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的攝影乾貨,想學的朋友快點來
對於攝影愛好者朋友來說,延時攝影是近幾年來才眾人所知的最新拍攝方法。不管是坐看風起雲湧的遼闊感,還是「時光流逝」的視覺衝擊力都是單張影像不能可比的。延時攝影表面上看起來高大上,但是用我們手裡的相機也能拍攝。今天我帶來一篇來自於台灣攝影師陳老師的延時攝影技巧,希望能給那些想要學習延時攝影方面的朋友一些啟發。
隨著數碼相機技術和後期軟體的智能化,延時攝影依然成為攝影愛好者的重視,可以提供更多熱愛風光類型的攝影師全新展示作品的方式。說道拍攝延時攝影,呈現「肉眼無法感受」、「一日千年」的衝擊視覺效果,相信每一位攝影師都會認同。下面我給大家講解延時攝影的基本步驟。
白天拍攝
基本上,曝光可設定光圈優先模式,白平衡選擇AUTO,ISO值降低。特別要注意,快門速度盡量放慢,比如說以1/1000秒或1/2000秒高速快門來拍攝,會拍到凝結的瞬間畫面,但是因為拍攝之後我們要後期製作成流動的視頻,所以小編建議盡量放慢快門,例如使用1/50秒以下的速度,之所以這樣設置,是因為後期合成畫面會非常流暢。
延時攝影的拍攝題材多數都是山川、雲、河流、車流等,所以在拍攝方面,攝影的相關理念和技巧都可以用。比起單張照片,延時攝影時要將組合成的影片事先考慮進來。
晚上拍攝
建議大家用(M模式)拍攝。白平衡,在有光的環境,可以使用AUTO白平衡,無光的環境,建議調至3300K左右的色溫白平衡,這樣畫面會呈現偏藍色,比較受歡迎。若是在無光的環境使用AUTO白平衡,畫面會呈現出咖啡色調或黃色調。拍攝之前,使用較高的ISO(比如ISO 800)、相機光圈F5.6 、相機快門速度30秒來進行拍攝,場景與環境細節。大概曝光時間不要超過30秒,因為算上間隔時間,單單是一張照片就要等40秒,後期製作影像的接續會很不順暢,因為時間差異太大,比如【雲的流動】會斷斷續續、畫面不連貫。曝光時間控制在30秒之內的話,景物的延續性會比較理想。
白夜交界時刻
此 時無論從白天拍到晚上、或是從晚上拍到白天,相機都必須全程記錄。以從白天拍到晚上來說,可選擇光圈優先模式,先使用小光圈,之後再慢慢開大(例如從 F22 、F18 、F16慢慢升到F5.6 、F4),這樣可以讓拍攝白天與夜晚時的快門速度盡量拉近,若是差距太大(例如白天1/60秒、夜晚30秒),後期時容易發生白天的畫面可以平緩播放,但 到夜晚時卻變成類似加速播放,整體看來很不協調。此外,也可以嘗試固定光圈、快門速度,讓ISO自動升高,如此能夠保持光圈與快門速度的衡定,但缺點就是 高感光度所帶來的影像質量下降。除了上述的基本概念,接下來從幾個與延時攝影較為相關的面向,和大家分享其設定方式。
拍攝張數
單個場景拍攝多少照片,小編建議大家要拍攝250-300張。類似的張數在後期時,大約能轉換為10秒的視頻,因為延時攝影是以移動的方式呈現,後期製作剪輯的時候,要考慮此場景與前後場景之間的轉場特效,實際製作出來的視頻僅有6-8秒。從視覺效果來講,6秒左右的視頻畫面會比較吸引觀看者的注意力,同樣的畫面持續太久,容易讓人視覺疲勞;當然,如果我們所拍到的視頻【非常出彩】,可以考慮播放時間延長。
相機拍攝格式
如果遇到反差比較大的環境,請大家使用RAW格式,我們在後期合成時把暗部拉亮。相反如果是比較平穩的光源,可以直接拍攝JPEG格式。此外,夜間拍攝時,使用RAW格式後期空間也會比較大。若是手邊的相機可以選擇,建議選用 RAW格式,因為這樣的格式寬容度會更高,尤其是在高反差的環境下,有助於將失誤的地方補救回來。
測光模式
建議大家使用全面/平均測光(矩陣測光、權衡式測光),因為延時攝影的拍攝時間很長,而且期間景物不斷變化,若是選用中央重點測光或點測光,或許會產生測光錯誤,造成過亮或過暗的問題。
曝光補償
總的來說,拍攝時能減少0.3EV,畫面的顏色會比較靚麗;相反完全不 -光,整體顏色會表現出平淡。
對焦
以中午拍攝來講,我們打開自動對焦,讓相機自動對準焦距,轉換成手動對焦模式。這是為了避免在拍攝的時候,一些會移動的景物啊、車輛啊、人物等外來因素影響對焦,導致對焦區域跑到錯誤範圍。
延時攝影拍攝的操作步驟,是每隔3秒-一年或者更長時間拍攝一張,實際拍攝間隔的時間,會根據不同的題材設置不同的時長。
推薦閱讀:
※狗狗攝影大賽優秀作品
※色彩賞味期限 —— 攝影師 Joel Meyerowitz
※數碼攝影工坊微距篇-拍攝飛行的昆蟲
※圖蟲風光攝影:秋日的棲霞山
※我手機里常駐的攝影APP是這些,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