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績效、主觀設計與政治學話語體系的構建
作者簡介:
張明軍,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國際地位 的上升及其影響力的擴大,建構中國學術話語體系、 爭奪國際話語權的呼聲日增,甚至部分學者在建構 話語體系的方法上提出了設計方案。話語體系的 建構特別是中國政治學話語體系的設計,對提升中 國的國際形象和爭奪政治話語權,確實具有重要的 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但任何一個國家政治學話 語體系的建構,既要彰顯其固有的特性,又不能脫 離話語體系建構所必須遵循的一般規律。脫離共 性規律的建構,必然因缺失必要的共同價值和事實 證明,難以使人們實現從認知到認同的轉變,最終 淪為缺乏證據的宏論和口號。而缺少特性的話語 體系建構,則會因個性不足同樣喪失建構的價值和 可供借鑒的意義。在新的時代、環境和條件下,建 構政治學話語體系,必須關注和正確認識如下基本 問題。
一、主觀設計是對話語體系建構材料的提煉和配置過程,並非決定因素
政治學話語體系是對政治領域如政治體系、政 治關係、政治行為、政治文化和政治發展等方面的客 觀事實和內在規律進行揭示、提煉和總結的話語規 范。其本質是人們對客觀政治現實所產生的意識反映的語言表達,屬於主觀判斷、思想和主張的語言載體體系。此種政治學話語體系主要承擔著以何種概 念、範疇、原理,來剖析、揭示和概述政治體系、政治發展等政治相關問題的功能。政治學話語體系作為對現實政治狀況反映的載體,主觀設計在建構中承擔著運用何種語言(積極的抑或消極的概念和理論) 對其進行規劃和表達的使命。優質的主觀設計,可以使政治學話語體系對現實政治具有強大的解釋力,並在人們的主觀意識中得以認同和固化;反之,劣質的主觀設計則會導致話語體系價值的流失以致在人們主觀思想中的崩塌。因此,主觀設計對政治學話語體系主要具有如下功能。
首先,推動人們對話語體系的認知。政治學話語體系能否為人們所理解,既取決於主觀設計者在對政治現實揭示中自身所達到的認知程度,也受制於主觀設計者能否運用最恰當的概念、觀點、思想和方法對政治現實進行正確的詮釋。因此,政治學話語體系設計的科學與否,直接關係到對話語體系的認知。以科學的範疇、原理和方法所設計的政治學話語體系,在反映政治現實表象和內在運作規律的同時,也有助於人們對政治現實的認識和理解。
其次,促進人們對話語體系由認知到認同的轉型。認知是人們對政治學話語體系接納的起步階段,欲達到完全的內心接受並將政治學話語體系予以固化在思想意識之中,必須實現話語體系由認知到認同的轉型和升華。在轉型過程中,主觀設計選擇何種方案、運用何種範疇和原理對國家的政治學話語體系進行建構,對完成由認知到認同的升華至關重要。全面、系統的總結,深刻、清晰的剖析,深入淺出的詮釋,將有利於人們對政治學話語體系的接納和認同。反之,非但難以達到內心的接受,甚至會產生對話語體系的內拒和敵視。
再次,增進人們對話語體系的信任度。人們對 話語體系信任度的高低,主要受制於話語體系對政治現實的解釋力。科學的主觀設計不僅能夠以特定的概念和理論揭示國家政治發展背後的內在規律, 亦能闡釋現實政治存在的內因,也能在此基礎上對未來的政治發展趨勢作出正確的判斷,實現客觀現實的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有助於提升人們對政治學 話語體系的信任度。
「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作為主觀思維的產物,政治學話語體系建構的素材有兩個來源:一是政治實踐中所產生的直接政治意識;二是既有文獻及在此基礎上的推理結果。就其第二種來源而言, 本質上依然是前人政治實踐活動所產生的政治認知,脫離不了政治實踐的本源。因此,主觀設計對政治學話語體系的建構雖然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價值, 但此種功能和價值是建立在客觀政治事實之上的規劃和構思,脫離客觀政治體系、政治生活等政治因素的主觀設計,政治學話語體系必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此種政治學話語體系,要麼是脫離現實的烏托邦幻想,抑或是井底之蛙的自我粉飾及消極悲觀、 不負責任的刻意描述。主觀設計對政治學話語體系的建構,僅能發揮選擇、整合和運用相關概念、原理和思想對客觀政治現實進行揭示和判斷的功能,可以在特定的時代和範圍內,增進人們對政治學話語體系的認知、認同和信任度,但不能決定人們從根本上認同政治學話語體系。決定人們對話語體系認同和信任的核心要素,是導致人們產生政治意識的政治存在以及話語體系對政治事實的強大解釋力。
二、制度績效是話語體系建構的 核心要素,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 構成話語體系基本要素的思想意識,來源於社會體系和社會實踐的反映。政治意識是人們對政治體系及其實踐的客觀反映,也是構成政治學話語體系的重要因素,在政治實踐中,對其結果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是制度績效。政治制度績效的好壞、優劣對人們產生何種政治意識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政治意識對建構何種政治學話語體系又具有至關重要的制約作用。因此,政治制度的績效必然成為政治學話語體系建構的核心要素。政治制度績效一般具有三種類 型,由此構成了對政治學話語體系建構的不同作用。
一是正向績效。即政治制度在實踐過程中所產生的促進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實際效果。其在表象上展示為政治制度具有保障選舉出理想國家公務人員的功能,具有制定優質公共政策的作用,擁有高效實施法律和政策的行為和傾聽、 吸納民眾利益訴求的機制及回應多元利益訴求的主動性;在隱性中蘊含著通過政治制度的實施,促進民眾政治意識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意義,推動政治文化由愚昧、落後向開明和先進的發展。此種正向績效的產生得益於政治制度的建構,符合了歷史傳統、 客觀現實和發展方向等多維因素共同作用的內在規 律,其運作的結果符合人們預期的方向和目標,必然為世人所推崇和響應。人們對這種政治制度及其績效所產生的政治反映(政治意識),成為建構政治學話語體系的主要要素。人們可以通過對政治制度及其正向績效的揭示和剖析,探尋出政治體系存續的合理因素、運作的內在機理與發展的基本方向和規律,發現支撐此種政治制度有效運轉的文化因素及其制度與文化互動的基本規則,探明政治發展的趨勢及其必要的環境和條件,從而為從實踐經驗中正面建構政治學話語體系奠定了素材基礎。在正向績 效基礎上建構的話語體系,因其所內含的實證和經驗特徵,在對特定國家的政治發展具有強大解釋力的同時,對於同類及其相似環境條件的國家政治發展問題,也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借鑒價值。
需要指出的是,優良的制度績效不僅展示了政治制度的科學性,更隱含了所選政治發展模式的正確性。然而這種政治學話語體系具有特定的依賴對象和解釋前提,具有鮮明的特殊性。它可以闡明此種政治發展模式的正確性,但不能否定其他政治發展模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二是負向績效。即政治制度在實踐中所產生的阻滯政治發展和政治文明進步的負面效能。其在現象上體現為政治制度難以具有保障選出理想國家公務人員、吸納和及時回應民眾多元利益訴求、制定科學的公共政策並得以有效實施的功能;在隱性中內含導致民眾對該政治制度及其運行結果的抵觸,以致衍生政治冷漠的心理反應。這種負向績效的產生,主要根源於政治制度設計對政治發展內在規律的背離和脫離歷史文化傳統的烏托邦構想,在實踐中多呈現出政治發展的挫折和失敗。由於政治制度運行的績效與預期目標背道而馳,人們在對此種政治制度及其績效的認識過程中,主要以吸取教訓的態度來反映政治形態,產生對政治制度及其績效的反向政治意識,並成為從反面建構政治學話語體系的重要因素。通過對政治制度運作結果失敗的揭示,探究在特定環境條件下何種政治制度的非可行性;研判在政治活動規律的約束之下,何種政治體系的非科學性;判定在政治發展必然性的作用下,何種政治形態的落後性,從而為從實踐的教訓中構建政 治學話語體系提供了反面素材。
依據反面的素材所建構的政治學話語體系,也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政治模式實踐的結果。因此,該話語體系只能說明何種政治發展模式的非可行性,不能說明何種政治發展模式的可行性。同樣, 該政治學話語體系由於是在特定國家政治發展模式的基礎上建立的,對於遭遇同樣失敗類型的國家政治發展具有一定的解釋力,但對於非同類國家的政治發展問題,缺少予以闡釋的共同價值和現實意義。
三是複合績效。即政治制度在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促進政治發展和政治文明進步的正向效應,以及阻滯政治發展和進步的負面效能的複合效能。其在外部體現為政治制度既有保障選舉出優秀國家公職人員,反映民眾利益訴求和制定並有效執行合理的公共政策的功能,亦有損傷公平正義,導致國家社會失序,阻礙政治文化前行的問題。在隱性中既內含社會民眾對部分政治制度運作的認同和積极參与互動的主動性,也具有社會公眾對政治制度某些領域懷疑抗拒,甚至產生政治冷漠的潛在心理意識。
從理論分析而言,任何真理都是相對的,都是在特定時空和範圍內的絕對真理。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遷,真理亦會展示出謬誤的另一面。政治制度也是如此,由於政治制度所處的環境條件的動態性和不確定性,制度變遷總是在環境條件的變化中具有落後或超前的共性,此種政治制度變遷與環境條件的非完全同步性,必然產生政治制度運作過程中契合環境條件的正向績效和脫離環境條件的負向績效。因此,複合績效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政治制度的共同現象。任何一個國家政治制度運行的結果不可能是全部的正向績效,也不可能是完全的負向績效,即使是政治發展較為成功的國家,政治制度在顯示出強大正向績效的同時,也必然表現出或多或少的負向績效。
從實踐分析而言,無論是民主轉型成功的現代國家,還是仍處於民主轉型過程中的發展中國家,政治制度的運作中均呈現了複合績效的共性。兩者的區別在於,民主轉型成功的國家的正向績效往往高於負向績效,其正、負績效對沖的結果是總績效為正向效應。處於民主轉型過程中的國家,正、負績效的高低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為:一部分民主轉型過程中的國家,其政治制度正績效高於負績效; 而另一部分民主轉型過程中的國家,其政治制度的負績效則高於正績效。
此種民主轉型國家政治制度正、負績效的非確定性表明,國家政治制度績效的優劣依賴於民主轉型過程中對政治發展內在規律的把握、戰略發展設計的科學和策略工具的正確選擇。由於民主轉型國 家均處於對上述問題的探索過程之中,任何一個國家在沒有成功實現民主轉型並取得良好正向績效的情勢下,既不能完整展示和實證其所選的政治發展道路、戰略步驟和策略工具的正確性,也無法證明其道路、戰略和策略的錯誤或非正確性。此種國家無法提供建構政治學話語體系所需的完整基本素材。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民主轉型成功、政治制度呈現正向績效的國家,可以以其成功的政治實踐為政治學話語體系的建構提供豐富的正向話語元素;民主轉型失敗、政治制度呈現負向績效的國家,可以以其失敗的政治實踐和教訓,為政治學話語體系的建構提供負向的話語元素;尚在民主轉型過程之中的國家由於其政治實踐最終結果的非確定性,在政治學話語體系的建構中,既不能提供確切的成功經驗,亦不能供給準確的失敗教訓,難以為政治學話語體系的建構奠定完整的基本話語元素。
三、制度績效、主觀設計與政治學話語體系建構的基本邏輯
政治學話語是組成話語體系的基本要素,沒有政治學話語,就無法構成話語體系。而且政治學話語體系所需要的話語,是一個全面、系統地闡釋政治實踐周期的專門語言載體,完整的政治實踐周期以及在此基礎上所提煉、升華的話語,是建構政治學話語體系的重要前提。沒有完整的政治實踐周期以及在實踐過程中所產生的政治學話語,是無法建構話語體系的。主觀設計是針對政治實踐中所產生的政治意識進行話語加工、整合和配置,使政治學話語由單個的、缺乏內在邏輯的概念、範疇和個別原理,形成一個能夠系統闡明完整政治實踐周期的語言體系。因此,僅有政治實踐及其所產生的話語,缺乏必要的主觀設計,亦難以形成由概念、範疇和原理構成 的具有內在嚴密邏輯關係的政治學話語體系。制度績效與主觀設計在話語體系建構中的基本邏輯如下。
(一)以完整的政治實踐周期和正向績效,供給話語體系建構的感性材料。 「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繫和『中介』。」 政治學話語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決定了個別的、非全面的概念、範疇難以構成話語體系的基本素材。滿足建構政治學話語體系要求的語言素材,從宏觀上分析,應該具有描述政治起源發展過程和預期目標的基本語言譜系;從微觀分析,應該具有對特定政治實踐的起點、過程和目標實現狀況的語言闡明。如以實現「民主」為目標,應該具有實施民主的起點、發展過程和民主轉型完成及其鞏固的話語表述。這些話語是由起始、發展過程和實現目標等一系列全面、系統的語言而構成。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政治存在決定政治意識,政治意識對政治存在具有反作用。作為政治意識表述形式之一的政治學話語,其全面性、系統性必然來自於政治實踐周期的完整性。只有在完整的政治實踐周期中,才能產生完整的政治意識和系統的政治學話語。非完整的政治實踐周期可以總結和提煉出部分的政治學話語,但難以抽象、概括出作為體系所需要的整體政治學話語。由此而言,現代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圍繞 民主這一核心問題建構起現代政治學話語體系,主 要得益於這些國家在民主建設過程中,經歷了現代民主的起始、建設過程和轉型完成及鞏固的完整周期。發展中國家之所以未能(也不可能)建構起政治學話語體系,主要問題在於圍繞現代民主這個核心命題,在實踐過程中沒有完成起始、發展過程和預期目標實現的完整周期,尚處於對民主政治探索過程之中。在預期目標能否實現、民主政治建設的成功或失敗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情勢下,無法提煉和供給政治學話語體系所必需的整體話語要素。
能否建構政治學話語體系,不僅取決於完整的政治實踐周期,還受制於該完整的政治實踐周期必須是成功的政治實踐。因為政治學話語體系所表述的是政治行為的應然指向,能夠提煉、升華為應然指向的政治學話語,只能來自於成功的政治實踐活動。失敗的政治實踐亦可從中總結和概括出相應的政治學話語,但此種政治學話語是闡明該政治發展道路行不通或此種政治實踐不可為的概念和範疇。 用該話語可以解釋此種政治發展道路的非可行性, 卻不可能指明何種政治發展道路的可行性,難以滿足政治學話語體系所必備的闡釋政治發展道路應然性的基本功能。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清晰地折射出建構政治學話語體系的兩個基礎條件:一是完整的政治實踐周期,這是滿足「體系」完整性所需的必備因素;二是成功的政治實踐,這是滿足「體系」應然性所需的基本要素。作為尚未完成以「民主」建設為核心內容的發展中國家,由於圍繞「民主」建設的周期沒有結束,欲 建構具有自身特色的政治學話語體系,必須將主要重心和精力用於現代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上,在推動民主轉型成功和鞏固的基礎上,通過政治實踐周期的完整性去概括和抽象話語體系所需的整體話語要素;通過政治實踐周期的成功和正向績效,去提取話語體系的應然內容。否則,在政治實踐周期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強行通過主觀設計去建構政治學話語體系,此種話語體系的設計將因無源之水而成為脫離客觀實際的幻想,非但不能發揮指明特定環境條件下政治發展的應然方向的功能,而且將因主觀的空想喪失政治學話語體系對現實政治解釋的基本功能和指導未來政治發展的內在價值。
(二)以科學、理性的主觀設計,提煉和配置話語體系建構所需的理性材料。完整的政治實踐周期雖然提供了政治學話語體系建構的感性材料,但不能自然形成系統的話語體系,因為「思想來源於歷史, 思想也決定歷史的進程」 。只有將政治實踐歷史進程中獲得的感性認識,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科學加工和合理配置、整合,才能獲得對客觀政治現象、內在運作機理和未來發展趨勢具有強大解釋力的政治學話語體系。因此,在主觀設計過程中必須關注如下問題。
一是正確處理特性與共性的問題。這是建構新的政治學話語體系所必須面對和正視的核心問題, 意識形態之爭是政治學話語體系中最敏感的議題, 該議題使政治學話語體系劃分為資本主義政治學話語體系和社會主義政治學話語體系。區別兩種政治學話語體系無論對於政治學理論的發展,還是對政治實踐的指導,都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如同任何事物都具有共性和特性,是共性和特性的統 一體一樣,政治學話語體系也是由普遍性和特殊性構成的語言載體。馬克思曾指出, 「如果去掉使葡萄成為葡萄的那些屬性,那麼它作為葡萄對人的使用價 值就消失了」 。因此在提煉政治學話語元素時,應力求避免將人類社會共有的政治文明成果,貼上某一社會意識形態的標籤而棄之不用,甚至作為對立面和批 判的話語對象。其後果將導致新建構的話語體系因缺失基本的共性,難以闡明和解釋各種社會形態下政治發展的基本規律,使政治學話語體系喪失對政治追 求的共同價值和解釋功能,淪為對特定政治體系和政治行為詮釋其正確的工具。同時也要防止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建構的話語體系中,由於摒棄其所適用的特定時空,將特性作為一般共性而誇大其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指導政治發展步入歧途的現象。
二是正確處理政治實踐的階級性成果與周期性成功的關係。政治實踐的階級性成果可以形成政治學話語,但不能在此基礎上建構其政治學話語體系。體系所內含的全面、系統、完整性,決定了只有在成功的政治實踐周期完成後,才能經過對周期實踐材料的提煉和升華而構建政治學話語體系。如果將政治實踐的階級性成果作為政治實踐的周期性成功予以總結、概括,並進行政治學話語體系的建構, 必將導致將局部成功作為整體成果的錯誤認識,進而衍生出以局部成功的政治學話語替代系統、完整的、周期性的話語進行體系建構的謬誤。此種基礎上建構的政治學話語體系將存在兩大隱患:其一,政 治學話語體系理論解釋價值的缺失。由於將人們對局部政治實踐的認識(如西方的選舉民主、中國的協 商民主)作為完整的周期性政治實踐反映,該話語體系無法完成對民主(包括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參與民主等由起始到完成的過程)整個範圍和過程內在機理和運行規律的詮釋。其二,政治學話語體系的實踐指導意義缺失。在局部基礎上獲取的理性認識雖然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功能,但此種指導功能的發揮是在特定範圍內實現的,超出該實踐範圍必將導致實踐步入歧途。 「因為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說的過火,……加以誇大,把它運用到實際所能應用的範圍以外去,便可以玩到荒謬絕倫的地步,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甚至必然會變成荒謬絕倫的東西。」 如以選舉民主的話語指導協商民主,或以協商民主的話語指導選舉民主,均會產生與初衷背道而馳的後果。因此,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積極推進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發展周期的完成,才能在全局和整體的意義上建構完整的政治學話語體系,為人類和世界的政治學寶庫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
三是正確處理真理性與服務特定目標的關係問題。政治學話語體系作為政治學內容的重要表述載體,必然有其服務的特定對象。如果以意識形態劃分政治學話語體系,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話語體系必然體現和表述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下政治運作的內在規律及其發展趨勢,社會主義政治學話語體系則反映和闡釋社會主義制度下政治制度的運行規則和政治進步的基本方向。兩種政治學話語體系雖然具有不同的詮釋對象和相異的服務客體,但任何一種話語體系能否為世人所認同並在歷史的長河中具有生命力,則取決於該話語體系自身所內含的真理性。 其真理性的高低不僅決定著話語體系的科學性,更是能否服務好特定政治客體的決定性因素。因此, 在建構政治學話語體系的過程中,主觀設計者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求真進取的精神,真實地反映和闡明政治實踐的客觀狀況,以理性意識認真提煉和升華政治實踐中獲取的感性材料,以不誇大和抑貶的語言去組織、配置話語體系,才能建構具有較高真理因子的話語體系,在實踐中更好地服務於預設的 特定目標。否則,失去真理性的話語體系,不僅失去自身的理論價值和對客觀政治現實的解釋力,也必將因其所內涵的謬誤而導致政治實踐更加背離預期 的建設目標。
(三)在政治實踐中檢驗和提升話語體系的真理性。如同任何真理性認識需要接受實踐檢驗並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一樣,作為對政治客觀現實反 映的真理性認識,政治學話語體系同樣需要回歸實踐之中。一方面,在話語素材的基礎上完成對政治 學話語體系的主觀設計,只是建構任務的初步完成, 作為主觀設計的政治學話語體系是否精準、科學,需要在政治實踐中予以檢驗,其標準主要是話語體系對政治現實的解釋力。所建構的政治學話語體系如 能準確地闡明政治活動的基本規律、政治體系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功能、政治文化與政治制度的關 系、政治發展的基本趨勢等諸多政治領域問題,則說明該政治學話語體系的建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 用性,也表明此話語體系建構的基本成功。反之,該政治學話語體系則因失去對政治現實的解釋力而難 以被人們所認同,終將成為脫離客觀政治生活的主觀想像的烏托邦。因此,在政治學話語體系建構初步完成後,在政治活動中接受實踐的檢驗,是判斷政治學話語體系正確和科學與否不可逾越的重要環節。
另一方面,政治學話語體系作為話語體系的一 種類型,同其他話語體系一樣,也會隨著客觀現實的變化需要不斷地修正和完善。隨著政治的不斷發展,在政治實踐中會因前期某種未滲入政治因素的介入,而導致政治運作的軌跡偏離人們所認同的既定軌道,產生政治現象或結果與人們預期不一致的政治客觀現狀。如互聯網的出現,極大地推進了政治社會化的進程,使傳統社會認為不可能展開的政治活動及其運作模式能夠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成為現 實。作為對這種新的政治活動模式及其結果的政治反映,原有的政治意識融入了新的內容,客觀上需要新的話語予以表達新的政治意識,以充實和完善政治學話語體系,才能使該話語體系隨著政治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始終能夠與時俱進地反映和解釋政治生活在新的時代環境下運作的基本規律,保持話語體系對不斷發展變化的政治現狀的正確解釋力。 因此,政治學話語體系只有回歸到政治實踐之中,才能檢驗出話語體系的科學性和正確性,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加工和完善,使政治學話語體系日益 走向成熟。只有隨著政治發展的深入推進,在政治活動中不斷豐富和修正,才能使政治學話語體系從相對真理更加接近絕對真理。
本期編輯:沈青
文章來源:《探索與爭鳴》,2017年第12期。
推薦閱讀:
※除了微軟雅黑,在PPT中你還可以使用這些字體!
※有個性的客廳設計 你喜歡哪種風格?
※互聯網簡訊-20180505
※意和、曹小玉設計師
※多城蜜語 倫敦:設計者的朝聖地/周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