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古詩詞欣賞系列(四):樂聲感人心

1.笛  笛,管樂器,是典型的中國民族樂器。笛子也稱「竹笛、橫吹、橫笛」等。笛子音色粗獷、高昂、嘹亮,可以表達不同的情緒。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詩人巧借笛聲渲染了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高適《塞上聞吹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羌笛吹奏《折柳曲》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趙嘏《長安秋望》:「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殘星幾點,一行秋雁,高樓悠揚、哀婉的笛聲是在喟嘆人生如晨星易逝,還是因見歸雁而思鄉、懷遠人呢?

  2.簫  簫,管樂器,是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其音色圓潤、渾厚、柔和,但音量較小。有一種悠遠、蒼涼的感覺,因此極適於演奏較為哀婉的樂曲。簫的別稱有「洞簫、鳳簫、排簫」等。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嗚咽的簫聲和著低聲的啜泣,實是作者以嫦娥的思念來表達內心的苦思和追求。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嗚咽悠揚的簫聲飄散在江南秋夜,喚起詩人對江南風光的無限嚮往。

  3.笙  笙,管樂器,是中國古老的民間樂器,屬於簧片樂器族內的吹孔簧鳴樂器類,是世界上現存大多數簧片樂器的鼻祖。笙也稱「蘆笙、鳳管、鳳吹」等。發音清越、高雅,音質柔和,歌唱性強。唐代郎士元《聽鄰家吹笙》:「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家。」笙聲清亮,宛如鳳鳴,故曰「鳳吹」,笙曲似從天而降,極言其超凡入神,間接烘托出笙樂的明麗新鮮。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行雲去後遙山瞑,已放笙歌池苑靜。」放了笙歌,庭院恬靜,寫出了詞人清澈恬淡的心境。  4.琵琶  琵琶,弦樂器,初稱「批把」,又稱「四弦」。音色清澈、明亮,穿透力強。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離別情。」邊地歌舞總少不了「胡琴琵琶與羌笛」。琵琶是富於邊地風味的樂器,對征戍者來說,帶著異域情調,易喚起無限的鄉愁。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已不再是詩人的藝術誇張,而是當時琵琶名副其實的演奏效果,一曲雖終,而迴腸盪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給人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5.琴  琴又稱「焦桐、鳴琴、絲桐、綠綺、七弦琴」等。琴清越、古樸、圓渾而又極富穿透力和質感,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詩人聽琴,自己的心好象流水洗過一般地暢快、愉悅。清脆、流暢的琴聲讓詩人沉浸在藝術享受之中,不覺時間的變化。韓愈《聽穎師彈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琵琶行》、李賀《李憑箜篌引》並稱為「摹寫聲音至文」。穎師彈琴給人之感喜懼哀樂,變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狀:悅耳賞心、移情動志。

  6.箏  箏,撥弦樂器,常稱其為「古箏」,亦稱為「秦箏、瑤箏、雲箏、素箏」等,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它發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嘆,愴憔悴而懷愁」(漢侯瑾《箏賦》)古人曾有「坐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句形容箏演奏藝術達到令人神弛的境地。白居易《夜箏》:「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闇低容。」「自彈自感」把演奏者靈感到來的一種精神狀態寫得惟妙惟肖。柳中庸《聽箏》:「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詩人由秦箏聯想到秦人之聲,渲染了聽箏而引起的感時傷別、無限悲怨之情。蘇軾《甘露寺彈箏》:「多景樓上彈神曲,欲斷哀弦再三促。」和歐陽修《李留後家聞箏》:「不聽哀箏二十年,忽逢纖指弄鳴弦。」亦點出箏聲「悲怨」。

  7.箜篌  箜篌外型是最漂亮、最特別的,與古琴一樣悠久。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寬廣,表現力十分豐富。它也是唯一可以用左右手同時彈奏出旋律的樂器。李賀《李憑箜篌引》:「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彷彿崑山玉碎;時而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詩人通過寫樂聲、音樂效果,把自己對於箜篌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藉助聯想轉化為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外在物象和內在情思融為一體,構成了賞心悅目的藝術境界。

  8.胡笳  胡笳原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吹奏樂器,它音量宏大,用于軍樂以壯聲威。李欣《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胡人落淚向邊草,漢使斷腸嘆歸客。」文姬歸漢時,感笳之音,翻笳調入琴曲,作《胡笳十八拍》,彈奏時,胡人、漢使悲切斷腸,反襯琴曲的感人魅力。此詩巧妙地把演技、琴聲、歷史背景以及琴聲里歷史人物的感情結合起來。戎昱《聽杜山人彈胡笳》:「南看漢月雙眼明,卻顧胡兒寸心死。」成功地表達了當時複雜環境下的心情,無疑是非常感人的。  9.瑟  瑟是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這一,先秦便極為盛行,漢代亦流行很廣,南北朝時常用於相和歌伴奏,唐時應用頗多,後世漸少使用。《詩經·小雅》:「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土女。」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人取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他的一首送別詩說:「庾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箏瑟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  10.篳篥  篳篥亦作「悲篥」又名「笳管」。簧管古樂器,今已失傳。以竹為主,上開八孔(前七後一),管口插有蘆制的哨子。李頎《聽安萬善吹篳篥歌》:「枯桑老柏寒颼飀,九雛鳴鳳亂啾啾。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忽然更作漁陽摻,黃雲蕭條白日暗。變調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用不同季節的不同景物,形容音樂曲調的變化,把聽覺的感受訴諸視覺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

推薦閱讀:

古詩不二參 唐朝老文青
10首奇妙古詩 古人的才華不服不行!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 | 古詩賞析
戴建榮 《古詩二首(涼州詞 出塞)》課堂實錄
CCTV《中國地理大會》—《綠水青山看中國》第一期題庫加點評

TAG:詩詞 | 古詩詞 | 人心 | 經典 | 古詩 | 感人 |