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氣昏了頭的慈禧太后直接向十一國宣戰
清朝直接宣戰的十一個國家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俄羅斯、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奧匈帝國,也是當時世界是最為發達的國家。這幾乎就是說,清廷要以一己之力對抗全世界。
1900年6月 21日,清廷以光緒皇帝的名議發布詔書。
詔書稱:「我朝二百數十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懷柔。迨道光、咸豐年間,俯准彼等互市,並乞在我國傳教,朝廷以其勸人為善,勉允所請。初亦就我範圍,遵我約束,詎料三十年來,恃我國仁厚,一意拊循,乃益肆梟張,欺凌我國家,侵犯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兇橫,日甚一日,無所不至,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我國赤子,仇怨鬱結,人人慾得而甘心,此義勇焚燒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朝廷仍不開釁,如前保護者,恐傷我人民耳。故再降旨申禁,保衛使館,加恤教民。前日有拳民、教民皆我赤子之諭,原為民、教解釋宿嫌。朝廷柔服遠人,至矣!乃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近更索我大沽炮台,歸伊看管,意在肆其猖獗,震動畿輔。平日交鄰之道,我未嘗失禮於彼。彼自稱教化之國,乃無理橫行,專恃兵堅器利,自取決裂如此乎?朕臨御將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孫,百姓亦戴朕如天帝。況慈聖中興宇宙,恩德所被,浹髓淪肌,祖宗憑依,神祗感格,曠代所無。朕今涕泣以告先廟,慷慨以誓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連日召見大小臣工,詢謀僉同。近畿及山東等省,義民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至於五尺童子,亦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彼尚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無論我國忠心甲胄,禮義干櫓,人人敢死。即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剪彼凶焰,張國之威。其有同仇敵愾,陷陣衝鋒,抑或仗義捐資,助益餉項,朝廷不惜破格懋賞,獎勵忠勛。苟其自外生成,臨陣退縮,甘心從逆,竟作漢奸,即刻嚴誅,決無寬貸。爾普天臣庶,其各懷忠義之心,共泄神人之憤。朕有厚望焉。欽此!」
大意是說,清朝立國二百多年,以懷柔之道對待外國人。道光、咸豐年間,答應了外國人的懇求,答應和他們做生意,允許他們在中國傳教。但三十年來,外國人因為我們的寬仁大量,反而日益囂張,欺壓百姓,勒索財物。百姓也是無不懷恨在心。近日來,洋人要強佔天津的大沽炮台,橫蠻無理,意在北京。我當皇帝三十年,義和團都是朝廷赤子,受國家恩典,幾天以來就有數十萬人想抗抵洋人。中國人口四萬萬,如果同心協心,一定能奮勇向前,擊敗洋人。所以決定和洋人一決雌雄。
當然,這份軍事總動員令,明眼人都知道是慈禧太后的旨意。其實,在此之前,慈禧太后對義和團並無好感。當時朝廷對義和團的態度也分為兩派。
張之洞、劉坤一、李鴻章、袁世凱等堅決主張鎮壓,儘快平息義和團,以免引起列強更大規模的干涉。盛宣懷於6月3日起草了一分建議書,建議清政府儘快做出抉擇,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直隸總督裕祿雖堅持原來「剿撫並用」的立場,但義和團的壯大使他充滿擔憂,「詳查現在情形,匪徒日聚日眾,斷非語言文告所能勸解,若不厚集兵力稍加懲創,恐成燎原」,態度發生變化。另一方面,保守派官僚趙舒翹等主張對義和團停止鎮壓,利用義和團對抗外國軍隊。他們認為既然義和團難以一下剿滅,反不如招安,將其編入清軍序列,利用他們對洋人的仇視來對抗外國軍隊。
在這種情況下,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的態度至關重要。她對義和團和列強均無好感,但此時恐怕更擔心列強的實際威脅。戊戌變法時列強原本希望扶植光緒皇帝來抑制慈禧的權力,這令慈禧感到難以容忍。戊戌政變後,慈禧企圖廢掉光緒帝,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雋為大阿哥,稱為「己亥建儲」。沒有想到,列強對此強烈不滿,向慈禧發出警告,拒絕入賀。在列強壓力下,立溥雋為皇帝的企圖胎死腹中,這令慈禧對列強更加惱火。當列強堅持派兵進入北京後,慈禧擔心列強有可能插手中國內部事務,甚至推翻自己的統治。因此,她一方面表態嚴厲鎮壓義和團以博取列強寬容,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真正打擊義和團,幻想依靠義和團的力量同列強抗衡。這種矛盾的態度帶來了嚴重後果。主剿、主撫的兩派勢均力敵,導致發出的命令經常自相矛盾,「朝令夕改」。這樣既得不到列強的信任,又難以從義和團那裡獲得支持。相反,這種變相支持的態度使義和團更加迅速地發展起來。
6月16日下午,召集第一次御前會議。許景澄、袁昶等官員再次強調了主和的理由,獲得光緒皇帝的支持。會議結束後,慈禧命令那桐、許景澄出城勸阻西摩爾聯軍不要進入北京,如不聽命即派董福祥阻攔,再不聽命則決戰。17日召開第二次御前會議。主和派重申不可依靠義和團與列強抗爭,否則自取滅亡。光緒帝再次強調「戰非不可言,顧中國積衰,兵又不足恃,用亂民以求一逞,寧有幸乎」。但載漪大肆鼓吹義和團的法術如何靈驗,這次會議主戰派佔了優勢,會議結束清廷要求各國使館勸阻聯軍進京,如果執意進入,則不惜一戰。18日召開第3次御前會議,雙方仍僵持不下。19日,慈禧召開第4次御前會議,普遍認為應在外交上準備與列強決裂,以此拒絕列強的無理要求。慈禧此時已經顧不得利弊得失,決定對外宣戰。
光緒帝不贊成宣戰,不禁驚慌失措,絕望中拉著許景澄的手說「更妥商量」,結果被慈禧怒斥有違君臣之禮。21日,慈禧太后向各國宣戰。
隨後的戰爭結果大家都非常清楚了。以德日英法俄等為首的八國聯軍攻佔北京,8月15日黎明,慈禧攜光緒更換民服,在載漪、奕劻、載勛、載瀾等宗室和剛毅、趙舒翹等大臣的陪同下,由馬玉昆部護衛,倉皇出逃。他們出西華門奔德勝門,經過頤和園、居庸關向北奔去,史稱「庚子西狩」。「西狩」途中,由於形勢混亂,地方官自顧不暇,根本顧不上照顧慈禧太后一行。慈禧等人體會到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甚至食不果腹,狼狽不堪。直到抵達懷來後,縣令吳永提早做了準備,安頓較為妥當,令慈禧等感動不已。慈禧太后想吃雞蛋,吳永費儘力氣找來五枚雞蛋,慈禧太后連吃三枚,剩下兩枚賞給了光緒帝。在懷來休息整頓幾天後,慈禧一行經宣化抵達大同,再抵達太原,最後到達西安。在「西狩」途中,慈禧太后對義和團的態度大變,由原來的支持變為剿滅。對支持義和團的大臣剛毅、趙舒翹等也是十分憤恨,認為他們誤國,死有餘辜。又由於列強的壓力,不得不對其進行處理。當時,剛毅在途中病逝于山西,趙舒翹令其自盡。趙舒翹「體質素強,扼吭仰藥,百計竟不得死。而岑(岑春煊)在客堂,不耐久候,再四逼促,詞氣極凌厲。家人不得已,乃以綿紙編糊七竅,灌以燒酒而悶煞之,屢絕屢蘇,反覆數次而後畢命。」兩宮「西狩」一年有餘,直到1902年1月8日才返回北京。
簽定的《辛丑條約》,則規定中國賠款白銀4.5億兩,39年還清,價息合計9.8億兩白銀;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由和轉向戰,最關鍵的一點是慈禧太后得到了假情報,即各國公使聯合決定要求「勒令皇太后歸政」。權力才是一切獨裁者的要害,所以慈禧太后不顧一切發布軍事總動員令,向洋人宣戰。發布最為義正言辭的軍事動員令,卻讓全體國人遭受最為灰頭土臉的結局,只是因為她的權力受到了挑戰。其他的理由都是鬼話。
推薦閱讀:
※你了解慈禧太后?——史上偉大的女中豪傑之一
※光緒帝死因大揭秘,死於謀害,兇手系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28歲守寡,48歲時懷孕了?誰要為此事負責?
※在古代皇帝為傀儡,權力極弱時,親手暴力奪權的現象為何鮮有發生?
※甲午戰爭:慈禧太后 VS 明治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