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防濕祛濕粥(經驗方)
薏苡仁植株導讀:「長夏」是中醫常用術語,中醫根據五行學說將一年分為五個季節,春、夏、長夏、秋、冬。「長夏」是中醫理論中的一個特定節氣,位於夏末秋初,涵蓋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五個節氣。長夏的氣候特點是偏濕,正是脾當令,脾在體內恰是一個喜燥惡濕的臟器,因而其運化功能最易受到傷害,進而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所以,長夏養生重在防「濕」。這裡介紹我在長夏節氣里常用且有效的防濕祛濕的經驗方。葯食防濕祛濕粥法是根據五臟學說理論而來,中醫認為,脾對水濕的運化有重要作用,粥是養脾胃的最好食物,同時作為藥物與食物的媒質,能更好地運載藥物發揮功效。1、組成:茯苓20克,薏苡仁50克,粳米80克,冬瓜100克,砂仁3克,鹽、生薑少許。
茯苓 薏苡仁 粳米 冬瓜 砂仁2、做法:薏苡仁、粳米淘凈,茯苓(選白凈打細粉),冬瓜帶皮切成小塊,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武(大)火燒沸,轉用文(小)火熬至糜爛,再加鹽、生薑(切細粒),調入砂仁細粉末,再煮沸五分鐘,攪勻即成。每日2次,早、晚餐溫熱食。或少量多餐服用。3、功效:能昇陽防濕、健脾祛濕。
未加工的茯苓4、藥物作用:①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症。②薏苡仁:性涼,味甘、淡。新鮮的薏米有一股類似稻穀的清香味道或者天然的植物氣味,主要功能健脾滲濕除痹(中醫指由風、寒、濕等引起的肢體疼痛或麻木的病)、止瀉。薏米可用於治療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是緩和的清熱祛濕之品,中醫常用其來治療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等病症。③粳米有補中益氣,健脾袪濕和胃,除煩渴,止瀉痢作用。④冬瓜:能清熱化痰、除煩止渴。有利水消痰、清熱解毒的功效。濕熱體質者若有水腫、脹滿、痰多、暑熱煩悶、消渴、濕疹、癤腫等均可食用,並可解酒。⑤砂仁:主要作用於人體的胃、腎和脾,能夠行氣調味,和胃醒脾。砂仁常與厚朴、枳實、陳皮等配合,治療胸脘脹滿、腹脹食少等病症。深圳和順堂國醫館 羅湖春風店老中醫王聖尉編輯提供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僅供參考茯苓資料請參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5099.htm 薏苡仁資料請參考:http://baike.baidu.com/view/90146.htm?fromId=54184砂仁資料請參考:http://baike.baidu.com/view/31075.htm
砂仁植株
推薦閱讀:
※祛濕除頑疾,不要錯過夏天拔罐的最佳時機!
※一湯一粥 祛濕防寒身體好
※春季雨水潤萬物 養生不忘重祛濕
※怎樣判斷是否濕氣重,濕氣重要怎樣調理
※夏季健脾祛濕的食療方——「三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