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古語中的八大智慧 | 這就是境界!
《老子》中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學說里,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大智若愚」出自北宋蘇軾的《賀歐陽少帥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相近意思的還有「大巧若拙」。老子講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致也是一個道理,只是境界上更上一層。若要大徹大悟,當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也有引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是道家思想理念之一,《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長期堅持刻苦學習從而實現遠大理想。
《漢書·枚乘傳》中說:"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宋朝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一天,他看見小吏從府庫慌張出來,頭巾下藏著一文錢。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錢算什麼!你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大怒:"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斬首。現在這個詞語一般用在勉勵人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厚積薄發」一詞源於「君子厚積而薄發」一句。意思是經過長時間有準備的積累即將大有可為,施展作為。蘇軾嘗在《稼說送張琥》中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於此矣。」以柔克剛的態度暗合道家學說,順其自然,萬物相生相剋,剛勁的東西不一定要用更剛勁的征服,有時最柔軟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點。
「海納百川」出自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李周翰註:「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說要豁達大度、胸懷寬闊,這也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人們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樣廣闊胸懷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這種返璞歸真的態度,是一種道教教義。道教學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過自身的修行和修鍊,使生命返復到始初的狀態。道教認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樸和純真的,是近於「道」的本性的,所以人們常說兒童天真無邪。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慮慾念不斷萌生,再加上社會環境的不同影響和情色財貨的誘惑,不斷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人原有的純樸天性,若進一步嗜欲無止,將嚴重損害自己的心性和生命健康,從此背道而馳。道家主張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回純樸純真的狀態。
「道」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表示終極真理。此一概念,不單為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簡」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
內容源自|唐詩宋詞
人民文化
推薦閱讀:
※《易經》世界上最智慧的書
※《紅樓夢》格言智慧(正版)
※玫琳凱最智慧的陸寧首席談親子教育
※做人處世大智慧: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他為官的智慧值得借鑒 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