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風=重振?評俄國購買「西北風」
正當大家以為整個事件塵埃落定之時,還是馬卡羅夫,在6月8日突然表示俄羅斯有必要將從法國購入的「西北風」級部署在遠東,俄羅斯需要用這艘攻擊艦提高海軍在遠東的作戰能力,以確保對日俄之間有爭議島嶼的佔領,甚至還威脅俄羅斯在千島群島地區「在必要時迅速投送一支登陸部隊」。一時間,國際輿論嘩然:雖然購艦談判開始前俄國就曾表示「西北風」將會配屬在黑海艦隊或者太平洋艦隊,但是西方分析人士此前將目光集中在北約艦隊進入黑海和俄國黑海艦隊的沒落,卻忘記了遙遠的東北亞那段日俄間延續上百年的恩恩怨怨。
「北方四島」問題:都是「八月風暴」惹的禍
1945年的盟軍大反攻為日後歐洲劃定了鐵幕分割線,也在東北亞留下不少爭議地區,最有名的當然至今仍在擦槍走火的朝鮮半島。俄總參謀長提到的千島群島俄日爭議島嶼同樣是45年8月的紅色「八月風暴」刮出來的問題。
千島群島是卡在堪察加半島和北海道之間的一片島嶼,總面積不過1.5萬平方公里,卻是鄂霍茨克海和北太平洋之間的鎖鑰之地。該群島南部的色丹、齒舞、擇捉、國後四座島嶼俄羅斯稱為南千島群島(southernkuriles),日本稱之為北方四島(northern islands/northern territories)。
北方四島總面積不足五千平方公里,卻東依太平洋,北面鄂霍次克海,東北扼守擇捉海峽,西南面與北海道隔海相望,地緣戰略意義極其重要。不單如此,北方四島的自然資源也很豐富,不但是同時富有寒暖流魚類的「魚類寶庫」,還擁有豐富的溫泉和地熱資源。此外島上還有發達的畜牧業和種類繁多的礦藏。因此,近代千島群島在日、俄之間不斷爭奪,多次易手。
1875年,日本通過與俄國簽訂協議收回整個千島群島,成為明治維新之後重要的外交勝利。但俄國和之後的蘇聯始終垂涎北方四島,直到1945年,根據雅爾塔協議,蘇聯對日宣戰後可從遠東獲取一系列利益,千島群島便是其中之一。1945年8月8日,蘇聯守約對日宣戰,發起被稱為「八月風暴」的遠東戰役。直至日本投降,千島群島被蘇聯全部佔領,成為「八月風暴」的一個重要戰果。此後,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始終實際控制著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日方與蘇聯多次交涉要求歸還,均未成功。
直到1989年8月,一夜之間,蘇聯在另一場「八月風暴」中轟然崩潰,日本重新燃起收回「北方四道」的希望。其實在1951年簽訂的舊金山和約第二章「領土」部分中,日本曾主動要求放棄對千島群島和庫頁島自1905年朴茨茅斯和約後取得領土之所有權利與請求權。日本國會對千島群島通過的放棄範圍包括國後島和擇捉島。時值「冷戰」初起,蘇聯並沒有簽署這份和約。直到1956年,蘇聯和日本兩國簽署蘇、日共同宣言,但當時兩國對南千島群島的主權問題無法達成共識,日本國會在1956年2月也取消放棄國後島和擇捉島的決議,不放棄南千島群島的主權;雖然蘇聯原本也同意歸還齒舞群島和色丹島,但卻無法對國後島和擇捉島的部分取得共識,因此最後簽約時,並沒有對領土爭議達成任何協定,宣言中也沒有任何相關內容。
如今蘇聯沒了,日本感覺懸在頭上四十多年的「紅旗插上日本」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終於撤去。不只如此,89年之後的俄國政局動蕩,經濟衰退,曾經強大的「鐮刀和鎚子」艦隊在換上「聖安德列旗」之後,「檣櫓灰飛煙滅」。往昔縱橫四海的紅海軍巨艦,拆的拆,賣的賣,剩下勉強服役的也是殘破不堪,事故不斷。
與俄國太平洋艦隊乃至整個海軍的土崩瓦解相對的是,日本海軍的重新崛起。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日本開始尋求新的大國地位,其海軍裝備日新月異,所謂「自衛隊」的名號早變成「掛羊頭賣狗肉」的掩飾——如今的日本戰艦已經可以開到印度洋別人家門口去「自衛」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俄國與日本之間海軍、國家實力的此消彼長,因此日本國內開始爆發一浪高過一浪的「還我北方四島」的呼聲。俄國人也很識相,2004年俄羅斯決定歸還較小的齒舞和色丹島。這一提議卻被日本拒絕——日本如今要的是整個北方四島。但是逼之太甚,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是「熊」呢?
所以,2006年8月16日俄國巡邏艇向接近爭議地區的日本漁船鳴槍示警,造成一個日本人死亡,算是流下戰後為「北方四島問題」的第一滴血。日本國內輿論為此群情激奮,最終於2009年7月3日日本參議院一致通過「促進北方領土問題解決特別法」(北特法)修正案,明確記載「北方領土為我國固有領土」。這是日本首度在法案中將北方領土明定為「固有領土」,明確賦予日本擁有北方四島主權的法源依據。
在制訂法理依據的同時,日本人也沒忘記把刀子磨快。雖然日本海軍的軍備都是打著「朝鮮威脅」、「韓國威脅」、「中國威脅」這類幌子,但是如DDH,親潮級潛艇這些武器同樣可以用於在北方四島附近對付日漸萎縮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最明顯的大約就是日本的新式大型破冰船,俄國國內的報紙對此曾質問「日本的『自衛隊』要到什麼地方去巡邏?」
面對日本文武雙全的逼人之勢,俄國人除了領導人不時出來講句狠話,邊防部隊偶爾「伸下爪子」,還真有點黔驢技窮的意思。曾經強大的太平洋艦隊,如今就是一艘光榮級巡洋艦和幾條潛艇可以拿出來炫耀一下,但是眼見日本海軍的日漸成熟,其兩棲攻擊能力在「據說」是兩棲突擊艦的「日向」級服役之後突飛猛進,俄國海軍悶頭挑揀家當,竟找不出一艘可與之匹敵的兩棲作戰艦艇,一時間,俄國上下都處在一種「敗家子被以前的窮鄰居逼到家裡比闊」的窘迫中。
套娃般的企圖:你猜我要幹什麼?
但是認為俄國海軍是被日本人逼急了,買個高盧貨就為在「北方四島」找回場子,那就把「熊」的智商想的太低了,人家的企圖就像俄國傳統玩具——套娃一樣,一層套一層,不一點點剝開,誰能讀懂「熊」的心?
首先,就像馬大嘴參座所說,針對日本意圖奪回北方四島,「在必要時迅速投送一支登陸部隊」。北方四島距俄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距離超過600海里,是四島中距札幌最遠的則捉島航程的一倍左右。這種情況下,以自持力較強的兩棲突擊艦在局勢嚴峻的情況下不間斷巡邏北方四島海域,擔任守軍後援,遠比太平洋艦隊的光榮級巡洋艦合適。同時在兩棲突擊艦還可以擔任未來俄國三海聯合艦隊旗艦——6月間俄國出動包括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導彈巡洋艦、北方艦隊旗艦「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和太平洋艦隊旗艦「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的三大艦隊,齊集日本海參與「沃斯托克(Vostok)」演習操練「遠東增援」,看來「熊」也開始認真磨起爪子了。
不過即便從馬大嘴的字面理解,「西北風」級配屬在太平洋艦隊也不光是為了「北方四島」。其原話中「考慮到遠東地區的幅員,我們需要這種攻擊艦來增加軍隊在太平洋的機動性」一句,被下面緊接著提到的提到「北方四島」掩蓋,並未被過多留意。但是仔細琢磨一下,俄國「項莊」舞劍,真的只意在日本「沛公」?
再結合一下近期東北亞的局勢和俄國太平洋艦隊的一些動向,我們就能發現馬卡羅夫的「弦外之音」。最近東北亞吵的最熱鬧要數韓國「天安艦」事件,幾十天鬧下來,頭條不知上了多少次,各國各路的專家們給出了千奇百怪的說法,卻總得不到一錘定音的結論。但是就在吵吵嚷嚷的同時,始終沒過多吭聲的美國,卻試圖趁機把航母戰鬥群開到黃海。我想這一幕對俄國人來說,彷彿前年北約艦隊趁亂衝進黑海事件的翻版。
美國人是趁火打劫的高手,而且不論是敵人家裡還是盟友屋中甚至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家院子里著火,山姆大叔總是要帶著大棒過去看熱鬧,而且來了一次就會經常來,還不肯走。朝鮮半島如果真鬧到要大打出手的地步,美國的星條旗必定再次被插上半島,而且很可能被再次插過38線。自蘇聯解體,俄國幾乎就被鄰居家紛紛升起的星條旗困成了「籠中之熊」,如今再被人家把旗插到整個朝鮮半島,俄國人脾氣再好也咽不下這口氣。再參考俄國此前在南奧賽梯和再之前在波黑戰爭中傘兵突擊 的先例,如果朝鮮半島開戰,俄國人必定會以最快速度全副武裝殺氣騰騰的介入。但朝鮮與俄國雖有圖門江口一段接壤,還有朝俄鐵路溝通,但是戰時聯繫卻顯得十分脆弱。所以還得考慮通過空運和海運援助朝鮮的情況。為了到時傘降先頭部隊不至因後援斷絕,太平洋艦隊只得重建自1997年「亞歷山大·尼古拉耶夫」退役就喪失的兩棲作戰實力。
同時,圖門江口處這小塊俄國領土即波謝特灣(Khaypudyr Bay,中文名叫窩闊崴),除了通鐵路還是個水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米的深水不凍良港。但是苦於此地太接近中國,當年還是從中國手裡騙走的,所以俄國人始終不好搞開發。不過從中國來看,波謝特灣建港,黑、吉兩省便有了出海口,所以一直以來中國民間就不乏「租借」甚至是「收復」的呼聲。如此說來,俄國人是不是也打著借「西北風」來威懾一下卧榻旁的巨龍的小算盤呢?
不單如此,隨著全球變暖,整個北冰洋冰蓋逐漸消退,而俄國是北極附近國家中最為積極宣示新航路主權的國家。此前,俄國在遠東和北極擁有可觀的破冰船和潛艇兵力,但近年來,北極區域的海軍實力對比也呈現此消彼長的情況。為了北極區域的主權,和隨之而來的經濟利益,俄國勢必要加強海軍在這一區域長時間巡邏的能力。而作為長程准軍事巡邏艦,兩棲突擊艦遠比戰略核潛艇和破冰船合適。
而近年3月14日,北冰洋艦隊旗艦 帶著幾艘支援船,開往阿拉斯加「訪問」。個人認為這次航行與俄國人重開戰略轟炸機北海巡邏一樣,都是為了告訴美國及其盟友,俄國的戰略投送能力正在恢復,該把撕掉多年的「熊出沒注意」標籤貼回地圖了。
由此可見,「西北風」配屬太平洋艦隊有著多重戰略意義,那麼是否「熊」「風」獨吹太平洋呢?未必。
從俄國宣布購買西北風的時機看,有針對日本「北特法」的意思,也同樣有警示北約艦隊的意味。自蘇聯解體,俄國自由出入歐洲海域的通道基本被關死。眾所周知,俄羅斯在西方,有波羅的海通道。這一通道從彼得大帝時代被開闢,但隨著波羅的海三國獨立,俄羅斯只剩下芬蘭灣聖彼得堡的狹窄出海口。而在俄國南線,有黑海——達達尼爾海峽通道。這一通道由於達達尼爾海峽掌握的「中立化」本來就出入不暢,更由於原蘇聯黑海沿岸國家的獨立,曾經稱霸黑海的黑海艦隊,造船廠和基地丟個精光,成了喪家之犬。而隨著喬治亞的顏色革命,北約艦隊乾脆衝進黑海。
雖然喬治亞的彈丸之地俄國陸軍號稱40分鐘能一碾而過,但是俄國人絕不會只用滾滾的裝甲鐵流和呼嘯飛過的空中死神折磨「格格巫」們脆弱的神經——熊作為兩棲動物,註定要在黑海重建海軍霸權。這也難怪當去年8月傳出俄國人要買「西北風」的時候,喬治亞國防事務委員會成員拉里亞什維利立即跳出來表示:「我們強烈反對向俄羅斯銷售此艦,這增加了喬治亞面臨的危險。」而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在今年二月乾脆以「詭異而危險」來評論俄國向法國購買兩棲突擊艦一事。就算俄國人主動跳出來澄清「西北風」意在日本,西方的輿論卻仍認為這是「熊」在扔煙幕彈,「風」最終還是會吹向黑海。
不過美國人對俄國人求「風」卻表現的很淡定。美國防部長蓋茨曾對法國人表示他對此事「關注」,卻又明確表示「美國基本不可能插手阻止這一交易(although there is little if anything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do to block the deal)」。作為世界上兩棲作戰能力的老大,美國人對俄國人的落後洞若觀火:就算俄國人購買數艘「西北風」,在多支艦隊間一撒也是杯水車薪,也許連有效的兩棲作戰能力都形成不了。
這點俄國人也一清二楚,普京6月8日公開表示,不附送核心技術,「西北風」這買賣吸引力有限。難道俄國人已經淪落到要從法國買兩棲突擊艦技術的地步了?
孱弱的兩棲作戰能力:不會游泳的熊?
俄國確實在兩棲作戰艦艇建造方面水平有限。在明確表示求購「西北風」之前甚至是同時,俄國也在和西班牙以及英國洽談購買其兩棲突擊艦的事宜。但是這回不是俄國又敗了蘇聯多少遺產,本來這就是「熊」的軟肋。
查閱蘇聯戰史,可以發現紅海軍表現活躍。當年穿著海魂衫視死如歸的紅海軍戰士給德寇造成了巨大的殺傷。但與海軍步兵和內河艦隊的功勛卓著相比,紅海軍遠洋艦隊表現乏善可陳,比較能放的上檯面的大約就是在遠東「八月風暴」中的幾次兩棲突擊了。由於海軍建設和準備不足,紅海軍在遠東和歐洲內河的兩棲突擊作戰中,全部採用了沖攤的方式。沖攤方式確實可以使部隊較快上陸,而且艦載火力能夠接近支援登陸部隊。但戰後蘇聯海軍仍然死抱著沖攤經驗不放,就有點冥頑不靈的意味了。加之紅海軍預定的登陸作戰區域如黑海、日本海及波羅的海等地區海域相對狹小,蘇聯認為沒有必要發展大型兩棲艦船。
於是當美國海軍從船台上將多如牛毛的直升機航母、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灑向世界時,蘇聯還在悶頭建造北方級、貘級的這樣不足5000噸的坦克登陸艦。直到上世紀80年代前蘇聯才設計大型滾裝化的「蟾蜍」級(project 775)坦克登陸艦,還是由波蘭代工的。但總算可以裝載235兵士兵、450噸作戰物資或者24輛坦克。當然,蘇聯人在兩棲作戰艦艇方面表現的漫不經心還與其在表面效應艇上不惜血本有關,我們可以想像,如果蘇聯不解體,當年的「裏海怪物」也許已經成長為幾萬噸的龐然大物,成為終極的兩棲攻擊神器。總之,蘇聯海軍和如今俄國在兩棲作戰艦艇方面不論規模、質量還是技術水平,不但比不上美國海軍,甚至比一般歐洲國家都差的很遠。
不過,「熊」總也有越海出遠門的時候,從上世紀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中,前蘇聯認識到其兩棲作戰能力和海軍遠洋支援能力存在局限性。隨著宏大的紅色藍水海軍計劃展開,遠洋支援和兩棲作戰能力的提高也被提高到日程上來。因此蘇聯在70年代建造了一次性投送60輛坦克,500名陸戰隊員的伊萬·羅戈夫級遠洋登陸艦(project 1174)。這型紅海軍最後的也是唯一的遠洋登陸艦由涅瓦設計局設計,加里寧格勒揚塔爾船廠建造,滿載排水量約14000噸。本級登陸艦與紅海軍此前登陸艦最大的不同的是增強了登陸艇和直升機搭載能力,為此專門在其艦尾增加了可容納6艘登陸艇的塢艙,上層建筑前後各增加了直升機起降平台及機庫,共可以運載4架KA-29直升機和2艘排水量148噸的天鵝級氣墊船。根據西方的戰艦分類,伊萬.羅戈夫級相當於船塢登陸艦,紅海軍由此擁有發動遠程立體登陸作戰的能力。
由於拘泥於沖攤能力,伊萬·羅戈夫級的設計噸位相對西方裝備顯得過小,直升機搭載能力可說是聊勝於無。好在紅海軍經過多次演習和研究英軍在馬島的登陸作戰,認識到了增加登陸部隊直升機和垂直起降飛機的迫切性。基於這個要求紅海軍設計了終極兩棲攻擊艦即project 11780。從其設計模型看,11780級採用了美國的「黃蜂」級的全通甲板,能夠搭載大型直升機編隊。紅海軍更準備將YAK-141型垂直起降攻擊機配屬11780級。但這一優秀的設計卻被1989年的「八月風暴」吹成泡影,甚至連現有的「伊萬.羅戈夫」級被因缺乏資金而被迫退役。
不過即便家道中落,「熊」還是有尊嚴的。在政府宣布購買「西北風」的同時,俄國國內專家和船廠的技術人員紛紛撰文反對,認為政府此舉將極大傷害俄國本已奄奄一息的造船業。而且這些反「風」派還認為俄國本土船廠提出的11711級,也就是「伊萬.羅戈夫」級的全通甲板升級版完全能夠滿足俄國海軍的需要,政府所謂從買船中吸取先進技術的說法完全是自欺欺人,與虎謀皮。
「西北風」是否「風勢強勁」我們下面再說,首先俄國是否還有建造1171級升級版的技術和工業實力就值得懷疑。不可否認,前蘇聯經過多年建設擁有一個結構完整、配套齊全的造船工業體系,能夠建造當今幾乎所有種類的船舶,甚至是核動力航空母艦。但隨著蘇聯解體,這個本來配合默契的體系也四分五裂。各加盟共和國地盤上的船廠、設計局及其配套的上游加工廠如今各為其主,所以儘管俄羅斯搶到前蘇聯造船工業體系的大部分成果,但是繼承的製造能力卻有限,而且還缺胳膊少腿。比如前蘇聯唯一能夠建造航空母艦的尼克拉耶夫船廠如今掛著烏克蘭國旗,害的俄國改造「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的項目成果幾乎只剩印度財政上的一堆赤字。
當然俄羅斯還有一個加里寧格勒揚塔爾船廠,其規模和建造能力足以承擔建造大型兩棲攻擊艦的任務。但是因為加里寧格勒是俄國被波羅的海三國包圍一塊海外飛地,「熊」有心卻沒膽將大型艦艇建造的寶押在此處。而其他俄國本土船廠則缺乏建造現代大型艦艇的經驗,89年之前最多是搞過維修或者造過潛艇。由於國內經濟不振,船廠缺乏訂單,其設備都比俄羅斯歷史還老,有經驗的員工也大量流失。給印度人改造個航母尚且力不從心,政府怎敢讓他們搞兩棲突擊艦?就怕船下水之後就像潛艇一樣下潛再不上浮了。所以俄羅斯政府和海軍理直氣壯拒絕了本國船廠重啟project 11780項目或者重新設計一型兩棲攻擊艦的要求。
「風」勢強勁?:看上去很美的「西北風」
在一棒子拍死本國造船業同時,為何「熊」會和「高盧雞」接上頭呢?「西北風」的「風力」在全球特別是東北亞海軍的兩棲作戰艦艇中又處於什麼位置呢?
作為歐洲最為桀驁不馴的「鬥雞」,法國人在軍火生意場上從來不注意陣營。沙俄時期,就算國內鬧反俄浪潮,俄國熊過來請法國設計、建造過「太子」級戰列艦等艦艇時,法國人笑的像朵花一樣。而且也許是由於法國人天生的驕傲,每當美國盟友特別叮囑他不要跟俄國人玩的時候,「高盧小朋友」必然以叛逆的行為回答。戰後的頭幾年,蘇聯人在美國人眼皮底下,從法國取回大量關於噴氣機的技術,朝鮮戰爭中看著英法技術武裝起來的俄國戰機,美國人恨得牙根痒痒。整個冷戰期間,克格勃在法國連買帶偷搞回很多技術資料,法國情報部門時常是真一眼閉一眼。當北約對俄國熊從冬眠中醒來都憂心忡忡的時候,法國人卻盯上了俄國人手裡攢起來的富餘銀子,兩國在防務領域的合作日益密切,哥倆時常搭檔出口武器給中東非洲南美騙外匯,如俄羅斯出口的武器裝備配套法國的電子系統,包括米格-29SMT的RC400雷達、出口的BMP-3步兵戰車配備Athos熱成像儀等,這類的雙簧法、俄沒少演,甚至在喬治亞戰爭之前俄羅斯空軍還曾經打算從法國進口DOMCLES吊艙以提高其攻擊機的晝夜精確導航/目標瞄準能力好徹底糟蹋「格格巫」。所以,法國人才不管你美國準備在東歐布置反導系統,才不管北約大力擠壓俄國,只要有錢賺,「高盧雞」絕對隨叫隨到。
而且,不得不承認法國外銷武器有自己的特點,與其他國家比如美國和俄國自己只賣「猴型」武器不同,只要塞給高盧人足夠的銀子,沒有不能賣的,而與買不來的造艦能力相比,俄國人更需要從「西北風」身上學習西方兩棲突擊艦的設計,了解最新的電子技術和C3i系統搭建等自己鑽研需要更長時間的技術瓶頸問題。從技術指標來看「西北風」級長為:199 米,艦寬:32 米,滿載排水量:21500 噸 ,個頭直追「庫滋涅佐夫」號航母。「西北風」擁有總面積達5200平方米的飛行甲板,不經改裝就可以同時起降6架俄制主戰直升機,而且由於法國人擁有多年的航母使用經驗,「西北風」級航空維修及支援設施設計更為完備和科學,標準載機量達到16架,基本能夠負擔當年「莫斯科」級執行的任務,能夠顯著提升俄國海軍編隊中艦載直升機的作戰效能,使得海軍的三維作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恢復。
除了客串直升機木劍,「西北風」在本職工作上也表現出色,滿載狀態下可運送450名士兵及其所需裝備給養。艦內車輛艙面積近1000平方米,最多可以容納60輛裝甲車或者12輛50噸級主戰,尾部還有大型的塢艙,可以容納2艘氣墊船或者4艘法制CTM登陸艇,估計未來改裝俄制「歐洲野牛」級氣墊船不成問題。但與歐洲同噸位型號相比,「西北風」偏重於裝甲部隊運輸,步兵的投送能力偏弱。
此外,雖然法國擁有「戴高樂」級核動力航母,「西北風」級艦還是配備全套旗艦級的指揮通訊系統,06年首艦入役後在演戲中多次演練為聯合登陸作戰行動提供指揮控制能力,表現不俗。對於俄國來說,由於太平洋艦隊的旗艦光榮級「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投入現役已有數年,有限的維護經費根本無法為艦載電子和通訊設備進行升級,因此未來俄羅斯必定不會只把「西北風」級做兩棲突擊艦來使用,「西」艦肯定將擔任聯合編隊旗艦和核心,組成俄國版兩棲特混艦隊這樣的水面編隊。
說到作為兩棲特混艦隊核心,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俄國可能購買的兩棲突擊艦和東北亞現有的兩棲作戰艦艇。除了「西北風」外,估計俄國人能夠搞到的只剩下西班牙的「戰略投送艦」一種,英國的海洋級自98年服役就再無下文,重開建造俄國人必定要被約翰牛狂砍一筆銀子。但是西班牙船廠雖然此前外銷業績不錯,但是09年俄國人開始琢磨買船的時候「戰略投送艦」還在船台上趴著呢,而且時至今日,「戰略投送艦」到底設計的如何,俄國人也無緣得見。
但是法國造軍艦也不是質量就好,拿近年的「戴高樂」來說,各類質量問題從如一開始就如雨後春筍,迄今為止沒換過的部分也許只剩下艦體了。再如法國人賣給台灣的空殼拉斐特級,賣給阿根廷經常打不出去的「飛魚」,還有早年賣給日本的「三景艦」、坑過波蘭人的法國機槍,法國人在出售軍火的質量方面可謂劣跡斑斑。不過有趣的是,在俄國人這裡,高盧血統表現搶眼,最有名的大約就是一直撐到一戰的傳奇戰艦「太子」號。而且對於本來就想學技術的俄國人來說,質量差一些,反而更給了自己國家設計和製造部門拆解學習的機會。
那麼是不是說以「西北風」為藍本,加上「熊」強大的消化能力,是否俄國就能建立一支東北亞第一的兩棲突擊艦隊呢?這個估計很難。首先是國民經濟和國內民意,以俄國的經濟實力,雖然資源豐富,尤其是近年的能源出口賺的缽滿盤滿,但是掌握國家經濟命脈的財閥不太可能同意下大本錢在遠東重建海軍,尤其像「西北風」在價格上秉承了法國人「沒有最好,只有最貴」的傳統,一艘船吃掉近乎俄國海軍預算的10%。
即使拋開技術因素,單看「西北風」的戰鬥力,在東北亞面對中日韓裝備的情況下,也難討便宜。先說日本,如今東北亞最強的兩棲突擊力量掌握在日本手中,三艘14000噸,全長178米的「大隅」級兩棲突擊艦,總噸位達42000噸,再加上的「日向」級DDH,日本總共擁有近有80000噸的兩棲突擊艦。而2007年韓國將19000噸全長200米「獨島」號兩棲突擊艦投入現役。中國也在08年投入使用排水量相對較小,艦型更類似「伊萬.羅戈夫」級的的998「崑崙」號。
單從數據上看,似乎只有日本在噸位上佔優,中韓裝備在單艦數據和總噸位上都不如俄國,但是討論起兩棲作戰能力,我們還需要考慮其他問題,比如造艦潛力。這正是俄國如今最大的軟肋。東北亞三國中、日、韓都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民船出口國,十幾艘萬噸巨輪造下來,積累了豐富的大型艦船建造和設計經驗,獨立設計建造大型兩棲突擊艦都不成問題,而且造出的兩棲突擊艦的價格都遠比法國貨低,其中最為價廉物美的中國「崑崙」級造價只有「西北風」的一半不到。真打起來,「西北風」雙拳怎能敵得過「崑崙」四手?
所以,俄國指望通過購買一艘新銳的「西北風」改變東北亞海軍兩棲作戰實力的對比明顯不現實。退一步講,即使通過外購能夠消化吸收西方較先進的技術,俄國現有的造船能力也難以迅速支撐起一支合格的兩棲突擊艦隊。何況俄國的進一步造艦行動很可能導致東北亞陷入造艦競賽,到時最先倒下只會是俄國。
由此可見,想重新在東北亞貼上「熊出沒注意」的標籤,俄國人面前當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祝老「熊」一路走好。
推薦閱讀:
※金雁:俄國歷史上的「第三種知識分子」及其社會實踐(5)
※俄國玩弄美法埃 白用西北風大賣卡52|鳳凰軍評
※閑話朝韓半島:沙皇俄國戰敗,大韓帝國的靠山崩塌了
※[青史評論]立憲與革命:俄國1917年的歷史根源
※俄國防部:已殲滅飛行員獲救地區恐怖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