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舞台邊緣走向中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
於沛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30日 07 版)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65年來,中國走了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取得了前人沒有取得的輝煌成就。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中國正滿懷信心地融入、影響並改變著世界,中國道路極大地豐富了人類文明發展模式。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經歷著歷史性的深刻變化,當今中國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近代中國處於世界邊緣
19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歷史從中國談起,可中國由於排除了每一種變化的可能性,至今仍停留在世界歷史之外。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世界對中國的認識。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偉大國家,曾對其他國家發展產生過深刻影響,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過不可替代的貢獻。但進入近代以後,由於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落後了,在西方人眼中是「泥足巨人」,是「沉睡的獅子」。災難深重的中國處於世界邊緣。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國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此後,西方列強用軍艦、洋槍大炮把中國拖入近代世界的秩序中,中國開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儘管清王朝有人提出以「忠、信、篤、敬」禮遇洋人,以應對曠古未有的大變局,但等來的是更嚴重的民族危機。因為列強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而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列強在中國群魔亂舞,變本加厲要求開放通商口岸、設立外國租界、外國人在華享有領事裁判權、外國傳教士可在華各地傳教,以至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列強為了給自己的侵略尋找理由,還宣揚「種族優劣論」,污衊中華民族是愚昧落後的「劣等民族」,需要接受「優等民族」白種人的「開導」。孱弱的中國面對列強的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掠奪和文化滲透,只能孤立無助地任其宰割。
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希望收回戰敗國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特權,但西方列強竟將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對此,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顧維鈞在回憶錄中寫道:「以前我們也曾想過最終方案可能不會太好,但卻不曾料到結果竟是如此之慘。」「如此之慘」的結果,反映的正是當時中國處於世界邊緣的國際地位。
「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在西方列強加速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過程中,中國人民不斷覺醒,進行了前仆後繼的反帝反封建鬥爭。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中國社會開始向現代社會轉變,但沒能剷除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根基,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20世紀初特別是俄國十月革命後,民族解放運動迅猛發展,亞洲在覺醒,中華民族在覺醒。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偉大事件,是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鬥。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人民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不僅僅是在保衛自己的家園,也是為保衛世界和平而戰。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洗刷了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中國的世界大國地位,是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又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解放戰爭勝利,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古老的中國煥發出新的青春,令世界刮目相看。
中國人站立起來了
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同志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中莊嚴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大事件,不但徹底結束了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衰敗屈辱的歷史,意味著帝國主義任意壓榨和掠奪中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而且衝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鼓舞了世界被壓迫國家被壓迫民族爭取解放的鬥爭,深刻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
新中國成立後,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取消了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和世界關係的基礎,為中國和其他各國建立平等互利的新型國家關係開闢了廣闊道路。從此,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揭開了中國和世界關係的嶄新篇章。
新中國成立後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拒絕承認新中國,妄圖用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和軍事上包圍等手段,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里。但新中國力主「獨立自主」和「和平」的理念,受到世界各國人民歡迎,贏得越來越多朋友的尊重。到1950年10月,已經有25個國家承認新中國,亞澳工會會議(1949年11月)、亞洲婦女代表會議(1949年12月)、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1952年10月)等國際會議相繼在中國舉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迅速增長。1964年1月,中法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中國實現了同發達資本主義大國建交的突破。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操縱聯合國擴大侵朝戰爭,同時派海軍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以「阻止對台灣的任何進攻」,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與朝鮮軍民並肩作戰,沉重打擊了美國侵略者。新中國同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強國美國的這場較量,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一掃舊中國軟弱可欺的形象,極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聲望,加強了中國的世界大國地位。戰爭的勝利保衛了朝鮮的獨立,維護了東亞和世界和平,對國際戰略格局演變產生了深遠影響。
1954年4—7月,中國參加了由英美蘇法中五大國及朝鮮戰爭與印度支那戰爭參戰各方參加的日內瓦會議,這是新中國首次參加政府間多邊國際會議。中國為促成印度支那停戰協定的簽訂作出了突出貢獻,在解決國際爭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贏得了國際讚譽。
中國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首倡國。1953年12月,中國、印度兩國在北京舉行談判時,周恩來提出了處理中印關係的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的原則。1955年4月,周恩來出席亞非國家「萬隆會議」,倡導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的「萬隆精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深入人心,成為處理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載入史冊。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票通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的決議。這表明,中國不能脫離世界,世界也不能沒有中國。中國和世界的聯繫愈來愈密切,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在世界上獲得應有地位,對世界的影響力不斷上升。
中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掀起了改革開放大潮,在30多年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今天的世界正面對一個日新月異的中國。中國不再是處於世界體系邊緣的旁觀者,也不再是國際秩序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從當今世界發生的任何重大事件中都不難看到中國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中國因素」「中國符號」已經成為影響現代世界歷史進程的重要力量之一。
21世紀初,中國與世界關係出現了歷史性變化,即中國與世界開始融為一體,中國的前途命運與世界的前途命運密切相關。中國與世界的相互影響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入和廣泛。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有很多,但首先緣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緣於中國提出的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理念。中國作為國際社會深刻變革的驅動力之一,歷史性地從世界體系的邊緣走向中心。
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連續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不但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蹟,使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而且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活力,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不僅如此,中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表現出高度責任感,增強了各國走出危機的信心;中國積极參与國際社會扶貧合作,為在世界範圍消除貧困無私地貢獻力量;等等。
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為世界所公認。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以身作則,加入多項維護世界和平的公約;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熱點問題;積極推動實現地區穩定;近年在全球範圍參與了30多項聯合國維和行動。中國已同16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在國際裁軍和軍控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不只一個西方學者提出,中國為何如此激動人心?他們的回答是,中國人民開始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但中國正觸及的東西不是中國人獨有的,恰恰是人類普遍具有的一種本能,即創造自我。這在任何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都是一個核心內容。他們還認為,中國目前發生的情況已經開始在經濟、社會以及政治方面改變整個國際發展格局。因此,無法用現有的理論來解釋中國的發展,必須重新認識中國發展道路對世界的意義。其實,只要了解65年來特別是最近30多年中國的發展歷程,就不難發現,中國道路是一條獨立於資本主義體系之外的現代化道路,對世界而言這條道路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和平發展」。這條不同於西方的發展道路創造了世界奇蹟,自然將世界的眼光引向中國。中國道路連接著中國夢,而中國夢與世界夢是一致的。從世界舞台邊緣走向中心的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手挽手、肩並肩,同舟共濟,共同走向光明的未來。中國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必將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理論研究中心主任)
推薦閱讀:
※史上最帥的颱風寶典|聚光燈下,你就是舞台的寵兒!
※怎麼提升在台上唱歌的「颱風」呢?
※優質課不應只是尖子生舞台
※舞台劇: 十個童女
※宏濟大舞台十一月演出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