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的五種技巧
批評孩子的五種技巧
當孩子犯有過錯時,家長往往一味責備孩子,甚至打孩子,一點不講批評技巧,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那麼,家長批評孩子時,應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聲 -
家長應以低於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三是暗示 -
孩子犯有過失,如果家長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家長的用意,願意接受家長的批評和教育,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換個立場 -
當孩子惹了麻煩遭到父母的責罵時,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責罵。此時最有效的方法,是當孩子強辯是別人的過錯、跟自己沒關係時,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麼解釋」這就會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說些什麼這會使大部分孩子發現自己也有過錯,並會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的錯誤。-
五是適時適度 -
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生的事,彷彿已經過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因此,家長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不能拖拉,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六句真言 -
〈一〉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自我學習提高的結果。我接觸過這麼多傑出的父母,沒有一個是輕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優秀的母親甚至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鬆,說你的孩子那麼優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好母親防患於未然,而不合格的母親是,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甚至老師都已經找孩子談話了,她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全國首屆十大傑出母親沈麗萍同志是個畫家。她說為了學畫,不僅上了大學,而且還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不僅買了許多書籍,而且還參觀了數不盡的畫展,聽了數不盡的學術報告。可是卻從沒有意識到培養孩子也應該花時間,直到孩子因為空難導致身體嚴重的殘疾之後,她才開始真正學做母親,並且由於自己的努力,最終幫助孩子戰勝殘疾,成為被挪威人民讚譽的「中國英雄」。-
進入了21世紀,信息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任何崗位都要求培訓、考核,但似乎只有生養、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訓,好像自動就會上崗而且永遠不會下崗,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每一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學習相關的知識,關於怎樣做父母的意識和知識準備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二〉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 -
我接觸過數百位優秀父母,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就像沈麗萍同志所做的那樣,如果不是由她親口所說,人們是不會想到她在兒子王嘉鵬的成長背後付出了那麼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們都說:你除了當時飛機掉下來沒辦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極致,你沒有耽誤這孩子。可是要做到這一點又是多麼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會說,有那麼多父母大字不識一個,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嗎?其實,文盲並非不會教育,這些父母同樣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點訪談》節目曾介紹過世界中學生數學奧數競賽金牌獲得者安金鵬的事迹。他家裡極窮,考取了重點中學沒錢上,父親說讓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學還找不到工作,更何況你能不能上大學都還不知道。但母親堅決不同意,將家裡唯一的一頭毛驢賣了。孩子在中學裡是唯一一位連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連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說這樣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當面一問才知道,雖然這位母親初中都沒畢業,但她卻讓孩子上小學之前就把四則運算做得滾瓜爛熟。僅此一點又有幾個大學畢業的父母能做到呢?-
〈三〉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 -
很多父母將孩子的不好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老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我們做父母的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就像上海人說上海話吃上海菜,四川人說四川話吃四川菜一樣,彷彿生來就會不需培養,而事實並非如此!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以至於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教,這就是「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質的教育。-
優秀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者。當務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天下無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罵孩子之前罵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地改變自己。-
〈四〉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 -
關於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全社會都要有正確認識。應試教育是學校和家長都迴避不了的問題,需要學校和家長們共同適應。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不矛盾,沒有應試能力的素質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據統計,我國有近1000萬「閑散」的未成年人。所謂閑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應在學校讀書而不願讀書選擇輟學的孩子,這其中94%是學業失敗的結果,學業落後、厭學、逃學、離家出走成為當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也就成了我們父母的一份應盡的義務,而幫助孩子減負的最好辦法是我們父母增負,就是我們父母能夠成為孩子學習上的導師。-
好成績當然是學校老師帶出來的,但在應試教育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些好成績正越來越多地浸透著父母們的汗水。 -
〈五〉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
對於孩子進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種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難以溝通。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與進入更年期的母親衝突更多,不僅是因為處於內在的心理動蕩期,更重要的是兩者的外部壓力都很大,孩子面臨的是升學的壓力,母親面臨的是事業(有的是下崗)的壓力,這就更需要加強溝通。 -
優秀的父母在這些方面大都做得較好,他們的良好溝通來源於自覺地遵守了這樣三個步驟。 -
第一個步驟是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並且聽懂孩子話里的真實意思。第二個步驟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結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個步驟是建議,就是有道理孩子並不一定就能採取正確的行動,因此父母這時應該給以建議。-
在這三個步驟中,傾聽是父母們做得最差的。 -
每一個孩子都是伴隨著問題成長的,每一個父母也都是伴隨著問題成長的,不碰到問題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問題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關鍵是要像那些優秀的父母們那樣能靜下心來找到解決的辦法。
〈六〉好成就都是化出來的 -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胸襟和抱負。 -
遺憾的是,現在對品德重視的人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了,對父母們談品德教育等於不合時宜。至於說到一個人的胸襟和抱負,更是我們父母們不願聽的海外奇談,因為與當下的考試分數無關!-
而其實這些正是一個人成長中最重要的。我們在看人物傳記時常常都會對傳主幼年時的不同凡響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這種成就動機對一個人的影響巨大。-
意志、品德、胸襟等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等「顯教育」就能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即「潛教育」化進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遠,孩子就能走多遠,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讓孩子養成大襟懷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讓孩子多讀名著,多讀偉人的傳記,讓孩子從小學會用偉人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和自己。-
如何幫助孩子學習-
培養孩子善於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這對任何一種勞動,尤其是腦力勞動具有很大的意義。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的兒童,不但完成作業比較快,而且完成得比較好,效率高。那些作業馬虎、粗枝大葉的孩子主要是因為注意力不夠集中,沒能仔細地看準習題的要求和提供的條件。而且,善於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學習起來比較省勁,效果比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時間來休息和從娛樂活動。在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孩子學習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穩定持久的注意力是學習習慣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老師總要求一年級的孩子坐姿端正,目的就是訓練他們集中注意力,那些坐姿懶懶散散、東倒西歪的孩子顯然不可能專心致的聽課。-
鍛煉孩子集中注意力。孩子學習的最大"敵人"就是注意力渙散。有的孩子在完成作業時,腦海里想到的是電視機里正在播放他們最感興趣的動畫片。有的孩子做作業時,無意識地東張西望,心猿意馬,擺擺這,觸觸那。有的甚至是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很多父母向老師抱怨,孩子只需十分鐘完成的作業卻兩個小時還完成不了。-
給孩子一個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孩子的書桌上除了文具和書籍外,不應擺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屜柜子最好上鎖,免得他隨時都可能打開,在沒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去清理抽屜,書桌前方除了張貼與學習有關的如地圖、公式、拼音表格外,不應張貼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女孩的書桌上也不應置鏡子,這會使她有時間顧影"自美"或"自憐"。更不能允許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 -
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如果作業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有的父母因為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而在旁邊"站崗",這不是長久而行之有效的辦法,因為長期這樣,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此外,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情緒有很大關係,因此父母應該創造一個平和、安寧、溫馨的學習環境。聲音嘈雜的環境,雜亂無章的屋子,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所有這一切都嚴重地影響著孩子注意力。同時,父母應該了解,能否集中注意力也與孩子的年齡有關。研究表明,注意力穩定的時間分別為:5~10歲孩子是20分鐘,10~12歲孩子是25分鐘,12歲以上孩子是30分鐘。因此,如果想讓10歲的孩子60分鐘坐在那裡去專註地完成作業幾乎是不可能的。 -
讓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常聽有些父母說:"我的孩子做事效率低,做作業動作慢,一邊寫一邊玩。"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在某一時間內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對於家庭作業父母要幫他們安排一下,做完一門功課可以允許休息一會兒,不要讓孩子太疲勞。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動作慢,不允許孩子休息,還嘮叨沒完,使他們產生抵觸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對孩子講話不要總是重複。有些父母對孩子不放心,一件事總要反覆講幾遍,這樣孩子就習慣於一件事反覆聽好幾遍。當老師只講一遍時,他似乎沒聽見或沒聽清,這樣漫不經心的聽課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師的講的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就談不上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父母對孩子交待事情只講一遍,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種方法。
訓練孩子善於"聽"的能力。"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會聽講對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老師多半是以講解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父母可以通過聽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聽音樂、聽小說,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
合理安排學習內容的順序。研究表明,開始學習的頭幾分鐘,一般效率較低,隨後上升,15分鐘後達到頂點。根據這一規律,可建議孩子先做一些較為容易的作業,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再做較複雜的作業,除此,還可使口頭作業與書寫作業相互交替。-
環境與孩子 -
美國教育家桃樂絲.諾帝是這樣說的: -
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好鬥逞勇。 -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 -
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 -
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
嫉妒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勾心鬥角。 -
羞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心懷內疚。 -
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極富耐性。 -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充滿自信。 -
讚美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存感恩。 -
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愛人愛己。 -
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胸寬廣。 -
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掌握目標。-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慷慨大方。 -
公平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維護正義。 -
安定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信任他人。 -
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關懷世界。 -
祥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平和待人。 -
親愛的你,將給孩子什麼樣的環境呢? -
由此可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教育孩子成功的基本條件;是培養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的保證;又是培育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的土壤、水分和空氣。-
親愛的朋友,給孩子最起碼的和諧和關愛,是我們每個家庭必須具備的。讓我們用愛為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營造一個****、平等、和諧、溫馨、快樂的家庭環境;讓我們用善良的心靈和智慧,為孩子在生活的海洋里揚起風帆。到那時,我們一定會為初春時悄然綻放的第一枝新綠而欣喜;一定會為晨曦中噴薄而出的第一縷陽光而歡呼;一定會為秋天裡脫穎而出的第一串碩果而陶醉的。-
將自信的種子深埋在孩子心中-
自信是一種情感體驗,對於孩子而言,從小就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評價系統,樹立自信,會為他將來成功度過一生,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如何才能把自信的種子種在孩子的心中呢?幼教專家給出以下幾條建議:-
一·無條件地給予愛 -
讓孩子知道,不管他好看與否,健康與否,父母都會愛他,這將是孩子自信心滋長的最佳土壤。作為父母,應該慷慨地給孩子愛,更多地擁抱他、親吻他。在幫他改正某個錯誤時,明白地告訴他,你不能接受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
二·給孩子足夠的關注 -
盡量抽出時間,陪陪孩子,這樣會讓他感覺到來自父母的重視。陪孩子的時間不一定要很長,只要你在上網瀏覽時,停下來跟正想和你交談的他聊上兩句;或者關掉電視,回答他提出的一個問題;等等。保持與孩子眼睛平行的交流,這會清楚地告訴他,你是在認真關注他。-
三·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
給孩子選擇時,最好讓他在兩種選擇中作出決定,比如,穿背帶褲還是條紋褲;畫硬筆畫還是水彩畫等。因為如果不加限制,孩子往往會做出數不清的選擇。孩子在一次次為自己作主的同時,也一次次贏得建立自信的機會。在自己的判斷得到肯定時,孩子的自我評價也會大大提高。-
四·支持孩子健康安全的冒險行為 -
支持孩子在安全狀態下探索新鮮事物,嘗試各種體驗。儘管這些冒險行為會有多次失敗,然而,不去嘗試就永遠也不會成功。面對孩子的失敗,父母如果能在自己「幫助和保護孩子」的願望和孩子完成冒險的需要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會有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
五·允許錯誤發生 -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和鼓勵孩子冒險,無疑會使孩子時不時犯些錯誤。事實上,這些犯錯體驗,也是孩子樹立自信心的必修課。孩子犯錯時,父母不要橫加指責,而應幫他找出改正錯誤的方法。這樣不僅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還會使他明白,接受和改正錯誤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六·給孩子的成功搭個梯子 -
給孩子買易穿易脫的衣服;準備一個可以讓他夠得著的地方,放他的書和玩具……所有這些,都是給孩子創造滿足自我需要的機會,不僅有助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還會讓他產生「自己的事情能夠自己做」的自豪感。-
七·肯定良好的行為 -
每個人都會從別人的肯定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父母每天應盡量多地誇誇孩子一天中做對的事情。表揚孩子時,一定要具體。具體實在的表揚語言,會令孩子產生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同時,也讓他懂得做什麼是對的。-
八·給予鼓勵 -
鼓勵是一種認可的行為,而不僅僅是對所取得成績的獎勵。它意味著,儘管孩子在學著用餐具的時候,把一盤食物掀翻在地,你還是面帶微笑支持他;儘管孩子在學唱一首歌的時候漏了好多詞兒,你還是會給他一個深深的擁抱……-
表揚和鼓勵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獎勵行為(你做到了!),後者獎勵人(我為你感到自豪!)。表揚讓孩子覺得把一件事做得完美的時候是好孩子,而鼓勵則是對努力的認可。 -
推薦閱讀:
※聽到批評是好事
※俄T-72B3坦克遭軍方批評 被指質次價高(圖)
※接受批評是一種美德
※反思、調整與超越:21世紀初的女性文學批評
※凈空法師:你隨便批評,這個就是拔舌地獄的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