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觀:奮鬥是生命的主旋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大象傳》的這第一句話,定下了這本書的基調,也定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調,還定下了中國人人生哲學的基調,就是:奮鬥。

我在易傳里擇取了以下幾句來談這個話題:

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文言》

曾國藩教育子弟,最愛用這句話。他說,名利權情這些東西都是命運安排,自己不能左右的,自己能把握的無非兩樣:進德與修業。進德是內在的,就是增長學識、提高修養;修業就是做好當下的工作。這兩件事上,多下一點功夫,就多一些收穫,絕對成正比。

而且,「欲及時也」,要抓緊時間。

時間不等人,歲月不饒人。世間公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上天給人們的時間都差不多,其實奮鬥主要是個時間管理和運用的問題,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上,就是奮鬥;用在無意義的事上,就是浪費生命。前面講,「時」是《周易》的大概念,惜時是其中的一大方面。

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繫辭上》

這句話的意思用今天的時髦話講就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人的事業應當轟轟烈烈,治國、平天下,影響造福盡量多的人。要效法天,有崇高之理想、剛健之精神。

人的修養則應當是平實謙虛的。《道德經》講「上善若水」,主要是推崇水的謙卑,說「江海所以為百穀之王者,以其善下也」。大地何嘗不是如此,它永遠在人們腳下,但人們永遠也離不開它。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繫辭上》

崇高莫大乎富貴。——《繫辭上》

《周易》中的聖賢與孔子之後的聖賢是不同的。孔子的之後的聖賢可以是安貧樂道的,可以只追求人格境界,可以獨善其身。《周易》的聖賢則類似西方所謂「哲人王」,既要有聖賢的思想和德行,又要有權位和財富。只有這樣才能聚集人力,改造社會,造福天下蒼生。

為權利和財富而奮鬥,是天經地義的。現實中,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是在這樣奮鬥,這個過程當然是高尚的!

人生的價值不是體現在結果上的,終其一生最後的財富達到某個數值,成為了遺產,這對當事人已經沒有意義了,對他的意義全部在過程里。

德行也一樣,身後的名聲固然可貴,但積德行善、進德修業的過程更有意義。 孔子講,「好學近乎知」,智慧體現在動態的過程里而不是固定的指標,德行也是一樣。

總之,不能白活一場,有多大勁兒使多大勁兒,奮鬥吧!

(本文選自谷園國學勵志系列第三部《簡易經》,想買想讀可關注谷園微信號:大眾國學)


推薦閱讀:

耶佛人生觀
【感悟生命】莊子的人生觀
我的無相渾沌人生觀
《古文觀止-蘭亭集序》這篇文章如何體現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
儒家的「人生觀

TAG:生命 | 人生 | 奮鬥 | 人生觀 | 旋律 | 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