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7000萬,部分退出回報就賺回15億,這家公司與聯想「系出同門」,卻少為人知
2014年11月6日,上交所一樓大廳里佇立著一個醒目的紅色舞台。
正是在這個舞台上,中國高性能計算(HPC)第一股「中科曙光(603019.SH)」借力資本,成為繼聯想之後,又一家成功上市的中科院系高科技IT企業。
上市後,這隻新股連拉22個漲停板;半年時間股價暴漲12倍。背後投資團隊在賺足眼球的同時,都獲得了可觀的收益。
但外界對這家A股上市公司並不熟識。其主要從事研發、生產製造高性能計算機、通用伺服器及存儲產品,並圍繞高端計算機提供軟體開發、系統集成與技術服務。
唯一一家VC/PE投資,持股10年之久
根據2014年中科曙光招股書披露,上市前,中科曙光的控股股東為中科算源,持有公司33.22%的股份,第二大股東天富創投(以下稱「天創資本」)持股比例為17.19%,值得一提的是,天創資本也是唯一一家參投中科曙光的VC/PE機構。
以下為中科曙光IPO前股權結構情況:
該筆投資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敲定完成。天創資本合伙人兼總經理洪雷回憶:「投資動作很快,該公司曾在北京發展了很多年,由於企業發展到了一定體量之後,想要擴大規模,就需要資本的支持。2007年中科曙光在與天創資本對接後,我們仔細分析了該行業趨勢及團隊的能力,認為該項目符合我們的投資邏輯,且有望成為未來的獨角獸;因此,在2007年12月向中科曙光獨家投資了7000萬元,對天創資本而言,這在當時還是一筆不小的金額。」
對於VC/PE機構而言,能否辨別出一家企業的價值尤為重要。洪雷表示,剛接觸中科曙光時,企業規模還較小,當時中科曙光也找了很多機構,但未有結果;而天創之所以選擇投資中科曙光主要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首先是源於對中科曙光所處行業的判斷。天創資本早在十年前就已預判雲計算、大數據行業的發展,將會是最具爆發力的風口。當時,中科曙光主要聚焦高性能計算機、通用伺服器、軟體研發等,雖然業務規模小,但已是國內該領域的No.1。
其次是出於對中科曙光團隊的認可。中科曙光脫胎於中科院,具有一支豐富經驗,能力和行業影響力的管理團隊,其核心成員都是國內高性能計算方面的權威人物。作為以技術力量為主要後盾的企業,中科曙光著重於培育研發團隊和對創新研發的人才支持,使自身的研發能力始終佔據行業領導地位,具有較強的行業競爭優勢。
最後,基於中科曙光股權結構的完善。洪雷表示:「天創資本很關注一個企業的股權架構能否支撐它自身的發展,如果當時只是中科院持股中科曙光我們也許不會進行投資。「
他解釋道:「風險投資的核心理念就是投團隊,如果團隊不能有很好的持股激勵,我們不會投,而當時的中科曙光除了中科院持股以外,其全體員工也有持股計劃,我們作為第三方VC加入其中,進行資本化運作,形成三方股權架構,以中科院的國家背景,加上我們的資本化運作能力,大家各自發揮自身的優勢,更利於中科曙光進一步發展。」
「發現價值、增值服務。」一直是天創資本堅持的投資理念,而針對中科曙光這筆投資,除了資金外,天創資本也為中科曙光提供了相對健康的公司治理結構的幫助,使得公司在之後的運營上更能機制合理,持續發展。
投7000萬,部分退出回報已超15億
這筆投資部分退出回報已超15億!
如招股書所披露,天創資本是中科曙光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從2007年開始投資中科曙光,今年已是天創資本持有中科曙光股份的第10年。根數據估算,這筆從2007年延續至今的7000萬投資,目前已退出的部分收益超15億。
從公開披露的資料顯示,中科曙光2014年上市後,天創資本共持有中科曙光股份12.89%,而在上市後的2016年至2017年6月間天創資本曾先後多次減持中科曙光股份。減持後,目前,天創資本仍持有中科曙光約2788萬股股份。截至發稿前,中科曙光的股價為32.18元/每股,根據估算,天創資本未退出部分回報約9億,加上之前已退出部分的現回報,該筆投資總回報超34倍。
以下為中科曙光減持情況:
上市4年,中科曙光一直保持著穩步增長,據曙光股份2017年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半年度營業收入為2,159,419,506.07元,同比增加了29.15%。
而另一方面,天創資本在高科技領域的布局也未曾停滯。天創資本成立於2003年,前身為天津市科委和天津市財政局共同設立的第一支市政府引導性母基金,2006年開始商業化運作。主要專註在早期項目的A、B輪投資,目前主要圍繞智能製造、TMT、節能環保、醫藥健康、現代服務等五大行業進行投資布局。
據了解,從成立至今,天創資本已投資60餘家高科技、高成長性企業,近10家在A股上市,其中包括:中科曙光、紅日葯業、天汽模、長榮股份、渤海股份、利安隆、凱萊英、科林電氣,13家已登陸新三板,18家已實現退出,多家完成上市併購及二輪融資,所投資的項目平均收益率約在20%。
成立22年,與聯想「系出同門」,卻少有人知
從創立到上市至今,中科曙光已踏入高科技產業領域22年。
早年間,中科院為推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先後成立了兩家公司,一家是聯想,另一家則是中科曙光。兩家公司的重點有所不同:聯想主要專註個人PC端的電腦產品,而中科曙光則著力於HPC超級計算。
雖與聯想「系出同門」,但由於中科曙光的HPC超級計算機產品主要用於國防、軍事和科研領域,因此,在大眾認知當中,中科曙光一直較為低調且不為人們熟悉。
中科曙光的成立伴隨著我國第一台無高性能計算機「曙光一號」的誕生,在整個中國高性能計算機史上,至今都具有標誌性的意義。
1992年,在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主任李國傑的主推下,陳鴻安、樊建平等6人趕赴美國矽谷。在一間民居里,工程師們開始了中國首台高性能計算機的研發工作,就在1993年10月,該研究小組成功研發出「曙光一號」,從此結束了我國無高性能計算機的歷史,同時也加速了中科曙光的誕生。
1995年,中科院計算所、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白雲山製藥廠等共同籌資7500萬元,成立了深圳曙光信息產業有限公司,便是曙光的前身。
在上市前中科曙光曾經歷過複雜的重組過程。
2001年,香港上市公司深圳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13年7月,該公司被香港朗詩集團併購)與曙光簽訂意向書,以2億元併購曙光成為其下屬子公司。而被深圳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收購後,曙光僅獲得了母公司2億元併購費用中的5000萬元;在2004年前後,深圳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又準備將曙光股份轉賣給一家香港私人企業,由此曙光股份的地位被拉得越來越低,甚至直接失掉了享受資本市場的紅利,公司的人事權力也落在別人手中。由於當時曙光的處境越發糟糕,公司幾位主要的核心骨幹決心要贖回曙光,經過多番努力,於2006年在中科院、天津市政府的支持下,由中科院計算所、天津市相關企業籌資,各方共同成立了天津曙光計算機產業有限公司,最終以9500萬元從深圳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回購了曙光股份。
之後其進行過兩次重大資產重組,分別收購了曙光天演(現已更名為「曙光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曙光信息股權、並清理了曙光天演和北京曙光信息的債務以及 2007 年註銷北京曙光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2010 年 12 月天津曙光有限又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於2014年11月6日成功在上交所A股上市。
從我國第一台無高性能計算機「曙光一號」誕生,到曙光5000A,「星雲」系統的研發,……中科曙光研發的產品見證著中國高性能產業的成長。
而這幾年,一向嗅覺敏感的中科曙光開始橫向向行業進行拓展。瞄準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領域進行布局,通過整合雲計算產業鏈上下游布自身產業版圖。
目前,中科曙光已經是國內落地城市最多的雲服務商,雲服務被廣泛應用於教育、氣象、醫療、能源、互聯網及公共事業等多個領域,並且已在全國近50個城市建立部署了新一代數據中心。
隨著新一波人工智慧機會期的到來,作為AI概念股的中科曙光在該領域也頗多動作,今年6月份,中科曙光與大華股份達成戰略合作,打造了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此外,中科曙光還聯合了GPU龍頭公司英偉達在深度學習領域合作,並推出面向人工智慧的XSystem 深度學習計算平台。
推薦閱讀:
※約翰·密爾與英國東印度公司
※七成上市公司進行現金分紅
※歷史上有哪些錯失良機的著名例子?
※對某公司的易學指導
※上市一年,阿里這個當時人人追捧的公司,為何招來這麼多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