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美國為何隆重紀念馬丁·路德·金

劉軍:美國為何隆重紀念馬丁·路德·金發布時間:2011-08-27 10:40 作者:劉軍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點擊:389次

  8月28日,是48年前馬丁·路德·金(1929.1.15-1968.4.4)發表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的紀念日。

  美國馬丁·路德·金紀念館開館紀念活動從8月22日到28日持續一周,華盛頓特區內將舉行各種形式的活動。

  紀念活動的高潮是28日在西波托馬克公園內的官方獻詞儀式(Dedication),儀式於上午11時開始,奧巴馬將親臨致辭,儀式前後均有音樂會。金的家屬、美國政界要員、社會名流、演藝名星等將參加這一盛典,到場的民眾預計有25萬人。

  馬丁·路德·金生前和死後均享有極高的榮譽,對他紀念活動的規模和等級不亞於任何一位美國總統,這在美國是罕見的。

  他並非一下子就享有殊榮

  2006年,馬丁·路德·金紀念堂奠基,這是美國首次為一個普通公民、一位黑人建紀念堂。當初能不能設紀念日,整個辯論過程漫長曲折,富有戲劇性。

  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1983年他的生日1月15日成為美國全國節日。從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全國各地舉行各種紀念活動。1987年,金的生日被聯合國定為紀念日。以金命名的非暴力社會變革研究中心和紀念中心、紀念館、圖書館、街道不計其數。

  2006年,金的遺孀、「民權運動第一夫人」科雷塔·斯科特·金逝世於墨西哥,美國下半旗致哀,總統布希夫婦及三位前總統——卡特、老布希和柯林頓出席了金夫人的葬禮。

  同年,馬丁·路德·金紀念堂奠基於傑斐遜紀念堂和林肯紀念堂附近,佔地16公頃。金的雕像高達10米,比兩位前總統的雕像高出三分之一。這是美國首次為一個普通公民、一位黑人建紀念堂。

  在黑人爭取自由平等的長期過程中,湧現出很多優秀的領導人,其中被暗殺的也不在少數,金現象背後必然有某種相對普遍的社會和政治認同。

  馬丁·路德·金去世僅4天之後,聯邦黑人眾議員小約翰·科尼爾斯(John Conyers, Jr.)就提交議案,要求設立全國節日,以示美國政府的敬意。

  國會辯論的焦點是金代表的究竟是暴力還是非暴力?反對者還有其他的理由:時間太短,金的遺產作用還不明顯;評價過高,其他黑人領袖也做過類似貢獻,如B.T.華盛頓;經濟負擔,設一天法定假日的代價是1.95億美元,會增迦納稅人的負擔。

  有人說,為金設全國假日,金則與哥倫布和華盛頓齊名,在林肯、傑斐遜、亞當斯等總統之上。一位議員馬上回應說:「林肯主張的自由和解放只是南部邦聯叛亂各州中的奴隸,並不是所有人類的解放,如馬丁·路德·金所做的那樣。正是金的主張使他至少高於林肯一步,就我們紀念他而言」。

  繼金之後任南方基督教領導人大會(SCLC)主席的洛厄里(J. E. Lowery)認為:金是與建國之父同樣重要的美國人物,金致力於使不同種族的人凝聚在一個上帝的國度,「如果哥倫布發現了美國,金使美國發現自己。如果華盛頓建立了一個國家,金使這個國家認識到,沒有國民間的手足情誼就不會有國家」。

  反對者逐步退卻,被迫同意設金的紀念日,但不作為全國法定節日,後雖同意為全國法定節日,但不是帶薪休假日。整個辯論過程漫長曲折,富有戲劇性。

  最終提案在1986年才獲通過,由專門政府機構「馬丁·路德·金聯邦節日委員會」負責落實。委員會從一開始就將「公眾服務」作為這一節日的主題,區別於其他「歡樂、聚會」的節日。即使國會通過,金紀念日也沒有立即成為全國普遍的假日。如猶他州試圖避開金的名字,稱之為「人權日」。直到2000年所有州才全部紀念這個節日,僱員帶薪放假一天。

  金為何掀起非暴力運動

  當時美國聯邦政府長期以聯邦和州分權為理由,放棄其在南方保護黑人權利的責任,只是在被迫的情況下才會幹預,這就是金為什麼屢次要以危機來敦促政府行動的原因。

  金深受甘地和基督教博愛思想影響,被公認為是一個非暴力主義者,傳統上民權運動戰略也被定義為非暴力直接行動。毛澤東當年也認為,「馬丁·路德·金是一個非暴力主義者」。但金的非暴力是需要很多限定和解釋的,它既不是無前提的,也不是一貫如此,更不是與暴力無關。

  首先,非暴力是一種由力量對比所決定的理智的策略。金多次說:「黑人只佔全國總人口的10%,如果我對你們說,黑人要靠自己的力量解放自己,那我就是愚蠢的。我們必須贏得眾人的齊心協力。無論在密西西比,還是在美國其他任何地方,我們都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除非這個國家的白人對我們的事業表示理解和同情,除非他們也認識到種族隔離傷害的不僅是黑人,白人也同樣深受其害。如果我讓你們認為黑人能夠依靠暴力革命贏得革命的勝利,那我就是在誤導你們。即使這樣想想,也是不切實際的。暴力革命一旦爆發,其結果只能是許多人無謂地喪命」。

  其次,非暴力形式看似溫和,但實質卻是挑戰現實社會秩序與法律的激進的「非法」行動。因為在當時美國南方各州中,種族隔離是「合法的」。金認為:黑人進入以前白人獨享的領域,會「迫使他的壓迫者公開地施暴——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世界其他人民的注視之下」。非暴力的目的之一就是引發暴力鎮壓,向美國和世界暴露種族歧視制度的野蠻。與其說金的非暴力行動感化了美國人,不如說非暴力的後果(大規模逮捕和鎮壓)所引起的國內外壓力產生了效果。

  同時,非暴力運動是在與暴力比較中被政府和民眾逐漸理解和認可的,沒有後者的鋪墊就沒有前者的勝利。警察和種族主義者的暴力以及黑人暴力自衛,不僅使政府威信掃地,也使政府認識到非暴力的價值。

  暴力是一個有爭議和敏感的話題。美國人希望他們的社會變革是和平有序的,擔心青年人從歷史中得到不正確的經驗,即民權運動時代是一個充滿暴力的時代;在美國憲法的基礎上,理性的言論和道德規勸應會解決所有問題。但是,這不是美國公民權利發展的歷史,也不是黑人獲得平等權利的歷史。

  當時的歷史是,聯邦政府長期以聯邦和州分權為理由,放棄其在南方保護黑人權利的責任,只是在被迫的情況下才會幹預,如在內戰導致聯邦分裂的危險和民權運動引發深刻社會危機的情況下。這就是金為什麼屢次要以危機來敦促政府行動的原因。金明確告誡政府:「如果他(黑人)被壓抑的情緒不從那些非暴力的渠道得到宣洩,這些情緒就會以不祥的暴力形式被釋放。這不是威脅,這是一個歷史事實」。

  「挑戰者」何以成就「美國夢」

  金的目標不僅是要黑人平等地融入美國社會,他還強調,「我們現在呼籲關注整個社會的一些基本問題……美國人生活的整個結構都必須改變」。

  金成為美國「合眾為一」信念的一個象徵,一個溫和的基督教牧師,人們經常引用的是他有一個夢的演說,而忽視了金在1966年至去世前多次說過的,「我在1963年華盛頓的那個夢,經常成為噩夢」。

  金的目標不僅是要黑人平等地融入美國社會,他還強調,「我們現在要解決階級問題……有關特權階級壓迫非特權階級的問題,……我們國家的經濟制度有問題,資本主義有問題……必須有更好的財富分配方式,也許美國必須走民主社會主義的道路」。「我們現在呼籲關注整個社會的一些基本問題……我們現在必須看到,種族主義、經濟剝削和軍事主義的罪惡是連在一起的,你確實不能剷除一個,而不剷除其他的……美國人生活的整個結構都必須改變」。

  金的成功並被塑造成美國夢的偶像有著深刻複雜的背景和原因:

  一,以《獨立宣言》、《美國憲法》和憲法修正案為代表的美國信念是金和黑人民權運動能夠成功的重要政治和法律前提,是金能夠「夢想」的政治理論基礎。實際上,其他少數民族和弱勢群體爭取平等權利的鬥爭也都以憲法為基礎。

  二,黑人基督教教會是金的精神和組織依託,教會是黑人運動的宣傳者、組織者和領導者,即使金的非暴力運動被宣布為違法,大批黑人入獄時,教會和社會輿論都認為,他們代表著道德和正義,而種族隔離法律是不公正的。沒有黑人教會,黑人運動及其勝利是不可能的。

  三,相對獨立的媒體輿論,如果沒有媒體的報道,金的非暴力策略就會大打折扣甚至無法實現。媒體的報道給美國政府在國內外都造成很大壓力。如果當時沒有電視轉播技術,很難設想,民權運動會在上世紀60年代取得成功。

  四,美國主流社會明智地認識到社會變革的價值,變革是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是避免社會革命的惟一選擇;超越狹隘的白人種族主義才是「合眾為一」的最佳途徑。因此,美國需要以金的非暴力形象作為未來社會改革的榜樣,積極闡發金思想中的積極意義為現實服務。如1994年,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簽署《馬丁·路德·金日和服務法案》,規定這一天要成為社區服務日、種族合作日和年輕人反暴力行動日。

  五,美國人以如此規模和級別的活動紀念金,顯示出他們要變歷史教訓為現實和未來發展動力的智慧。金的死本來是美國社會制度黑暗的象徵,現在卻成為肯定美國價值和美國夢的一張名片。金生前作為美國不合理制度的挑戰者,多次被拘禁入獄,死後卻享有官方殊榮,這種華麗轉身成為美國營造公共記憶的一個典型。

  (劉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研究員)

來源: 新京報 | 來源日期:2011-08-27 | 責任編輯:魯南珞珈

推薦閱讀:

【轉載】引用 恭迎本師釋迦牟尼佛祖成道紀念日!!!
紀念魯迅誕辰120周年
【時政評論】安倍晉三會來出席中國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嗎?
(唐)風水祖師楊救貧紀念館_楊益_Netor網同紀念
紀念對越偵察作戰25周年

TAG:美國 | 馬丁·路德·金 | 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