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征的中醫證治探討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胃腸道常見的功能性疾病,發病機理仍不能明確,目前尚無一種方法或藥物能完全有效地治療各種類型的IBS。現代醫學認為,心理、情緒、社會及環境因素在致病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筆者通過臨床實踐,在治療IBS方面獲得了一些心得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病機特點

1、基本病機

IBS 的臨床表現特點是腹瀉或便秘,與受寒、飲食不當、情緒不良等刺激有關,多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適,排便後可減輕,並可反覆發作。國內臨床常將此病分為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3 型。然而3 型之間有何聯繫少有討論。多是腹瀉型辨腹瀉的病機,便秘型辨便秘的證,分立而治;混合型相對較少,更是乏人論及。筆者認為,各型IBS的總病機相同,脾虛為根本,肝氣鬱結是標實。「肝為起病之源,脾為傳病之所」,脾虛與肝鬱合而為患,由此區別於單純的慢性腹瀉、便秘。結合臨床表現認為,腹瀉型,如常見之「痛瀉」,病機特點以脾虛為主,肝氣鬱結的證候較輕。便秘型,病機特點是在脾虛的基礎上,以氣虛氣滯為突出證候,如患者兼有肝鬱氣滯的證候,即常見之「氣秘」,以標實為主;若氣鬱日久,化熱傷津,致使腸津不足,則便秘會更加嚴重。此類便秘情況如果妄用瀉藥,久則損傷脾氣,使脾愈虛,易導致秘瀉交替出現。臨床上也能見到腹瀉型患者自訴腹瀉幾日後又轉為便秘,服用瀉藥後又出現腹瀉,反覆交替出現,這也是秘瀉交替的混合型,究其本質,脾虛是根本內因。正如《景岳全書·泄瀉》曰:「脾強者滯去即愈,脾虛者,因虛易瀉,因瀉愈虛」。反覆的泄瀉使脾氣更虛,腸燥津虧,加之肝鬱氣滯,就會導致便秘的發生,服用瀉藥後,再傷脾氣,「因虛易瀉」,致惡性循環。

2、病證轉化,兼加多樣

肝鬱脾虛是IBS最常見證型,但病症可以轉換。如患者平素性情多急躁易怒或時常情緒不暢,則以肝鬱氣滯為主要證型表現;如患者體質以虛寒為主,或加之後天疾病損傷脾胃,恢復不利,則患者在發病時多表現為脾胃虛弱證;如患者體質偏於濕熱型,或平素飲食喜肥甘厚味、嗜好煙酒,則患者在發病時可轉化為脾胃濕熱證,濕熱與肝火合而為患,易使病情反覆,恢復較慢。由於脾虛久泄,必然累及腎陽,而見脾腎陽虛證;或氣鬱日久,化熱傷津,導致腸津不足而出現腸燥津傷證。

在疾病的進展過程中,又可兼夾其它證候。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脾胃受損,脾失健運,易聚濕成痰;或情志刺激,肝鬱氣滯,疏泄失常,氣血津液運行不暢,可郁滯為痰。並且IBS患者常呈慢性反覆發作過程,久病不愈,要考慮有入絡成瘀的存在。因此,IBS隨著病情發展及病理變化,多兼痰濕、血瘀之證候。

二、辨治體會

1、健脾是治療的關鍵,並貫穿始終根據IBS的病因病機,治療時應重視健脾益氣。因就診患者多見體虛體瘦之人,鮮有身強體壯之士,結合該病患者的病史,常常具有以下3方面特點:(1)先天脾胃虛弱或後天飲食不當,致使脾胃受損。李定國等對我國51956名中小學生進行流行病學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全國符合Manning標準和羅馬Ⅱ診斷標準的IBS患病率分別為53.5%及20.2%;另外臨床上約30%的IBS患者訴青少年時期已有類似IBS的癥狀。(2)曾有感受外邪致胃腸損傷病史。據研究報道,約1/3的IBS病人在患病前曾有急性胃腸道感染史,如患過「痢疾」或「急性腹瀉」,疾病恢復不利,致使脾胃正氣受損。(3)生活工作緊張、過度勞累是目前腦力工作IBS患者的主要發病病因。隨著病程的延長,脾虛會更加突出,所以在IBS的整個治療過程中,健脾應貫穿始終,因此湯藥處方中常常運用如白朮、黃芪等益氣健脾葯,或燥濕健脾的蒼朮。對於病情較重、病程較長的患者,用藥的劑量常需加大。筆者認為健脾葯非量大不足以益氣升提,如白朮常需20g 以上;燥濕葯非重劑不足以祛濕,如蒼朮要用到30g。

2、行氣祛濕,有助化解痼疾

肝氣鬱結是IBS發病的標實之證,故疏肝解郁、疏理肝氣為常用法則。肝氣條達,脾胃的氣機升降才能正常;同時脾虛生濕,濕邪性質黏膩重濁,濕阻則氣滯,以行氣葯為要,氣行則濕易化,妄用苦寒燥濕法效必差。對於久病患者,濕邪郁久易化熱,或是多年的痼疾,已形成了一種濕熱體質,導致泄瀉纏綿難愈。對於久泄,治療時可能會誤用收澀,或者重視健脾燥濕,卻忽視了行氣。對此,筆者的體會是治療上宜通不宜澀,宜散不宜清,重視行氣葯的應用,且選擇適宜的行氣葯使脾氣升,胃氣降,肝氣疏,治療上順應肝、脾、胃的生理特性,自然可助病體趨向康復。

3、久病需脾腎同補,活血化瘀

脾虛久泄,日久必然累及腎陽,使脾腎陽虛;或氣鬱日久,化熱傷津,腸津不足,可致肝腎陰虛,而肝旺乘脾之象已漸弱,所以對於久病患者,調肝脾的同時要重視脾腎同補。腎精充足,可助脾的運化功能恢復,使氣血生化充足,體質逐漸增強,病情就會逐漸好轉。同時要考慮到「久病入絡」,所以應配伍活血化瘀之品。

三、治療用藥的注意事項

久病患者如存在久病入絡化瘀的證候,不可急於大量給予活血化瘀,否則會在久病體虛的基礎上傷及正氣,反而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小量持續地活血化瘀,方能緩緩收功,使量變達到質變。若患者病情時有反覆,要考慮2種可能的情況:(1)患者病情較重、虛象明顯者,健脾的力度是否不夠大;辨證以標實為主的,要考慮余邪未清,尤其是濕邪仍存,則宜參照前述原則給予行氣化濕等治療。(2)如無治療上的不足,需再次詢問病史,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習慣及目前是否自行應用某種藥物或保健品。臨診中,如遇自身原因引起,如工作應酬,過食肥甘厚膩;或精神壓力大而情緒不暢、焦急;或自覺體虛,自行服用某種補品,導致濕熱難卻而病情反覆者,務必告知患者須自身調整生活起居,遵從醫囑,並堅持治療,疾病才不易複發。

另外,心理治療亦不容忽視。針對IBS這一功能性疾病易反覆發作的特點,告知患者應正確認識該病,解除心理負擔,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於情緒不良的患者,宜與其多溝通思想,開導患者,心身同治,此為臨床治療時不容忽視的環節。

推薦閱讀:

【薦讀】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 記住這5大中醫處方!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24)腎著湯治療寒濕腰痛
皮膚瘙癢的治療 中醫治療皮膚瘙癢偏方
中醫針灸美容特效美容
中醫笑療 ===笑倒春風不願還

TAG:中醫 | 腸易激 | 綜合 | 綜合征 | 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