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肺氣腫集1

[方四] 脾虛所致肺氣腫党參10克,黃芪9克,白朮12克,茯苓10克,甘草、半夏各6克,陳皮12克,蘇子、萊菔子各9克,白芥於12克,大棗10枚。將大棗、陳皮除外,其餘各葯熬湯,除藥渣,將其湯煮大棗和陳皮,開鍋10分鐘後,吃大棗,喝湯,去陳皮。[方五]腎虛肺氣腫核桃仁50克,蘿蔔子(研粉)、冰糖各10克。將冰糖先熬化,再加入上藥拌勻,製成糖塊,每日時時含化。[方六]肺氣腫黑蘇子、陳皮、半夏、當歸、厚朴各9克,沉香末(沖)、肉桂各2.5克,前胡、杏仁各9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方七]痰熱所致的肺氣腫黃芩、瓜蔞仁、半夏、膽星、橘皮、杏仁泥;枳實、姜竹茹各9克。水煎服,1日l劑,早晚服。[方八]氣津兩傷所致的肺氣腫沙參12克,麥冬、五味子、杏仁、玉竹、貝母各9克。水煎服,每日l劑,分2次服。[方九]腎衰肺氣腫熟地、山萸肉、五味子各9克,肉桂2.5克,補骨脂、胡桃肉各9克。水煎服[方十]痰涎壅盛所致的肺氣腫蘇子10克,白芥子9克,萊菔子10克,山藥60克,人蔘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方十三]痰濁阻肺所致的肺氣腫射於10克,麻黃、白芥子、萊菔子各9克,蘇子10克,皂莢12克,旋復花、紫菀、款冬花各10克,半夏、杏仁各9克。 若外感風寒,痰從寒化,寒重於飲而咳重於喘者,加桂枝、細辛、乾薑、五味子、白芍、甘草;飲重於寒併兼有鬱熱而喘重於咳者,加厚朴、石膏、細辛、乾薑、五味子;飲寒並重而喘咳並重者,加生薑、細辛、五味子、大棗;外感風熱,痰從熱化,熱重於飲者,加石膏、生薑、大棗、甘草;飲重於熱者,加細辛、乾薑、五味子、白芍、石膏;飲熱並重者,加厚朴、石膏。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方十四]痰熱結肺所致的肺氣腫黃芩、桑白皮、全蕎麥各10克,杏仁、半夏各9克,款冬12克,蘇子、貝母、黃連、山梔各9克。若痰多而粘稠,加皿蔞、射干、海蛤粉;痰涌便秘、喘不能卧,加大黃、風化硝、葶藶子;身熱甚加生石膏、知母;口渴咽干,加天花粉、麥冬;咯痰氣腥,配魚腥草、冬瓜子。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方十五]肺虛所致的肺氣腫党參9克,黃芪10克,沙參、麥冬各9克,熟地10克,五味子、桑白皮、紫菀各12克。若短氣喘促明顯,加冬蟲夏草、鐘乳石、甘草;喘逆、咳痰稀薄,去桑白皮,加款冬、鐘乳石;惡風自汗明顯,加白朮、防風;動則喘甚,加山萸肉、胡桃肉;食少便溏、腹中氣墜,加升麻、柴胡,同時重用黃芪、党參;嗆咳煩熱、苔少舌紅,加玉竹、百合、石斛、訶子。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方十五]脾虛所致的肺氣腫党參10克,黃芪、白朮各9克,茯苓12克,甘草、陳皮各9克,半夏6克。若痰多質粘且咯吐不爽、脘痞、苔膩,加川朴、蒼朮;大便易溏,加淮山藥、薏苡仁、煨木香、砂仁,或平時常服香砂六君子丸、健脾丸、理中丸等;四肢逆冷、形寒錈卧,加附子、肉桂、胡桃肉、紫河車,亦可服金匱腎氣丸。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方十六]腎虛所致的肺氣腫熟地10克,山萸肉12克,山藥15克,紫河車6克,胡桃肉、補骨脂各9克,鹿角片6克,肉桂9克,附子6克,五味子9克。呼多吸少者,加紫石英、沉香、磁石、五味子、冬蟲夏草;喘甚加服參蛤散;咳吐粘痰者,加蘇子、半夏、茯苓、橘紅;喘咳眩悸、肢體浮腫、小便不利,加茯苓、白朮、白芍;面赤如妝、虛煩,加龍骨、牡蠣,平時常服紫河車粉、金匱腎氣丸或六味地黃丸;面紅煩躁,舌紅苔少,加麥冬、當歸、龜板膠。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方十七]肺氣腫症五味子250克,雞蛋10個。將五味子水煎半小時,冷卻,放入雞蛋,浸泡10天後,每晨取1個,糖水或熱黃酒沖服。

【脾虛所致肺氣腫】

党參10克,黃芪9克,白朮12克,茯苓10克,甘草、半夏各6克,陳皮12克,蘇子、萊菔子各9克,白芥於12克,大棗10枚。

【肺氣腫的食療方法】

[方三] 肺虛所致肺氣腫黃芪30克,白朮20克,茯苓30克,乳鴿1隻。將乳鴿(未換毛的幼鴿)浸入水中淹死,去毛和內臟,放人燉盅內,加適量水,再人黃芪、白朮、茯苓(洗凈),置於蒸鍋內,隔水燉熟,加少許食鹽,味精。在正餐時食用,每天一次。

【肺氣腫腎虛型】小米50g,羊胎1具。先煮羊胎至半熟,後入小米熬成粥,粥肉同食,日服2次。能補腎益氣,止咳納氣,

(2) 百合粉20g,與糯米50g加水煮至米化湯稠,加冰糖適量,早晚2次溫熱服用,20日為1療程。能補肺滋陰、止咳化痰。(3)雞蛋、蟾蜍各1隻,將雞蛋放入蟾蜍腹中,外包黃泥封固,在火中煨熟,吃蛋,每日1個。能補肺氣,治久咳。對治療肺氣腫有較好療效。(4)百合40g ,去皮根洗凈切碎,豬肺1具,用清水沖洗乾淨後,切成小塊。把兩味放入鍋內,加料酒、鹽、胡椒面共燉爛,再加入味精調味食用。(5)白果仁、甜杏仁各100g,胡桃仁、花生仁各200g,共搗爛和勻。每日晨用20g,加水1小碗,煮沸,打入雞蛋1個,加冰糖適量頓服,連用半年,可治肺氣腫。(6)白果仁適量,蜂蜜適量,將白果炒後去殼,加水煮熟,加入蜂蜜,連湯食,每日2次。(7)無花果汁:無花果若干,冰糖適量,將無花果搗碎,取汁去渣,每次取約50ml,加入冰糖,用開水沖服,1日1次,或分2次沖服。(8)南瓜蜂蜜糖:南瓜1000g,蜂蜜100g,冰糖50g。將南瓜頂部開口,挖去一部分瓤,蜂蜜和冰糖裝入,再將開口蓋好,蒸至熟爛。早晚吃,連吃7天。(9)茶葉雞蛋:綠茶約15g,雞蛋2枚。將綠茶與雞蛋一起加水約300ml,同煮至蛋熟,去殼,再煮至水干。食蛋,不拘時。(10)核桃仁補骨湯:核桃仁30g,補骨脂10g,將核桃仁與補骨脂一起加水約500ml,煮約半小時,取汁,加適量紅糖,分2次早晚溫服。(11)杏仁梨:杏仁6g,梨1個。將梨洗凈,切下小塊,挖去心(種子),把杏仁搗碎裝入,再蓋上切下的小塊,加水煮熟或燉熟,吃梨喝湯,每晚1次。(12)杏仁糖:苦杏仁與冰糖若干(等量)。將苦杏仁帶皮研碎,與冰糖混研製成杏仁糖,早晚各服3~6g,10天為1療程。主治肺氣腫及慢性氣管炎。【肺氣腫食療方】1.排骨湯:豬排骨200克,淮山藥15克,薏苡仁30克,党參30克,調料適量。煮成湯,加調料。佐餐食用。說明:益肺補腎、健脾祛濕;對胸悶氣弊、動則氣促、納差便溏有療效。2.蛤蚧參粉:蛤蚧30克,紅參30克。拌勻,裝入膠囊。每次5丸,每天2次。說明:補肺強心、益氣平喘;對肺心病有療效。3.玉竹糖漿:玉竹250克,白糖300克。煎服。說明:補肺、強心;對肺氣腫、肺心病有療效。4.鯉魚粥:鯉魚1條,杜仲15克,川貝末10克,大米100克。煮熟即可。隨意服用。說明:溫腎納氣;對肺氣腫、肺心病有療效。5.萊菔子粥:萊菔子末15克、粳米100克。同煮為粥。早晚溫熱食用。作用:化痰平喘,行氣消食。適用於老年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評註:現代研究證實,萊菔子有祛痰作用,此葯膳用於咳喘伴痰多者。人蔘忌萊菔子,故吃此粥期間不能服用人蔘。6.炒咖啡豆:每日10克,煎濃汁飲,治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10.燕窩燙 燕窩、白芨各6克,小火燉爛,加冰糖適量再燉,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咳血或肺結核咯血。15.五圓粥 白果仁、甜杏仁各100g,胡桃仁、花生仁各200g,共搗爛和勻。每日晨用20g,加水1小碗,煮沸,打入雞蛋1個,加冰糖適量頓服,連用半年,可治肺氣腫。

【肺氣腫保健方】1.貝母冬瓜冬瓜一個,切去上端當蓋挖出瓜瓤,填人浙貝母12克,杏仁10克,冰糖少許人鍋內蒸熟後早晚分服,止咳化痰潤肺。2.南瓜膏 南瓜3個去籽切塊,加水煮爛取汁,添人麥芽1000克及生薑汁50克,文火熬成膏,日服70克。3.蛤蚧童子雞 蛤蚧1對,童子雞1隻(約1000克左右)。童於雞去毛及內臟,洗凈,與蛤蚧及蔥、姜、鹽一起加水,燉熟爛,吃肉喝湯。每周2—3劑,每日1次,隨意食用。補肺脾腎,適於肺氣腫動輒氣喘者。4.芝麻羹 黑芝麻250克,白蜜、冰糖各120克。黑芝麻與適量生薑汁同炒,白蜜蒸熟,冰糖搗碎蒸溶,各味混勻貯瓶備用。早晚各服1匙,1日2次。溫中納氣,適用於腎虛型肺氣腫。(1)痰濁壅肺:化痰降氣,健脾益肺:蘇子降氣湯,三子養親湯加味。痰多喘急,胸滿不能卧,加葶藶子瀉肺化痰,因外感風寒而誘發,見喘咳胸悶,痰多粘白泡沫,乾嘔,惡寒發熱,不渴無汗,脈浮緊,可用小青龍湯解表散寒,溫肺化飲。外感已解,而咳喘未除,去桂枝以減緩發散之力,麻黃用蜜灸以偏重宣肺平喘。病情穩定時,可用六君子湯益氣健脾,燥濕化痰。自汗、短氣、乏力,痰量不多時可加黃芪,五味子等益氣固表。臨證時方劑中宜酌情加入丹參活血以提高療效。(2)痰熱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麻杏石甘湯、桑白皮湯加味。 痰熱內盛、痰膠粘不易咯出者加魚腥草、瓜蔞皮、海蛤粉清熱化痰利肺, 痰嗚喘息不得卧者加射干、葶藶子瀉肺平喘。痰熱傷津、口渴欲飲、苔黃燥者加知母、花粉、玉竹、蘆根以生津潤燥。(3)肺腎氣虛:補肺納腎,降氣平喘:平喘固本湯和補肺湯加減。陽虛甚,形寒肢冷,夜尿多,舌淡加熟附片、肉桂、鐘乳石。氣虛血瘀,頸脈動甚,面唇青紫,舌紫暗加當歸、丹參、桃仁,紅花活血通脈。喘脫危象可急加參附湯、蛤蚧粉或黑錫丹補腎納氣,回陽固脫。(4)肺腎陰虛:滋補肺腎:生脈散與都氣丸加味。肺陰虧虛,虛火上炎,口咽乾燥加元參、沙參、玉竹、百合以清熱養陰生津潤燥。手足心熱,潮熱加知母、地骨皮、鱉甲清虛熱。盜汗加糯稻根、浮小麥、龍骨,牡蠣、山萸肉,斂汗,臨床上單純肺腎陰虛證較少見,多兼有不同程度氣虛,臨證時應權衡主次治之。四、單方、驗方:(1)紫河車粉1.5g,每日服2次。(2)蛤蚧焙微焦研末沖服1~2g,每日2次。(3)胡桃肉3個,每日1次。(4)人蔘15g,蛤蚧一對焙微焦,杏仁30g,川貝30g,紫河車30g,研細末沖服,每次3g,每日2~3次,用於肺腎氣虛症。 【阻塞性肺氣腫的小秘方】1)取明礬50克,磨成粉用陳醋(最好用鎮江陳醋)調成糊狀,每晚睡前取黃豆大一團敷足掌心(湧泉穴,兩足都敷),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連用7天有特效。 【阻塞性肺氣腫的小秘方】4)用青蛙250克,南瓜500克,大蒜60克。將青蛙去內臟,剝皮,切塊;大蒜去衣洗凈,南瓜洗凈切塊。把青蛙、南瓜、大蒜放人開水鍋內,武火煮沸後,文火煲半小時,調味膳食用。治肺膿瘍、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痰濁壅肺。

2、【肺氣腫、肺心病偏方】:新諾明30片,利眠寧(可用舒安樂定代替)30片,甘草片90片,消咳寧60片,茶鹼片60片,強的松60片,撲爾敏60片。將上藥物一起研碎,拌勻後分成40小包,晚飯後服用一包,根據病情酌量增減。

此方對腎臟有一定副作用,腎臟有問題者要與醫生溝通。

3、【肺氣腫、氣管炎偏方】:香油半斤、冰糖半斤、豬苦膽5個、紅姑娘皮一把。將豬苦膽的皮剪開,把汁倒出來,將豬苦膽汁與香油、冰糖、紅姑娘皮一起用水煎熬2個小時,熬法和煎中藥一樣。當葯湯熬至兩個礦泉水瓶那麼多時,將藥水取出。每天早晚飯後半小時喝一杯(9錢的杯)。氣管炎輕微者喝上3天,就能見效。肺氣腫患者,堅持喝2個療程,就能治好。

註:大慶採油四廠86歲的葛老用此方2個療程治好了肺氣腫。

紅姑娘,大名叫酸漿。《本草綱目》中說,此物搗汁服用,可治黃病(即黃疸性肝炎),還能治咳嗽風熱。現代醫學認為,紅姑娘對小兒百日咳、急性氣管炎都有療效。豬苦膽,有宣通上下,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功效。

冰糖,可以潤肺、止咳、清痰、祛火。所以,此四物在藥理上,均可治療氣管炎和肺氣腫。

提示:葯熬好涼後裝入瓶內,放入冰箱恆溫,喝時用熱水把葯溫一下再喝,如果喝涼的葯肚子會難受。

18.【肺氣腫---三子養親湯加山藥元參方】組成:蘇子10 白芥子10 萊菔子10 生山藥60 玄參30 功效:補益肺腎、祛痰下氣主治:肺腎不足、痰涎雍盛之喘息功效:臨床應用本方治療多例肺氣腫病人都有較好療效,一般1到3副可見效,服到10劑多可臨床治癒。病例:高某,男,67歲。77年3月因氣喘病重來就診。患者哮喘已經8年,經常需要服用氨茶鹼藥物。現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痰極多質粘,帶有泡漠,胸滿悶痛,頭昏乏力,心煩,口乾不多飲,舌紅少津,脈細數。胸透診斷為肺氣腫。此痰熱久蘊,肺陰受損,氣機上逆。當扶正祛邪,標本兼顧。投上方三劑,諸證大減,咳喘大見好轉,再用三副,多年的喘證竟然頓除,隨訪三年未複發。

⑤胎盤1個,懷山藥30g,補骨脂15g,紅棗5~8枚,生薑9g,白酒適量,先將胎盤洗凈擦鹽,入開水中湯煮片刻,後用冷水漂洗數次,切塊入鍋,加白酒、薑汁炒透,至移至瓦鍋內,加水與諸葯,燉至爛熟,調味後分2次服食,每周1~2次,連服10次。適用於脾虛兩虛證。

⑤水菖蒲根粉120g,乾薑粉12g,樟腦90g,松 香300g,製成膏藥,貼於鴆尾至上脘穴,肝俞至胃俞穴,喘息重者加貼膻中及定喘穴,每晚 在膏藥外熱敷30分鐘,以促進藥物滲入機體,一般貼3~5天,間隔2~3天換藥1次,10次為1 療程。若貼治期間局部有灼感或痛癢感,可提前將膏藥取下。在癥狀緩解之後的3年內,每 年夏季再貼4~6次,以鞏固療效。

⑥水菖蒲根700g,洋金花籽20g,生薑250g,酒醋適量。上 葯共粉碎,摻入麥麩1500g,用酒、醋各半拌至潮濕,放入鍋內炒熟,分裝於兩個25×35cm的 布袋內,分別敷於胸腹部膻中至中脘穴區和背部肺俞至胃俞穴區,外用塑料薄膜敷蓋,再包 以棉被保暖,每晚濕熱敷1小時,敷時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敷後要將皮膚擦乾,30次為1療 程。

⑦紫蘇子,蘿蔔子各60g,白芥子30g,同炒熱,熨背部,每日1次。

1、復方石英沖劑組方:將上藥濃煎成膏後和入珍珠層粉3克,製成沖劑,分成4包。1日服2—3次,每次1包,哮喘發作時加服1包,連服2—3周為一療程。制用法:蚤休15克 旋復梗15克 麻黃9克 紫石英30克 白石英30克 皂莢3克 生甘草6克2、龍膽截喘方組方:每日1劑,水煎服。制用法:地龍20克 膽南星15克 北杏仁15克 桔梗15克 防風15克 瓜蔞10克 枇杷葉12克 川貝12克 甘草8克 寒痰加款冬花12克、細辛10克;氣喘重加葶藶子15克、蘇子15克;熱痰加連翹15克、制南星15克 甘草8克 寒痰加款冬花12克 制南星15克

  1.肺氣虧虛:少氣懶言,神疲乏力,偶咳氣喘,痰清色白,咳聲低怯,自汗易感冒,面色無華,舌質淡或暗淡,苔白,脈弦細無力。  治法:補氣益肺,兼化痰活血。  方葯:玉屏風散合陳夏六君湯加減。黃芪、党參各30g,白朮、茯苓各15g,陳皮、法半夏、川芎、大棗、無味子、紫菀、防風各10g,丹參20g,甘草6g。方中參、芪、術、茯、大棗等益氣補肺;法半夏、陳皮、紫菀等化痰止咳;丹參活血化瘀。並隨症加減,如兼脾氣虛者加山藥;咳喘甚者加炙麻黃、蘇子;瘀10L甚則加大丹參用量,並加用桃仁、紅花等;兼腎氣虛者加仙靈脾、補骨脂等。  2.腎不納氣:喘促日久,形神疲憊,氣短不足以息,動則喘息尤其,肢冷麵青,或口唇爪甲發紺,舌質淡或淡紫,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腎納氣,降氣平喘,兼活血化瘀。  方葯:金匱腎氣丸合丹參飲加減。附片(先煎)、菟絲子各10g,肉桂、五味子各6g,熟地、補骨脂、仙靈脾、山萸肉各15g,當歸、蘇子各12g。丹參、赤芍各20g。方中金匱腎氣丸(去「三瀉」)加五味子、仙靈脾等溫腎納氣平喘以固本;丹參、當歸活血化瘀以通絡.,諸葯合用,納氣平喘,活血祛瘀。若喘甚者加炙麻黃、白芥子、葶藶子等;若語言無力,白汗惡風,加黃芪30g,甘草6g;若嗆咳少痰,咽干色紅,加冬蟲夏草3g,沙參15g;肢體浮腫、尿少,加桂枝10g,茯苓15g。若心腎衰,常可用真武湯加減以治之.,  以上兩證,多見於本病的緩解階段,故治療重在扶正固本。  3.痰瘀阻肺 :咳嗽氣喘,痰多色白粘膩量多,或呈泡沫狀,短氣胸悶,稍勞即著,脘痞納少,倦怠乏力,面唇色青,舌質偏暗淡,苔薄膩或濁膩,脈滑澀.,  治法:化痰止咳平喘,活血化瘀。  方葯:二陳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法半夏、陳皮、茯苓、白朮、全瓜蔞各12g,蘇子、白芥子、紫菀、款冬花各15g,桃仁、紅花、當歸、川芎各10g,丹參、赤芍各30g。方中二陳湯為化痰濕之名方;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紫菀、冬花、蘇子、白芥子等可止咳化痰平喘。喘咳甚者可加炙麻黃、杏仁.、葶藶子等味;由外寒誘發者可小青龍湯加減以治之;正虛者可酌加補脾補腎之黃芪、党參、淫羊藿、補骨脂等味。 .  4.痰熱郁肺:咳逆喘息氣粗,煩躁,胸滿,痰黃粘稠難咳。或身熱微惡寒,有汗不多,口渴,尿黃,便干。舌暗紅,苔黃或黃膩,脈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痰,降氣平喘,兼活血化瘀。  方葯:清氣化痰湯合四物湯加減。黃芩、浙貝母、桔梗、杏仁各15g,魚腥草30g,丹參20g,桑白皮、法半夏、葶藶子、桃仁、川芎、當歸、赤芍各10g,方中黃芩、魚腥草等清熱解毒;浙貝母、桔梗、杏仁、葶藶於等味止咳平喘化痰;桃{二、當歸、丹參等活血化瘀.,諸葯合用,祛邪為主.,痰熱內盛,膠粘不易咳出者加鮮竹瀝.瓜蔞皮;痰鳴喘息不得平卧加射千、麻黃、蘇子;杵狀指等,町加大活血藥用量。如丹參用至30g;身熱、惡寒者,加連翹、銀花;若大便乾燥,腹脹滿者,加生大黃、川朴;痰熱傷津,口乾舌燥,加天花粉、知母、蘆根。 .  以上兩證,多見於本病合併感染時,故治療重在祛邪。  以上方葯,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服用。扶正方葯,服用時間可長達2—3個月;祛邪方葯,當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以免傷及正氣。  臨床實踐證明:由於本病綿長,經久難愈,中醫有「久病人絡」之說。故痰瘀互結阻肺常貫穿於本病的始終;活血化瘀、化痰止咳乃為臨證之基本治法,用之合理,常可明顯取效。  【氣虛血瘀、痰熱郁肺型】治以清熱化痰、祛瘀平喘,用麻杏石甘湯加減;

【氣虛血瘀、痰濁壅肺型】治以降氣化痰、祛瘀平喘,用麻杏二陳湯加減;

【陰虛血瘀、痰熱戀肺型】治以涼血活血、養陰化瘀,用犀角地黃丸合漏蘆連翹散加減;

【氣陰兩虛、痰瘀互阻型】。治以益氣養陰、祛瘀化痰,用麥味五參湯加減;

【脾腎陽虛、水濕泛濫型】治以溫陽健脾、利水行水,用桑蘇桂苓飲加減。

【外寒內熱型】:用生麻黃、桂枝各6g,生石膏、薏苡仁各30g,白芍、半夏、浙貝、金銀花、魚腥草各10g,細辛各3g;

【氣虛痰瘀阻肺型】:用當歸、紅花各6g,熟地、党參、白朮、茯苓各15g,半夏、葶藶子、白芥子、蘇子、桃仁各川g,桂枝8g,:三七(沖)、炙甘草各3g;

【心肺腎氣虛型】:用高麗參8g(燉),炙黃芪20g,肉桂、炙甘草各4g,蛤蚧粉1.5g(沖),白芥子、桃仁各10g,丹參、苦參、蚤休各20g。

【厥脫】用參附湯、生脈飲送服蛤蚧粉。

【陽虛水泛】用炙附子20g(先煎4()分鐘),高麗參6g(燉),桂枝5g,豬苓、茯苓、白朮、益母草各15g,澤瀉、赤芍、白芍、生薑、澤蘭、葶藶子各10g。  四、專病專方  ].清寧口服液 黃芪600g,白朮、防風、川芎各200g,丹參300g。水提醇沉法,每1ml含生葯1.7g。20ml/d 3次。用於氣虛易感兼有血瘀者。  2。黃芪補肺丸 黃芪、党參各2()0g,白朮150g,防風30g,蛤蚧5對,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g,早晚各服1丸。每年服藥大於3個月。適用於緩解期肺氣虛為主者。  3.肺復康合劑 桃仁、紅花、川芎、杏仁各50g,當歸、赤芍、麻黃、車前子各75g,百部60g。加水共煎2次,濃縮成500ml,每日服100ml,分早、中、晚飯後各服1次,連服2月為1療程。本方重在活血化瘀。實驗研究證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不論在肺局部或周圍均有血流障礙。用活血法觀察治療60例,止喘有效率為B6.7%,顯控率為31.7%。適用於痰瘀阻肺型。 ,  4.參蛤蟲草散 人蔘(偏陰虛者用西洋參或白乾參,陽虛者用小紅參或參須)10g,蛤蚧(去頭是)1對,冬蟲夏草10g,按上比例配方,烘乾研細末裝膠囊,每次O.5-1.5g,每日2—3次,1個月1療程。臨床觀察治療30例,總有效率96.7%。實驗研究提示:方中人蔘、冬蟲夏草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起到抗炎的效果,其中冬蟲夏草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明顯擴張作用,且能增強腎上腺的作用,表明有一定的平喘功效。本方適用於肺腎氣虛、邪留正衰的患者.,  5.消肺氣腫方 紅參、清半夏、冬蟲夏草各9g,麥冬、核桃肉各12g,五味子、厚朴各4.5g,炙甘草、炒蘇子各3g,杏仁、桂枝各6g,生薑2片.如無冬蟲夏草可以地龍代之。水煎服:口2—3次,適用於腎陽虛衰、痰飲阻肺者。肺有瘀血、唇色紫紺者,去厚朴,加莪術9g,黃酒12g;挾外感加蘇葉9g,陳皮6g。  6.益氣化痰湯 黃芪40g,白朮10g,甜葶藶、絲瓜絡各15g,白芥子12g,炒萊菔子20g。水煎服,每曰2次,日l劑。適用於氣虛痰阻的患者。外感加柴胡、蘇葉、防風;痰多偏寒加法半夏、陳皮、桂枝、細辛;痰多偏熱加杏仁、桑白皮、黃芩、魚腥草;浮腫加姜皮、木通。 7。加減復健湯 黃芪、胡桃肉、党參(或人蔘6g)各30g,蘇子、茯苓各18g,與歸、川芎、五味子、厚朴各12g,熟地、補骨脂各24g,山藥21g。若屬痰熱壅肺型,無用清熱化痰之清金化痰湯加減以控制病情,然後再服本方;並注重隨證加減。每日1劑,宜連服2()一40劑。  8.復方舒咳膏 川貝母120g,枇杷葉250g,杏仁125g,桔梗90g,.百部98g,法半夏120g。甘草60g,蛇床子130g,款冬花120g,瓜蔞98g,烏梅t40g,薤白65g,化橘紅125g,天丁86g,石楠葉150g,薄荷腦適量,白蜜適量,苯甲酸鈉適量。以上藥物共製成1000ml。每次口服10—15ml,每日3次,可連服1個月。曾對復方舒咳膏的製備及臨床應用進行研製和觀察。方法採用滲漉、蒸餾、煎煮等方法,以及服用舒咳膏與服用聯邦止咳露(含可待因)的病例進行臨床療效對照法。結果:經臨床對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及其他咳嗽100例進行了療效觀察,其總有效率達到89%。結論:療效好,無副作用。  9.活血化瘀湯 當歸、川I芎、紅花、地龍各10g,赤芍、桃仁各15g。熱痰加黃芩、桑白皮、前胡等;喘加麻黃、苦杏仁、石膏等;寒痰加白芥子、法半夏、膽南星、細辛等;肺虛合生脈散或補肺湯;肺腎兩虛合金匱腎氣丸或麥味地黃湯。每日1劑,水煎服。急性感染伴高熱加清開靈(或抗生素)。用3月。林氏用此方治療95例,結果:臨床控制45例,減輕4l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0。5%。  10.加減陽和湯 熟地、蘇子各20g,肉桂、甘草、炙麻黃各6g,鹿角膠、白芥子、法半夏、椒目、陳皮、炮姜各10g。咳嗽較劇加川貝母、炙紫菀;痰多加瓜蔞仁、葶藶子;脾氣虛加党參、白朮;血瘀加丹參、桃仁、益母草;痰熱去肉桂、鹿角膠、熟地,加桑白皮、浙貝母、射干、黃芩。每日!劑,水煎服,15日為1療程。張氏用此方治療44例,結果:治癒14例,顯效6例,好轉11例,無效13例。  11.補腎宣肺平喘湯 桔梗、川貝母、枳殼、五味子、麻黃、白果、天冬各10g,茯苓、沙參、生地各15g,山萸肉8g,冬蟲夏草6g,蛤蚧4g,葶藶子30g。每日1劑,水煎服。臨床用本方治療105例,病情控制62例,有效32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89.52%。本方適用於痰濕壅肺、脾腎兩虛的患者。  12.宣肺活血補腎湯 生麻黃3g,桂枝6g,杏仁、白芍、半夏、蘇子、桑白皮、黃芩、地龍干各10g,甘草3g,丹參12g,川芎10g。腎陽虛者加淡附片6g,乾薑3g,肉蓯蓉10g;腎陰虛者加熟地、沙參、枸杞各10g。水煎服,每日1劑。共觀察50例,總有效率為90%。中醫學認為,肺主呼吸,腎主納氣;其標在肺,其本在腎。現代藥理研究已證明,補腎葯具有提高免疫力、穩定細胞膜、降低氣道反應性的功能。因此,組方中加入了補腎陽或補腎陰藥物,從而可進一步提高療效。  加味小青龍湯(麻黃、桂枝、白芍、乾薑、半夏、細辛、五味子、白芥子、萊菔子、蘇子、白朮、茯苓、甘草),每日l劑。對照組用麥迪黴素或頭孢氨苄,按常規量口服,喘重者按常規量配合服用氨茶鹼。  2。【敷貼療法】 取天雄、附子、川烏、官桂、桂枝、桂心、大腹皮、白檀香、木香、細辛、川椒、乾薑等量,人適量麻油熬後去渣,再加適量黃丹成膏。針刺肺俞穴後,以膏藥貼之,5—8日一換。  3。霧化吸入 用復方三拗液(含炙麻黃、杏仁、甘草各3份,黃芪、丹參各10份,赤芍5份。每lml含生葯lg)10ml,霧化吸人,每日2次。    七、西醫藥治療  1.止咳平喘 適當應用舒張支氣管藥物,如氨茶鹼.B2受體興奮劑。如有過敏因素存在,可適當選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吸人溴化異丙托品對於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短期療效已被大量臨床實踐所證實。  2。控制感染 急性發作期可根據病原菌或經驗應用有效抗生素,如青黴素、慶大黴素、環丙沙星、頭孢菌素等。  3.家庭氧療 每天12一]5小時的給氧能延長壽命,若能達到每天24小時的持續氧療,效果更好.  4.肺減容術 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醫學界新興的一門胸科技術,我國在近年來也進行了探索。它通過手術切除膨脹變形而又成為障礙的「無用肺」,為胸腔「鬆綁減壓」,從而達到改善通氣環境、加強膈肌運動的目的。手術運用胸腔鏡,採用腋下微小切口,切口小,時間短,安全可靠。肺移植術治療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豁痰化瘀基本方】全瓜蔞20g,桃仁、杏仁、炒萊菔子各10g,白前、紅花、天竺黃各6g,半夏12g,當歸、赤芍各15g,葶藶子、丹參各30g。咳痰清稀量多者去瓜蔞,加白芥子、附片;哮鳴音多加全蟲、僵蠶、地龍;PP型者加補氣葯如黃芪、党參、白朮等;BB型者加水蛭0.5g,每日2次沖服;免疫球蛋白增高者加用蒲公英、金銀花、魚腥草或敗醬草,免疫球蛋白減低者加用補骨脂.訶子。上藥日1劑,水煎服。緩解期改用固本止咳平喘法,以党參、白朮、山藥、陳皮、當歸、川芎、菟絲子、五味子、茯苓、沉香為基本方,酌情加減.,共治療40例次,總有效率為92.5%。【阻塞性肺氣腫急性發作6例---活血平喘湯】:炙款冬花、葶藶子、制半夏、白前、枳實各15g。寒飲射肺型加炙麻黃、十姜、細辛,風寒表證酌加荊芥、防風、羌活;痰熱壅肺型加桑白皮、黃芩、梔子,風熱表證酌加金銀花、連翹、桑葉。日l劑;水煎分2—3次服。對照組40例均用頭孢唑啉鈉2.5g,氨茶鹼0.5g,分別加入5%葡萄糖液250ml、500ml,靜滴,分別每日2、1次;必嗽平片6mg,口3次口服。並用西醫綜合療法。均7日為1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結果:兩組分別顯效5()、2()例,有效9、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8.3%、92。5%。

1.獼猴桃浸膏方

[功能]扶正固本,鎮咳化痰。主治阻塞性肺氣腫。

[處方]新鮮獼猴桃全果,水煎製成浸膏片。每片0.3克,相當於生葯2.2克,每日2-3次,每次4片。

[療效]66例,經60-80天治療後顯效者30.3%,有效者43.94%。總有效率74.24%,治療後冬季急性發作者較治療前急性發作者明顯減少;感冒的發病率也明顯減少。

[來源]河南省中醫研究所趙憲法。

[備註]從本方治療前後唾液中的抗體測量分析看,治療前均值為3.176,治療後提高到7.940,說明獼猴桃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病力。

2.納氣定喘湯

[功能]溫腎納氣,補脾助運,化痰平喘。主治慢性支氣管炎並發阻塞性肺氣腫。

[處方]紫河車9克、仙靈牌15克、紫白英15克、沉香4克、党參10克、生白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半夏9克、陳皮6克、炒白芥子9克、炒萊菔子9克、炒蘇子9克,水煎服。

[療效]治療21例,平均服藥30劑,顯效8例,有效11例,無效2例。

[來源]江蘇省如東縣人民醫院季漢源。

3.溫陽化飲方

[功能]功能溫肺化飲,除痰祛濕。主治陽虛型阻塞性肺氣腫。

[處方]附子9克、姜竹茹9克、葶藶子9克、細辛3克、五加皮9克、茯苓9克、陳葫蘆18克、白朮9克、米仁根18克、蔓荊子12克,水煎,濃縮後加糖成60毫升,分3次服。

[療效]應用22例,經1個月治療後,顯效3例,好轉10例,無明顯好轉9例。

[來源]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龍華醫院邵長榮等。

4.黃精啟膈湯

[功能]健脾益肺,養陰止咳。主治肺脾虛胸脅脹滿型限塞性肺氣腫。

[處方]黃精12克、沙參9克、丹參9克、茯苓9克、砂仁3克,貝母9克、鬱金9克、光條9克、百合9克,水煎服。3個月為1療程。

[加減]陽虛加附子、肉桂;陰虛加玉竹、麥冬。

[療效]應用24例,顯著進步(肺最大通氣量上升10-20%以上,閉氣試驗時間提高1/2以上,呼吸頻率下降到18次/每分鐘以下,膈肌活動度上升l-2厘米以上)14例;有進步(上述肺功能均有改善但末達到上述指標者)8例;無進步2例.

[來源]四州省自貢市工人療養院陳敬康等。

5.茄棵花生秧方

[功能]活血化瘀。主治肺氣腫。

[處方]用秋後不再結茄子的茄棵,晒乾打碎。水煎2次,濃縮成膏,放乾燥箱內製成塊狀;花生秧水煎2次,濃縮成膏,放乾燥箱內製成塊狀。兩葯按1:1混和,加澱粉壓片。每片含生葯3.3克。每日3次。每次10片。10天為1療程。

[療效]應用10例,經3個療程治療後,有8例明顯好轉。

[處方]河南省淇縣衛生局。

[備註]在民間茄棵常用以治療凍瘡,花生秧則常用於抬療高血壓和失眠症等。本方通過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鎮靜和鬆弛平滑肌,治療肺氣腫有效。

【加味麥味地黃湯--老人肺氣腫】:紫石英15克,肉桂3克,沉香3克,麥冬10克,五味子5克,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丹皮10克,山藥10克,冬蟲草6克。

皺肺五紫湯:人蔘(或紅參、或西洋參、或党參、或太子參、或南北沙參,可隨症選用)10-15克,川桂枝5-10克,五味子5克,杏仁、款冬花各10克,紫蘇子15克,紫菀10克,紫丹參15-30克,紫沉香3克,紫石英30克。

適用證:肺氣腫,慢性肺心病(遷延期屬氣虛血瘀患者),風心病,心功能不全者。

加減:喘急加葶藶大棗瀉肺湯;頻頻咳喘加苓甘五味姜辛湯;痰多黃膿加千金葦莖湯或排痰散;痰多色白性粘加三子養親湯;短氣甚,脾虛濕飲加苓桂術甘湯;腎虛水泛加腎氣丸;腎不納氣加參蛤散或再加黑錫丹;浮腫加五皮飲或濟生腎氣丸;肺部輕度感染時,加射干、魚腥草或金蕎麥;血瘀明顯加桃仁、紅花等等。

【一則治療治肺氣腫的佳方】山藥90~150克,玄參25克,白朮、炒牛蒡子各15克,雞內金10克。每日1劑,每劑2煎,取藥液300~400毫升,分2~3次溫服。 【加減】咳劇者加川貝、瓜蔞、杏仁各10克;痰多者加半夏、茯苓、陳皮各10克;喘甚者加白芥子、蘇子、白果各10克;心悸、夜寐不寧者加龍骨、牡蠣各30克;陰虛者加生地、百合各30克,麥冬10克;陽虛者加紅參須、淡附片各6克,蛤蚧一對;氣虛者加黃芪30克,生曬參10克;血瘀者加丹參15克,桃仁、莪術各10克。1個月為一療程。據療效觀察統計,本方試治40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治療1個月,其中21例顯效,17例好轉,2例無效。

【裴正學--四二平方--肺氣腫】四物湯中當歸、赤芍加二陳湯、平胃散合方。療效顯著。

  當歸養血活血、祛瘀而不傷正;並且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當歸有抗過敏,穩定肥大細胞膜,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或促進炎症介質的消散,改善肺組織缺氧、缺血狀態的作用。  隨症加減  胸痛者可加紫石英、沉香、肉桂、雞內金;胸悶者加枳殼、桔梗;氣短者加生脈散;老年咳嗽、氣逆痰痞者加三子養親湯;咯痰色黃、質稠、或有臭味者原方加桑白皮、地骨皮、葶藶子、大棗;喘息者加乾薑、細辛、五味子、半夏;失眠者加茯苓、遠志、夜交藤。  典型案例  蔡某,男,72歲。  訴:間斷性咳嗽、咳痰20餘年,加重伴胸痛、氣短10餘天。患者10餘天前因受涼病情加重,咳嗽、咳白痰、氣短、喘息。查體:T:36.2℃,P:89次/分,R:25次/分,Bp:125/80mmHg,神志清,精神差,桶狀胸,雙肺叩診過清音,聽診呼吸音急促,肺底可聞及水泡音。舌胖苔白、脈浮滑。血常規示:白細胞:12.3×109/L,中性粒細胞:0.8。  西醫診斷: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  中醫辨證:寒燥犯肺,痰濁內阻。  組方:當歸10克,赤芍10克,半夏6克,陳皮6克,茯苓12克,甘草6克,蒼朮10克,厚朴10克,紫石英10克,沉香3克,肉桂6克,雞內金10克,枳殼10克,桔梗20克,党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3克。  服上方10劑後,咳嗽、咳痰、氣短好轉,咽部仍略有不適、氣喘,上方中去掉紫石英、沉香、肉桂、雞內金,加乾薑6克、浙貝母10克、白芍10克、生地12克。繼服20餘劑,諸症消失。8.【寧心止咳飲--
肺氣腫,肺心病】(司徒樹長) [組成] 紫河車15克 紅參10克(或党參30克代之),炙甘草9克 赤芍15克 丹參20克 桃仁15克 當歸12克 田七末6克(沖服) 葶藶子20克 桑白皮20克 茯苓20克 制附子10克(先煎) 麥冬15克 。每日一劑,水煎兩次分服。 [功效] 溫陽通脈,活血止咳 [典型病例] 孫某某,男,58歲。 主訴:反覆咳喘6月,加重一周。病者於去年10月中旬感受風寒後,即覺惡寒發熱,咳嗽氣虛,痰多色黃,肌肉酸痛,咳久則胸滿,心悸怔忡,下肢輕度水腫,胃納減少,即到某醫院,經胸片驗血等檢查,診為「肺氣腫合併感染,肺心病」,以先鋒黴素、氨茶鹼等治療,癥狀稍有改善。近一周來,咳喘加重,咯痰時粘而腥味,胸脅引痛,肢冷納呆,察其面色紫暗,下肢輕度水腫,舌下靜脈瘀阻,舌質暗紅,脈沉澀無力。辨為喘證,心陽不振,痰瘀阻絡。治以溫陽通絡,化瘀祛痰,平喘止咳。選寧心止咳飲加炙麻黃。訴服藥後,咳嗽氣喘稍減,胸痛及咯痰腥味消失,尿量增加,下肢水腫基本消失,余症大為改善,察舌質仍暗紅,舌下靜脈仍瘀阻徵象,守上方加芒果核、麥芽,囑繼續服用二周,癥狀改善,惟有少許咳嗽,精神胃納好,續進陳夏六君湯加桃仁、地龍、當歸善後。

【肺氣腫案】孫某,男,47歲,1973年10月28日就診。病史:患者素有咳嗽史已有7年,近來咳嗽逐漸加劇,胸悶短氣,呼吸不利,咳喘不得卧,痰多色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飲食不佳,小便頻數。

檢查:舌質淡,體胖,脈弦而尺細弱,胸透為肺氣腫,發育中等。

診斷:肺氣腫(西醫病名)。

辨證:腎不納氣(中醫分型)。治則:補腎納氣。

方葯:蘇子18 g,前胡12 g,川朴15 g,沉香6 g(另包沖服),肉桂12g,党參30 g,冬蟲夏草6 g,陳皮15 g,蛤蚧1對,核桃仁30 g為引。1劑,水煎服。

服藥後咳嗽減少,喘悶減輕而能平卧,照上方去蛤蚧(因價太貴,葯源來之不易),加補骨脂15 g,五味子9 g,貝母9g。5劑,水煎服。服藥後臨床證狀均有明顯的減輕,照10月29日方服5劑,病情基本痊癒。

1.風寒外感:

散寒宣肺,化痰平喘。

處方:杏仁、半夏各10克,細辛3克,炙麻黃、甘草各6克。水煎分3次服。

  2.痰濁壅肺:

  治則:祛痰平喘。

處方:陳皮5克,半夏、茯苓各12克,甘草6克,杏仁、蘇子、白芥子、萊菔子各10克,川朴9克。水煎分3次服。

  3.肺喘:

  治則:益氣養陰定喘。

處方:人蔘9克,五味子4克,沙參12克,麥冬、紫苑、黃芪、桑白皮各10克,黃芩、炙甘草各6克。水煎分3次服。

  4.腎喘:

  治則:補腎納氣。

處方:澤瀉、熟附子各9克,肉桂(另焗水)3克,熟地12克,人蔘、山萸肉、丹皮、故紙、茯苓各10克,五味子4克。水煎分3次服。

【肺氣腫方--鄧鐵濤】五爪龍30克,太子參30克,白朮15克,雲苓15克,甘草5克,蘇子10克,萊菔子10克,白芥子10克,鵝管石30克。

〔功效〕培土生金,降氣除痰。

〔主治〕肺氣腫,哮喘之緩解期,慢性支氣管炎。

〔加減法〕咳嗽甚者加百部10克、紫菀10克、橘絡10克。喘甚者加麻黃6克、地龍10克。兼食滯者加木亡果核10克,布渣葉15克。

【支氣管哮喘 輕度肺氣腫--韓玉森止咳定喘湯】蜜麻黃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紫蘇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藶子6克(布包)、蜜款冬6克、蜜橘紅5克、結茯苓10克、清半夏6克。

  主治: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或輕度肺氣腫。尤對風寒咳喘痰多者有較好的療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加減:若惡寒發熱、鼻塞流涕、表證明顯者,可酌加荊芥、防風、紫蘇葉等;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貝母;胸悶不舒者,加瓜萎、鬱金;如痰黃之咳喘者,可加條黃芩、桑白皮、浙貝母等。

  典型病例: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來經常發作。近日不慎受涼,咳嗽不已,且見喘促氣急,胸悶,痰多色白,脈細緩,舌質淡紅苔白。證屬外邪引動內飲致肺氣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湯]加味。處方:蜜麻黃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蜜款冬6克、浙貝母10克、鹽陳皮5克、結茯苓10克、清半夏6克、紫蘇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藶子6克(另包),水煎服。服五劑後,咳喘明顯減輕,仍胸悶,上方加干瓜萎15克,再進五劑後,諸症悉平。

【慢性氣管炎 肺氣腫--韓玉森陽和平喘湯】:熟地30克、淫羊藿20克、當歸10克、麻黃6克、紫石英30克、肉桂3克、白芥子6克、鹿角片20克、五味子4克、桃仁10克、皂角3克。

  主治:慢性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之屬腎督虛冷、痰瘀凝滯而致咳喘經久不已者。日一劑,水煎分溫兩服。

  加減:陽虛及陰者,去肉桂,加山藥20克、山茱萸10克;寒痰化熱者,去白芥子,加葶藶子10克、澤漆15克;氣急喘甚者,加蘇子10克、沉香3克(後下);大便秘結者,加肉蓯蓉20克、紫菀20克;胃脘飽滿,納食不馨者,加砂仁6克、二芽各30克;痰濁消減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紅10克、茯苓20克。

  典型病例:王某,男,54歲,2011年3月26日初診。咳嗽反覆發作30餘年,加重伴氣喘4載。近3年5次住院,診斷為:喘息性支氣管炎。屢治乏效,只賴解痙、激素之劑控制癥狀,但停葯即犯。因癥狀日益加重、喘咳氣急、步履艱難,西藥無法改善癥狀而試服中藥。患者面色清晦虛浮、畏寒肢冷、胸膈憋悶、抬肩、言語斷續、咳聲不揚、痰多泡沫清稀、便秘、舌淡暗潤苔薄白、脈沉細弱。此為腎督虧虛、痰瘀戀肺,亟當補虛瀉實上下調治:熟地30克、鹿角片20克、白芥子6克、麻黃6克、肉桂3克、紫石英30克、紫菀30克、五味子6克、蘇子10克、桃仁10克、當歸10克、肉蓯蓉20克。

  方5劑,胸膈憋悶大減,步履登樓不甚喘促。繼予上方10劑,諸症再減。後因口乾痰液較稠、舌尖淡紅、肺陰不足,寒痰化熱之象有露,於原方去麻黃、蘇子、肉桂、白芥子,加南沙參30克、葶藶子10克、冬瓜仁30克,10劑諸症漸平。繼予〔陽和平喘湯〕去皂角,減麻黃為3克,加淮牛膝10克。30劑後諸症悉已,宛如常人。激素解痙之劑早已撤除,隨訪至今未見再發。

【肺氣腫的驗方秘方】[通治方]  金夢賢:四子克喘場,經多年驗證,療效滿意。  麻黃10克 杏仁10克 石膏30克 甘草8克 蘇子10克 白芥子6克 萊菔子10克 乾薑10克 細辛10克 五味子6克 川貝10克 米殼6克  分量可根據季節、年齡、體質而定。此方藥味一般情況下不隨意變動,如麻黃,只有在血壓過高或心房纖顫或服後不能入睡者,可以酌情減量或易以香薷;另如乾薑,非在陽氣過盛、熱熾傷津癥狀明顯者,不宜輕動。細辛的用量較大,但臨床實踐中不但無副作用,而且效果良好,少用則療效差,萬勿以「細辛不過錢」以訛傳訛,而隨意減量。  --《當代名醫臨證精華·咳喘專輯》  段英廉:保肺湯,治肺氣腫之浮腫,心悸,短氣不得卧。  党參20克 杏仁10克 黃芪20克 半夏10克 甘草10克 白芍8克 葶藶子8克 乾薑10克 知母20克 桂枝10克 公英10克 遠志10克 黃芩10克 五味子10克 大生地片35克 公丁香l0克 大棗18枚(劈碎)水煎服。  --《吉林省名老中醫經驗選編》  虞持:祖傳方,治遠年喘急。  桑木內蠹蟲糞(炒)90克 萊菔子(炒)45克 杏仁(不去皮尖,炒)45克 甘草(生)60克  共為極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淡薑湯送下。  --《醫學正傳》卷二  [辨證方]  1、寒 證  張仲景:小青龍湯,治咳逆倚息不得卧。  麻黃9克(去節) 芍藥9克 五味子9克 乾薑9克 甘草9克(炙) 細辛9克 桂枝g克(去皮) 半夏9克(洗)  上8味,以水500毫升,先煮麻黃,減l00毫升,去上沫,內諸葯,煮取150毫升,去滓,溫服50毫升。  --《金匱要略》卷中  田從豁:哮喘、支氣管炎是一種多發病,但長期以來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欲取遠期療效尤為不易。曾用貼敷療法對數千例病人進行臨床觀察,在古方基礎上幾易其葯和穴位。研製成了「冬病夏治消喘膏」,取得了穩定的療效,尤其是遠期療效較好,有預防複發的根治作用。  炙白芥子 玄胡各2l克 甘遂 細辛各12克  上藥共研細末,為一人一年用量。每年夏季三伏天使用。每次用三分之一葯面,加生薑汁調成稠膏狀(每次用鮮生薑60克,洗凈浸泡後搗碎,擠出薑汁)分別攤在6塊直徑5厘米的細紙或塑料布上,貼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6個穴位上,然後用橡皮膏固定,一般貼4~6小時。如果局部有燒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取下;如貼後局部有發癢、發熱舒適感,可多貼幾小時,待乾燥後再揭下。每隔10天貼1次,即初伏、二伏、三伏各1次,共貼3次。無論緩解期病人或有現症的病人均可應用,一般連續貼治3年。本法對身冷背寒,經常吐白稀痰等陽虛偏寒的效果較好;若怕熱,經常吐黃粘痰等熱象明顯者效果較差。若肺部感染有發熱,合併支氣管擴張,經常咯血的病人,不宜貼治。一般晴天中午前後貼治為佳,陰雨天貼治效果較差。貼葯未取下前,不宜活動太多,以免藥物移動脫落。  --《當代名醫臨證精華·咳喘專輯》  2、熱 證  姜春華:余臨床觀察發現,有一方對熱喘頗為適宜。  百部9克 開金鎖15克 全瓜萎15克 馬勃3克 南天竺6克 天漿殼3隻 五味子9克  水煎服。另炒地龍粉9克,用糯米管裝服,每次3克,日服2次。  --《當代名醫臨證精華·咳喘專輯》  江爾遜:痰熱壅肺傷津癥候,其癥候表現為胸痛,咳嗽,喘促。一旦稠痰上涌,堵塞氣道,輒呼吸驟停,險象叢生。臨床搶救痰熱壅肺傷津危證,必用唐宗海豁痰丸。  桔梗6克 甘草3克 射干9克 白前根9克 茯苓9克 當歸9克 杏仁9克 枳殼3克 知母6克 花粉9克 瓜萎霜3克 麥冬9克 石斛9克 鮮竹瀝100毫升  其中竹瀝一味,為不可挪移之品,必須重用(不能少於100毫升),方奏卓效。  --《當代名醫臨證精華·咳喘專輯》  3、虛 證  張錫純:參赭鎮氣湯,治陰陽兩虛,喘逆迫促,有將脫之勢;亦治腎虛不攝,沖氣上干,致胃氣不降作滿悶。  野台參12克 生赭石(軋細)18克 生芡實15克 生山藥15克 萸肉(去凈核)18克 生龍骨(搗細)18克 生牡蠣(搗細)18克 生杭芍12克 蘇子(炒,搗)6克  一婦人,年三十餘,勞心之後兼以傷心,忽喘逆大作,迫促異常。為制此湯,病人服藥後,未及復杯曰:吾有命矣。詢之,曰:從前呼吸惟在喉間,幾欲脫去,今則轉落丹田矣。果一劑病癒強半,又服數劑痊癒。  --《衷中參西》上冊  段英廉:虛喘屬於陰虛不能攝納作喘,其喘不甚,動時則發,靜時喘止。張景岳設貞元飲一方,嘗謂最有效驗。余自擬一方,療效亦著,多年沉府,每獲得顯效。久服效果更著。  大生地片35克 大棗38枚(劈碎) 公丁香10克 當歸10克  水煎服。  --《吉林省名老中醫經驗選編》  陳士鐸:人有痰氣上沖於咽喉,氣塞肺管,作喘而不能取患,其息不粗,而無抬肩之狀者,此氣虛而非氣盛也,乃不足之症,不可作有餘之火治之。方用定喘神奇丹。  人蔘60克 牛膝15克 麥冬60克 北五味6克 熟地60克 山茱萸12克  作湯煎服。l劑而喘少止,2劑而喘更輕,4劑而喘大定。  --《辨證奇聞》卷二  張沛虯:下方常用於哮喘緩解期而收效。  紫河車60克 蛤蚧粉45克 地龍粉75克 五味子24克 蒼耳子60克 甘草30克  研粉或密丸。每服9克,日服2次,早晚吞服。  --《當代名醫臨證精華·咳喘專輯》  4、實 證  許叔微:紫金丹,治多年肺氣喘息,咳嗽晨夕不得眠。  信砒4.5克(研飛如粉) 豆豉45克(好者,水略潤,少時以紙挹干,研成膏)  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極勻,九如麻子大。每服15丸,小兒量大小與之,並用臘茶清極冷吞下,臨卧以知為度。  有一親表婦人,患十年,遍求醫者皆不效,忽有一道人貨此葯,漫贈一服,是夜減半,數服頓愈,遂多金丐得此方,予屢用以救人,恃為神異。  --《普濟本事方》卷二  張建夫:用自擬杏仁煎治療反覆咳喘,久而不愈者,多獲良效。  杏仁l0克 瓜簍15克 半夏l0克 炙麻黃6克 蘇子l0克 枳殼12克 陳皮l0克 牛蒡子10克 桔梗10克 枇杷葉12克 貝母l0克 前胡12克 白前12克  --《當代名醫臨證精華·咳喘專輯》  [食療方]  楊志一:文蛋雞,治哮喘。  母雞1隻,去頭足內臟,切成塊,另用上等柚子1隻,切一蓋,去果實,再置雞肉於相中,加少許鹽和水,蓋上並用黃泥封嚴,入糠火中煨熟,取雞肉汁服食。入冬服1次,冬至服1次。治體虛之咳喘及哮證。  --《著名中醫學家的學術經驗》  張錫純:水晶桃,治肺腎兩虛,或咳嗽,或喘逆,或腰膝酸疼,或四肢無力。以治孺子尤佳。  核桃仁500克 柿霜餅500克; 先將核桃仁飯甑蒸熟,再與柿霜餅同裝入瓷器內蒸之,融化為一,晾冷隨意服之。

  【肺氣腫效案——從走路走不動到能騎車一二小時而不累】

李某,男,70歲。2009年5月7日初診。

主訴:胸悶近半年。

病史:近半年有時突然胸悶,持續時間短,大概一周有二三次,伴有畏寒乏力,痰多難咯,色白而粘。此外,易流清涕已三年,但不打噴嚏。平時因為炒股,情緒容易緊張興奮,失眠心煩,口淡無味,喜甜食,大便一天二三次,多數成形,但有時水瀉,下午頭暈,晚上頭痛,無口膩。今年4月23日CT示:右肺下葉背段、右肺舌葉少許滲出影,兩肺尖、右下肺斑片條索灶,診斷為肺氣腫(中度)。4月28日肺功能: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目前在服吉諾通無效。舌苔白膩、紫,脈滑,手掌發紫。

處方:制半夏30g,茯苓90g,陳皮6g,蒼朮30g,厚朴9g,菖蒲30g,遠志9g,柴胡15g,黃芩9g,党參15g,蘇子30g,川椒3g,甘草6g,紅棗6隻,瓜蔞皮15g,絲瓜絡15g,生龍牡各30g,丹參30g,7劑。

2009年5月14日二診:胸悶減輕,痰量減少,口淡無味已除,大便1天2次,成形。仍畏寒乏力。舌苔薄白,苔少,脈弦。

處方:柴胡15g,黃芩15g,党參30g,蘇子30g,川椒3g,甘草6g,紅棗6隻g,瓜蔞皮15g,絲瓜絡15g,生龍牡各30g,丹參30g,棗仁60g,五味子30g,冬瓜子30g,橘絡9g,7劑。

2009年5月18日三診:5月14日著涼後又現咳嗽,咽癢,無涕,痰多而白,痰多數易咯出,無肢楚,但最近比之前更畏寒。脈滑,舌紫苔薄白,手掌發紫。

處方:炙麻黃9g,桂枝9g,白芍9g,甘草9g,細辛9g,制附子9g,制半夏9g,五味子9g,乾薑9g,蘇子30g,枇杷葉30g,玄參30g,僵蠶9g,蟬衣9g,7劑。

2009年5月25日四診:痰量減少一半以上,咽癢咳嗽減輕。舌紫,苔薄,脈滑。

處方:上方,改玄參90、僵蠶15g、蟬衣15g,10劑。

2009年6月4日五診:咳嗽早已消除,痰量大為減少,胸悶已除,鼻流清涕亦減,精神振作(初診之前走路都走不動,現能騎自行車),頭暈頭痛除。仍眠差。舌紫苔薄,脈弦。

處方:柴胡15g,黃芩9g,党參30g,甘草6g,紅棗6隻,生薑3片,制半夏12g,瓜蔞皮15g,生龍牡各30g,棗仁60g,五味子30g,桂枝9g,白芍9g,乾薑6g,細辛3g,蘇子30g,冬瓜子30g,茯苓30g,7劑。

2009年6月11日六診:痰量大減,現一天只有幾口痰,鼻流清涕已除,能騎一二小時自行車而不覺乏力。但眠差。舌紫苔薄,脈弦,手掌青紫已改善。

處方:守6月4日方,改茯苓60g,去細辛,14劑。

2009年6月25日七診:諸症均安,一天里不過早上有一二口痰,眠亦安。舌紫苔薄,脈弦。

處方:守6月4日方,改党參40g、柴胡12g、茯苓90g,去細辛,7劑。

此後,又複診11次,基本已6月4日方為基礎,曾多次去細辛、冬瓜子、蘇子,多次減少半夏、柴胡、酸棗仁、瓜蔞皮劑量(也曾刪去半夏、瓜蔞皮),加用附子、決明子、僵蠶、蟬衣、鹿角霜等。

2009年11月12日十九診:諸症均安。複查肺功能:輕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舌質淡紅,脈弦。

柴胡9g,黃芩9g,党參30g,甘草3g,生龍牡各30g,生薑3片,紅棗6隻,制半夏6g,瓜蔞皮9g,薤白9g,棗仁30g,五味子30g,桂枝9g,乾薑9g,制附子9g,紅參(打粉早上空腹吞服)3g,靈芝30g,白朮9g,7劑。

15.1 溫腎納氣方

【組成】桂枝6克,茯苓、白朮(土炒)各9克,炙甘草4.5克,補骨脂、胡桃肉各9克,熟地15克,山萸肉、附塊(制附子)各9克,五味子3克,半夏9克,遠志6克,麝香1.5克(沖)。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補腎納氣,溫化痰飲。

【主治】素有痰飲、腎氣上逆之喘證。

【療效】屢用屢驗,堅持服用,每收良效。

15.2 宿喘驗方

【來源】董建華

【組成】生熟地各12克,山萸肉10克,冬蟲夏草5克,紫石英15克,沉香粉0.9克(沖),川芎6克,全蠍3克,五味子6克,杏仁10克,砂仁3克(後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腎填精,納氣歸原。

【主治】宿喘、氣急,不能平卧,動則尤甚。

【加減】若新加外感,痰多,加桑白皮、蘇子、海浮石等,宣肺化痰,防引動宿喘;腰膝酸軟、畏寒肢冷明顯,加肉桂、制附片等溫腎助陽;倦怠、乏力、動則汗出,加生黃芪、牡蠣以益氣固表止汗;喘憋氣急,可增入地龍、生蛤殼解痙納氣平喘;大便偏干,數日一行,加酒軍、全瓜蔞等,通利大腸而起到宣肺降氣之作用。

【療效】臨床用之,療效頗佳。

15.3 止咳平喘湯

【來源】陳少明

【組成】石菖蒲1克,川僵蠶3克,北杏仁、牛蒡子、魚腥草各15克,馬勃、甘草各5克,赤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宣肺清熱,止咳平喘。

【主治】各種咳喘。可用於小兒痙攣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在肺為實」之證。

【加減】熱重酌加紫花地丁、半枝蓮、大青葉、連翹、金銀花;營分郁滯者加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氣虛加党參、遠志、陳皮;痰多加冬瓜仁,橘紅。

【療效】屢用屢驗。臨床投之對證,應手奏效。

15.4 溫陽化飲方

【來源】邵長榮

【組成】附子、姜竹茹、葶藶子各9克,細辛3克,五加皮、茯苓各9克,陳胡蘆18克,白朮9克,米仁根18克,蔓荊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溫肺化飲,除痰祛濕。

【主治】陽虛型阻塞性肺氣腫。

【療效】治療22例,經1個月治療後,顯效3例,好轉10例,無明顯好轉者9例。

【附記】本方不僅能治療阻塞性肺氣腫,而且對慢性支氣管炎也有較好的療效。

15.5 保肺湯

【來源】岳美中

【組成】党參12克,黃芪18克,麥冬12克,五味子6克(打碎),貝母12克,百部6克,蘇子9克,葶藶子4.5克(炒打),前胡9克,桔梗6克,半夏9克,枳殼6克,橘仁9克,山藥18克,炙甘草6克,紅棗4枚(去核)。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健脾益氣,保肺平喘。

【主治】肺氣腫、喘促、夜重晝輕、舌苔白、脈虛者。

【療效】臨床屢用,堅持服用,療效滿意。

15.6 五白定金片

【來源】冉雪峰

【組成】百合300克,天冬50在,桔梗100克,白芨200克,南沙參、黃連各50克,魚腥草200克,硇砂3克。

【用法】先將百合研粉,過100目篩。天冬、桔梗、白芨、沙參、黃連、魚腥草水煎3次,去渣,濾液,文火濃縮成膏狀,加入百合粉中攪勻,分成小塊,於70℃以下溫度乾燥研粉,過100目篩。置於攪拌機內,用75%乙醇(將硇砂溶於其中),作煉合劑,制以顆粒,於50℃以下溫度乾燥,壓片,片重0.3克,裝入玻璃瓶中備用。每次服4~6片,日服2~3次,常服。

【功用】止咳化痰、潤肺滋陰、止血。

【主治】支氣管擴張症。

【療效】長期服用,可在不同程度上減輕癥狀,控制病情發展,均有良效。

15.7 八味止喘散

【來源】程爵棠

【組成】制皂角2條,制杏仁、制半夏、炒蘇子、炒萊菔子、炒白芥子各9克,炒五味子6克,細辛3克。

【用法】先依法炮製,即:①制皂角法:將皂角剖開為兩邊,去子,每孔納入巴豆1粒後,再將兩邊皂角合攏為原狀,用棉線紮緊,放入童便(以健康兒童的小便為佳)中浸泡一宿後,取出皂角,置於一塊新土瓦上,炙令成焦黃色為度,取出冷卻,除去巴豆肉不用。將皂角研末備用;②制杏仁、半夏法:將杏仁、半夏放入麻油中煎之,令拆裂為度,分別研末備用;③將蘇子、萊菔子、白芥子分別炒干,研末;④將細辛、五味子分別研末。製成兩種劑型,一是散劑,即分別將上藥按劑量稱准,再混合研細,過80~100目篩,再研過篩為度,和勻,入瓶收貯備用,勿泄氣;一是丸劑,即將散劑用生薑汁、竹茹(各適量)調和為丸如梧桐子大,貯瓶備用。囑每晚臨睡前,取本散(熱喘用丸劑)3~6克,用干柿餅1~2隻或白糖裹之,1次入口細嚼,徐徐吞服。服藥後切忌飲湯水等一切飲料。每日1次。

【功用】溫肺化痰,降逆止喘。

【主治】氣喘(支氣管擴張、肺氣腫、支氣管哮喘、心源性哮喘),證見呼吸急促,甚則張口抬肩而不得平卧、善太息、胸滿、氣急聲粗或氣短聲微,或伴水雞聲、唇舌青紫、痰多清稀或泡沫樣痰,咯痰較易或不爽,或痰少或乾咳無痰。舌淡苔白或少苔,或黃厚膩,脈浮緊而弦,或沉細滑。

【療效】用本方為主治療氣喘病87例,結果痊癒58例,顯效15例,有效1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55%。

【附記】一般僅守本方,堅持服用,多能獲效或痊癒,若病情或兼證嚴重者,應隨證輔以對症湯劑內服,則奏效尤捷。

臨床長期觀察,本方屢用效佳,在用藥過程中未發現任何毒副作用,確為治療氣喘病的有效秘方。

15.8 蔞貝定喘湯

【來源】程爵棠

【組成】栝蔞仁、浙貝母、党參、炒白朮各9~15克,茯苓12~15克,乾薑6克,細辛3克,五味子6克,炙紫菀、炙款冬花、杏仁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重2劑),日服3~6次。

【功用】益氣健脾,溫肺化痰,降逆止喘。

【主治】氣喘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氣腫),證屬寒證、虛證,或虛寒證者,均可用之。

【加減】若因外感風寒或遇寒冷而誘發者,加炙麻黃6~9克,荊芥9克,甘草6克;外感風寒,鬱熱在里者,本方去乾薑,加炙麻黃3克,生石膏15克,黃芩9克;外寒內飲,本方重用茯苓,加炙麻黃3克,荊芥9克;腎虛失納加補骨脂,胡桃肉,蛤蚧粉(沖)各9克;病重加黑錫;偏腎陰虛者,本方去乾薑,加熟地、山萸肉各9克;脾腎陽虛者,本方去浙貝母,加制附子、肉桂各3~9克;肺陰虛加沙參、麥冬、玉竹各9克;喉中有水雞聲者加炙麻黃6克,射干9克;痰中帶血或咯血者,本方去乾薑、白朮、党參,加生側柏葉、生地炭、金銀花炭各9~15克。

【療效】多年使用,治驗頗多,療效顯著,有效率在95%以上,一般連服5~10劑即可見效。

【附記】據臨床觀察,本方用於治療寒喘、虛喘、或虛寒喘,用之無不立驗。本人臨證多配服八味止喘散,故奏效尤捷。熱喘忌用。

15.9 治肺氣腫方

【來源】鄧鐵濤

【組成】五爪龍、太子參各30克,白朮、雲茯苓各15克,甘草5克,蘇子、萊菔子、白芥子各10克,鵝管石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培土生金,降氣降痰。

【主治】肺氣腫,哮喘之緩解期,慢性支氣管炎。

【加減】咳嗽甚者,加百部、紫菀、橘絡各10克;喘甚者,加麻黃6克,地龍10克;兼食滯者,加芒果核10克,布渣葉15克。

【療效】臨床屢用,每獲良效。

【附記】鄧教授還介紹了一張治支氣管擴張症方,藥用百合30克,百部15克,海蛤殼、白芨各30克。每日1劑,水煎服。主治支氣管擴張症、肺結核、百日咳、久咳、咳唾痰血。功能固肺斂肺,止咳止血。臨床驗證效佳。此方為上海驗方。

15.10 膠蛤湯

【來源】董建華

【組成】生地15克,阿膠珠、玄參各10克,川貝母5克,海蛤殼12克,紫菀、款冬花、當歸、白芍各10克,丹參12克,丹皮10克,炙甘草6克,蜂蜜1匙(沖)。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每日服2次,早、晚飯後1小時服。

【功用】養陰潤肺,寧咳化痰,止血。

【主治】支氣管擴張,肺陰不足,表現咳嗽、少痰,咯血較多,並有顴紅、手足心熱者。

【療效】屢用屢驗,效果甚佳。

【肺氣腫妙方(方8首)】1九仙散【來源】 元·羅天益《衛生寶鑒》【歌訣】 九仙散里款冬花,參桔味阿罌粟殼,貝母烏梅桑白皮,斂肺止咳氣陰益。【組成】 人蔘30克,款冬花30克,桔梗30克,桑白皮30克,五味子30克,阿膠30克,貝母240克,烏梅30克,罌粟殼240克。【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每服9克,日服2次,開水送服。現多改用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劑量酌減。【功效】 斂肺止咳,益氣養陰。【主治】 咳嗽日久不已、咳甚則氣喘、無痰或痰少、自汗、舌淡苔薄或舌紅少津、脈虛數。可用於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等病症。【加減】 若咳甚者,加紫菀、枇杷葉、杏仁;午後潮熱,加生地、麥冬、知母、地骨皮;腰膝酸軟、怕冷,加肉桂、杜仲、巴戟天。2五味子湯【來源】 明·王肯堂《證治準繩》【歌訣】 五味子湯麥人蔘,杏仁陳皮棗姜隨,益氣養陰佐斂肺,臨證加減宜變通。【組成】 人蔘6克,五味子6克,麥冬3克,杏仁6克,陳皮3克,生薑3片,大棗2枚。【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功效】 益氣生津,斂肺止咳。【主治】 氣陰兩虛、久咳不止、少痰或無痰、喘促自汗、口舌乾燥、脈虛而數。可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肺結核、百日咳、胸膜炎等病症。【加減】 若見久咳肺腎兩虛者,加胡桃肉、紫河車、蛤蚧、補骨脂等;痰中帶血者,加藕節、白茅根、側柏葉、血餘炭;伴盜汗者,加糯稻根、浮小麥、碧桃干、麻黃根;口乾甚者,加玉竹、天花粉、生地、石斛;肺氣虛者,加白朮、山藥。

3黑錫丹【來源】 宋·陳師文【歌訣】 黑錫丹中蔻硫黃,金鈴桂附茴沉香,蘆巴故紙陽起木,陰盛陽虛喘逆嘗。【組成】 黑錫(即鉛去滓凈秤)、硫黃(透明者)各60克,沉香、木香、茴香(炒)、陽起石(酒煮一日焙乾研)、葫蘆巴(酒浸炒)、破故紙(酒浸炒)、肉豆蔻(面裹煨)、金鈴子(即川楝子)、附子各30克,肉桂15克。【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酒糊為丸。成人每服5克,小兒每服2~3克,日服2次,鹽開水送服。急救每服可用至9克。【功效】 溫腎散寒,降逆定喘。【主治】 腎陽虛衰、腎不納氣,見胸中痰壅、上氣喘促、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舌淡苔白、脈沉微等上實下虛見證。又可用治奔豚病,見氣上沖胸、脅腹脹滿、或寒證腹痛、腸鳴滑泄;或男子陽痿精冷,女子血海虛寒,帶下清稀等症。可用於肺氣腫、哮喘、陽痿、不育不孕症等病症。【附記】 ①本方用治元陽欲脫之危重病症,見有上氣喘急、四肢散逆、冷汗不止、用人蔘煎湯送服,效果更佳。②黑錫有毒,不宜久服、多服。③本方藥味重墜、溫燥,故孕婦及下焦陰虧者禁用。4宣肺清熱化痰湯【來源】 杜懷棠【歌訣】 宣肺清熱化痰湯,麻杏石甘銀翹傍,前胡牛蒡川貝母,麥冬蘆根白皮桑。【組成】 炙麻黃6克,杏仁12克,生石膏25克,銀花15克,連翹12克,牛蒡子12克,前胡12克,桑白皮12克,桔梗12克,麥冬12克,川貝母12克,鮮蘆根30克,甘草6克。【用法】 用清水將上藥物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之藥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功效】 宣肺,清熱,化痰止咳。【主治】 咳嗽吐白黃痰或喘息不得卧者。可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發作期),因風熱外邪侵襲而急性發作者比較合適。【加減】 喘甚者,加地龍、細辛;痰盛者,加遠志、瓜蔞;痰黃稠、大便秘,肺熱腑實者,加大黃、芒硝。【附記】 本方對寒證咳吐稀白泡沫痰者,則非所宜。5參蛤定喘散【來源】 杜懷棠【歌訣】 參蛤定喘款麥冬,貝母河車化橘紅,沙參五味鐘乳石,慢性虛喘服之寧。

【組成】 紅人蔘、紫河車、川貝母、麥冬、北沙參、鐘乳石、炙款冬花各20克,蛤蚧1對,化橘紅10克,五味子15克。【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每服3克,日服2次(或裝膠囊,每服6粒),開水送服。【功效】 補腎健脾,止咳定喘。【主治】 慢性、虛性咳喘。可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肺心腫、心源性喘息及支氣管哮喘久治不愈者。6加味麥味地黃湯【來源】 杜懷棠【歌訣】 加味麥味地黃湯,石英肉桂與沉香,六味地黃冬蟲草,溫腎平喘逆氣降。【組成】 紫石英15克, 肉桂3克, 沉香3克, 麥冬10克, 五味子5克, 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 茯苓10克, 澤瀉10克, 丹皮10克, 山藥10克, 冬蟲夏草6克。【用法】 先將上藥用清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之藥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功效】 溫腎納氣,降逆平喘。【主治】 老年性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等。【附記】 若屬風寒、痰熱等實喘者,不宜用本方。平時應慎風寒、節飲食、戒煙酒。7加味人蔘蛤蚧散【來源】 張夢儂【歌訣】 加味人蔘蛤蚧散,貝知桑皮桔款前,杏草苓陳二參夏,虛喘可療服之安。【組成】 全蛤蚧1對 (酥炙), 卜參、 川貝母、 炒知母、 桑白皮、 桔梗、 前胡、 款冬花、 苦杏仁、 粉甘草、 白茯苓、 廣陳皮、 党參、 北條參各60克, 姜半夏30克。【用法】 上藥除蛤蚧酥炙令枯外,余葯共炒焦,合研極細末。發病時,每次服3克,每日服3次,開水送服。不發病時,每次服15 克,每日飯前2次。癥狀控制後,可停葯觀察。【功效】 補肺滋腎,益氣填精,止咳定喘。【主治】 虛喘,症見經常咳嗽、痰多色白、或稀或稠、動則呼吸促迫、步行或輕微勞動亦氣短不續、吸短呼長、甚則張口抬肩、面紫汗出、胸部膨大顯著向前突出、舌紅苔白而滑、脈滑數。可用於肺氣腫、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等病症。【附記】 堅持服用,必日建奇功。

8加味葶藶大棗瀉肺湯【來源】 張夢儂【歌訣】 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桔前枳杏萊菔,辛開苦降定喘逆,療效更比原方優。【組成】 葶藶子(米炒)10克,桔梗10克,前胡10克,苦杏仁15克,炒枳殼15克,炒萊菔子30克,大棗7枚。【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頻頻灌服。【功效】 辛開苦降,化飲泄閉,降逆定喘。【主治】 實喘,症見喘促氣急、呼吸極端困難、眼閉口張、頸項腫、面唇青、胸廓膨隆、四肢厥冷、口出白沫、喉中痰鳴如曳鋸。可用於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病症。【附記】 若配合按摩肺俞穴(雙)10多分鐘。再以本方代茶頻頻灌服,可提高療效。

【中醫經驗集成】 1.肺氣虛弱處方 党參、黃芪各30g,麥冬、百合、玉竹各10g,五味子、紫菀、貝母各6g.若喘促嚴重,不能平卧者,加白果、百部各1 0g;痰涎清稀者,加乾薑10g,甘草6g;自汗惡風者,加防風10g,仙鶴草20g.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2.肺脾兩虛處方 党參、山藥、茯苓各1 5g,白朮、半夏、陳皮、桂枝各10g,附片(先煎),甘草各6g.若倦怠無力,四肢不溫者,加附片IOg,肉桂6g;若面部及下肢浮腫者,加豬苓15g,澤瀉10g;若五更泄瀉者,加補骨脂、肉豆蔻各lOg.每日l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3.腎不納氣處方 附片(先煎)、菟絲子、仙茅各10g,肉桂、五味子各6g,補骨脂、仙靈脾、山萸肉各15g.若語言無力,自汗惡風者,加黃芪30g,甘草6g;若嗆咳少痰,咽干色紅者,加冬蟲夏草3g,沙參15g;肢體浮腫,尿少者,加桂枝10g,茯苓15g.水煎取汁,分次服用。4.痰濁阻肺處方 蘇子、厚朴、當歸、陳皮、白芥子各10g,法夏、茯苓、全瓜蔞、白朮各15g,肉桂、乾薑各6g。痰多胸悶,不能平卧者,加葶藶子IOg;由外感誘發者,可以小青龍湯加麻黃、桂枝各10g.細辛、乾薑各5g;飲郁化熱,煩躁而喘,脈浮者,用小青龍加石膏湯。煎服。5.痰熱郁肺處方 桑白皮、魚腥草各20g,黃芩、杏仁、蘇子、法夏、浙貝母、射干各10g,葶藶子15g,甘草6g.痰熱內盛,膠黏不易咯出者,加瓜蔞皮;痰鳴喘息不得平卧者,加炙麻黃12g;喘咳日久,唇色紫暗,舌有瘀斑,或杵狀指等,可加當歸、蘇木、川芎各10g,丹參30g;身熱,惡寒者,加連翹、銀花各15g,防風、荊芥各10g;若大便乾結,腹脹滿者,加生大黃10g,川厚朴12g,瓜蔞皮、瓜蔞仁各15g;痰熱傷津,口乾舌燥者,加天花粉、知母、蘆根各10g。煎服。1.【曹世宏診治經驗】 (1)豁痰泄濁,以通其氣。曹老臨證常用《金匱》瓜蔞薤白半夏湯、射干麻黃湯及葶藶大棗瀉肺湯化裁:薤白、全瓜蔞、法半夏、葶藶子、炙麻黃、射干、杏仁、桑白皮、大貝母。臨證再據證之寒熱略作加減,若痰從寒化,酌佐小青龍湯方中數味,若痰從熱化,則酌增定喘湯方中數味,每獲佳效。 (2)清化宣散,繼祛其邪 基本方為桑白皮、瓜蔞、生蛤殼、一枝黃花、蒸百部、杏仁、炙馬兜鈴、法半夏、鬱金、枳殼、紫丹參。津傷者,加蘆根、南沙參養陰生津;喘甚者,加射干、葶藶子瀉肺平喘。 (3)燥濕健脾,以顧脾胃 曹老在用蘇杏二陳等輩同時,每喜用蒼朮、白朮、党參、連皮茯苓、薏苡仁、冬瓜仁健脾燥濕利水;乾薑溫陽化飲,取「濕為陰邪,非溫不化」之意;枳殼、廣鬱金行氣;炒谷芽助運;喘甚者加麻黃、射干、葶藶子。 (4)清養肅肺,以善其後 曹老在用桑白皮、象貝、葶藶子、杏仁、百部清化同時,每喜用南沙參、北沙參、麥冬、太子參、川百合、懷山藥、蘆根、天花粉益氣養陰生津。臨床上每可使患者陰津復,余邪清,穩定症情,復作顯少。 (5)益氣生津,以固其本 曹老認為,此時患者余邪未盡,肺脾心腎皆虛,氣陰不足。肺虛為主者,以補肺湯為主化裁;脾虛為主者,則以六君子湯為主加減;腎虛為主者,以平喘固本湯出入;有心虛者,佐以生脈飲;表虛不固者,酌加玉屏風散。補氣喜用太子參、党參、黃芪;養陰用麥冬、南沙參、北沙參、百合;健脾喜用白朮、懷山藥、炒薏苡仁;腎虛者則加沉香粉、紫石英等;咳者加百部、杏仁;有喘者加地龍、五味子。在治本同時,酌佐桑白皮、象貝予以清化,雖為扶正固本之治,但決不純補,且熟地、阿膠等滋膩之品從不輕用,可謂擅治者也。 2.【董國立診治經驗】 (1)宣肺散邪,注重治痰 董老常用「杏貝定喘湯」「麻杏石甘湯」加金銀花、連翹、桑白皮、瓜蔞皮、牛蒡子、前胡、川貝、蘆根)治療該期病證。肺熱明顯者,加黃芩、魚腥草等;喘甚者,加細辛、地龍;痰多者,加陳皮、半夏等;肺熱不著者,減生石膏,加細辛、半夏、白芥子。對小兒咳喘,因兒童有痰不易吐.而致痰熱蘊肺,肺失肅降,表現為喘促不寧,痰涎壅盛,大便秘結之症。遂於上方加萊菔子、檳榔、大黃、芒硝諸葯,上病下取,使肺經之痰熱、痰涎從太陰肺之腑大腸而去。 (2)宣散為綱,貫穿始終 (3)宣肺扶正,相互結合 肺虛明顯者,加生脈飲;脾虛明顯者,加六君子湯;腎虛者,加紫河車、巴戟天、補骨脂、胡桃肉等。如此,正本堅固,外邪則不易侵犯人體,從而減少本病的反覆。 (4)切勿截喘,僅顧一時 董老還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認為痰長期滯留在氣管中又為細菌的生長創造條件,致使肺部反覆感染,遷延不愈。所以董老多次強調,對慢阻肺切勿截喘,當以宣散為要。3.【朱秀峰診治經驗】 (1)證屬虛實錯雜,治宜補正為先 朱老根據臨床及科研實踐,擬補正合劑為治療阻塞性肺氣腫的基本方:南沙參、北沙參、仙靈脾、赤芍各12g,補骨脂9g,丹參30g,紅花1 0g,水蛭6g,甘草390方中南北沙參補肺陰,養肺氣;補骨脂、仙靈脾補腎納氣;丹參、赤芍、水蛭、紅花養血活血,以增強體質,改善肺通氣功能。必要時配合西藥,綜合治療。 (2)發時治標,應著重控制感冒 感冒合劑(荊芥、防風、白芷各9g,板藍根30g,生貫眾15g)解表抗毒;伴咳嗽,咯白色泡沫稀痰,舌質淡胖苔白等寒痰癥狀者,加寒痰合劑(細辛、乾薑、陳皮各3g,姜半夏9g,平地木30g)辛溫散寒,化痰鎮咳;咳嗽,咯黃膿痰或稠痰,舌質紅苔黃等痰熱癥狀者,加痰熱合劑(魚腥草、金蕎麥各30g,百部9g,海浮石15g)清化痰熱。朱老主張治療本病,急性發作期有表證者,必先疏表,力使邪從表解,但桑白皮等寒降之品不宜早用,防其斂邪,遷延難愈。 (3)伴有實喘,須加用宣肺平喘 平喘合劑(麻黃3~5g,鉤藤1 5g,石葦、老鸛草各30g,烏梅10g,蟬衣9g)解痙平喘。 (4)合併肺心病,加用強心活血 強心合劑(紅參5g,炮附片3g,玉竹15g,茯苓皮30g)強心利尿。現代醫學認為,喘證多不同程度存在肺部微循環障礙,氣道黏膜水腫,肺組織含水量上升。因此,臨證配以附片、葶藶子、桑白皮、茯苓、澤瀉、澤蘭、丹參、水蛭等強心利尿活血之品,對於改善肺心病患者的通氣功能大有裨益。4.【王有奎診治經驗】 (1)益氣扶正為本 (2)注重證型分析 自擬復健湯為----黃芪、蘇子、當歸、胡桃肉、熟地、茯苓、山藥、補骨脂、五味子、党參(人蔘)、厚朴、川芎。 痰熱壅肺:清金化痰湯加減進行治療。痰鳴喘息,不能平卧者,加射干、葶藶子瀉肺平喘;痰黏不易咳出者,加冬瓜子、瓜蔞皮;痰熱傷津,口乾舌燥者,加天花粉、天冬。待病情穩定後,可仍用復健湯加減治療。 肺脾兩虛:復健湯基礎方上加白朮、半夏。咳嗽痰多者,加紫菀、冬花;背冷胃寒者,加乾薑。 腎不納氣:治療時去党參,加人蔘以補腎納氣;加磁石、沉香以納氣歸元。背困者,加狗脊以補腎強腰;痰多而涼者,加白芥子、乾薑以溫陽化痰;水腫者,加豬苓、澤瀉以健脾利水消腫。 (3)善用活血化瘀 因熱致瘀者,加生地、丹皮、紫珠草;氣虛致瘀者,用當歸、丹參、蘇木;陰虛致瘀者,用麥冬、生地;水腫伴血瘀者,加澤蘭、紅花、五加皮化瘀行水。5.【洪廣祥診治經驗】 (1)急性發作 辨證宜分寒熱 風寒或寒痰遏肺。治宜辛散肺寒,化痰利氣。藥用溫肺煎:生麻黃、生薑、細辛、紫菀、款冬花、矮地茶等。切忌寒涼、斂肺之葯,以免邪遏肺氣,遷延不愈。 風熱或兼痰熱犯肺,肺失宣肅。治宜辛涼清肺化痰。方葯可選桑菊飲或麻杏石甘湯加減,常用藥如桑葉、菊花、杏仁、桔梗、連翹、薄荷、魚腥草、黃芩、浙貝母、生甘草等。肺熱重者可用麻杏石甘湯;咳甚痰多者,還可加矮地茶、瓜子金,以加強祛痰鎮咳之效果。上述兩型中,如痰瘀癥候明顯者,可配蠲哮湯或二陳湯加紅花、川芎等。 (2)慢性遷延期 辨證宜分虛實 肺氣虛弱,痰瘀阻肺證:症見咳嗽,痰白而稀,白天多於夜晚,24小時痰量20~25ml.或伴胸部憋悶,畏寒背冷,平素易感冒,舌偏黯紅,苔薄白微膩,脈多見弦滑。治宜益氣溫肺,滌痰祛瘀。常用藥如生黃芪、熟附子、乾薑、細辛、法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紅花等。 脾氣虛弱,痰瘀伏肺證:症見咳聲重濁,多為連聲咳,夜重日輕,咳黏痰,24小時痰量50ml,伴見胸悶氣憋,食慾缺乏,食後腹脹或兼見畏寒肢冷,大便溏軟,舌黯淡或胖,邊有齒印,苔白黃膩,脈多弦滑。體檢可見輕度或中度肺氣腫徵象,肺功能輕度或中度減損。其病機為脾氣虛弱,痰瘀伏肺。治宜健脾益氣,滌痰祛瘀。常用藥如党參、茯苓、白朮、甘草、法半夏、陳皮、白芥子矮地茶、川芎、紅花等。陽虛寒象明顯者,加乾薑或桂枝。 腎虛痰瘀證:症見咳聲喘沉或咳聲嘎澀,多為陣咳,夜多於日,咯黏痰或漿黏痰,24小時痰量80—lOOml,常伴有胸悶氣憋,喉間痰鳴,喘息氣促,動則加重,畏寒背冷,或兼見腰酸乏力,夜尿頻或咳而遺尿,或尿後餘瀝,舌黯或胖嫩,邊有瘀斑,苔白滑潤,脈多沉細或弦滑,兩尺弱。體檢有明顯的肺氣腫徵象,肺部可聞及喘鳴音或乾濕性噦音。肺功能明顯減退,實驗室檢查腎上腺皮質功能多低下。本證型多見於喘息型支氣管炎或合併中重度肺氣腫患者,其病機為腎不納氣,痰瘀壅肺,氣機不暢。治宜補腎納氣,滌痰祛瘀,利氣平喘。常用藥生黃芪、熟附子、補骨脂、五味子、仙靈脾、葶藶子、青皮、陳皮、檳榔、蔓荊子、鬼箭羽、紅花、生大黃等。 (3)緩解期應重視補虛不忘實:多數學者認為緩解期應以補虛為主。洪教授認為,慢阻肺病緩解期出現的氣喘、氣短,不單純責之於虛,因病有夙根,余邪不盡,稍遇氣候驟變,極易引起病情反覆。故應重視補虛不忘實,在服用補虛方葯時,適當配合滌痰祛瘀,預防感冒之品,以減少複發。如偏肺脾氣虛者,以益氣補脾為主,常用方劑如玉屏風散、六君子湯加減;偏於脾腎陽虛者,以健脾益氣、補腎壯陽為主,方以左歸丸、附桂八味丸、四君子湯加減;偏於肺腎陰虛者,以滋養肺腎為主,方以七味都氣丸、金水六君煎、六味地黃湯加減。同時,伴見唇舌黯,苔膩,脈弦滑等痰瘀夙根見證者,在補虛的同時配合滌痰祛瘀之品,如蠲哮湯、二陳湯、千緡湯等。通過臨床觀察,不但可以改善病人的體質,提高療效,而且唇舌黯、膩苔等痰瘀見證明顯改善,發作次數也明顯減少。說明補虛不忘實是治療慢阻肺緩解期的一條不可忽視的重要思路。同時「冬病夏治」也是減少複發,控制發作的重要治法之一。6.【王新元診治經驗】 肺腎氣虛夾寒型:主要臨床表現為胸悶胸痛,短氣乏力,咳嗽咳痰,食少無味,舌質淡,脈軟無力。體征表現為稍勞累則見呼吸困難,口唇微紫,自覺消瘦.X線攝片檢查提示:①慢支伴肺氣腫;②肺主動脈增寬。每遇此型病證,常擬補肺湯合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以達補肺納腎,降氣平喘,獲顯良效,全方加減治療有效率可達90%以上。藥用人蔘、黃芪、炙甘草補肺納腎;白朮、大棗健脾益氣;五味子、酸溫斂肺氣;佐熟地固腎;兼用麻黃、細辛、乾薑溫肺散寒;冬花、桑白皮、炙半夏、射干化痰降氣以治標。 脾腎陽虛夾濕型:臨床表現可見胸腹脹滿,心悸喘咳,咳痰清稀,脘痞,頭暈,目眩,面浮肢腫,舌苔白滑或灰膩,舌質胖大,脈沉細oX線攝片提示慢支伴肺氣腫。治宜溫補脾腎,逐飲化濕。常擬真武湯合五苓散加減:川附片(開水先煨2小時)、大棗各30g,茯苓、豬苓、澤瀉、赤芍各20g,桂枝、白朮、桔梗、葶藶子、山藥、白果、生薑各15g,甘草lOg.(三)內服效驗方1.降氣湯 沉香、白芥子、萊菔子各8g,蘇子、五味子、款冬花、桔梗、貝母、瓜蔞各1 2g,肉桂3g,生黃芪15g,生甘草6g.因寒誘發者,加荊芥、防風;熱壅痰黃稠者,加魚腥草、膽南星;勞倦誘發者,加党參、山藥。本方有降氣平喘,溫腎納氣之功。煎服。部分病例合併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感染或心衰者,給予抗炎、抗心衰等治療。2.醒肺湯 桃仁、香附各15g,杏仁、柴胡、赤芍、麻黃、制半夏、陳皮、大腹皮、木通各10g,青皮6g,桑白皮12g,甘草5g.痰熱壅肺者,加黃芩、金銀花、炒梔子;寒飲射肺者,加乾薑、細辛。本方有理氣宣肺,化痰祛瘀之功。煎服。3.肺復康湯 桃仁、紅花、川芎、杏仁各50g,當歸、赤芍、麻黃各75g,百部、車前子各60g.本方有活血化瘀,宣肺化痰之功。煎煮2次,濃縮至500ml,每日服lOOml,分3次口服。4.百合地黃湯 生地、女貞子、麥冬各12g,玉竹18g,知母、百合、白芍、百部、前胡、地骨皮、桑白皮各15g,紫菀、甘草各3g。消化欠佳者,加神曲、砂仁、麥芽;痰黏稠者,加竹茹、半夏。本方有養陰潤肺,瀉火降肺之功。煎服。連服30劑後咳嗽大減,獲效後鞏固治療1個月。5.止咳平喘湯 乾薑、紫蘇、半夏、前胡各9g,細辛、五味子各3g,茯苓12g,甘草、肉桂、當歸各6g,地龍15g。寒痰者,合三子養親湯;熱痰者,合桑白皮湯;腎陰虛者,合六味地黃湯;腎陽虛者,加補骨脂、肉蓯蓉;老年患者,加麥門冬、沙參等;有瘀象者,可適當加活血祛瘀葯,如桃仁、丹參等。本方有溫腎通絡,止咳平喘之功。煎服。6.宣肺通腎湯 生麻黃、甘草各3g,桂枝6g,杏仁、白芍、半夏、蘇子、桑白皮、黃芩、地龍、川芎各10g,丹參12g.腎陽虛者,加淡附片6g,乾薑3g,肉蓯蓉10g;腎陰虛者,加熟地、沙參、枸杞各10g.本方有宣肺化痰,溫腎通絡之功。煎服。同時配合用抗炎、祛痰、解痙等常規療法。7.清化痰瘀湯 魚腥草30g,地骨皮20g,桑白皮、丹參、蘇子各15g,黃芩、當歸各I2g,紫菀、半夏、貝母、桃仁、杏仁各10g,甘草5g.熱甚者,加敗醬草30g,連翹20g;痰黃稠難咯者,加海蛤殼、海浮石各12g;瘀重者,加川芎、水蛭各10g;喘甚者,加地龍、炙麻黃各10g;久咳不止者,加訶子、五味子各6g;氣虛者,加黃芪20g,党參15g;陰虛者,加沙參20g,麥冬12g;無熱象者,去魚腥草、黃芩;無瘀證者,去丹參、桃仁。本方有清熱祛痰,化瘀止咳之功。煎服。8.薯蕷資生湯 懷山藥90~150g,玄參25g,白朮、炒牛蒡子各15g,雞內金10g.氣虛者,加黃芪30g,生曬參lOg;陰虛者,加生地、百合各30g,麥冬1 0g;陽虛者,加紅參須、淡附片各6g,蛤蚧1對;血瘀者,加丹參15g,桃仁、莪術各lOg;咳劇者,加川貝、瓜蔞、杏仁各lOg;痰多者,加半夏、茯苓、陳皮各lOg;喘甚者,加白芥子、蘇子、白果各10g;心悸,夜寐不寧者,加龍骨、牡蠣各30g。本方有培土生金,定喘止嗽之功。煎服。9.蛤蚧平喘湯 桔梗、川貝母、山萸肉、冬蟲夏草、枳殼各15g,葶藶子、五味子、雲苓、麻黃、白果各10g,蛤蚧、生地、沙參、天冬各20g.本方有健脾補腎,納氣平喘之功。煎服。10.參蛤通絡湯 黃芪、山藥各20g,人蔘、五味子、胡桃肉、當歸、柏子仁、五靈脂、川芎各10g,丹參、虎杖各15g,蛤蚧3g(研末沖服).本方有益氣活血,化瘀通絡之功。煎服,20天為1個療程。
11.魚參抗霉湯 人蔘、黃芪、山藥、麥冬、陳皮、桔梗、川貝、蔚蓄、沒藥各lOg,魚腥草30g,大棗5枚。自汗或汗多者,加防風、白朮;咳黃色痰者,加黃芩、蒲公英;喘促兼便秘者,加杏仁、桑白皮、蘇子、當歸。本方有益氣補虛,清熱化痰之功。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同時肌肉注射人血淋巴細胞轉移因子,每次1支,隔日1次。12.皺肺五紫湯 紅參(另燉)、紫蘇子各1 5g,五味子5g,紫沉香3g,桂枝、杏仁、款冬花、紫菀、紫丹參、紫石英,萬年青根、茯苓皮各10g.氣喘氣急,痰聲轆轆者,加葶藶大棗瀉肺湯;痰黃稠或黃膿者,加葦莖湯;痰多色白者,加三子養親湯;氣短甚屬脾虛、濕飲內停者,苓桂術甘湯;氣短甚屬腎不納氣者,加蛤蚧、胡桃肉、生薑;肺部有感染者,加射干、魚腥草等。本方有益氣扶正,溫陽化飲,活血通絡,補腎納氣之功。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2次溫服,10劑為1個療程。有急性感染,體溫在38℃左右,心率加快者,可適當加用抗生素,以儘快控制感染。13.補肺納腎湯 黃芪30g,蜈蚣2條,白朮、當歸、五味子各15g,茯苓18g,熟地黃20g.山茱萸、陳皮、地龍、丹參各10g,上沉香(後下)5g,上肉桂3g,炙甘草6g.痰多者,加桔梗、蘇子各1 5g;汗多者,加煅牡蠣20g,浮小麥18g.本方有補益肺腎,納氣平喘,活血化瘀之功。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早、晚2次分服,2月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同時配合家庭氧療,吸氧每天至少12小時。14.消咳平喘湯 紅參、葶藶子、白芥子、杏仁、厚朴、麻黃各10g,洋金花0.3g,桃仁1 5g,紅花12g,水蛭5g,魚腥草30g.本方有益氣活血,清肺化痰之功。發作期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緩解期製成蜜丸,每次10g,每日3次服用。發作期並對症處理。治療期間禁煙酒及辛辣油膩之品。15.加減陽和湯 熟地、蘇子各20g,肉桂、甘草、炙麻黃各6g,鹿角膠、白芥子、法半夏、椒目、陳皮、炮姜各10g.咳嗽較劇者,加川貝、炙紫菀;痰多者,加瓜蔞仁、葶藶子;脾氣虛者,加党參、白朮;血瘀者,加丹參、桃仁、益母草;痰熱者,去肉桂、鹿角膠、熟地,加桑白皮、浙貝、射干、黃芩。本方有溫腎納氣,化痰平喘之功。煎服,15日為1個療程。16.加味二陳湯 陳皮、半夏、杏仁、蜜枇杷葉各15g,炒蘇子、萊菔子、金銀花各20g,桔梗1 0g,甘草5g.咳劇者,加川貝、前胡;寒痰咳喘者,加炙麻黃、乾薑;熱痰者,加桑白皮、黃芩、瓜蔞;濕痰者,加膽南星、白芥子;久咳肺虛者,加党參、黃芪、五味子。本方有化痰止咳,清肺平喘之功。煎服。17.活血化瘀湯 當歸、川芎、紅花、地龍各10g,赤芍、桃仁各15g。熱痰者,加黃芩、桑白皮、前胡等;喘者,加麻黃、苦杏仁、石膏等;寒痰者.加白芥子、法半夏、膽南星、細辛等;肺虛者,合生脈散或補肺湯;肺腎兩虛者,合金匱腎氣丸或麥味地黃湯。本方有活血化瘀,益血通肺之功。煎服。急性感染伴高熱加清開靈或抗生素。18.全真一氣湯 熟地10~20g,麥冬、白朮、人蔘(另燉)、牛膝各10g,熟附子5~15g(先煎),五味子5g。腎氣虛者,重用熟地;肺虛者,重用麥冬;脾虛者,重用炒白朮;元氣大虛者,重用人蔘;偏陽虛者,重用熟附子等。本方有滋陰清熱降火,補氣溫陽散寒之功。煎服。19.蘇子降氣湯 紫蘇子9g,半夏、前胡、川厚朴各lOg,雲苓、陳皮各15g,川芎12g,當歸、紅參(另燉)、沉香(後下)、生甘草各69,生薑3片。本方有祛痰止咳,降氣平喘之功。煎服,療程為4周。20.苓桂術甘湯 茯苓12g,桂枝9g,炙甘草5g,白朮、蘇子、乾薑各1 0g.咳痰不爽者,加白芥子;痰有味者,加魚腥草;咳劇者,加百部;乏力者,加党參。本方有健脾利濕化痰,溫腎納氣平喘之功。煎服,2周為1個療程。  【米烈漢臨床方】白芥子10克,萊菔子10克,蘇子10~15克,五味子6~9克,葶藶子15~30克,黃芪15~30克,防風6克,白朮10克,茯苓14克,陳皮14克,姜半夏10克,甘草9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  功效:益肺健脾,降氣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咳嗽(慢支),肺脹(肺氣腫),肺痿(肺纖維化),證屬痰壅氣逆、濕痰中阻、肺脾兩虛證。咳嗽喘逆,痰多胸痞,肢體困重,食少難消,汗出惡風,面色白光白。舌質淡或暗,舌體胖大,邊齒痕,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或濡滑。  用法:上藥加水浸泡半小時後,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煎煮兩次共留汁400毫升,每次取200毫升,早、晚8~9時各溫服1次。本方偏於溫燥辛散,燥咳證慎用;陰虛火旺之人忌用。 加減:心悸加龍齒15~30克,以鎮驚安神;失眠加夜交藤、合歡皮、珍珠母各15~30克,以養心安神;多汗加浮小麥、麻黃根各15~30克,煅龍牡各30克以益氣斂汗,滋陰潛陽;便秘加炒大黃15~30克,火麻仁10克,以泄火通便,補益中氣;苔白厚,納呆,便溏者加車前子、炒薏仁、雞內金、炒蒼朮各10克。

【皂莢丸治肺脹痰濁喘憋】張某,男,70歲。2009年12月9日初診。間斷性咳嗽,胸悶20餘年。咳喘呈持續性,每逢冬季加重,多次住院治療,診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原性心臟病」。10天前因受涼咳嗽加重。胸部憋脹,不能平卧,咯痰白黏膠固,難以咯出。伴心悸,下肢水腫。經某醫院門診治療,診為「肺心病合併急性感染」,經西藥對症治療,效果不顯,要求中醫治療。刻診:患者呈半坐位,喘息抬肩,喉中痰鳴,口唇紫紺,頸部青筋暴張。胸呈桶狀,四肢不溫,下肢水腫,按之凹陷不起,舌質紫暗,苔黃膩,脈弦滑無力。中醫診斷:肺脹,證屬痰濁內壅,阻塞氣道,氣體易入而難出,致肺臟氣脹。急宜滌痰逐飲,豁通氣道。予皂莢丸:取皂莢250克,颳去黑皮,塗以芝麻油,置火上烤焦黃,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以棗膏和湯送服。每次1丸,每日4次口服。葯後次日早晨,痰液變稀,咯出大量稀痰,自覺胸部寬暢,咳喘胸憋續減,至晚已能平卧,紫紺消失,喘咳已平,連服5日,諸症平穩,繼以健脾養心,固腎納氣之法鞏固。隨訪一年,病情較穩定。

皂莢丸以皂莢為主葯,味辛性溫,入肺與大腸二經,功專滌痰開竅,且有通便之能,使表裡通暢,肺氣得降。《本草求真》謂:「其力能滌垢除膩,潔凈臟腑,故痰濁膠黏,緩藥性之烈以護胃。」因藥性峻烈,必須掌握以下指征,方可應用,否則不宜輕投。1.喘咳胸憋,不能平卧為主證。2.痰濁膠黏難咯,或咯出大量痰後喘息減輕。3.胸廓圓隆如桶狀。

皂莢丸出自《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咳而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系滌痰峻劑,療效確切,價廉易得,使用方便。病人服皂莢丸後,痰液變稀易咯,大便溏,日2~4次不等。病人往往因之而喘憋減,腹脹納差等證亦隨之而除,全身情況好轉,除個別病人有咽癢或輕度噁心外,未見損傷正氣之弊病。

【治肺脹方】炙百部30g 白前15g 前胡15g 款冬花15g 沙參15g 胡麻仁30g 生石膏10g 阿膠15g 杏仁15g 麥冬15g 枇杷葉15g 桑葉15g 川貝15g 厚朴花20g 冬瓜子15g 蘇梗15g 萊菔子5g 白芥子5g 桑枝25g 甘草10g

【用法】共為細面,每服10g,溫開水送服,或製成10g重蜜丸,每次一丸,日服2~3次。

【適應症】肺脹(痰壅氣滯)。胸部脹滿,咳嗽喘急,呼吸困難,面部浮腫,痰多色白,舌苔薄白微黃,脈弦滑。

【臨床應用】臨床應用該方,能緩解肺脹(肺氣腫)癥狀,有效率為80%以上。

1 痰濁壅肺:化痰降氣,健脾益肺 蘇子降氣湯 紫蘇子9克、半夏9克、前胡6克、厚朴6克、陳皮3克、甘草6克、當歸6克、生薑兩片、大棗1個、肉桂3克)合三子養新湯(原料:白芥子10克,蘇子12克,萊菔子12克。)加減1.若痰涎壅盛,喘咳氣逆難卧者,酌加沉香以增強降氣平喘之力;2.兼有表證者,加麻黃、杏仁等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3.兼氣虛者,加人蔘、黃芪等以益氣補虛;4.若腎虛較甚者,可加附子、補骨脂等以助溫腎納氣之功;5.若無明顯腰酸腿軟,氣短浮腫等下虛之象者,桂心亦可去之。6.脾肺氣虛,易汗乏力者,加黃芪、白朮健脾益氣,補肺固表;7.痰多胸滿不能平卧,加葶藶子瀉肺祛痰。8.痰多喘急,胸滿 不能卧,加葶藶子瀉肺化痰。

痰從寒化為飲,外感風寒誘發,喘咳痰多粘白泡沫,見表寒里飲證者--小青龍湯【組成】; 麻黃9克,桂枝10克,乾薑9克,五味子9克,細車6克,半夏14克 白芍9克甘草10克。加減;1.如果口渴則去半夏,加入栝蔞根9克2.如果輕微下痢則去麻黃,加入茯苓9克。3.若噎者,去麻黃,加入炮附子5克。3.若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12克。4.若喘去麻黃加入杏仁12克(去皮尖)5.若外證較輕者,可去桂枝,麻黃則改用炙麻黃。6.兼有熱象而出現煩躁者,加生石膏、黃芩。7.兼有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蒼耳子。8.兼水腫者,加茯苓、豬苓。9.痰多者,加漸貝母、杏仁以化痰;10.咯痰不利者,加桔梗宣肺利氣;11.若有鬱熱,兼見煩燥口渴者,可加生石膏清泄鬱熱;12.咽痛甚者,可加杏仁宣肺止咳;13.便秘者,加瓜蔞仁潤腸通便。14.如果外感已解,而咳喘未除,去桂枝以減緩發散之力,麻黃用蜜炙以偏重宣肺平喘。15.飲郁化熱,煩躁而喘,脈浮--小青龍加石膏湯。若痰濁夾瘀用滌痰湯+活血葯 【組成】姜南星7.5克 半夏7.5克 枳實6克 茯苓6克 橘紅4.5克 石菖蒲3克 人蔘3克(包) 竹茹2克 甘草2克1.若見高熱煩燥,神昏譫語,舌質紅降者,為痰郁化熱,內陷心包,可加黃連、天竺黃,以清熱化痰;2.若舌質紫暗,為內有瘀血,可酌加丹參、桃仁、紅花、丹皮等,以活血化瘀通絡。3.如痰涎壅塞氣道,痰鳴喘促不安, 加用猴棗散(每次0.3-0.6克,日三次)、鮮竹瀝水(每次30-60毫升,一日數次等,以豁痰利肺。4.若痰熱內盛,身熱煩躁,神昏譫語,苔黃舌紅者,加黃連、天竺黃、竹瀝,中成藥改用安宮牛黃丸(每次一粒,日2-3 次),以增強清心開竅之力。5.若肝風內動,四肢抽搐,加鉤藤、全蠍,另服羚羊角(0.3-0.6克,日2-3次)以平肝息風。6.熱傷血絡,皮膚粘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鮮紅者,配合清熱涼血止血藥物,如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等。

2 痰熱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湯 麻黃18克(包) 石膏24克  生薑9克  紅棗15枚  半夏12克1.痰熱內盛,膠粘不易咯吐者,加魚腥草、瓜蔞皮、海蛤粉、風化硝以清熱滑痰利肺。2.痰鳴喘息,不得平卧,加射干、葶藶子瀉肺平喘。3.痰熱壅結,便秘腹滿者,加大黃泄熱通便,以降肺氣。但不可過劑,以免傷正。4.痰熱傷津,口舌乾燥,加花粉、知母、蘆根以生津潤燥。5.陰傷而痰量已少者,酌減苦寒藥物,加沙參、麥冬等滋養陰液。

【桑白皮湯】桑白皮5克 黃芩5克 黃連5克 梔子5克 杏仁5克 川貝5克 半夏5克 炒蘇子5克1.痰熱內盛,膠粘不易咯吐者,加魚腥草、瓜蔞皮、海蛤粉、風化硝以清熱滑痰利肺。2.痰鳴喘息,不得平卧,加射干、葶藶子瀉肺平喘。3.痰熱壅結,便秘腹滿者,加大黃泄熱通便,以降肺氣。但不可過劑,以免傷正。4.痰熱傷津,口舌乾燥,加花粉、知母、蘆根以生津潤燥。3 痰蒙神竅:滌痰、開竅、熄風 滌痰湯加減,另服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4 肺腎氣虛:補肺納腎、降氣平喘 平喘固本湯 党參15克,五味子6克,冬蟲夏草6克,胡桃肉12克,靈磁石18克,沉香、坎臍、蘇子各15克,款冬花12克,法半夏12克,橘紅6克。水煎服。(注釋:坎臍--臍帶))1.肺虛有寒,怕冷,舌質淡:當溫肺寒,加肉桂、乾薑、鐘乳石等。2.兼有陰傷,低熱、舌紅,苔少:加麥冬、玉竹、生地等以滋養陰液。3.痰濁明顯,咳痰量多,色白如沫,苔膩:加厚朴、杏仁、白芥子宣化痰溫。4.氣虛瘀阻,頸脈動甚,面唇紫紺明顯:加當歸、川芎、紅花、丹參等以活血通脈。

合補肺湯 組成;人蔘5克 黃芪9克 麥冬9克 五味子9克 桑白皮6克 紫菀6克1.肺虛有寒,怕冷,舌質淡:當溫肺寒,加肉桂、乾薑、鐘乳石等。2.兼有陰傷,低熱、舌紅,苔少:加麥冬、玉竹、生地等以滋養陰液。3.痰濁明顯,咳痰量多,色白如沫,苔膩:加厚朴、杏仁、白芥子宣化痰溫。4.氣虛瘀阻,頸脈動甚,面唇紫紺明顯:加當歸、川芎、紅花、丹參等以活血通脈。若見喘脫危象,急加參附湯送服蛤蚧散/黑錫丹。病情穩定階段,可常服皺肺丸。(藥物組成 五靈脂(研)2兩,柏子仁半兩,胡桃8枚(去殼,研)。) 人蔘蛤蚧散合八珍湯;人蔘6克(焗服) 蛤蚧6克 炙黃芪9克 白朮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酒當歸9克 熟地9克 川芎4.5克 桃仁5克 貝母5克 生薑5片 紅棗3枚加減:1. 腎不納氣者,加五味子、補骨脂以補腎納氣;2. 陰虛者,加百合、生地、天冬、麥冬、玄參滋陰;3. 心悸者,加龍眼肉、遠志,重用炙甘草益氣養心;4. 血瘀者,加丹參、五靈脂活血祛瘀。

5 陽虛水泛:溫腎健脾、化飲利水 真武湯 茯苓15克、芍藥15克、生薑15克、白朮10克、炮附7克。加減;1.咳嗽者,為水氣上犯於肺,故加細辛、乾薑以溫肺化飲,加五味子以斂肺止咳;2.小便利者,去茯苓,恐過利傷腎;3.若脾陽虛甚而下利者,去白芍之酸寒,加乾薑以溫運脾陽;4.若嘔者,為水停於胃,病非在下焦,故去附子,加重生薑,以溫胃散水而止嘔。5.腫甚者,加生薑皮、茯苓皮以利水消腫;6.血瘀者,加丹參、川芎活血化瘀;7.氣虛者,加黃芪、党參益氣。

五苓散;豬苓9克、澤瀉15克 白朮9克 茯苓9克 桂枝6克1.腎虛者,可並服濟生腎氣丸。2.陽虛甚,畏寒肢冷,可加附子、乾薑以溫陽散寒;可用真武湯溫陽利水。3.水腫勢劇,可加沉香、黑白丑、萬年青根行氣逐水。

  1.中成藥  (1)痰濁阻肺  ①止喘靈注射液(蘇中牌,江蘇蘇中製藥廠):每次2ml,每日2~3次。用於咳喘、胸悶、痰多等。  ②消咳喘(向陽牌,哈爾濱中藥二廠):每次7~lOml,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2)痰熱壅肺橘紅丸(嘉應牌,廣東梅州製藥廠):每次129,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痰熱壅盛之咳嗽痰多,喘促氣急,胸悶口乾。  (3)痰蒙神竅  ①安宮牛黃丸(旭日牌、同仁堂牌,北京同仁堂製藥廠;長城牌,天津達仁堂製藥廠):1次1丸,溫開水送服。適用於痰熱上擾,竅閉神昏之證。  ②清開靈注射液(地壇牌,北京中醫藥大學實驗藥廠):20~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  ③醒腦靜注射液(錫葯牌,江西無錫中藥廠):1次2~4ml,1日1~2次,肌內注射;靜脈注射每次10~20ml或遵醫囑。  (4)肺虛  ①蛤蚧定喘丸(桂中藥牌,廣西桂林中藥廠):每次9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陰虛咳喘。  ②生脈飲(京花牌,北京中藥廠):每次lOml,每日3次。適用於氣陰不足者。  2.單驗方  (1)葶藶子粉3~6g,裝膠囊,1日3次,食後分服。用於咳嗽痰涌之症。  (2)萬年青根12一--15g,紅棗5枚,煎服。用於喘悸水腫。  (3)杏仁、胡桃肉各60g,共研為細末,加生蜂蜜少許調服,每日3次,每次用藥末3g。適用於肺腎氣虛而肺脹者。  (4)生梨1個,柿餅2個,同煎。適用於肺腎陰虛而肺脹者。  (5)百合、枸杞子各250g,研細末蜜丸,每日3次,每次lOg。適用於肺腎陰虛而肺脹者。  (6)紫河車1具,焙乾研末,每服3g,每日3次。適用於脾腎陽虛之肺脹。食療  (1)紫桃羹鮮紫河車1具,洗凈切成小片,核桃仁500g,燉湯加調料食。具有補腎納氣之功。  (2)參芪粥丹參20g,黃芪20g,水煎2次取汁,入粳米lOOg,煮成粥食。能補肺活血。

  (3)參苓白朮散饃將5小袋中成藥參苓白朮散揉入250g發好之白面中,作成蒸饃食。可健脾益氣。

【曾定倫豁痰逐瘀解重症肺脹】

羅某,女性,59歲,2012年4月10日首診。

主訴:咳嗽、咯痰、胸悶胸痛,呼吸困難2年半。患者有金屬粉塵接觸史。2009年5月在外院診斷為:1繼發性肺結核,雙肺;2縱膈淋巴結結核;3支氣管結核;4雙下肺感染;5肺癌伴縱膈淋巴結轉移癌(待查);6重症塵肺病。患者口服抗結核藥物1年,癥狀未見緩解。

2011年查纖支鏡:鏡下氣管黏膜稍充血、腫脹,略顯肥厚,隆突稍鈍,左右亞隆突變鈍,左右各支氣管黏膜腫脹、肥厚,表面散在米粒樣小結節突起。病理活檢:肉芽腫性炎,考慮間質性肺炎。胸部CT:雙肺感染,右下胸膜黏連及積液,肺部間質性肺炎,右頸部、縱膈、雙肺門及腹膜多發淋巴結腫大。腫瘤標誌物及抗體正常,痰液檢查未見抗酸桿菌及真菌。肺功能檢查:輕、中度阻塞性肺通氣障礙,小氣道功能下降,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45.18L/min占預計值60.3%,肺彌散功能重度下降。

就診時由家人攙扶而來,體重35千克,極度消瘦,咳嗽,喘累,氣促,胸痛胸悶,咯白色泡沫痰,幾乎不能行走。

辨證:熱毒痰瘀阻滯肺絡,肺失宣肅。

治法:豁痰散結,清熱解毒。

組方:銀翹各15克,半枝蓮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莪術6克,地鱉蟲30克,鱉甲30克,牡蠣30克,僵蠶12克,制南星10克,夏枯草30克,法半夏12克,茯苓12克,陳皮6克,枳實12克,竹茹12克,桑白皮30克,黃連6克,黃芩12克,炮甲珠粉6克,赤芍20克,白首烏30克,甘草6克。3劑,水煎服,每日1劑。

4月21日二診:服藥後患者咯出較多深褐色濃痰,咳嗽稍減,但仍感胸膺憋悶,胸痛喘累,氣短氣促,動作後明顯。

辨證:痰毒稍減,但肺絡瘀滯依然,肺絡血瘀,氣機不暢,宣肅不行;故應加入調暢氣機藥物,並加大祛瘀通絡力度,並告之患者服藥後會加重血痰現象,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無需驚慌緊張,若血痰短時間較多,急速就診。

上方去甘草,丹參15克加至20克;加全蟲粉6克,雲木香6克,厚朴10克,延胡索12克。


推薦閱讀:

砰!肺氣腫、肺大皰,體內的一顆定時炸彈!
肺氣腫和肺大泡到底有何區別?如何治療?
此方治療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
代償性肺氣腫有什麼食物不能吃?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

TAG:肺氣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