象。當品牌形象下降,自然會帶來利益的損失。但上島咖啡的股東們正忙著打自己的小算盤,也無暇顧及為一些加盟商做培訓和後期指導。
不管不顧加盟商,各大股東也在明爭暗鬥,甚至瓜分掉自己的既得利益,真的是得不償失,但顯然他們都只沉浸在巨大的泡沫帶來的喜悅之中,殊不知這種泡沫一戳就破。
③ 管理者內亂
最最讓人心疼的原因,就是股東之間的爭鬥。在利益面前,原本的兄弟、好友,一個個撕破臉,變得面目全非。
所以,各位創業者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的合伙人,畢竟有句話叫,合伙人合的不是錢,而是人品!
不齊心的管理者,讓上島成為一盤散沙,原本可以走得更遠的,卻只能止步於前。
更關鍵的是,管理者內亂,沒有人在真正為上島考慮,相較於現在的網紅店,上島的定位、設計、服務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最終除了成為一代人的記憶,再無其他。
在時代洪流之中,有多少像上島這樣的品牌存在?本以為可以走上康庄大道,沒想到因為疏於管理,不僅指品牌還有人,以及缺乏著眼未來的目光,而不得不漸漸消失在人們眼中。
從輝煌到沒落,上島咖啡將本來已經深入人心的品牌,做成了人們眼中降低身份的存在,不得不令人唏噓。
雖然很期待看到一個成為咖啡領域中國的代表性品牌誕生,但是不知道現在的上島還有沒有能力解決現在的問題,是否能夠趕上時代進步的步伐?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作死的統治者?各有哪些作死行為?怎樣評價其行為?
※漢高祖劉邦墓在哪兒?劉邦是怎麼把自己作死的?
※如何奉勸不太熟的人不要太作死?
※作死!千萬得主賭博虧光 賣房借高利貸逼死老父
※人類為了好吃的,都作過哪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