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誠法師開示及答疑 2017-05-05】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網友:學佛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迷信嗎?

學誠法師:學佛的終極目標是成佛。你不懂就是迷信,懂了就不迷信。

2、網友:當心裡產生嗔恨心、報復心的時候,是否可以誦念佛號攝心,但心裡不清凈,是否又褻瀆了經典,反而添了罪過。

學誠法師:生病時要不要吃藥呢?佛法存在的價值,就是為解除眾生的痛苦,凈化眾生的煩惱。

3、網友:如果有些人很有福報,那他這一生就不會受惡報了嗎?或者他一邊做惡一邊行善,如果行善始終多於做惡,那他這一生也不會受惡報了嗎?您能講講因感果的規則嗎?

學誠法師:人無數生以來,在生命中積累了無數種子,有善有惡,當因緣和合時,就成熟感果。我們當下的念頭和行為,對於未來是新的種子,對於過去的種子則是感果的緣,煩惱惡業會引發惡的種子成熟,智慧善業會引發善的種子成熟。

有福報的人,好比身體底子很好,抵抗力很強,不容易生病,但仗著身體好不注意保養甚至亂來的話,等到抵抗力下降時,病就找上門來了。人有福報的時候,可能感受不到什麼苦,但惡業的種子還在,並沒有消失,一旦福報耗盡,惡業成熟,就逃不掉苦果。正所謂「衰後罪孽,都是盛時作的;老來疾病,都是壯年招的。」

善惡是不會抵消的,會分別感果,不是說善業多於惡業就可以了,只要造惡業,就在生命中埋下了隱患,總會爆發。更何況,人沒有經過長期系統的修行時,很難控制自己的心念和行為,想勉力少造惡業多造善業都很難,絕不是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化、理論化,就好比一個人一邊鍛煉身體、注意養生,一邊又保持會損害健康的壞習慣,這是不合理的,你如何保證身體永遠在自己掌控之中呢?

4、網友:師父,請問,怎麼克服邪淫心?另我老是喜歡懟人,不是狠毒,只是有點惡作劇一樣的想讓人不高興,有時候就算把懟人的話吞掉了,沒說出口,但心裡還會得意洋洋地想像如果我真把這話說出來了,會把對方氣成啥樣,覺得我贏了,很有成就感,這種該如何改變呢?

學誠法師:1.先從環境開始改善,遠離染緣,親近善友;2.我們對別人所做的,總有一天會回到自己頭上。

5、網友:末學初學佛以凈宗切入,由於喜交友、樂施財,末學周圍湧現一批各法門善知識或鼓動者,不過接觸以後,總是不經意以凈宗為標準評判其他法門,都因無法產生歡喜心而再次回歸凈宗,可末學帶著這種分別心繼續以凈宗為基還如法嗎?

學誠法師:最關鍵的是自己是否按照本宗派的方法好好修持,勿要比來比去、思來想去,卻漏掉了最重要的事。好比一個人要買寶珠,卻對寶珠的盒子研究了半天,方的好還是圓的好,長的好還是扁的好,又擔心自己這麼選是不是合適,但是真正的重點是:自己有足夠的錢買寶珠嗎?自己拿到寶珠了嗎?

6、網友:弟子初學佛,不懂何為意業?意是指想法,那我們平時看新聞、思考問題、起知見,算是意業嗎?

學誠法師:意業,就是意所起之業,即意識相應之思心所。意業有善有惡,貪慾、嗔恚、邪見等為意惡業;不貪、不嗔、不邪見則為意善業。此外,還有非善非惡、無感果之力的無記業。

7、網友:人要怎樣才會成功呢?成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學誠法師:成功的定義因人而異,看你自己認為什麼是成功。先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成功,然後再找方法。對於佛弟子來說,「成功」就是成就功德——圓滿的福德與智慧,這才是最究竟的成功。

8、網友:弟子愚笨,付出不求回報對於陌生人,或者很弱的人可以做到,如果是身邊近的人,比如同事、家人,自己真的做不到,如何來看待世間的感情,如果對於家人我對他很好,他對我冷漠,我真的會受不了(現在是沒有這種情況),這種近的人的付出應該怎樣看待?

學誠法師:拿佛法的觀點來看待,很多人追逐不舍的「感情」,其實是一場交換,根本還是為了滿足「我」的需求,而我執正是眾苦的根源。佛法怎麼看待,是佛法的境界,關鍵是自己是否認同,是否願意依佛法去修行,否則提問是沒有意義的。

9、網友:怎樣才能禁得住這大千世界的千萬種誘惑,怎樣去守心?

學誠法師:要學習、明理、知「道」。好比給你一碗摻了毒藥的甜水,只要知道有毒,是斷然不會去喝的,問題在於很多人是不知道裡面有毒,或者不相信毒性的厲害,懷著僥倖心理。

10、網友:苦苦、壞苦、行苦是什麼意思呢?

學誠法師:苦苦,就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痛苦,這是最粗的層次。

壞苦,就是普通人認為快樂的事情,這種樂很「快」,當它消失時,人就會感到痛苦,所謂「樂極生悲」;反過來說,我們平常感到的快樂,是因為有某種苦消失了,比如餓了吃飯很快樂,其實是餓的苦在減輕,但若繼續吃下去,馬上又會產生新的苦。快樂總是能轉化成痛苦,所以叫壞苦。

行苦,是最深刻最細微的苦,就是萬事萬物永遠不會停止,永遠在變化,沒有一刻是能夠留住的。這種無常的逼迫,就是行苦。

11、網友:師父,「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您能細緻的開示一下嗎?我想把情斷了!這個情和佛菩薩的度有情眾生有什麼區別?

學誠法師:佛菩薩有「情」而不執,是為大悲;眾生之情是從我執出發,有分別、有執著,眾苦不斷。整個修行的最終目標就是要破執,破我執、破法執。慢慢修。

12、網友:請問,弟子在皈依前犯了邪淫罪的根本罪,該如何補救?以後出家受戒時能否得到戒體?

學誠法師:懺悔得清凈,不礙出家受戒。

13、網友:大師,我抑鬱了怎麼辦?已經一個禮拜了,調整不過來。

學誠法師:可以去寺廟裡走一走,讓晨鐘暮鼓洗滌內心的塵垢。

14、網友:頂禮師父,請教一下,無神論者說人死後就什麼都沒有了,這屬於斷見;死後有靈魂,這是常見。而佛說非斷非常,這很難理解,希望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請參閱《了解無限生命---輪迴》

http://www.longquanzs.org/lqs/hcfs/hcfs/55274.htm

15、網友:明天就要面試了,我知道緊張不好,可還是會緊張,請問法師,我該怎麼調節自己?

學誠法師:看幾個笑話。

以上摘自學誠法師微博:http://weibo.com/xuecheng

龍泉論壇:http://bbs.longquanzs.org/portal.php

寺 院 宗 旨以見性為宗,以戒律為基,以凈土為歸。

修 學 宗 旨

建立和合僧團,嚴持出家戒願。學法入佛知見,專精老實不變。

見性安住不亂,妙用慧照現前。僧寶人天典範,行為定要端嚴。

慈悲智慧利生,不可戀慕世緣。修行清凈無染,名聞財色不沾。

聽經念佛為本,遠離盲修雜練。為眾做佛嚮導,共圓菩提大道。

得道就在當下,不可心外求玄。無住即是本圓,無念即見佛面。

離相是真出家,心凈極樂便達。五經一論為依,信願持名為行。

念佛成佛簡單,還靠信願做伴。借鑒祖師經驗,此生成佛圓滿。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

譚居士微信公眾平台:無住生心

微信號:wuzhushengxin258

譚居士唯一QQ號:705726014

譚居士新浪微博:慈悲_智慧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原諒別人,就是修福,積自己的福德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自了法師、李桃  (第二一九集)
妙建法師:圓融無礙揭輪迴 借假修真證菩提
懺悔法門(凈界法師)
宏印法師:中觀思想略談--學佛網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