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六.理解別人的好處

十六.理解別人的好處

【原文】子曰:「不患1人之不己之2,患不知人也。」

【譯文】孔子說:「不要害怕、擔憂別人不了解自己,要害怕、擔憂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說明】本節是本篇的總結,回過頭來看第一節「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馬上就能聯想到這是首尾相連的,也就是前後相呼應的。別人不了解、不理解我,而我也不惱怒、不怨恨,難道我就不象一個君子嗎!在這裡孔子又一次說明,不要害怕、擔憂別人不了解自己,要害怕、擔憂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仔細分析這兩句話,很有意思,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是「懷才不遇」,動不動就埋怨當官的、當頭的沒眼光、沒本事,好象天下事他什麼都懂,別人都不懂,「唯我獨尊」。正因為我們不理解別人,才不理解他為什麼不理解我,我如果理解了別人,也就理解了他為什麼不理解我,因而我就會想方設法讓他理解我。這才是最佳行為方式。但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實際生活中,實實在在替別人考慮一下了嗎?我們了解、理解周圍身邊的人了嗎?沒有!起碼大部分人都沒有去考慮過別人,都沒有去了解、去理解過別人。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就多了起來。人們之間若是真能都象孔子所說的這樣,都能互相理解、相互了解,那麼,人們之間的矛盾將會大量減少,人們也就能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關係了。

總結全篇,從「學而時習之」到「患不知人也」,我們細細領會、揣摩,其實都是在講人的心理問題。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心態,是做不好一個人的。尤其是當領導的,為人師表的人,首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是一個好的領導人,好的老師。如果多有幾個希特勒似的偏執狂,那世界上的人們就別想要幸福了。如果一個單位的領導人有了心理障礙,那這個單位也別想搞好。雖然從漢至清朝,一千多年,先儒們都沒有明確地說過、提過心理健康問題,但真正讀懂了《論語》的人,是懂得怎樣去「為人處世」的。而這個所謂的「為人處世」,即是心理健康問題,即是調整心態問題。

因此,本篇「學而」不是講怎樣學習,而是講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問題的學問,這個學問,不是一般的知識,是給新同學們講一個人怎樣做人的知識。只有首先做好一個人,也才能做好一個學生,也才能做一個好人。「本立而道生」,做人的根本樹立起來後,人生道路自然就會生成,然後,學到其它技能知識,才能在社會上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創造出自己的良好的生存空間,才能當一個什麼家、什麼大師。這就是一個人作學問的內在修養問題。還是第一句話,學習,並經常不斷地調節自己,難道不愉悅嗎?!

——————————————————。

【注釋】1.患:《管子·大匡》:「夷吾之所患者,諸侯之為義者莫肯入齊。」《易·既濟·象》:「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國語·晉語》:「患貨之不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患秦兵之來。」《說文》:「患,憂也。」這裡用為擔憂、憂慮、害怕之意。

2.不己之:是不知己的倒裝句,意思是不了解自己。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八字的喜用神和忌神
調,調式,轉調的正確理解方式
飛星紫微斗數夫妻四化入十二宮的推理解釋
深刻理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四大要點
怎樣理解「妄議中央大政方針」

TAG:理解 | 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