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期】世界軍服發展史 感受一下軍服的魅力

2015-02-28 特種裝備網

軍服永遠有它獨特的魅力,今天就說一下世界軍服的發展史,喜歡軍服的朋友可以一起討論一下,僅供參考。

歐洲

古代希臘(BC3000年-BC196年)

斯巴達重裝步兵的甲胄分為盔、胸甲和脛甲三部分,沒有鎧甲保護的部分用大型圓盾來輔助。鍾型胸甲由前後二部分構成,表面打鑄成胸肌型,左側以鉸鏈相連,右側用皮帶扣住。脛甲也採用腿肌造型。頭盔上用黑白馬鬃製成翎飾。上身是短袖束腰長衣,腳下是皮涼鞋。(右)

雅典重裝步兵的鎧甲是由多層亞麻布重疊成5毫米厚而製成的布甲,其中包括胸甲和甲裙。以後吸收了亞述人製作鎧甲的方式,在胸甲的前後編綴青銅甲片來增加防禦力。重裝步兵的主要武器是雙矛頭長矛,寬刃劍和以木材為芯、內襯皮革、外包銅皮的圓盾。(左)

中世歐洲騎士(4世紀-17世紀)

歐洲的騎士時代始於公元900年前後,持續至中世紀結束的1500年左右。蠻族動亂結束後,法蘭克人、凱爾特人、汪達爾人紛紛建立各自的國家。其中勢力最大的是法蘭克王國。查理繼承父位統治法蘭克王國時期,開始了大規模地擴張領土戰爭。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來維持龐大的軍隊,於是他將征服的土地劃成小塊,賜給眾多的追隨者。這些封地的小領主形成了歐洲最早的騎士階層。

公元11世紀,菲利蒲1世的軍隊基本上以重裝騎兵為主攻力。法蘭克騎兵的鎧甲是用幾層皮革重疊縫製成的短袖造型,表面綴有鐵環。頭上是帶護鼻的圓錐形銅盔。下身是綁腿和帶馬刺的皮靴。公元11世紀至13世紀,十字軍東征標誌著騎士文化黃金時代的到來。當時十字軍被認為是完美的騎士。從異教徒手中奪回聖地,保護無助的朝聖者,被看成是騎士的最高天職。騎士的鎧甲多為鎖子甲。鎖子甲最早在公元前6世紀,由凱爾特人發明,之後被羅馬人採用。十字軍東征時,騎士們幾乎全部披掛鎖子甲。其重量大約13公斤。

另外,由於長時間被太陽照射,鎧甲發熱易灼傷皮膚。為此,騎士們都在外面罩上縫有紅十字紋樣的白色長袍,頭上的圓筒狀鐵盔上開著橫條視孔和用來呼吸的小圓孔。14世紀以後,為了提高鎖子甲的防禦力,在胸、臂和腿等容易受到攻擊的部分,增加了鋼鐵板金護甲。這些護甲成為日後盛行歐洲的板金鎧甲的前身。頭盔也由圓筒狀換成尖錐形。到了15世紀,板金鎧甲的製作技術變得愈加成熟,出現了全身披掛板金鎧甲的重裝騎士。但是,整套甲胄的總重量達50公斤。

1585年,英國的甲胄匠人製作出新型板金鎧甲,以當時流行的紳士服款式為造型,表面塗成黑色,並刻有精美的鍍金裝飾,這種鍍金裝飾既美觀又可防鏽。在實戰時,還配備有緩衝面罩和護胸甲。此種造型的鎧甲凝集了當時甲胄匠人製作工藝的最高技術。

英國內戰時期(1642年-1651年)

內戰時期議會軍以滑膛槍手和長矛兵混合組成的步兵連隊為主要戰鬥力。由於雙方軍隊的軍服極為相似,為區分敵我,議會軍與國王軍分別用黃、紅醒目的飾帶作標識。長矛兵的主要作用是掩護沒有護甲裝束的滑膛槍手能安全、迅速地裝填彈藥,其戰衣是在紅上衣外穿厚鐵板製成的胸甲和用鐵板條釘成的甲裙,頭戴雞冠狀高頂鐵盔。議會軍的軍曹一般手持犁槍。滑膛槍手的軍服基本上保留了當時市民的日常服飾,即帶帽沿的軟帽、紅色軍上裝、中長褲和亞麻布長筒襪,腳蹬褐色皮鞋。

法國拿破崙帝國(1804年-1815年)

法蘭西大陸軍大體上分為重裝騎兵、輕裝騎兵、步兵、炮兵和工兵。其中重裝騎兵(左)被推為當時歐洲最強。重裝騎兵除勇猛善戰外,士兵的軍服也極為豪華。藍色的上裝,外面罩有鋼製的胸甲,胸甲表面嵌有黃銅板和銅釘。下身是白色半長褲和長筒馬靴,頭盔是帶翎飾的古典式銅盔。

擔任偵察和追跡的輕裝騎兵(中)的服裝也較為華麗,藍色窄袖短上衣,腰系飾帶,下穿黃鑲邊的藍色馬褲和長筒靴,頭上是帶翎飾的平頂圓筒帽。步兵正裝的色彩是以法國國旗的紅藍白為基調,上身為白翻領的藍色燕尾服和白色背心,下身是帶綁腿套的白色半長褲和帶鞋釘的皮鞋。軍帽為帶絨球的平頂圓筒帽。(右)

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1775年-1865年)

獨立戰爭期間,美國大陸軍的軍服(左2)為多種多樣,圖中士兵的軍服為帶紅翻領的藍色軍大衣,白色綁腿式長褲和黑皮鞋。頭上是黑色三角帽,帽上還縫有象徵自由、獨立的帽章。英軍的軍服(左1)是統一的帶黑翻領紅色軍大衣、白色半長褲和長筒襪,頭戴有鑲邊的三角帽,腳穿黑色皮鞋和長鞋套。

南北戰爭時期的聯邦軍(北軍(右2))著深藍色上裝,天藍色長褲和黑色皮鞋。頭上是平頂圓帽,帽頂上別有步兵帽徽。聯盟軍(南軍(右1))的規定軍服是灰色軍大衣和略帽,藍色長褲。但是,由於物質不足,實際上南軍的軍服為各式各樣,圖中南軍軍服是帶紅鑲邊的灰色短上衣和長褲,頭上是寬沿平氈帽。

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軍服(1914年-1918年)

一戰初期,法國軍隊的軍服為醒目的深藍色軍大衣和紅色長褲,一年後更換成藍灰色軍服。德國軍隊的軍服為紅色鑲邊的綠制服,頭上是傳統的帶盔釘的皮盔,1916年又換成新式鋼盔。交戰國中以英軍的卡其色軍服最適合野戰。卡其色軍服始於19世紀末,「卡其」名稱出自印度烏爾都語,意為泥土。

駐印度的英軍最先採用卡其色粗布做軍服,以後眾多國家的陸軍部隊也紛々採用。英軍蘇格蘭人部隊的軍服卻仍保留著蘇格蘭傳統的褶迭短裙,腰系毛皮袋。俄國軍隊的制服是傳統的民族式上裝和馬褲,外穿防寒用灰色軍大衣。1917年,美國參戰時,從法國登陸的美國士兵軍服均為卡其色,頭戴平氈帽。作戰時則改換使用英軍的碟形鋼盔。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軍服(1937年-1945年)

大戰中,法國軍隊的個人裝備在歐洲各國陸軍中最為落後。野戰服與前次大戰一樣,既笨重又妨礙身體運動。而英國陸軍則非常注重步兵的實戰裝備研究。士兵的新式野戰服和武器裝備,使英軍能在歐洲和非洲戰場上與德軍抗衡。而德軍由於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軍隊的裝備最為精良。其中野戰服的設計極為合體,且適合實戰。

鋼盔的防彈性能也頗為良好,防禦面積較大。蘇聯陸軍的軍服卻仍舊保持著傳統的俄國式上裝和馬褲。美軍步兵的軍服為新型M1941茄克衫和毛料長褲。戰爭期間,美軍軍服設計人員不斷聽取前線士兵的意見和建議,多次對野戰服和個人裝備進行改良,因此,後來居上,其裝備比其它各國更趨於現代化。

亞洲戰場的日本陸軍軍服早在1868年便已定型。日俄戰爭後,日本開始採用英國陸軍的卡其色。二戰中,又受德國影響,改舊式豎領為翻領。中國由於當時工業處於極其落後的狀態,軍隊的武器裝備基本上依賴於進口,陸軍軍服為德國式藍灰色,之後也開始採用卡其色野戰服。


推薦閱讀:

各代軍服
野鵝與猛犬—《野鵝敢死隊》中的軍服與武器考析
德軍軍服DIY全部款式圖
二戰中希特勒要求德軍軍服必須最帥,其背後隱藏了罪惡的陰謀

TAG:魅力 | 世界 | 發展 | 軍服 | 感受 | 發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