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總理故居:淮安春秋十二載

周恩來總理故居:淮安春秋十二載

來源:人民網

周恩來故居

  周恩來於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3月5日出生在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市楚州區)。1904年,他隨同父母和嗣母(即嬸母)及兩個弟弟,合家六口遷居清江浦的一處宅院在(今清河區)。l907年,他因生母和嗣母相繼去世,復與兩弟遷回山陽。至1910年,「從伯父召,趨遼東」。這樣,他在淮安前後共計度過了童年的12個春秋。   周恩來總理故居  位於楚州區鎮淮樓西北隅,由東西相連的兩個宅院組成。東院臨附馬巷,是周恩來誕生和幼年生活過的地方。西院臨曲巷,現闢為「周恩來同志紀念展覽」。  周恩來的曾祖父名周樵水,本居浙江紹興寶玉橋百歲堂。他生子5人,四子攀龍(字殿魁,號雲門)便是恩來的祖父。  周攀龍兄弟先後都到了蘇北,他本人曾任山陽縣令,在任所,與他的二哥合買下了附馬巷的一處房屋作為居所,這房屋便是周恩來的出生處。  周攀龍有子4人,長子貽奎,字曼青,在東北奉天(遼寧舊稱)度支司擔任過科長一類的職務。次子貽能,後改名劭綱,字懋臣,即是周恩來的父親。他學「師爺」不成,只得背井離鄉外出工作。曾在湖北、河北、齊齊哈爾等地做過小職員,薪棒徽薄,無法贍養家庭。周恩來8歲那年(時居清江浦),周劭綱經人介紹到湖北做事,月薪只16元。恩來的母親臨終前,他都沒來得及回來見上一面。  生母萬氏,是清河縣(治今淮安市清浦區)知事萬青選的女兒,1877年生於清江浦。她在同宗族中排行第十二,人稱「十二姑」。她從小性情開朗,聰敏能幹,未出嫁時就主持萬府的家務,20歲到周家,又主持了這個破落大家庭的家務。周、萬兩家及親戚家有了難事,只要有十二姑到場,便可妥善解決。母親開朗直爽的性格,精明果斷的處事能力,對少年恩來才幹的增長,產生過積極的影響。  嗣母陳氏,亦是清江浦人,出生在書香門第。她自幼善書畫,好詩文,具有比較廣博的知識和較深的文學修養。她是思來的小嬸母,嫁到周家僅一年,恩來的小叔父周簪臣便去世了。他去世之前,出生剛8個月的恩來被過繼到他名下作為嗣子。小叔死後,嬸母陳氏便把大鴦(恩來的乳名)當作唯一的精神寄託和生活希望。她既是慈母,又是良師。在恩來三、四歲的時候,她就開始啟蒙教育,教他讀書寫宇。五歲左右,就教他學習唐詩、宋詞,熟讀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詩句。周恩來幼年極愛聽故事,嬸母給他講過《西遊記》、《竇娥冤》、太平天國的故事,講過梁紅玉擊鼓退金兵和關天培捨身抗英軍的故事。  6歲,周恩來在淮安的一家私塾里開始讀書。  進人周恩來故居東院的大門,右首就是恩來幼年讀書的地方。這裡有他當年讀書時使用的課桌凳(據原樣複製)。左轉又進入一處院落,有兩間正門轉南卧房。內室即恩來誕生和他父母當年居住的地方。房間里的陳設均照當年的式樣布置。牆上懸掛著父親周劭綱的遺像。外間迎門正中是周恩來的大幅照片,依然那麼親切、和藹。  院內還有嗣母陳氏的住屋和乳母蔣江氏的住屋。  恩來出生時生母因病無奶哺育,家中特請了乳母蔣江氏。周總理一直親切地稱她為蔣媽媽。她住淮安府城東郊,家境清寒,勤勞儉樸,心地善良。她不光常常帶恩來走門串戶,訪親拜友,看廟會,趕集市,使他有機會廣泛接觸社會,而且還不時手把手地教幼年恩來從事一些簡單的家務和生產勞動。  院內有幼年周恩來勞動過的菜園。他在這裡最初接觸到農業生產知識,從收穫大白菜的過程中,享受到豐收的喜悅。菜地附近有水井,恩來當年使用過的小木桶還留在井欄邊。並沿的石欄上,有一道道棕繩磨出的痕迹,那是從前汲水留下的印記。  西院的「周恩來同志紀念展覽」共分3個部分:(1)周恩來青少年時期。陳列了他早年在家鄉的生括,12歲以後到遼寧就讀,青年時代在南開學校學習和進行反帝、反封建的社會活動,留學日本從事愛國活動,領導天津「五四」運動、創辦「覺悟社」,以及赴法勤工儉學,尋求革命真理等內容;(2)周恩來的光輝業績。陳列了他在廣東的革命活動,領導上海工人起義,在長征途中,在重慶、在延安、在南京梅園新村,以及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起締造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等內容;(3)故鄉人民懷念周總理。陳列了總理對故鄉的關懷,他大公無私的高貴品質,故鄉人民悼念敬愛的總理,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專家學者、各界人士和國際友人瞻仰故居時的題字紀念(影印件)等內容。全部展覽共收照片200多幅,還有周恩來童年時代使用過的裁紙刀,以及解放後給淮安縣委的題詞手跡等珍貴文物。  在故居後院的空地上,松柏蔥籠、蒼翠。其中有1979年5月,北京三里屯二中和淮安勺湖小學的師生合栽的「童懷周」松樹,有1979年原新安旅行團33位同志栽的龍柏,還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贈送的日本櫻花。後院還倚壁建造了「周恩來墨跡碑廊」。  淮安的「周恩來總理故居」紀念館,每年接待數以萬計的中外遊人,每逢總理逝世紀念日及清明前後,瞻仰故居的觀眾更是人流如潮。  周思來總理偉大、光輝的一生是一筆巨大的精神遺產,人們將世世代代從中汲取無窮無盡的力量。   周恩來童年故居(又稱周恩來童年讀書處)  在清江浦十里西長街(今清河區境內),座北向南,面對大運河,對岸即是清江浦樓。  周總理的外祖父萬青選,字少雲,原籍江西南昌。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任清河縣(治清江浦)縣令。他性慈和,有政績,首先在淮陰「創建土圩」。曾「說服邑境產棉」,還「刊為圖說,傳示通邑」。並且「設局募工,教以蠶績之法,而除其累賦」。因而很得地方百姓的擁戴。萬青選的兒子立鈺,字筱庵,掌管水利,他們父子懂書法、繪畫,喜好梅花,對年幼的周恩來曾經很有影響。  周總理的生母萬氏在生活困難的景況下,常帶著孩子在娘家居住。總理6歲那年,他們全家遷居清江浦。先是寄居在外祖父家。不久即搬出,在外祖父家西邊不遠的張舉人家租賃了14間屋定居下來。  這14間屋便是周恩來童年在清江浦的故居。有主堂屋兩進,其間有廂房,後面還有一處精緻的花園。父親不在家時,母親帶著兩個弟弟住堂屋,恩來便跟著嗣母住下堂屋。他還在東廂房晨昏攻讀。廂房門前有株臘梅,冬天,梅花開得很茂盛。  恩來從小天資聰穎,博聞強記。除讀《四書》、《五經》外,更愛看多種傳記、小說、遊記、詩詞。他自己說過:"12歲以前,我受的完全是封建教育。家裡請了先生教書,也是借錢請的,他只為自己考秀才,對我們根本不負責。我的知識,許多都是從看小說得來的。她(指嗣母陳氏)總讓我看小說。」當時,周總理找小說書看極為方便,因為他外祖父家裡藏書很多,從詩詞歌賦、通鑒野史,到古今小說、說唱文學都可以找到。象《東周列國志》、《兩漢演義》、《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說岳全傳》等作品,他更是讀得津津有味。  今天,我們來到這梅花樹下,廂房門前,還可以想見周恩來童年時臨窗就讀的情景。  恩來童年在淮陰(辛亥革命後,改清河縣為淮陰縣)時,常過河登清江浦樓,觀楚天風雲,覽運河水色,他對河上往來的船夫,特別是背著纖繩、緣大運河堤艱難躦行的縴夫,寄予深切的同情。他仰慕愛國英雄,常去憑弔岳飛祠廟。他後來在南開讀中學時,還在《敬業》學報上撰文,講他童年在淮陰的岳飛祠廟中曾看到有人題詩說:「一自金牌頒十二,常教血淚灑英雄。奇冤長很埋三字(即「莫須有」),和虜終慚失兩宮。南渡江山悲逝水,北征鞍馬付秋風。低徊往事成千古,祠宇空餘夕照紅"。深感「其辭則凄涼欲淚,意則新穎出群,不落窠臼,少陵太白殆兼而有之」。(周恩來所著《飛飛漫墨》,曾發表於《敬業》雜誌)這說明他童年讀詩文小說就頗不浮泛,而且在思想上有很深的感受。  1907年,周恩來9歲,生母、嗣母相繼因病去世。當時父親在湖北未得歸,母親的靈樞暫厝於離家不遠的海神廟中,恩來曾護送嗣母之靈柩赴山陽(即今楚州區)使與叔父周簪臣合葬。由於父親謀生在外,不能養家活口,恩來遂與兩弟遷回山陽自家祖屋居住。  周恩年童年在淮陰清江浦度過3個年頭。他在這裡接受了早期教育,對後來的生活道路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他後來見到淮陰籍的同志,如陳白塵、謝冰岩、周太和等,都曾殷切地問到在淮陰的故居和庭院中的臘梅樹,以及外祖父家中的親屬,體現了他對清江浦童年讀書和居住地方的深摯感情。  謝冰岩曾為周總理在清江浦的故居梅花題詩道:「鐵骨凌霜健,疏影映空階。年年花勁發,仍為偉人開。」  1979年,當時的清江市(1945年抗戰勝利後,蘇皖邊區政府改淮陰縣為清江市,並以之為治所)政府按原貌對這14間房屋進行了維修。1988年,地級淮陰市(今淮安市)政府又行整修,並於3月5日周恩來誕辰紀念日,以「周恩來讀書處」為名正式對外開放。其後十數年間先後接待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喬石、宋平,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王顯等,還有一批省部級領導幹部,以及日本等國友好團體。  在紀念周恩來百年誕辰前夕,市政府又撥款近百萬元,擴建220平方米的私塾館、陳列室、字畫室,並在門前廣場用漢白玉製作高3.4米、寬6.8米的周恩來浮雕像,背面刻上周恩來東渡日本臨行前寫的意境壯闊、格調高昂、含蘊深刻的詩作《大江歌罷掉頭東》。李鵬還親自書寫了「周恩來童年讀書舊址」門相題詞。如今,周恩來在清江浦的敞居已成為一個政抬性、史料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有相當規模的偉人紀念地,成為淮安的一處勝地。
推薦閱讀:

周總理鮮為人知的詩詞,你讀過嗎?
轉發悼念!周恩來總理的最後歲月,紀念周總理逝世42周年
中國三位總理的經典語錄
史海鉤沉 百萬群眾 自發給周總理送靈(摘錄自 茅民的《復興記》)
哪個造反派公開聲稱要打倒周總理反對文革?

TAG:淮安 | 故居 | 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