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饕餮(tāo tiè)怎麼讀,吞食天地的洪荒凶獸(四凶之一)

  饕餮(tāo tiè)是我國古代神話故事裡一種貪吃好財的神獸,有著吞食天地的能力,最後自己把自己給吞食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饕餮這兩個字因其繁瑣少見,以至於很多人都不會讀,饕餮怎麼讀,讀為(tāo tiè)。  四凶:饕餮(tāo tiè)、窮奇(qióng qí)、 檮杌(táo wù)、混沌(hùn dùn)  一、貪食好財的饕餮(tāo tiè)  「饕餮(tāo tiè)」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凶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它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是因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吃掉,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最後把自己都給吃掉了。它是貪慾的象徵,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山海經·北山經》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根據晉代郭璞對《山海經》的註解,這裡說的狍鴞即是指饕餮。

  饕餮也是四凶之一,是古代神話里窮凶極惡的怪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三凶的介紹。  二、蠱惑人心的窮奇(qióng qí)  上古神獸《山海經·海外北經》描述一筆,北有惡獸,名曰窮奇,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善蠱惑人心,喜製造戰爭,而厭食死人。

  結合天神、怪獸、惡人三位一體,真實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淮南子·地形訓》高誘註解它稱之為北方天神,身體好像老虎騎著兩條龍。《山海經·西次四經》則說它長得象牛,叫起來象野狗,長著粗硬而不光滑的毛,還要吃人。但《海內北經》又說窮奇象虎,長著翅膀,吃人總是從頭開始吃,吃的人總是披頭散髮。

  《左傳》則將之類同饕餮和檮杌,說它是少皥氏不才子,因為總是詆毀忠直的人被人們稱為窮奇。《神異經》總結了它的種種特質,描述它是一種生活在西北,長得像虎有翅膀,喜歡吃人的怪物。它能聽懂人說話,聽到人爭吵就去吃有理的一方,聽說有人忠誠有信義就去咬人的鼻子,但聽說有人兇惡不講道理反而會贈送自己咬死的動物。相比饕餮等怪獸,窮奇顯得更具個性和智慧,但是這種喜歡接近人的習慣大大影響了它作為怪獸的神秘魅力和實力評價。  三、頑固不化的檮杌(táo wù)

  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謂舜流放四凶,以檮杌況鯀。鯀,禹父。

  後來「檮杌」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之人。之人,《左傳·文公十八年》有云:「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  四、疑為黃帝的混沌(hùn dùn)  混沌,即渾敦。其狀如犬,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有兩耳而不聞,有腹無五臟,行走而足不開。 渾沌因既混且亂故後世稱是非不分之人為「渾沌」,《史記.五帝本紀》有云:「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混沌。」

  章炳麟在《新方言·釋言》中說,「混沌」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混蛋。

  神話中的渾沌 《山海經》中較早記述了混沌神話,特別值得認真分析。《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渾敦即混沌,也就是說帝江的外貌就像是混沌那樣。有的本子為「有神焉」,繁體的「鳥」與「焉」寫法相近,傳抄中可能有差錯,但都講得通。顯然,這裡「渾敦」指太陽。那麼混沌怎麼又與帝江聯繫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鴻,古音「江」與「鴻」通。而帝鴻即黃帝——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
推薦閱讀:

怎麼樣做個泡妞高手?這些口頭禪你得學會
大木桶不用釘子和膠水,它是怎麼造出來的?
陰吹是怎麼回事?如何治療陰吹問題?
「媽媽,我不喜歡這個老師!」看看這位家長是怎麼回答的!
怎麼看狗狗有沒有蟲?

TAG:怎麼 | 洪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